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浅析高中教育与大学高等教育的关系论文

发布时间:2019-11-23 12:03:48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作为当前我国教育系统当中的两大重要组成部分,高中教育和大学高等教育之间有着一定关联性,并且均会受到社会以及教育的发展变化而出现相应改变。通过探究高中教育与大学高等教育之间的内在关联性,有助于人们在准确认识高中教育和大学高等教育的基础上,深化教育改革,进一步推动我国教育事业实现长效发展。基于此,本文将着重围绕高中教育与大学高等教育的关系进行简要分析研究。

关键词:高中教育;大学高等教育;关联性

本文引用格式:徐英楠.浅析高中教育与大学高等教育的关系[J].教育现代化,2019,6(06):162-164.

        受全球化的影响,教育的国家化色彩愈发明显,人们开始逐渐形成了终身教育的意识,并出现多种多样的终身学习需求[1-5]。因此需要理清高中教育与大学高等教育之间的关系,以便能够通过建立起和谐、良好的高中教育与大学高等教育关系,为深入落实教育改革、优化我国教育制度奠定坚实良好的基础。由此可知,探究高中教育与大学高等教育的关系具有较高的现实意义和研究价值[6-9]。

一 高中教育与大学高等教育的内在关联

(一)大学高等教育以高中教育为基础


         在现阶段我国教育系统当中,高中教育与大学高等教育虽然均位于同一教育系统内,但大学高等教育属于上级,高中教育属于下级,二者具有明显的内在关联性并且相互影响、互相作用[10-13]。其中,作为上级的大学高等教育以下级高中教育为基础,高中教育负责为大学高等教育源源不断地输送学生,因而属于大学高等教育的重要生源。大学高等教育的教育质量也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受到高中教育质量的影响。与此同时,高中教育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也为大学高等教育中优秀人才创造了诸多就业机会。随着高中教育对教师需求尤其是具有较高专业技能与核心素养的高质量优秀教师的需求不断增大下,教育系统中的教师教育模式也发生了相应变化,进而导致大学高等教育中的教师教育模式也开始以高中教育中的教师教育模式为基础。但值得注意的是,高中教育虽然在眼下现代学校教育系统当中作为大学高等教育的下级,但并不意味着其完全附属于大学高等教育。高中教育仍然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并且将促进人类与社会发展作为自身的终极改革目标[14]。通过有效实施高中新课程,也为培育更多优质高校人才奠定了坚实良好的基础。

\

 
(二)高中教育受大学高等教育的影响

        大学高等教育在以高中教育作为发展基础和前提的同时,其对高中教育各方面也有着直接且深远的影响作用[15]。为了能够向大学高等教育提供更多优秀生源,高中教育通常会根据大学高等教育的具体规模、人才需求以及招生制度等,对自身教育规模、人才培养目标、课程设置以及教育思想、教育教学方式手段等方方面面进行调整和改善。例如在现阶段我国大学高等教育中,将培养高素质专业复合型人才作为人才培养目标,重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受此影响,在高中教育中教师逐渐形成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通过灵活采用多媒体等多样化的教育技术手段,在完成基本课程内容教学的同时,还尝试开展各种形式丰富、内容多样的综合实践活动,以有效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夯实学生专业理论基础,促进学生实现全面发展。特别是近些年我国在大力落实高等教育改革、深化大学高等教育招生制度改革下,促使高中教育从最初重点服务于高考的应试教育,逐渐转变为注重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主张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16]。可见,大学高等教育对高中教育影响巨大,高中教育和大学高等教育之间关系紧密、彼此相互依存、互相作用,密不可分[17-20]。

二 高中教育与大学高等教育关系特征

(一)双向互动性


          新时期下的高中教育和大学高等教育之间的关系呈现出明显的双向互动性特征。以往高中教育通常被看作是大学高等教育的附属,高中教育服务于大学高等教育,负责为其提供基础的预备教育,从而向大学高等教育提供更多优秀生源[2]。因而提高升学率逐渐成为高中教育的发展目标,但随着近些年我国教育改革的日益深化,高校之间的竞争逐渐演变成优秀人才、优秀生源的竞争与抢夺,加之高中教育在全面推行素质教育下,学生的教育需求越来越多样化[21-25]。而高校的不断扩招也导致其面临巨大的人才需求,为了能够有效吸引更多优秀高中毕业生,扩充高校生源,各大高校纷纷加强了与高中学校的互动联系,尝试在高中提前开设预科,引导学生根据自身兴趣爱好与学习能力提前选修大学课程。大学教师则通过积极与中学教师进行沟通交流,共同完成特色校本课程的开发设计与实施,为培养新时期的优质人才创造有利条件。此外,目前各高校通过相互联合进入高中进行自主招生,提前在高中选拔优秀高中毕业生,并主动为其提供降分录取、奖学金等优惠条件,运用学校官方微博、微信公众号和学校官网等多种媒介宣传自己,从而达到吸引更多优质高中毕业生的目的。因此高中教育并非只作为大学高等教育的预备教育,而是与大学高等教育之间形成一种双向互动的关系,营造双方互惠共赢的局面[26-28]。

\

 
(二)相互合作

         在以往的高中教育与大学高等教育关系中,因存在二者关系不对等的现象,使得作为预备教育的高中教育需要主动与大学高等教育进行有效衔接,以达到优化人才培养成效的目的。但由于高中教育和大学高等教育之间存在一定差异,二者的教育职能、自身性质等均不相同,高中教育属于一种基础教育,是促进学生实现全面发展的根本前提;大学高等教育则属于一种专门化教育,用于培养学生熟练掌握某种或多种专业基础知识技能,进而成为该领域的佼佼者[3]。因此高中教育与大学高等教育虽然关系密切,但各自独立。受此影响,新时期下的高中教育与大学高等教育之间的关系逐渐朝着互相合作的方向发展。在高中和大学相互合作下,将会有越来越多的大学教师介入高中教育中,从而通过充分发挥大学教师的优势作用,与中学教师共同努力,合作完成选修课程以及相关教材的编写制定,以探索更多全新的中学教育模式。而作为更高阶的大学教师,也可以为中学教师的专业发展、进修培训等提供必要指导帮助。高中和大学在相互合作下,双方通过实现优势资源的优化整合,无论对于人才培养、日常教育教学还是各自的可持续发展均具有重要作用[29]。

(三)弹性关系

        高中教育和大学高等教育之间的关系还属于一种典型的弹性关系。在高中新课程的实施下,科目构成均采用模块化形式,如在语文科目中,必修模块共有五个,同时还有现代诗歌、先秦诸子等在内的若干选修模块,在保障学生能够完成基础语文知识技能学习的同时,使其可以根据自身实际需要、专业意向、兴趣爱好等选修相应的模块,进而在有效扩大学生学习视野与知识面的同时,使其能够更好地适应日后的大学学习。从大学高等教育的角度开展,目前许多高校纷纷选择根据学科大类或是学院开展招生活动,通过将相同或是相近的学科门类进行有机整合,使之成为一个大类而后开展招生工作。在此种方式下,高校从高中选拔出的优秀高中毕业生在进入到大学之后,将会在大一和大二阶段统一学习包括语文、英语、思想政治等在内的基础课程。从大三开始学生将立足自身实际专业需求、兴趣爱好挑选专业,接受专业化教育。而高校的这一转变也正是受到高中教育从应试教育转变为素质教育的直接影响,在充分尊重学生的选择与教育需求下,通过增加大学高等教育与高中教育关系的弹性,以便能够更好地为学生提供教育服务,促进学生实现全面发展。

三 结语

        综上所述,高中教育和大学高等教育之间关系紧密。大学高等教育以高中教育为基础,并直接影响着高中教育的课程设置、教育理念与方法等。高中教育与大学高等教育的关系具有典型的双向互动性,未来还需要继续促进二者之间建立起和谐平等的合作关系、增强关系的弹性。从而进一步推动我国教育深化改革,促进高中教育和大学高等教育实现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志广,张薇,丁仙.高中教育向大学教育衔接的实证研究[J].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2018,35(10):127-129.
[2]官文江.大学与高中教育衔接的问题与对策[J].科技视界,2018(02):98-99.
[3]肖军.德国高中教育与大学教育衔接研究[D].浙江大学,2017.
[4]史华楠.论校园文化研究的几个基本问题[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0(3):15-18.
[5]冉洁,王雪松,田青云.高校工会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角色定位及路径探索[J].管理观察,2016(34):152-154.
[6]周丽芳,郑斌.浅谈高校校园文化建设[J].求知导刊,2017(18):86-86.
[7]夏晨洁.浅谈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性[J].文艺生活·文艺理论,2016(4):193-194.
[8]孔海棠.论高校工会文化建设[J].工会论坛(山东省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3,1903:4-6.
[9]李国渝,朱肖川.远程开放教育与学前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比较研究[J].中国远程教育,2010,(9).
[10]马松翠.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开放式美术教学研究[J].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26(1):50-52.
[11]王薇,基于生命的塑造理念下—学前教育专业人才的培养[J].继续教育研究,2008(9):73-74.
[12]韩明钢.高职机械类CAD/CAM专业教学改革探究[J].亚太教育,2015,(31):141-142.
[13]桑晶,封金徽.职业院校CAD教学方法探究[J].科技资讯,2014,(12):152.
[14]张静."互联网+《机械制图与CAD》"课程改革分析[J].南方农机,2017,(48):100-100
[15]张小慧.探究自主学习策略在中专计算机教学中的运用[J].时代教育,2013-06-03.
[16]周冰.谈自主学习策略在中专计算机教学中的运用[J].教育界,2013-16-08.
[17]李旭海.自主学习策略在中等职业技术学校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J].科技资讯,2009-11-13.
[18]周新霞.挖掘、设计、整合——非连续性文本有效教学策略寻绎[J].《江苏教育》,2012(12):23-25.
[19]万桂园.学生“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能力的培养[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4(12):43-45.
[20]张金凤.如何让学生快乐作文[J].新课程(中).2011 22(06):6-9
[21]周文英.在观察中快乐作文[J].小学教学参考.2014,12(08):26-28.
[22]李艳辉.小学生作文能力的培养[J].黑河教育.2013 16(10):23-25.
[23]张海芹.如何进行作文指导[J].新课程(教研).2015 17(13):33-36.
[24]佟长海.在“快乐作文”中放飞希望[J].华章.2011 13(15):46-49.
[25]陈爱梅,宋可柠.新媒体环境下中国青少年群体文化消费动向研究——以16-24周岁年轻群体为参照对象[J].东南传播,2017(12):55-57.
[26]孟令浩.青少年文化消费调查研究[J].纳税,2018(1):193-193.
[27]李美慧.幼儿教师有效开展区域活动的策略探析[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17,19(08):56-59.
[28]李春芳.幼儿园区域活动中教师的角色定位与指导策略[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7,33(05):167-169.
[29]全文娟.孩子做主,让环境说话——浅谈大班幼儿区域活动中的环境创设与教师指导[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6,13(03):257.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7687.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