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论新时代大学生党建工作的创新论文

发布时间:2019-11-23 10:18:29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适应新时代大学生党建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需要创新大学生党建工作的理念、对策和方法,增强大学生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创新和自我提高的能力,提高大学生党建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关键词:新时代;大学生;党建工作;创新

本文引用格式:岳云强.论新时代大学生党建工作的创新[J].教育现代化,2019,6(05):35-37,40.

On the Innovation of the Party Building Work of the College Students in the New Era
YUE Yun-qiang

(College of Marxism of Xinxiang University,Xinxiang)

Abstract:Adapting to the new situation and new problems faced by college students’Party Building work in the new era,we need to innovate the ideas,countermeasures and methods of Party building among college students,strong college students party building work self purification,self-improvement,self-improvement,self-improvement ability,to improve the pertinence and effectiveness of Party Building among college students.

Key words:New era;University students;Party building work;Innovation

          习近平同志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要大力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从基层组织、社会实践中大力培养对党忠诚、为党分忧、为党尽职、为民造福的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的合格共产党员,这是新时代大学生党建工作的科学指南。在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加强和创新大学生的党建工作,教育和引导大学生树立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筑牢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理想信念,努力学习掌握现代的科技文化知识,不断为党组织输送德才兼备的生力军,才能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人才保障[1]。

一 新时代大学生党建工作的重要意义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新时代的大学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进“两个百年”目标实现的生力军,他们的培养质量关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目标的实现。大学生培养的质量取决于高校的教育,大学生党建工作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核心,加强和创新大学生的党建工作,是促进高校人才培养和素质教育、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取得反腐败斗争胜利、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社会的需要。

(一)高校人才培养和素质教育的需要

       人才的政治素质,决定着人才未来的发展方向。高等教育以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等综合教育为基础,积极培育优秀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合格接班人。把大学生培养成为国家栋梁和社会表率,德育,特别是大学生的党建工作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龙头与核心。

         大学生是一支高素质的群体,是我们党重点培养和发展的对象。高校党建工作的重要任务是积极谨慎地吸收优秀大学生入党,培养大量又红又专的积极分子与合格党员,发挥大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团结和引领大学生做好学校的人才培养和素质教育工作。

(二)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的需要

        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是我们党在新世纪面临的历史性课题,能否不断培养出大量政治上可靠,素质上过硬的大学生党员,关系到我们党在未来的发展和壮大。

         大学生是引领时代的弄潮儿,是未来党政领导干部的主要来源。大学时期是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大学生作为他们中的优秀成员,承担着文化知识学习、交流和创新的重要职责。创新大学生党建工作,使大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成为有坚定政治信仰和现代知识的合格乃至优秀共产党人,有助于从源头上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这是我们国家和民族繁荣富强、民主和谐、伟大复兴的基石。

\


 
(三)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社会的需要

         以大学生党建工作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大学生党员妥善处理个人与国家、集体和他人的利益关系,树立强烈的爱国主义、为人民服务和集体主义观念,践行爱国敬业、公平法治、诚信友善、自由平等、民主和谐、保护环境等核心价值观,提高大学生党员的思想政治素质,增强大学生党员抵御腐败的意识和能力,形成互帮互助、平等友爱的和谐关系,加强大学生党员意识,使大学生党员在步入社会之前完备自身科学的价值观念和高尚的思想道德素质,发挥大学生党员对社会大众的模范引领作用,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二 新时代大学生党建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

        近年来,高校大学生党建工作普遍呈现出积极的发展态势:大学生积极参加党校学习和申请入党,大学生党员队伍迅速发展壮大,制度化、规范化建设日益完善,基本形成了“低年级有党员,中年级有党小组,高年级有党支部”[2]的良好格局。但我们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大学生党建工作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

(一)党建工作环境上,面临问题多变、日趋复杂的情况

        当前社会经济结构、就业方式、分配方式、利益关系日益多样化,人们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日渐多元化,尤其是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个人主义错误观念对传统的义利观和荣辱观造成了较大的影响[3],给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带来较大负面的冲击,使大学生的党建工作面临着一个日趋复杂的外部社会环境。

        经济、社会、文化和人才等的全球化,科技进步和信息传播等日新月异,网络传媒、大数据等,显示了信息时代的到来,信息量大、沟通速度快、覆盖面广、互动性强,真理与谬误、科学与迷信、现代与传统交织,新时代大学生思想的可塑性、波动性和创新性强,他们对新鲜事物兴趣浓厚,但判断能力和筛选能力有限,在良莠俱存的各种信息冲击下,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处于过渡时期的大学生,很容易受到外界思想的影响和侵蚀,很容易迷失思想政治方向,导致偏差甚至错误[4]。过去自上而下以集中宣讲和灌输为主的传统党内学习模式,已经无法满足新时代大学生的需求。

(二)党员发展上,存在重数量轻质量、重发展轻培养的现象

         党的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以来,随着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高校的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大学生党员的人数和比例逐年增加,高校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日渐增强。

          但是,一些高校降低了党员发展的标准、把关不严,一味追求发展比例[5];一些高校在班级院系间搞平衡,人为划定入党比例,毕业之前匆忙发展,导致大学生党员人数增加、质量下降;一些高校重视入党前的培养,轻视入党后的再教育,对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和党员的再教育缺乏计划性和系统性[6];多数党支部重视党员数量发展,忽视党员政治理论学习,导致其理论知识不足,党性修养不高,对许多大学生来说,转正之后,个人的政治追求就结束了[7],而院系也认为培养工作已经完成,工作重心又移向新入党积极分子的教育、培养,从而忽视了对转正党员的理论教育和引导等工作。

(三)党员教育上,存在思想政治教育虚化、党性教育弱化的现象

         当前大学生党员的思想政治素质总体上是好的,他们对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前途充满信心,积极拥护我们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思想解放,求真务实,与时俱进,具有较高的思想政治觉悟和理想追求。但是,由于接受大学教育的青年在同龄青年中的比例日益增大,大学生毕业后寻求工作的就业大军浩浩荡荡,在巨大的就业压力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普遍存在着思想政治教育虚化、党性教育弱化现象,部分大学生党员的思想政治素质不高、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不强。如不能自觉深入系统地学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对当前的某些社会问题和现象分析不透、是非不明,甚至在大是大非问题上政治立场不坚定;有的入党动机不纯,既有理想主义色彩,又有功利主义成分,一入党就放松了对自己的严格要求,进取心减退,理想信念淡化。

三 新时代大学生党建工作的创新

         应对新时代大学生党建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挑战,必须从新时代大学生党建工作的面临的具体实际出发,全面创新大学生的党建工作,全方位推进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才能开创大学生党建工作的新局面。

(一) 创新大学生党建工作的组织形式,构建大学生党建组织新模式,提高组织效率和管理水平

        应对大学生数量增大、大学生党员比例增加、党建工作环境日益复杂的实际,成立学校“党委统一领导、学工委组织协调、各部门各负其责”[8]的大学生党建工作领导新体制,创建“学院管理、栋为基础、班为主体”的大学生党员教育管理新模式,使大学生的党组织纵向到底(班级)、横向到边(社团),形成党组织进入公寓、进入班级、进入社团的大学生党建工作新模式。设立学校党委学生工作委员会,各二级学院设立学生党总支;符合条件的高年级学生设立班级学生党支部,低年级学生设立年级学生党支部,在条件成熟的重要学生组织中,设立学生工作党支部。

\

 
(二)创新大学生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途径和方法,增强带头作用的规范性和实效性

         应对大学生党建工作重数量轻质量,重发展轻培养的现象,学校党委应根据十九大之后修订的新《党章》规定的党员权利和义务,结合大学生学习、生活,和实践工作的实际,制定大学生党员做表率的具体要求,如率先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做一个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率先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维护学校和社会和谐安全稳定的榜样;率先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争做学习典范;带头搞好寝室和谐文化建设,当好寝室标兵;带头承担社会工作,争做社会活动模范等[9]。同时,各党支部普遍建立学生党员联系制度,每个党员都要做到“四联系”:联系一个班级或社团,协助搞好班级或社团建设;联系一个寝室,带头或协助做好文明寝室工作;联系一个同学以上的入党积极分子,关心引导其在学习、生活和工作方面取得进步;联系一个以上经济条件差、心理素质差、学习成绩差或身体条件差的学生,帮助其摆脱困境。同时,制定相应的监督考评机制,督促大学生党员发挥带头和联系作用,保障带头模范、规范、有用,联系经常、真诚、有效。

(三)创新大学生党员培养的方式和方法,提高方式、方法的科学性和针对性

         应对大学生党员教育上,存在的思想政治教育虚化、党性教育弱化现象,创新大学生党员的培养方式和方法,建立健全多层级立体化的培养方式和方法:设立校党校、学院分党校和学工委分党校,规范党员的培养和发展。学生党员发展对象的培训由学校党校组织完成,入党积极分子的培训和学生党员的再教育由学院分党校组织完成,学生党员骨干和学生党支部书记的培训由学工委分党校组织完成。每年举办至少一次大学生党员骨干培训,通过思想政治理论学习、先进管理知识培训和多种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提高大学生党员骨干的理论修养、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

         加强党建工作的信息化和网络化建设。在学校网站上开辟在线党校、党建动态、党员风采、红色文化、红色剧院、学习体会、我要入党、党员微信群等栏目,牢固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阵地,增强大学生党建工作的吸引力、辐射力和感染力,全方位加强和创新大学生党员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四)创新大学生党建工作的平台建设和党支部活动形式,实现活动场所规范化、阵地化

          各学院学生党总支要在每栋学生公寓一楼近大门口处的宿舍设立一个多功能党员活动室,为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提供一个比较好的组织学习和活动场所。为党员活动室配备会议桌椅、书橱、电脑、电视机、DVD,以及足够的革命歌曲、革命故事影碟和政治类书籍等,要恰当地将党旗、誓词、入党程序、基本制度、工作职责及党员风采固定在墙上的合适位置。从内容和形式上保证大学生活动场所真正成为大学生开展党的教育活动、学习党的理论知识的重要阵地,成为大学生的“党员之家”。

          创新大学生党支部活动形式,不断增强大学生党组织的凝聚力,发挥大学生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按照“政治性、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10]的原则,每年都要开展诸如“党在我心中”等、党员宣誓活动、优秀学生党员评选等形式多样、喜闻乐见的主题教育活动,将党的组织生活由封闭、传统、孤立向开放、现代、广泛发展,不断增强大学生党支部组织生活对青年大学生的亲和力和吸引力,发挥好促进大学生党建工作的作用。

(五)创新大学生党员考评的方式和方法,实现考评日常化,增强考评的严肃性和长效性

        学校党委应认真详细制定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考评细则、考评手册等规章制度,将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的学习、生活和工作纳入考评范围,用新的定性与定量结合考评法取代旧的提交思想汇报的传统考评法。坚决做到考评不合格不发展、不转正、不保留,确保大学生党员的发展质量,永葆大学生党员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不断为国家培养出大量的综合素质高、领导和管理能力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合格接班人。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 . 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习近平同志代表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的报告摘登 [N].《人民日报》,2017-10-19.
[2] 蔡世华等 . 从严从实加强高校基层党支部建设 [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16(09):36-37.
[3] 郑兴 . 创新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思索 [J]. 中国电力教育 ,2011(06):143.
[4] 孔言 . 关于大学生入党动机考察的思考 [J]. 教育现代化 ,2018(05):249.
[5]何伟全等 . 新时代地方高校学生党员发展质量管理研究 [J].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 ( 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09):10.
[6] 姜勇等 . 提高当代大学生入党教育培养有效性研究 [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17(07):41-42.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7667.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