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在互联网技术、移动通信技术发展的社会环境下,人才培养成为高等教育实现科教兴国战略的一个重要方式。对此,结合信息时代特点,各大高校(985/211名校,一般本科院校,高职高专)就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大量分析与探索。互联网技术和智能终端对大学生培养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中外合作办学的兴起也为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注入了新的血液。因此本文作者从国际化视角的角度出发,通过对重庆邮电大学信息类人才培养模式分析与探索,来提高国际化人才培养水平、国际交流能力,为国际化人才市场需求提高坚实基础。同时,通过本文的分析与探索,希望对其它高校在提高国际化人才培养质量和效率上提供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国际化视角;高等教育;信息类人才培养;分析与探索
本文引用格式:徐勇军等.国际化视角下高等教育信息类人才培养模式分析与探索[J].教育现代化,2019,6(7):50-52
一 国际化人才培养的必要性及发展现状
在评价一个大学的综合水平和教育质量时,国际化是一个重要的指标。如今,在各种各样的大学排名中,外籍教师和留学生的数量一直被当作一个关键的影响因素。同时,在对外招生过程中,国际化也逐渐成为突出各个大学优势与特色的一个重点方面[1-3]。中外联合办学、联合培养、国际实验班、双语教学、交换生等项目,各种形形色色的国际化项目成为各高校吸引高考考生的重要筹码。另一方面,为了推动基础素质教育的发展,国务院制定了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4]指出要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教育教学方法,创新人才培养模型,要借鉴国际上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育经验,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引进优势教育资源,从而促进与推动我过教育改革发展。正因为如此,推动国际化办学和人才培养,提升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目前,教育国际化可以拓宽学生的国际视野,利用国外的优秀师资给国内学生优质的教育可以使得他们通晓国际规则培养的人才不仅要满足本国、本土化的需求,而且能够满足国际产业分工、贸易互补等经济文化交流与合作的新形势需求[5-6]。重庆邮电大学(重邮)最近几年大力发展教育国际化,形成了与美国北亚利桑那大学(Northern Arizona University)开展合作办学,采用“3+1”模式来对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学生进行本科教育项目;并开发了重庆邮电大学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国际班项目;上述两种典型的教育国际化项目都是采取全英文授课,选取国外优秀的英文教材,以及海外优秀名师对课程进行讲授。从项目的执行的进度来看,整体上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成果,并且很多大三学生顺利考过雅思与托福,第四年在国外进行学习,同层次的学生质量也有明显提升。因此我校在国际化教育方面得到了社会上很多学生及家长的认可。
作为深入参与该合作办学项目的任课教师,对课程内容、授课效果、人才培养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是非常清楚的。初期阶段,由于学生英语水平有限,在课程内容上不容易跟上外方老师的授课进度和思维节奏;另一方面,在网络信息化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学生培养模式还是以老师授课为中心,学生听课为对象的方式无法满足学生对知识的渴望和发散思维的锻炼。最后,对学生的培养方式没有完全融入国际化思想,或者学生没有完全很好的吸收其中的优势。因此,在教育国际化的今天,重邮在国际化的道路上任重而道远,还有很多方面需要进行改革与探索来解决上述问题。并且结合我校学生的基础,进行本地化融合、改革与创新,从而推动教学方式和人才培养方面的改革,从而更好的为学生服务,达到更好的培养效果,让重邮学子具有更强的国际竞争力。
二国际化视角下人才培养的基本概念
国际化人才培养有三个方面的含义:1)通过中外合作办学,直接引进外教来提高我国本土大学生的国际化水平和能力;2)通过国际化的教学手段,如全英文授课,国外教学方法与手段,运用到本土大学生上,让其提高国际化的思维方式与能力培养;3)通过联合培养模式,让大学生在外国大学进行学习与锻炼,从而提高其国际化能力、专业知识水平提升等[7-8]。上述的共同点:都是为了提高我国大学生的国际交流能力、发散性思维训练、创新性能力的培养,从而达到国际化水平和能力提升的目的。简单的来讲,国际化视角下人才培养包含两个重要内容:一是,国际化;二是人才培养。国际化是这类特殊形式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前提。也就是针对我国大学生外语能力不足之处,有针对性的进行该方面的能力提升与强化。具体来讲,该类大学生至少具有精通一门外国语言(如英语,法语,德语等),能够利用自身的语言能力对外进行无障碍沟通或进行跨国交流与学习。第二个层面,需要从专业技术角度来考虑,使得该类大学生不仅仅具有基本语言沟通能力,而且具有一定的专业素养,专业类的专业英语词汇或者技术的方案的讨论与修改。更近一步,讲国外该方向的最新技术可以消耗吸收,回国转化为实际经济效益或解决我国某方面的专业技术难题。也是说,通过以上两个层面的培养,可以使得人才培养在国际化水平方面具有语言能力、思维能力、专业技术能力,从而服务社会、创造价值。
基于国际化高等教育人才培养,则是在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培养模式上进行改革与创新,在互联网+的背景下,国际化人才培养具有更深的挑战与意义。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是未来我国人才储备的重要支撑,通过网络资源及开放资源来进一步提升高校大学生国际化视野与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具体的实现方式如:国外大学网络公开课、国外大学专业课的引入、国际合作交换生项目、国际化教学手段引入等。通过这些方式的引入,从而可以制定符合我国社会需求的国际化人才培养体系,以满足市场对人才的需求。
三高等教育信息类人才培养的基本思路
高等教育国际化人才培养是高等教育教学体制改革与创新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大学生国际化能力提升的一个重要手段,是面对经济全球化、合资企业/跨国企业对人才需求的重要解决途径[9-10]。信息类人才培养是在高等教育人才国际化培养中具有鲜明的特点。随着通信技术、互联网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的进步,以及爱立信、华为、高通等通信类公司的强势发展,使得信息类人才的需求变得尤为紧缺。如何解决在这种情况下,信息类人才国际化视野及能力的培养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基本思路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一)围绕社会需求,建立满足信息类人才国际化培养的课程体系
改变以往的受限思维,才有陈旧、过时的理论课程来对高校大学生进行培养。课程内容选择的好坏是影响学生学习投入度、学习兴趣的基本前提。智能手机与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也很容易让当今的大学生又更多的渠道来获取资源,不能按照传统的课本内容来进行教学。通过全部引入全英文课本、新技术,还是双语课本是学生学好知识,老师讲好课的基础。
(二)以互联网+的思维模式,实现人才国际化培养教学方法改革与创新
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使得现有知识呈现出五彩缤纷的景象。原有的知识可以通过动画、视频、图片、PPT方式来呈现给当代的大学生。如何利用好现有的APP或者网络资源来实现课堂点名、学生互动、知识传授,是现如今高校教师值得深入思考的事情。通过这些方式的合理引入,来提高教学方法,从而形成新的教学体系以满足时代的需求。
(三)提高高校教师国际化水平
好的教师队伍可以更加优化、促进教学效果,从而提高人才培养的国际化水平和成果。通过引入海龟博士或者具有出国经历的老师对学生进行引导式的培养,无论从国际化视角、思维方式、创新思维的培养,还是专业知识的讲述,是对高校人才培养国际化水平的高低一个重要的体现。
四高等教育信息类人才培养模式分析与探索
高等教育信息类人才培养模式是基于信息类这一专业技术需求和时代需求提出的。如今是一个万物互联的年代,任何大学生或者教师都有智能手机,使得网上搜索资源更加方便与便捷。这些技术的发展对高等教育信息类人才国际化培养模式的分析与探索都有很大影响。教育的本质是育人,要时刻紧随时代潮流,拥抱先进的技术与方法,从而互相促进得到积极的效果。对于高等教育国际化人才培养而言,应该坚持“社会需求为导向、国际化视角与能力、高水平人才”的培养理念,在此基础上结合当前信息技术手段来强调信息类人才培养模式的分析与探索。
(一)建立满足社会需求的国际化人才培养教学课程体系
国际化人才培养的教学课程体系建设与传统课程体系建设不同,具有其鲜明特色。传统课程教学体系有参考、也有很多年的教学积累形成的。而基于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是近代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发展,改革开放及国家经济发展而形成的具有时代特色的机会式特殊情况。需要具有国际化视野的领导和师资来完成整改课程教学体系的建立及国内外双方办学各个方面的沟通和协调,才能形成具有特色和满足国内学生基本情况的合理的教学课程建设。
其中,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前提与重中之重的事情就是建立合理、科学的、满足社会需求、促进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课程体系。经过科学论证、内容优化的课程体系会使得高校人才培养趋于良性循环。在这个过程中,需要经过各种探索才能得到有效的解决方案。该课程体系的开发与建立具有特殊性,主要包括国际课程的研发、国际课程的认证,国际教育政策的研究以及教师培养等主要业务。另外,针对不同的课程,其课程体系建设应该有所区分、因地制宜。教学课程体系建设应该包含教学大纲的建立、课程资料的编写及试运行与修正过程。第一阶段是通过教学大纲和教学资料的编写;第二个阶段是进行试运行和完善,主要方法是通过比较教育研究,在教学点、知识点、能力要求、教学方法、考评方式等各维度进行综合的比较,知识点的整合,最后形成了拥有本校知识产权的课程大纲。
(二)促进教学改革,优化教师队伍
多年来,高校教学按照传统教育方式来进行教授。通过配备相关教材,教师主讲为主,学生被动接收知识。这种教学模式从内容上讲,内容太单一,尤其是理论性课程,内容枯燥,容易让学生走神。因此,在当前信息化时代,跟国际化教育接轨是必然的路径。需要在课堂中使用多媒体和信息化技术使得课题内容生动、容易被接受。例如采用增强现实技术,可以让流体或立体物体真实呈现。学生在获得本门课程知识的同时,也增加对其他交叉学科的了解,增广了知识面。从教师水平和师资队伍角度看,需要优化师资队伍,使得青年人占一定比例。通过海外引进优秀青年老师,通过年轻人的激情和活跃思维来促进教学改革。
(三)加强中外合作,实现共赢
通过将国外课程引进过来,实现课程建设的国际化从而可以推动信息类人才培养的质量和综合素养。国外课程引进的目的就是让学生跳出传统教学模式和内容,吸收发散思维和开拓性的引导。另一方面,国际课程的引入也可以提高学生的国际化外语水平,促进国际交流与沟通。另一种方式,可以引入外国教师,通过从专业水平上来提升国内学生的国际化知识能力的培养;同时国际化合作,可以促进双方的教学方法的提升,有助于促进国际化人才教学质量和水平,培养其良好的国际化思维模式。
五结语
在信息化爆炸发展的背景下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国际化趋势越来越有必要,成为全球高等教育发展的主要方向。国际化视角下,各个国家将高等教育的国际化作为重要战略方针,使得培养的人才具有较好的国际化素养和能力,从而应对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在这类人才培养的体系中,信息化人才的培养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通过国际化教育改革,可以促进人才培养体系建设,学生素质与能力得到提高,同时为整个学校未来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通过优化国际化人才培养教学理念,优化相关课程体系的手段,借助信息技术及多媒体技术促进教学水平逐渐提升,从而实现了国际化人才培养的整个体系建设与优化。
参考文献
[1]胡春蕾,黄文龙.高等教育生态视角下的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2013,34(01):152-156.
[2]于正永,杜文龙.高职国际化人才培养途径分析与探索[J]时代教育,2018,3:9-10.
[3]赵彦志.中外合作办学机构的国际化实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析—基于东北财经大学萨里国际学院的人才培养经验[J]文教资料,2010,(03):147-149.
[4]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_教育部门户网站.
[5]林筱.以关键能力为基础的中德两国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8,5(39):34-36+41.
[6]唐佳.中外合作办学外方课程教学现状及质量提升对策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8,5(39):75-76.
[7]钟姗汝,许樱.可中澳大学本科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异同探索[J]教育现代化,2018,5(39):243-246.
[8]唐西光.信息化条件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J]教育现代化,2018,5(35):66-67.
[9]黄昭.提升高校教师教学能力和水平的措施[J]教育现代化,2018,5(35):103-105
[10]傅异非.高等教育国际化视角下的高校人才培养策略探析[J]时代教育,2018,3,30-31.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76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