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文章根据高职教育的本质要求,对如何开展高职物理学教学进行理论思辨与实践研究,提出通过构建职业化的教学模式,整合职业化的课程内容,开发职业化的课程资源和创新职业化的教学方法,有效达成高职物理学的教学目标和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
关键词:高职教育;医用物理学;创新;研究
本文引用格式:李宇赤.高职医用物理学教学创新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9,6(06):171-173.
教育的本质是促进个体进入社会化的过程。各种教育类型都承担着将人类个体带入社会的任务。高等教育是在现代文明的基础上,使受教育者个体具有创新能力,以推动社会文明向更高层次转化。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一个类型,是促进受教育者个体职业能力社会化的过程。国家对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为:“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一个类型,肩负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使命,在我国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针对这个培养目标,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必须具备突出职业特点[1]。作为高职教育的课程教学,是培养技能型人才最基本的工作,在具备专业性的同时,还必须具有职业性这个突出的特色。针对高职物理学的课程教学,不仅要让学生懂得物理学的基本规律,还要注重对学生进行与专业技术知识相匹配的职业能力的培养。如何在高职物理学课程教学中体现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笔者通过多年的高职物理学教学总结出教学的指导思想是“将职业情景引入物理教学,通过物理学教学培养职业能力”。在这个指导思想下,从教学模式、课程内容、教学资源、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理论思辨与实践探究,取得较好成效,下面以医学类物理学教学为例进行阐述。
一 构建职业化的教学模式
传统的医用物理学教学有2种教学模式,一种是将医用物理学教学变成医学知识教学,学生学到的仅仅是医用性的知识,这样的学习往往是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这不利于学生的可持续性发展,不利于他们在今后学习及工作进一步提升[2]。另一种是将医用物理学教学变成纯物理学教学,偏重于让学生掌握一些物理学的概念、规律等理论性的知识,这又不利于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医学职业岗位能力。西双版纳职业技术学院地处云南边疆,少数民族学生众多,学生的基础较差,对纯物理学的教学毫无兴趣,很难学到有用的物理学知识,更谈不上职业岗位所需的技能的培养。很显然,上述教学模式与高职教育的教育目标大相径庭,有必要进行改革和创新。
鉴于上述2种模式的弊端,笔者在长期医用物理学的教学实践中构建了“物理学与医学紧密结合,发展学生职业技能”的教学模式。
物理学是一门自然科学,它研究物质最基本、最普遍的运动规律。物理学的研究成果,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社会和人类的文明。在高新科技日益发展的今天,物理学研究的成果与方法已渗透到各个科学领域,最为重要的是物理学促进了技术的快速发展,如通信技术、信息技术、航空航天技术、生物技术及现代医疗技术等。所以在高职教育中各专业的物理学并非纯物理知识,它与专业的职业岗位知识和技能紧密联系。在物理教学中,将物理学中物质运动的基本规律与相关的职业岗位的知识与技能紧密联系,有利于发展学生的职业能力,同时为培养学生良好的专业素质打下坚实的基础。以医用物理学为例,物理学的研究成果和方法推动了医学的发展,在疾病预防、诊断、检验、治疗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运用[3],加之我们人体的生理过程与物理过程密切相关,所以在医用物理教学中,应该也必须构建物理学与医学紧密结合、注重发展学生的职业能力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的主要内涵是:以培养、发展学生的职业能力为目标,根据医学职业能力培养要求实施物理学教学,在物理学教学中突出医学职业能力的培养,实现物理学与医学的相紧密结合。在这个模式下,进行医用物理教学时浅化物理理论,删减理论过深、数学基础要求过高的知识,如电磁学中的高斯定理、安培环路定理等,加强与医学相关的物理学的教学,加强医学职业岗位技能培养,让学生学有所获,学有所用,提高学生学习医用物理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医学类专业的学生胜任一线的医学职业岗位工作。
二 整合职业化的课程内容
整合职业化的课程内容是指在高职教育的整体框架内,将2种及以上学科课程融为整体,从而达到学科知识相互融通、课程内容针对性强的提升综合应用能力的一种课程形态。国家教育部在《关于加强医学教育工作,提高医学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9]4号)中指出:“医学院校要积极进行课程体系改革,构建人文社会科学知识、自然科学知识与医学知识相结合,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相结合的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新型课程体系。”医用物理学就是将物理学科与医学学科有机融合,构建新型的综合性的课程体系,综合提升学生将物理学知识应用于医学职业岗位的能力[4]。物理学知识包括力学、热学、光学、电磁学及原子物理方面的知识,在高职各专业的物理教学中,应该按照“职业化”的要求,根据职业岗位的特点有针对性的选取相关的物理学知识作为教学内容。
以医用物理学教学为例,在课程内容上,根据医学职业特点,整合与医学专业的职业特点相关的课程内容(见表1所列整合的课程内容),使学生学习到医学职业岗位必须的物理学知识,将物理教学与医学职业岗位紧密结合,较好体现了课程内容职业化的特点。
通过对课程内容的整合,使原本仅仅是单一的物理学科的知识融入了医学职业岗位的元素,打破了学科的界限,体现了课程内容的职业化,实现了物理学与医学、疾病与健康等的有机融合。
三 开发职业化的课程资源
在高职教学中,除了教材资源外,还要开发多元化的与职业岗位相关的教学资源,它可以为职业化的物理教学提供可利用的素材。只有拥有丰盈的教学资源,才能使课程教学彰显魅力,所以我们应以多种方式、多个渠道开发课程教学资源。下面以高职医用物理学为例阐述如何开发职业化的课程资源。
(一)组织校内资源
充分利用物理实验室的各种物理学仪器设备,并有效的利用医学实验室中的模型、挂图、标本、仪器设备等资源,使医用物理学课程的教学更为直观、形象、生动,并为学生学习提供更多的动手机会。如:讲授血液流动时,利用人体血管模型;讲骨力学时,利用人体骨胳模型;讲血压时,利用血压计等。
(二)利用行业资源
高职教育办学中,各专业建立了一大批校外教的应用、核磁共振在医学上的应用学实习实训基地,这些基地不仅能为学生实习、实训、毕业实践提供平台,也为高职课程教学提供各种资源,包括物质资源和人才资源,可以在教学中加以整合利用。
1.充分利用医学类专业校外实习实训基地的资源,将医疗行业比较完善、先进的设施、设备应用于医用物理教学中,使教学突显医学职业岗位特点,学生能接触今后职业岗位中要使用的设施、设备及仪器,学习兴趣高涨,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大为提高。如:讲解超声波的应用、心电图波形、核磁共振及医用光学仪器等知识时,就利用医院的这些设备、仪器等资源。
2.聘请医疗行业专家作为兼职教师,为学生进行专题讲座,向学生传授更多的医学知识;作为学生到医院实习实训的指导教师,如聘请医院的放射科专家为学生开办X射线、C-T、核磁共振专题讲座;请药学专家就直流电药物导入疗法开办药物的浓度和极性的专题讲座。
利用行业的资源可让职业性课程教学具有真实性,而不是“纸上谈兵”,并且能使教师和学生了解行业发展的新知识、新技术、新设施,使课程教学能紧紧跟上行业快速发展的步伐。
(三)收集、整理多种素材性资源
素材性资源是指作用于课程并能成为课程的素材或者来源的资源,知识、技能、经验、活动方式和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以及培养目标等方面的因素,就属于素材性课程资源。在进行医用物理学课程的教学中,我们通过查找网络资源,收集医学书刊的资料,请教医学专家及教师等方式收集大量素材,整理并应用了大量医用物理学课程教学资源。以教学中血液压强这个专题为例,在讲解液体压强的物理学知识中,融入了血压、收缩压、舒张压、脉压、血压与体位、血压测量原理、血压计的原理等大量的素材性资源[5]。
除了常规的各章节知识、练习、习题及各章小结之外,在课堂教学中还增加临床应用、典型案例、知识链接及实践探索这4个内容,这4个内容的素材收集、整理、充实、完善,使职业性的医用物理课程素材性教学资源更为丰富充实。如血液压强这个专题中,在知识链接中增加高血压对身体健康的影响、中国防治高血压的血压标准等资源,在实践探索环节中,链接了如何使用血压计测量血压的方法步骤。
由此可见,多渠道收集、整理大量的素材性资源,有利于深化和拓展学生对医用物理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较好的体现了医用物理教学的职业化特点。
四 创新职业化的教学方法
根据“职业化”的要求,在教学中创设职业情景体验法、问题情景探究法及实践情景训练法等多种教学方法,着力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职业能力。
职业情景体验法:在课程教学初、中及末期,带领学生到医疗机构,如医院、卫生院、防疫站及药厂等参观、见习、实习,让学生懂得各种仪器设备的物理学原理,以及物理学知识在临床医学、护理及药学的大量应用。通过亲身体验,直观认识物理学在医用的应用情况,增加对课程学习的兴趣,坚定专业思想,增强职业意识。
问题情景探究法:将问题或情景案例引入教学中,通过各式各样的问题或案例让学生“身临其境”地去探究、学习,以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启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如讲弯曲液面附加气体压强时,引入问题:潜水员从深水上来后能否马上出舱?引入案例:1971年,苏联载人宇宙飞船“联盟”号返回以后,打开舱门后发3名宇航员全部死亡,他们的面部没有痛苦挣扎的表情。仔细调查后发现,“联盟”号返回时,座舱因为故障突然漏气,舱内空气猛然间大量泄出,使得座舱的气压突然间降低。是什么原因导致宇航员死亡?如讲液体连续性方程时,引入这样的问题:血液在身体循环的方向及流速如何变化等问题。这些问题及案例,学生非常感兴趣,主动进行探究,通过热烈讨论、查阅资料、教师讲解,学生利用物理学原理得出了科学准确的解释,使学生在探究问题的同时有效应用了所学的物理学知识。
真实情景训练法:将真实的实践训练应用于教学中。校内,利用医学实验室,医学教师配合下开展相关实训。如让学生模拟病人使用牵引器、牵引架、轮椅,让学生用水银血压计互相量血压等。校外,到医院进行实操训练。如心电图、激光多普勒血流仪、B型超声波诊断仪、呼吸机、吸痰器、洗胃器的临床见习与实践。通过这种真实情景训练,学生职业技能得到较好的训练和提高,为其今后零距离上岗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26(1):14-15.
[2]孙鹏,黄继东,柏杨,等.整合课程教学在医学教育中的历程与展望[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2(5):62-63.
[3] 周继芳,王光昶,陈涛,等.《医用物理学》中“案例式”教学法的回顾与反思[J].西昌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23(4):130-132.
[4] 李朝阳.医用物理学教学内容重构[J].健康研究,2012,32(6):479-480.
[5]廖元锡.物理素材性课程资源的开发[J].海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16(3):102-107.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75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