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高职生的学习心理状况调查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2019-11-22 10:45:23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学习情绪极大影响着学习活动。本文旨在通过对高职学生的学业情绪和学习动机了解,来探究目前高职学生对待学习的主要心理状况,从而为教学改革和干预提供依据。研究发现,高职学生对待学习普遍存在着焦虑情绪,这种情绪深深影响了学生对待学习的态度和行为。

关键词:高职;学习;焦虑

本文引用格式:张晔,戴文静,李洪军,等.高职生的学习心理状况调查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9,6(06):154-156.

       职业教育在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培养高素质技术人才方面,承担着巨大的作用和价值。但是,从教学实践中发现高职学生在学习方面较多的存在着积极性不高、目标不明确、学习动力不足等等问题。

         为此,教育工作者从教学内容、教学形式等多方面进行了探讨和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并未完全改变这一现状,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在现代汉语中对“教学”的解释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所组成的一种人类特有的人才培养活动”。由此可知,“教”和“学”是涉及到两个行为主体的两个过程的火的那个,而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任何教学改革的进行都需以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激发动机为前提[1]。

        因此,为了解学生目前学习现状,准确把握制约学生学习的心理因素,以便为今后的教改提供依据,遂对高职学生从学业情绪和学习动机两个维度进行调查研究。

一调查对象与调查方法

         运用随机抽样方法,在泰山职业技术学院2016级新生中进行调查。学习情绪调查问卷共发放问卷500回收问卷485份,回收率97%。学习动机调查问卷共发放500份,回收465份,回收率93%。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运用部分心理学量表,如马惠霞编制的《大学生一般学业情绪调查问卷》和田澜、潘伟刚编制的《大学生学习动机问卷》,同时辅以文献法和访谈法等方式对现阶段高职学生的突出的问题进行分析,掌握高职学生学习心理现状。

       《大学生一般学业情绪调查问卷》共有88个题项,包含焦虑,厌烦,放松,失望,自豪,羞愧,愉快,希望,气愤,兴趣10大分测验。《大学生学习动机问卷》共有34个题项,包含求知兴趣,能力需求,声誉获取,利他取向4个维度。以上两个量表具有良好的同质性,结构效度和效标效度具有良好的可靠性。采用五点式记分法,“1”表示非常不符合,“5”代表非常符合。

二 调查统计结果
\

\


 按平均值大小和标准差反映的数据集中度进行项目排列:

       平均值降序排列顺序:希望、愉快、兴趣、羞愧、自豪、焦虑、厌烦、气愤、放松、失望。

       标准差降序排列顺序:焦虑、羞愧、自豪、失望/气愤、厌烦、愉快、希望、兴趣、放松。


\
\


        从表2看出,求知兴趣和能力追求之和8.28为内部动机得分,声誉获取和利他取向之和7.72为外部动机得分。

三 数据对比分析

(一)大学生一般学业情绪调查结果分析


          从统计学中标准差越小表明数据越集中;标准差越大表明数据越离散这一点来看,在学生的学业情绪中比较集中的三种情绪分别是焦虑0.45、羞愧0.48、自豪0.49;从平均值大小所反映的数值看,学生体会最多的是希望3.98、愉快3.83。仅从平均值大小来看,如果学生体会到更多的是希望和愉快,那与之相匹配的符合逻辑的行为应该是“废寝忘食、求知若渴”,但从教学实践和观察来看,学生的表现恰恰相反[2]。从问卷对焦虑的解释来看,学生的行为恰恰符合焦虑的情绪表现。从测验项目对焦虑和希望的定义来看,焦虑和希望者两种情绪体验从时间维度上都是指向未来的、预期的,但却是两种截然相反的情绪体验。是什么导致的这种对同一事件表现出的既普遍焦虑又高希望的相互矛盾的情绪体验呢?通过大量的访谈得出推断,学生在进入大学后开启了一段全新的学习历程,面对同自己学业水平相似的同学、全新的知识、全新的环境,学生对学习充满了期待;但同时由于有过往的学业失败的经历,在面对学习这一“熟悉”的行为时学生一直都存在着深深的不安和担心,害怕自己无法实现学业目标[3]。这一点从标准差越小所代表的数值越集中、越稳定也可以看出,尽管学业焦虑表现不明显但却是长期稳定存在的。

         从另一方面看,放松这一正面情绪只排到第九位也可以得到印证。放松指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活动有良好的评价或学习过程中的痛苦、紧张、负担等得到减轻、缓解、宽慰时产生的一种满足、平静、正面的情绪。这种对学业表现出的高希望感和在学习过程中体会到的低放松感,恰恰再次说明了学生在学习中存在普遍的紧张、担心、不安等焦虑情绪。

(二)大学生学习动机调查结果分析

         从表2中可知,总的来说,学生内部需求大于外部需求,即学生从对内部需求的解释来看,学生追求能力是为了提高自己应对未来的能力,求知兴趣是为了通过学习获得愉悦体验的需求。从标准差看高职学生学习动机影响最集中最稳定的是求知兴趣,但在平均值中追求能力需求远大于求知兴趣。因此从对问卷的分析得出结论,学生有通过学习获得学业成功从而满足内在成就、愉悦体验的需求,同时又希望在学习中提高自己应对未来、解决问题的能力。结合教学中的实际观察和访谈发现:学生普遍缺乏对学习基础知识的认知深度和广度,难以真正理解目前的基本概念、基本流程是专业能力的必要知识储备,也缺乏将所学知识与解决实际问题相联系的认知。另外学生对“解决问题的能力”一认知也存在偏差,认为这种能力就类似一套标准流程或程序,就像在日常教学中经常听到学生说“老师,你就告诉我怎么做就行!”。因为学生缺乏这种主动思考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必要知识储备,也就很难在实践中获得因自己的努力而得到的成功体验。根据美国机能主义心理学先驱W·詹姆斯提出的自尊=成功/抱负(自我预期)公式可知,高自尊的体验与现实的成功成正比,与抱负或者自我预期成反比。由此可知,如果学生在学习中没有积极主动的思考和参与只是按照给定的标准流程做事的话,很难在这个过程中获得一种高情感体验,然而这种高情感体验恰恰是学生在学习中希望获得的[4]。一方面学生希望在学习中获得高情感体验,另一方面又因为缺乏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难以获得学业成功后的高情感体验,这种“想要”又“得不到”的体验恰又再次说明了学生在一般学业情绪量表中所显示的矛盾特点。

\

 
四调查的启示与建议

         调查结果显示,高职学生虽然具有学习的“想法”,但存在明显的焦虑情绪。学生对未来的憧憬和希望与对自身学习上的焦虑情绪交织在一起,形成一种无力感和强烈的矛盾冲突,这种“想要”又“得不到”、“无力做”的体验正是高职生的目前矛盾的主要特点。另一方面,大部分学生并不会利用积极情绪激发自身学习动机,进而达到学习目标。
因此,积极帮助学生战胜学习上存在的焦虑情绪,将是激发学习动机提升学习积极性的前提,为此可以提出以下建议:①培养积极学习心理。运用积极心理学理论和技术为依据,将内在的动力引发成学生主动学习积极生活态度,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大胆尝试,从根本上改变学生迷茫、沉迷网络等的不良学习状态,帮助学生实现更高层次的个性发展和人格完善。②加强情绪管理能力。通过加强学生的积极情绪,提高希望,使学生保持阳光心态,同时释放羞愧、焦虑等负面情绪,形成健康情绪管理方法,提高职场竞争力。③增强学生沟通能力,建立积极的师生关系。高职阶段学生正处在人格形成的关键时期,从客观上迫切需要老师的引导和帮助。因此提沟通能力,建立积极的师生关系是影响学生成长的关键因素。

参考文献

[1]刘一村,朱宏斌.高职生积极学习心理探究[J].继续教育研究,2013,(01):117-119.
[2]刘萍,郝英.高职学生的学习心理问题及对策[J].教育与职业,2009,(06):101-102.
[3]张新会.高职院校学生积极学习心理的培养策略[J].晋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11(02):50-52.
[4]徐漫玲.高职院校学生心理问题的现状及策略探究[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7,1(28):66+68.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7585.html
本文标签: 高职 ,学习 ,焦虑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