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把握中职学生特点探索数学教学新模式论文

发布时间:2019-11-21 13:37:24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永无止境。中职数学教育不同于普通中学的数学教育。中职学校数学教师应把握中职学生特点,改变传统的教学思路大胆进行教学尝试,采取积极有效的授课方法,多角度、多方面探索数学教学新模式。

关键词:中职教育;数学教育;教学模式;创新

本文引用格式:吴艺贞.把握中职学生特点探索数学教学新模式[J].教育现代化,2019,6(06):56-58.

一 当前中职学生的特点

(一)适应力强,学习新事物速度快


         当前中职学生大多为15到16岁的初中毕业生,年龄上普遍较小,心理上有的还不是很成熟。虽然学习成绩不如普通高中学生,但是中职学生也有自身的一些优点。特别是现在的学生好奇心比较强,常常被生活中的一些新奇事物所吸引,加上他们年轻、爱钻研,接受及掌握新事物的能力强、速度快。尤其是一些高科技的事物,对中职学生更具有吸引力,往往更受中职学生青睐,他们也愿意投入时间和精力在这些事情当中,并且也能迅速掌握。经调查统计,80%的学生能在一周内基本掌握并运用word、excel等基础性的办公图文软件;采用同学间相互学习的方法,70%以上的学生在一周内能熟练利用网络查阅所需信息;有的成年人需要学习多次才能掌握的事情,中职学生有的学了一次后就基本上掌握了。通过以上事例可以看出,中职学生学习新技能的速度很快,而且也能学的很好。

(二)勇于探索,渴望学习新知识

         中职学生也有广泛的兴趣爱好,他们也希望学习一些自己感兴趣的知识。除了电脑、电子产品等现代电子技术对中职学生有着强烈的吸引力,他们还对体育、天文、社交、礼仪等知识感兴趣,并渴望能在这些专业领域获得更多知识。例如一些同学喜欢航模,为提高自己的航模技术,还到图书馆、书店等场所查阅相关资料,通过自身努力掌握了航空飞行的一些基础知识;由此可以看出,中职学生对知识是渴望的,在自身兴趣爱好的引导下,他们愿意去主动、认真的学习,并且能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1]。

\

 
(三)个性突出,渴望获得成功

        中职学生虽然在成绩上与普高学生有所差距,但是他们也希望被学校、老师和同学所接受,渴望得到大家的认可。他们也希望自己能获得成功,哪怕是在一件小事取得成功,对他们来说都会深受鼓舞。例如在班级板报评比中,参与制作板报的同学能积极采取各种方法把本班的板报办好,在评比中获得认可后,他们备受鼓舞。这样的情况在文艺汇演和运动会等大型项目活动中更能体现出来,特别是那些有一技之长的学生,在比赛前往往愿意主动利用自己的业余时间开展一些训练,就是为了在比赛中能取得好成绩,能让同学和老师对自己刮目相看。获得充分的肯定能很好的激发学生的潜力,成功的经验给学生带来了快乐的感受,同时也给学生带来了成就感和自信心。

二 高中职学生数学成绩普遍较差的原因

(一)基础较差,缺乏学好的信心


         中职学校学生在以往的学习过程中,由于学习成绩较差,没能考取理想的高中,最后迫不得已被分流到中职学校进行学习。他们往往觉得自己在学习上是一个失败者,觉得自己在学习上不如别人,特别是在进入职业学校前饱受老师的批评、同学的冷漠和家长的训斥,总觉得自己低人一等,存在着比较严重的自卑心理,存在着破罐子破摔的想法,缺乏学好的决心和信心。正是这样的思想,使他们觉得自己学不好是应该的,总是为自己的学不好而找借口,久而久之也就没有认真学习的想法了。

(二)学习习惯差,没有正确的学习方法

        部分中职学生学习习惯较差,没有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是导致其成绩落后的一大重要原因。学生到了职校后,因学习基础差和心理障碍不能排除,学习兴趣和效果始终无法提高。很多人不能主动地总结自己以前失败的经验教训,在思想上仍没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对职校新的教学模式、新的学习内容一时难以适应。在学习上遇到困难时,就会不自觉的出现畏难情绪,上课不专心听讲,要么趴在课桌上打瞌睡,或者是悄悄玩手机,有的甚至聊天、看小说以消磨时光;作业不会做也不想做,厌学情绪严重。

(三)思想不重视,认为学而无用

        部分学生对公共课程的学习不重视,总是认为学了没用,既然是没用的东西还不如不去学。例如,轨道交通专业的学生觉得自己将来毕业后就会回到轻轨或地铁站从事轨道交通运营的相关工作。而根据他们的了解,这些工作在平时用到数学知识的可能性不大,甚至有的岗位根本就用不到数学知识,因此,他们自然而然就对数学课的学习产生了抵触情绪[2]。

三 当前中职学校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在当前的中职数学教学中还存在很多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发展。

(一)教学内容脱离职业培养需求

         数学与其他专业课的差异性较大,在内容上具有自己独立的体系,与其他科目之间不存在紧密的关联。对于中职学生来说,自身的知识掌握情况比较弱,在学习数学时很难将知识点进行运用和类比,思维会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无法对数学知识学以致用,从而也难以完成教学目标。数学教学只是简单的学科理论教育,没有充分的考虑中职学生的具体需要,从职业技能方面进行,这种现象也与数学教材有关,当前中职学校的数学教材内容中严重缺乏职业信息,不符合中职学生发展的需求。因此,对教材内容的更新和修改刻不容缓。

(二)数学课程设计不合理

       数学课程与专业课程联系不够紧密,致使学生对数学的学习没有深刻的认识,不能理解学习数学会为自己的专业培养带来哪些影响。而且由于数学是一门公共课,一般会在专业课之前进行开展,因此,等到学生在学习专业课中需要运用数学知识来解决问题时,往往对数学知识的用法已经淡忘了,数学的学习本应该让学生学习专业知识时能够更好的理解,运用数学知识让专业内容变得直观具体,但是,在实际教学中,由于课程设计的不合理性,使得数学无法发挥其重要的作用。

(三)教学模式过于单一

        当前中职学校的数学教学模式仍旧比较传统,没有很好地践行新的教学理念。在教学课堂上主要是以教师讲授理论知识为主,而没有从学生的角度进行深度的考量。学生在课堂上只是循环式的听教师讲课,而缺少了对知识深入理解的过程。由于中职学生的特殊性,他们对知识的掌握情况比较弱,这种传统枯燥的教学模式会让学生对数学的学习产生排斥心理,从而导致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十分的被动。学生的基础知识会越来越差,得不到提升,对数学知识自然不能学以致用。因此,学生对数学的厌恶心理会越来越严重,而有些数学教师为了完成自己的教学计划,很多时候都会忽视学生的学习状态,进行盲目教学,这样导致的后果就是教师不能提升教学效率,学生也不能学好数学知识,陷入了一个恶性循环的状态。

四 高中职数学教学效果的对策

(一)深入学生心灵,改变其对学习的态度


         情感因素在教学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深入学生的内心、触及学生的心灵,让学生从思想上产生转变,对学习过程自觉的产生接受、认同甚至是享受,无疑将提高教学质量。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应从鼓励学生的角度出发,以积极的方式让学生得到良好的感情体验;要善于发现学生身上区别于他人的优点和特点,并在适当环境给予指出,让学生感到自身受到了教师的重视和关心,从而激发内心的自信和自尊。教师应加强与学生的交流谈心和思想沟通,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解决学生心理上的问题。从思想上对学生进行塑造,对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有着积极作用。

\

 
(二)丰富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采取丰富多彩的教学模式,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笔者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发现,可采取以下三种方法展开数学教学工作。一是利用生活实例。数学与人类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其基本属性就是要满足人类社会发展和日常生活的需要。若教师根据不同教学环节,将教学内容与日常生活相结合,可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例如,可将概率方面的知识与彩票中奖相结合,也可将函数方面的知识与偿还购房贷款相结合,还可以导弹弹道同直角坐标系知识相结合,通过引用学生身边看得见、摸得着的例子来激发学习兴趣。二是开展情境式教学。理论研究发现,创设一定的数学情境,能够使学生对知识本身发生兴趣,进而产生认识需要,产生一种要学习的倾向,从而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三是利用多种手段教学。据观察发现,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学生的学习兴趣较传统方法有着较大的提高。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运用多种手段展开教学,例如可利用互联网技术开设学生喜闻乐见的网上学习园地,学生不仅能在网上学习、做题,教师也可以通过网络对学生进行辅导和答疑,同时提供相关网站的链接,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和兴趣[3]。

(三)专业课堂切入,激发主动学习兴趣

        中职学生工作指向性更加明确细化,如果数学学习能与日后工作相结合必然会激发学生的学习意识。如何强化数学课程与专业课程学术层面的有机结合和实际应用的持续渗透是需要数学与专业课教师共同研究的课题。数学教师可以主动与专业课教师进行沟通,共同挖掘学术与应用的结合点。学科间的交叉整合,应用的案例解析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也能够实现对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提升[4]。

(四)合理安排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基本数学素养

        为了更好地体现数学作为专业学习的工具性功能,我们必须根据专业需要重新构建数学教学体系。数学教师可通过与专业教师沟通,了解专业所需数学知识的时间段和侧重点,认真选择教材,在不影响数学知识系统性的前提下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时间。根据用到的数学知识的难易程度和使用数量来划分的话,我们可以分为三大层次:简单的加减乘除以及乘方开方的运算;数列、函数的知识和一些简单常用的数学方法;难度较大且数量较多,主要用到的知识是统计中的平均值、方差、标准差、正态分布等。对于专业需要的重点知识分模块重点讲解,而与专业联系不大的知识做一般性的了解[5]。

(五)重视德育渗透,提升学生血虚热情

        为了满足当代数学教育的需求,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重视学科魅力的渗透。首先,从动机的角度来渗透数学的魅力,动机主要是学生在学习中内心的诉求以及外界的诱惑。教师可以在教学中通过渗透学科魅力来引发学生的内心诉求,让学生了解数学的重要性。在教授数学知识前,教师要对学生有一个充分的理解,同时也要让学生对数学学科有一个认识。现如今的信息技术十分先进,大部分的学生对手机、计算机的热爱程度都远远超过数学,因此,教师可以从计算机与数学之间的关系引入:英国的某位著名科学家提出了二进制的概念,因此,在计算机中才会具有二进制的功能,数学知识的不断进展和突破,才能成就计算机领域的发达。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具备的能量,对数学知识产生无限向往。当教师着手于数学教学时,学生也能自然地对数学产生热情。此外,教师也要让学生明白,数学知识的主要来源是我们的生活,而数学知识的运用能够给生活带来很多的美感,比如高楼大厦的建造过程,需要运用很多数学空间知识,也正因为数学知识的作用,才能让城市建筑具有建筑美。在生活中随处都可以感受到数学的魅力,教师要正确的引导学生,让他们能发现数学的美好。

(六)注重数学讲解过程,培养学生学习能力

        如今的数学教学理念认为教授数学知识的最重要过程是要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其主要的方式是把数学知识的表面构造运用合理的引导方式,使其成为学生对数学的内在认知,使书面上的数学理论成为学生思维拓展的平台。中职数学的理论是前人发明和流传下来的智慧成果,学生在学习这些理论知识时,不仅要学会对数学知识有一个良好的理解和运用能力,更重要的是要对数学理论的具体产生过程和形成原因有所了解,从而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提升自身的学习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能够对教学内容有一个深刻的认识,明确知识的具体推导过程,并在教学课堂上能够将数学知识的整个形成流程生动的体现出来,在此过程中,教师要着重于表明理论产生的思考方向,让学生在思考和探索的过程中能具有清晰的思维走向,进而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七)与学生增加互动,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教师要明确自己的教学目标,摆脱传统的教学模式,以学生作为数学教学中的主体,在课堂教学开始之前,应充分了解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教师要给予学生讨论问题的机会,将学习能力相近的学生分在一个小组,让他们进行的讨论和交流,在此期间,教师要做好协助工作,学生遇到难解的问题时,教师要及时的提供思路,帮助学生顺利的解决问题。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有效地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五 结语

       一切教学活动的措施和方法都应该围绕学生展开,在中职数学教学中,如果不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教学,往往事与愿违,形成恶性循环,造成老师难教、学生不学的局面。要想改变这种现状,就要遵循“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根据中职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目标合理安排教学内容,以提高基本的数学素养为根本目的,使他们掌握必备的数学基础知识,具备一定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与人沟通的协调能力。

参考文献

[1]卢从林.构建网络平台探索中职数学教学新模式[J].江苏科技信息,2014(06):17-18.
[2]张洁.上海市郊公办学校学生来源的多样性对教育的影响与对策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0.
[3]贾丽颖.新课改背景下教师文化的重新理解与建构[D]哈尔滨;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
[4]周秀女.基于信息技术条件下中职数学探索型教学模式的研究[J].中等职业教育,2008(01):16-17.
[5]李红霞.中职学校信息化数学教学的点滴体会[J].现代职业教育,2016,(02):118-119.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7525.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