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金融衍生产品》教学经验点滴论文

发布时间:2019-11-21 11:47:50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随着我国金融市场不断发展,上市交易的金融衍生产品品种日益丰富,《金融衍生产品》这门课的重要性逐渐提升。本文从教材的选用、数学知识的处理、多媒体和板书的运用、课程实验和考核方式五个方面详细总结了笔者《金融衍生产品》课程的教学经验,并提出了进一步提升教学质量的设想。

关键词:金融衍生产品;教学方法;课程设计

本文引用格式:胡卫纲.《金融衍生产品》教学经验点滴[J].教育现代化,2019,6(05):180-181.

       《金融衍生产品》(或《金融衍生工具》)是金融学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课。改进该课程的教学方法,是金融学专业建设的重要内容。笔者长期从事该课程的教学工作,不揣浅陋,总结了一些教学经验。

一 教材选择与使用

        《金融衍生产品》和《金融工程》的教材均可使用。在我国《金融衍生产品》和《金融工程》这两门课的内容基本相同,都以远期、期货、互换和期权这四种衍生产品为核心,介绍它们的交易机制、市场组织及其定价等相关内容。厦门大学郑振龙等编写的高教版《金融工程》是用得比较多的国内自编教材。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和反复修订,该书的框架比较成熟,难度适中,表述比较清晰,内容切合我国实际,因此受到普遍青睐。此外,中国人民大学汪昌云编写的《金融衍生工具》结构完整,有一定深度,适合能力强的学生学习和参考[1-5]。天津财经大学张元萍的《金融衍生工具教程》案例丰富,内容相对基础,适合普通学生使用。

          约翰·赫尔(John Hull)的《期权、期货及其他衍生产品》(Options,Futures and other derivatives)是比较经典的国外教材。该书被称为是华尔街的“圣经”,华尔街的交易员人手一册,可见该书的受欢迎程度。该书的最新版为第十版。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了第十版的中文版,译文通顺,忠实原文,但是符号错误之类的小毛病不少。如果不追求最新版的话,还可以选择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张陶伟翻译的第六版。笔者认为这一版的翻译和排版质量是最好的。值得注意的是,这一版又分为两个版本,一个称为“专业版”,另一个称为“高级课程教学版”。两个版本的区别在于:1.专业版是精装的,而教学版是平装的;2.专业版删除了课后习题,而教学版是完整的。因此,教学版更符合教学需要。若要进行双语教学或者学生英语基础比较好的话,也可以考虑使用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英文影印版。英文影印版的最新版是第八版。
\

 
二 数学知识的处理

         《金融衍生产品》课程中要用到微积分、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等数学知识。学生在大一的公共课中已经学习过大部分相关知识。然而《金融衍生产品》这门专业课一般是安排在大三。时间相隔一至两年,学生已经遗忘不少重要的知识点。笔者在授课过程中需要应用相关数学工具的时候,都对这些数学工具略作复习。复习方法主要是引导学生回忆相关数学定义和定理并解释其主要含义,个别重要的知识点予以举例说明。

          在课程的后半段,所用到的数学知识越来越复杂。有的是数学教材上有,但数学课上老师没有详细讲授的,如微分方程的求解。有的是公共数学课也不教的,如随机过程、蒙特卡罗模拟等。对于这样的数学知识,笔者的经验是:不追求数学上的严密,多举例子,重点培养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直观理解。能理解相关数学知识的直观含义并在不作严格证明的情况下认同其正确性,对于《金融衍生产品》的教学就足够了。

三 多媒体与板书的运用

        多媒体作为一种教学工具已经得到普遍应用。运用多媒体教学,可以很方便地向学生展示图表、音频、视频等,从而极大地提高了课堂教学的信息量[6]。同时,图表、视频等也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教学效果。然而并非所有的教学内容都适合使用多媒体。对于证明和计算的教学,并不适合使用多媒体。例如,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Gilbert Strang的《线性代数》课程就没有使用任何多媒体,而是全程板书。类似地,中国科技大学也提倡数学推导过程应当使用板书。《金融衍生产品》课程既有大量的图表和案例,又有大量的数学推导和计算。笔者建议在进行一般性介绍以及案例分析时使用多媒体,而在讲授衍生产品定价相关内容时使用板书。在推导衍生产品定价公式及计算相关例题时,教师板书计算和推导过程有利于学生跟上教师的授课思路,有助于学生理解相对抽象和困难的教学内容。

四 课程实验

         该课程的实验课常常选用现成的模拟交易软件,让学生自行看盘和进行模拟交易。这样的实验有利于学生通过模拟交易增加对市场的感性认识,但是不能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课程内容。

         笔者采用的是要求学生编制Excel表格的办法。郑振龙《金融工程》教材附有30个Excel文件。每个文档都是一个用Excel实现的例题。通过分析这些文档,可以了解这些例题究竟是如何算出来的。郑振龙推荐学生自己动手编写这些Excel文档。笔者直接选用或自行编写了多个Excel文档算例,作为实验课的材料。

        以Excel表格编写为主要内容的实验课有以下优点:1.可以检验学生对于课程内容的理解程度。如果对课程内容没有充分的理解,是无法算出正确结果的。2.富有趣味。手工(或用计算器)计算较为枯燥,用表格软件来计算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3.可以提高Excel软件的使用能力。Excel软件是金融和会计专业最常用的软件。在实验课中,要求学生运用Excel软件来解决问题,可以增强学生的Excel软件应用能力。四、无须安装特殊的实验课软件,学生可以在自己的电脑上完成实验。对学校来说,无须购买特殊的实验课软件,这可以省下一笔开支。对学生来说,课堂上没有做完的实验可以在自己的电脑上接着做,甚至可以日后复习重做。

           实验课一般按以下步骤进行:首先,向学生说明实验的目的和要求。教师向学生展示一个Excel文档,解释这个文档实现什么功能,已知什么数据,算出来什么数据。然后,给学生5至10分钟,让学生独立思考这个表格该怎么写。接下来,教师详细说明每个单元格里公式的内容以及单元格之间的联系。最后,让学生自行编写表格,教师根据实际情况个别辅导。

\

 
         关于上述实验课有以下几点需要特别提出:1.算例一般从教材上选取,这样学生可以自行核对结果是否正确。2.如果需要用到一些不常见的Excel函数,笔者会在解释单元格的时候对这些函数的功能和用法予以讲解。3.如果算例比较复杂,笔者会把算例分成几个部分,讲一个部分,学生完成一个部分,再进入下一个部分。这样有利于随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确保大多数学生能跟上进度。四、在设计算例时,注意所用到的功能仅限于Excel内置函数和绘图等常见功能。即使学生学习过编程相关的课程,也不建议在算例中使用VBA编程。原因在于:1.《金融衍生产品》绝大部分计算可以仅仅使用Excel函数完成;2.对于复杂的计算,使用其他工具(如Matlab)来完成更加方便;3.学生未来使用VBA编程的场景不多。

五考核方式

        普通的考核方式及其不足。以往的考核方式一般是平时成绩加期末考试成绩,其中平时成绩包含:考勤、作业、实验等部分。期末考试成绩占最后总成绩的比重较高。期末考试为主的考核方式有以下不足:

        1.考试内容中识记的部分占有相当的比例,这导致学生平时不学,临近考试死记硬背,考完又很快遗忘。

        2.若考试内容过于灵活且偏重于考察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则只有优秀的学生表现比较好,大部分学生的考试结果不理想。考试分数也缺乏区分度。

        3.考试作弊难以杜绝。除夹带、左顾右盼等作弊方式之外,高科技的作弊手段层出不穷,防不胜防。

         笔者建议在合适的时候下采用口试的方式来考核。具体操作方法是这样的:首先在考试前(也可在教学过程中)公布考试题目。题目数量可以是50个左右,出题范围基本覆盖课程内容。题目有一定的综合性,最好包含有计算和证明。考试时,学生当场抽取一至两题,然后在黑板上作答。写完后,学生解释自己写的答案,老师可以随时提问。能正确说明自己的答案并能回答老师提问的学生给优秀;能写出答案但解释不清的学生能识记,但没有真正理解,给中等或良好;题目完全做不出来的学生给不及格。

         口试考核方式应注意的几点。首先,口试的考核方式适合小班。若学生人数多,则比较耗时。其次,口试方式不容易做记录,不方便做事后的核查。条件好的学校可以考虑对考试过程录像。缺乏条件的学校也可以考虑用手机照相,把学生在黑板上写的答案拍下来。

参考文献

[1]刘向华.关于金融工程专业实验教学的思考[J].金融教学与研究,2009(05):68-70.
[2]张虹敏.金融工程专业金融衍生工具课程设计的研究与探索[J].商业经济,2012(22):32-33.
[3]郑振龙,陈蓉.金融工程[M].第3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4]史丽媛,林妍梅.应用型大学“金融衍生工具”课程有效教学探讨[J].中国电力教育,2014(23):109-111.
[5]任培民,赵树然.《金融衍生工具与风险管理》课程建设的研究与实践[J].金融经济,2017(06):166-167.
[6]陈小国.提高金融工程教学质量的探索[J].教育现代化,2017,4(51):177-179.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7514.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