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本文针对经济欠发达地区高职院校的办学特点,对学生“工匠精神”培养策略进行探索与研究。并以罗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研究“工匠精神”的培育途径,给出适用于经济欠发达地区高职院校学生“工匠精神”的培育途径,通过“工匠精神”的培养,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与就业竞争力,为现代企业培养更多符合国内经济转型升级需要的专业技术人才,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关键词:高职院校;“工匠精神”;培育途径
一“工匠精神”在新时代中的基本内涵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2018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球第二大、亚洲最大的工业铝型材研发制造商—辽宁忠旺集团考察时指出“民营企业也要进一步弘扬企业家精神、工匠精神,抓住主业,心无旁骛,力争做出更多的一流产品,发展一流的产业,为实现两个一百年目标作出新的贡献”。在新时代中,“工匠精神”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是因为其具有独特的精神内涵。“工匠精神”的根本内涵是爱岗敬业的职业精神,“工匠精神”的核心是精益求精的品质精神、“工匠精神”的灵魂是追求卓越的创新精神。
二 高职院校培育学生“工匠精神”的必要性
“工匠精神”是我国产业优化升级的需要,是我国产业迈向中高端的需要,是培育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的需要,是实现中国制造2025的现实需要。而人才是经济发展、产业振兴的基本保障。高等职业教育是培养人才的基地,肩负着为经济社会建设与发展培养人才的使命。高等职业教育是以就业为导向的高层次职业准备教育,除了要重视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以外,更应该重视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这样培养出来的毕业生才能满足现代企业对人才的需求。2010年5月5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通过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纲要第六章第十四条指出:“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发展职业教育是推动经济发展、促进就业、改善民生、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是缓解劳动力供求结构矛盾的关键环节,必须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职业教育要面向人人、面向社会,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然而,目前我国的职业教育往往比较重视学生专业技能的培训,而轻视学生职业道德的培育。
目前,已有学者对“工匠精神”的培育作了一些基本探索,例如:查国硕探索了工匠精神的现代价值意蕴[1];王丽媛对高职教育中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必要性与可行性进行了研究[2];刘敬霞等对新常态视野下高职院校学生工匠精神培育进行了探索[3];王新宇对中国制造视域下培养高职学生工匠精神进行了探析[4];胡斌武阐述了“中国制造2025”背景下职业教育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现状与新要求[5];王慧卉对应用技术型大学生工匠精神培养及其精神内核进行了分析[6]。但是目前亟需针对经济欠发达地区高职院校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策略进行探索和研究。
经济欠发达地区高职院校普遍具有教育经费投入不足、基础设施薄弱、办学条件相对落后等特点。这类高职院校更应该以“工匠精神”作为职业教育的重要内容和学校教育的指导思想之一,在人才培养模式上,在教材的建设上,在教学方法上进行改革创新,大力培育学生的“工匠精神”,以此来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和竞争力。
三 经济欠发达地区高职院校学生“工匠精神”的培育途径
经济欠发达地区高职院校应该根据自身的办学特点,通过多种途径培育学生的“工匠精神”。本文以罗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提出在新生入学教育时培育学生的“工匠精神”,在课堂教学中培育“工匠精神”,在校园文化熏陶中培育“工匠精神”,在深化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中培育“工匠精神”,在参与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培育“工匠精神”等五种“工匠精神”的培育途径。
(一)在新生入学教育时培育学生的“工匠精神”
军事训练课是大学新生的必修课,是学生踏入大学校门后的第一课,也是新生入学教育的主要内容之一。高职院校应该抓住学生刚入学的契机,在军事训练课中融入“工匠精神”,让学生对“工匠精神”有初步的了解。通过严格刻苦的军事训练,让学生体会到军人在我国国防事业中爱岗敬业的职业精神,让学生学习到军事训练教官做事精益求精的品质精神。罗定职业技术学院通过在新生入学教育活动中融入“工匠精神”的培育,例如院长、书记为新生上第一堂思想政治理论课,组织新生参观校内专业实训室、实训基地等科普教育活动,把培养和修炼“工匠精神”渗透到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中,进而转化到学生的日常行为理念之中。
(二)在日常教学中培育“工匠精神”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是学校育人的主要渠道。高职院校应该把“工匠精神”渗透到课堂教学中,使学生在课堂活动中深入了解“工匠精神”,在课堂学习中修炼“工匠精神”。这就要求各教学部门在课程建设中既要符合专业建设标准,又要融合企业用人标准和职业资格认证标准,要求教师严格按照专业标准和课程标准授课,精益求精地完成教学任务。罗定职业技术学院要求各院系、各专业要定期到行业企业进行人才需求调研,收集企业对毕业生能力和素养的评价,实现学校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零对接。通过授课教师在课堂上的言传身教,让学生了解清楚企业对员工的能力要求以及职业素养要求,同时让学生明白“工匠精神”的价值,以及其对以后参加工作的影响。另外,高职院校可以通过开展创业创新课程,提高学生的创造创新能力;通过开展大家名师、行业专家、优秀校友进课堂活动,用真实的案例感染学生、启发学生,在课程教学中诠释与传播“工匠精神”。
(三)在校园文化熏陶中培育“工匠精神”
“工匠精神”是职业教育的灵魂[7]。高职院校应以培育“工匠精神”为抓手,构建富有“工匠精神”的校园文化。高职院校可以从校风校训,教风学风,学生宿舍文化建设,课室文化建设,校园文化活动,学生日常习惯等方面,全面渗透“工匠精神”,把“工匠精神”融入学生的学习环境中,生活环境中以及工作环境中。罗定职业技术学院大力弘扬“诚朴勤学、砺能求索”的校训文化,积极传播“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校风,全面践行“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教风,着力倡导“追求卓越、精益求精”的学风,积极开展罗定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好习惯”大讨论,遵循高职教育规律,立德树人。以“工匠精神”为抓手,打造富有“工匠精神”的校园文化,把培养和修炼“工匠精神”渗透到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和工作中,进而转化到学生的行为理念中。
(四)在深化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中培育“工匠精神”
培育学生的“工匠精神”需要长时间的实践与积累,还需要真实的工作环境和企业文化的熏陶。高职院校应大力深化校企合作,实现产教融合,积极推进现代学徒制,让学生在企业实践中,亲身感受“工匠精神”的内涵和价值。深化校企合作,搭建工学结合的培育平台,可以为培育学生的“工匠精神”提供肥沃的土壤。深化校企合作,可以促进企业在转型升级中自觉转变观念,主动承担工匠培育的责任。深化校企合作,可以促使高职院校适时调整人才培养目标与培养计划,借助企业资源与文化,更好地培育具有“工匠精神”的新工匠。罗定职业技术学院不断深化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大力实施校企精准对接、精准育人,通过校企互派,聘用企业技术骨干担任学院兼职教师等途径,与云浮、佛山、广州、东莞、深圳等地方的企事业单位建立了协同育人友好合作关系,为学生“工匠精神”的培育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五)在参与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培育“工匠精神”
积极组织学生参加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一方面可以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另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通过参与技能大赛,让老师和学生多走出校门和其他院校进行技术交流,开阔视野,同时可以学习到行业中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技能,新要求。利用技能大赛平台有助于教师创新教学资源和教学方法,进而促进课堂教学。罗定职业技术学院以各类各级职业技能竞赛为平台,通过配备专业指导老师,给予必要的活动经费支持,提供必要的赛前训练场所等方法,提高学生参与竞赛的兴趣。在赛前集训中,在正式比赛中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培育学生精益求精的品质精神和追求卓越的创新精神。据《罗定职业技术学院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2018)》显示,2017年本院学生在国内各项竞赛中获得省级及以上奖项40余项,达到了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改,赛教融合的目的。
四 结束语
“工匠精神”是我国经济转型升级发展的需要,是实现中国制造2025的现实需要。高职院校承担着为制造业企业培养管理、生产、服务等多方面人才的重担,应当重视学生“工匠精神”的培育,为我国的制造业行业培养出更多具备“工匠精神”的人才。经济欠发达地区高职院校应该正视自身基础设施薄弱、办学条件相对落后的弱势,在新生入学教育中,在课堂教学中、在校园文化熏陶中、在深化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中、在参与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加大力度培育学生的“工匠精神”,这样才能进一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与就业竞争力,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据《罗定职业技术学院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2018)》显示,罗定职业技术学院2017届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9.48%,近三年平均就业率99.41%,2017年年度用人单位对毕业生满意度调查结果显示,在已经就业的毕业生中,91.96%的毕业生被用人单位总体评价为较满意以上,用人单位反映毕业生能做到主动学习,学以致用,具有积极进取精神和企业需要的“工匠精神”。
参考文献
[1]查国硕.工匠精神的现代价值意蕴[J].职教论坛,2016,(07):72-75.
[2]王丽媛.高职教育中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必要性与可行性研究[J].职教论坛,2014,(22):66-69.
[3]刘敬霞,乔永庆.新常态视野下高职院校学生工匠精神培育[J].教育现代化,2016,(24):111-113.
[4]王新宇.中国制造视域下培养高职学生工匠精神探析[J].职业教育研究,2016,(2):14-17.
[5]胡斌武.“中国制造2025”背景下职业教育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现状与新要求[J].经营与管理,2016,(05):38-41.
[6]王慧卉.应用技术型大学生工匠精神培养及其精神内核分析[J].教育现代化,2017,(2):104-106.
[7]李小鲁.“工匠精神”,职业教育的灵魂[N].中国教育报,2016-05-13(005).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73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