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学分制背景下高职院校教学管理改革研究与实践论文

发布时间:2019-11-04 09:19:19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高职院校实行学分制教学管理改革是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必然选择。文章客观地分析了实行学分制管理改革所面临的问题,并结合实际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改革方案。

关键词:高职院校;学分制;选课制;教学管理

        高职院校现行学年制教学管理已无法满足人才培养要求,探索学分制管理改革已成为必然趋势。

一、实施学分制管理改革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和学生教育观念滞后


        个别高职院校领导和教师对学分制改革存在畏难情绪。同时,学生对学分制了解不深,课程选择存在盲目性和片面性。

(二)教学资源紧张,师资队伍建设进展缓慢

        大多数高职院校教学资源较为紧张,教学质量难以保证。此外,师资队伍结构不均衡,不能满足学生多样化需求。

(三)软、硬件资源欠缺,管理效率不高

        大多数学分制管理系统难以满足实际需要,学分制实施要求有充足的硬件资源,这使得教学资源更加紧张。

(四)导师作用不明显,教学质量不高

        高职院校学分制导师一般由任课教师兼任,受限于授课任务重等因素,不能充分发挥其导师作用,教学质量大打折扣。

二、实施学分制管理改革方案

(一)更新教育理念,健全制度体系


         树立现代职业教育理念,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加快学分制管理改革各项配套制度体系建设,为学分制顺利推进提供政策依据。

(二)优化学分制人才培养方案

         优化学分制人才培养方案,让学生成为学习主体。创建校级和系级课程平台。首先,开设专业限选课,培训学生专业强项或专业技能。其次,实施专业课程模块化。根据岗位所需职业技能,将课程划分为不同模块。

(三)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技术助力学分制改革

         一是开发现代学分制教学管理系统,助推学分制改革顺利进行。二是建设信息化教学资源平台。开发建设信息化教学资源平台,将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等全部纳入平台;同时引进慕课、微课等,丰富平台课程资源。鼓励教师利用平台,开展基于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改革;鼓励学生在线学习,获取学分。

(四)建立灵活选课制度

        理顺课程结构体系,不再设置专业方向,增加选修课比重,将原专业所开课程调整为专业选修课,建立课程学分系统:由两课、大学语文、计算机文化基础等组成公共课平台课程,专业群平台课程,专业平台课程,专业选修平台课程,公共选修平台课程,综合性实践平台课程。

(五)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一方面鼓励专家、教授、教学名师、技能大师开设选修课,增加选修课资源;另一方面加强中青年骨干教师培训,以适应学分制需要。 同时,适量从企业聘请企业、行业专家加入教师队伍,建立一支相对稳定的外聘兼职教师队伍。此外,抓好兼课教师队伍建设,鼓励职能部门兼课教师开课。

\

 
(六)建立学生导师制

         从教学一线中选拔专任教师担任导师,建立一支由专任教师和辅导员组成的导师队伍;同时制订导师制实施管理办法,完善考核标准。导师由学生所在学院遴选、考核、安排布置工作,报教务处备案,学校根据导师指导学生人数给予一定补贴。组建学生选课指导小组,导师根据学生专业基础水平、智力结构强化选课管理和指导。此外,推进实施学分制时,充分采纳导师意见,提高导师参与积极性。

(七)实施学分绩点制

       科学制订学分计算方法,运用平均绩点对学生学习数量和质量进行综合评价。合理设置学分最小单位,如设置为0.5学分,16个课时为1学分。实践、实习实训(设计)、军训、入学和毕业教育等环节,以1周为1学分计。每门课程和各种实践性教学环节考核成绩合格者方能取得学分。

(八)建立学分互转和互认机制

         一是将学生在创新实验、技术研发等方面的表现折算为创新创业学分。委派专人考核创业素质,根据考核结果择优推荐科学创业并予以指导。二是学生参加全国及省市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等获奖均可认定相关课程学分。三是对技术开发或发明创造成果获得专利者、核心期刊发表文章者及其他方面取得突出成绩者,亦可认定学分。四是计算机相关专业学生通过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C语言)二级考试,即可认定学分,并可申请免修该课程。五是学生获取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之外的其他职业资格证书或中级以上技能证书都可认定公共选修课或专业选修课学分。

(九)采取多元化考核方式

         提倡根据课程性质、教学特点等,采用多元化考核方式。理论及基础课程采用百分制考核,实习实训(设计)、毕业设计、顶岗实习等考核,采用等级制。实行补考、重修制,学生必修课课程考核不及格,可进行一次补考,补考仍不合格者须重选其他课程或重修;选修课程考核不合格,可重选重修亦可改选改修其他课程。

\

 
(十)实行弹性学制和主辅修制

         一是放宽政策条件,鼓励学生以少于基本学制时间修完必修及选修课,取得规定学分,提前就业或辅修第二专业。辅修完全部课程且考核合格,由学校发给辅修结业证书。二是允许部分家庭贫困学生修完一定学分后工学交替,学校在一定期限内保留学籍,学生工学交替后可继续完成学业,学习年限可适当延长。三是申请就业、创业学生,经学校批准,可边工作边学习,继续完成学业。

参考文献:

[1]张玉萍.浅析高校学分制背景下教学管理的有益探索[J].大江周刊,2013(2).
[2]续永刚.高职院校实行学分制管理的探究[J].价值工程,2013(17).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6563.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