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想象——不曾预约的精彩论文

发布时间:2019-10-30 13:13:29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在语文课堂上引导学生适时展开想象,由朗读、标点、词句、插图等着手,可以把学生带进广阔的思维空间,尽情享受语文课堂的无限魅力。本文就合理展开学生的想象,从体悟标点想象、词句推理想象、紧扣文眼想象等方面进行探究。

关键词:想象;朗读;标点;词句;插图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语文课堂教学需要学生在教师有效引导下合理展开想象,将枯燥的语言符号转化为形象的画面来理解。

一、通过标点体悟想象

        标点符号是书面语言中不可缺少的辅助工具,它帮助人们更确切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和理解别人的语言。在小学语文教材中,许多时候作者为了制造悬念或留给人更多的遐想,常常借助一些特殊的标点来表现丰富的内容、特定的情感,它们给学生提供了广阔的想象空间。如果教学中,我们只把它作为一个简单的标点符号,或是只让学生了解它所代表的含义,就会遏制学生想象。所以我们应以这些标点为契机,激发学生去联想,促进学生与文本深层对话,进行再创造。

\

 
       如学习《黄山奇松》一课时,学生通过品词析句和感情朗读,了解了黄山“迎客”“陪客”“送客”三大名松的特点。在此基础上可以抓住最后一个自然段中的省略号,进一步引导学生想象:“你还看到哪些奇特的松树,它们各自有什么特点?”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结合自己生活中所了解的事物从模仿到创造,进一步丰富了黄山松“奇特”美的内容,使他们内心中美的情感得以自然地流淌和表达。

二、词句推敲展开想象

        抓住课文中的关键性词句启发学生进行大胆而合理的想象,引导细细品味,会使学生对语言的准确性有更好的认识和理解。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把握文章情感,体会人物品质,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

三、紧扣文眼放飞想象

         文眼是文章中最能揭示主旨、涵盖内容、升华意境的关键性词句。文眼在文章中可能是一个字、一个词或者是一句话,但抓住文眼却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威力。而这看似“小”的文眼却有“大大”的空间让读者通过自己的文化体验去把它“补”得更加意蕴深厚。

        如在教学《司马迁发愤写〈史记〉》一文中司马迁是怎样发愤编写《史记》的部分,就可以抓住课文中的“整整13年”一词来展开教学。教师先出示课文中有一处写到司马迁怎样发愤的语句并让学生读一读。 然后引导:“整整 13 年发愤写作,可文中写得太简略了,留给我们想象的空间太大了,下面就请同学们根据插图和课文提供的信息,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想象13年来司马迁是怎样发愤写作的。”学生在音乐的渲染下,入情入境地想象写话。交流后,教师点评、渲染:“整整13年,天天如此,月月如此,年年如此;两千多年间的历史,在编写的过程中,不允许自己出现哪怕是一丁点的失误。这需要多大的毅力,这需要多么的坚强,这需要怎样的才华和信念去支撑!让我们捧起书带着感动和激动之情读读课文的最后一段。”这样一环扣一环,层层推进,巧妙地运用“整整13年”这个关键词把“空白”艺术进行铺垫映衬,结合学生的生活体验,使他们留下深刻的印象,将课堂引向高潮,走向更广阔的思维空间。

         因此,教师在备课中抓住文眼时,更要注重意境的升华,让学生借文眼为桥梁,引领学生在字里行间寻找“物我一体、情境交融的诗意对话”。

四、善借插图激发想象

         教材中几乎每篇课文都有精美的插图,如能充分利用好这些现成的学习资源,引导学生充分感受图画的同时,不断将观察到的事物与已有知识或假设关系联系起来展开想象。

         如在教学《天鹅的故事》一文时,在学到一只老天鹅带领一群天鹅奋勇破冰这部分内容时,可利用文中插图鼓励学生展开想象,“说说此时你好像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学生观察仔细,想象合理,表达多样。越是展开了丰富想象后的表达,课堂上个性的思维火花越是四处飞溅。而这火花、这感悟、这表达,却是学生真正发自内心的有感而发。在学生个性化的表达中,老天鹅的勇敢和坚强,天鹅群的团结与拼搏的形象在学生的心目中自然而然地逐渐高大起来,天鹅珍爱生命的可敬可爱使学生的心灵受到深深震撼,于是保护珍稀野生动物应成为人类的自觉行动这一理念在学生幼小的心田中深深扎根。这就使本课的教学目标在学生的想象中得以落实。

\

 
         另外,插图还能激发学生说话的兴趣,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老师可以充分挖掘插图的这些功能,鼓励学生根据需要大胆地想象,使他们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学会学习、学会创造。

         真实的东西最能打动人,自身的体验感受才最深。在各自的想象空间里,想象拉近了学生和文本的距离,给课堂注入了一股清风,直吹向学生心田。想象不在于结果,而在于过程。“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适时、巧妙地引导学生在课堂上大胆地想象,定能让学生从语文课本中领略到语文的“满园春色”。

参考文献:

[1]刘纪玲.谈小学语文教学中想象力的培养[J].考试周刊,2011(29).
[2]韦志成.语文教学情境论[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1996.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6424.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