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古诗教学一直是小学语文教学中备受关注的部分,然而这也是较为薄弱的部分。古诗教学往往存在着一些不足需要加以改善,如过于强调背诵、学生参与感不强、教师古诗涵养不够、古诗理解难度较大等。本文从利用情境、多样结合,以诗解诗、融会贯通等方面分析探讨了如何提升古诗课堂教学有效性。
关键词:古诗教学;有效性;策略
一、古诗难以“深入学生心”的原因
(一)过于强调背诵默写,缺乏对诗歌内在美的感悟
新课标中强调通过语调、韵律、节奏等体会作品的内容和情感。但在教学中,教师会习惯性地把古诗仅仅作为积累背诵材料,只重视古诗的背诵,甚至是机械性的记忆,只重视对古诗进行单纯的直译,不对古诗的内在美进行分析了解。这种机械的教与学,破坏了诗歌的美感,忽视了对古诗的鉴赏和感受,小学生自然体会不到古典诗歌的意境美,虽然丰富了语言积累,但这种做法也剥夺了他们体悟诗歌真正内涵的机会,其教学效果往往是不大理想的。
(二)教古诗的课堂,容易成为“一言堂”
在古诗的教学中,教师教的内容,有时会“偏”和“深”,这完全超出了学生的理解能力,学生听得云里雾里,没有机会主动参与到课堂中,也体会不到古诗独具的语言美、结构美和意境美。不以提高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为目标的教学,不利于小学生学习古诗,从而使得古诗丧失了其独有的魅力。
(三)教师自身的诗歌涵养不足
教师对古诗的整体把握不够,在传情达意上不能将诗的意蕴完整地传达给学生。教师在上课时不能融入自己的创造性对古诗进行解读、辨析和阐释,难以形成个性化的解读。学生更是难以在学习时产生情感上的共鸣,难以产生对古诗的深厚兴趣,古诗也难以真正意义上走进学生的心里,反而造成了学生的学习负担。
(四)古诗对学生而言,学习难度大
小学生的年龄小、阅读量也小,知识面的狭窄加上生活阅历浅,对篇幅精短而意境深远的诗歌,自然感到无所适从。快餐文化也渗透到日常生活中,音频、视频正逐渐取代传统的文字读物,相比较而言,对于古诗,学生更为喜欢浅显易懂的白话文,对语言凝练、寓意深刻的古诗除了诵读,不知如何下手,想象不出诗中的画面。例如,李清照的《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李清照以白描的艺术手法,创造了具有平淡之美的自然之境,静中有动,姿态潇洒,质朴无华中给人强烈的美感。 这首赞美大自然的绝妙的诗歌,如果不引导学生,激发学生兴趣,即使教师使尽了浑身解数,学生最多也只能感受到其中的十之一二。 另外,随着年龄的增长,教材中选入的古诗难度也会相应地增加,就更不利于学生的理解,他们内心深处主动去探索古诗的欲望自然就激发不起来。
二、提升古诗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一)利用情境,多样结合
从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来看,他们以具体的、形象的思维为主,利用抽象思维进行思考的能力较差,教师可以根据这些特点,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力,使他们充分享受图、文、声等的具体感染,让学生耳听抑扬顿挫的诵读,眼看充满意趣的画面,徜徉在古诗所营造的诗情画意中。我国的古诗本身就充满了画面感,小学教材里收入的诗歌更是“诗中有画”,边上配有的插图也是“画中有诗”。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诗歌、图画和自己的生活体验,勾勒出一幅幅声色俱佳的图画。
(二)以诗解诗,融会贯通
教师在分析教材内容时,不能只局限于这一首或两首古诗,而是应该以这首诗为例,将相关的知识都融入到讲授中,即“授人以鱼”转变为“授人以渔”。从当前的教材出发,要尽量选择学生较为熟悉的诗歌和诗人,选取与所学诗歌的内容或立意或手法等相关的延伸材料。如,讲授李白的《峨眉山月歌》时,就可以选择李白同样写到“月”的诗歌,了解到李白对于月亮绝对是情有独钟的,但诗人写“月”又不仅仅是写“月”,月亮的背后又蕴涵着他的某一种情绪,如思念、孤独等。
(三)互动交流,改善氛围
诗歌与白话文的儿歌不同,浅显易懂的古诗只是少数,学生很容易就产生畏难情绪。面对畏难而“裹足不前”的部分学生,教师要根据最近发展区,设置略有难度的问题,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对读诗、诵诗、品诗、悟诗渐渐地产生兴趣。
另外,教师要把学生“请”到教学中,让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进来,例如《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就可以让学生画一画,再如《望洞庭》,也可以请学生到黑板上来贴一贴。
(四)以点带面,注重积累
以教材中的诗歌为起点,在此基础上,教师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推荐优秀的诗文作品。例如,对低年级可以推荐《小学生必背古诗75首》;对高年级可以推荐《小学生小古文100课》。诵读这些诗文,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扩大其语文视野,在潜移默化中加深文化积淀,增加文化底蕴。
参考文献:
[1]陈静.提升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有效性的策略[J].新课程学习(上),2014(5).
[2]陈晓红.感受诗词的馨香——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有效性策略浅谈[J].学生之友(小学版),2011(12).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62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