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由于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可塑造性强,是培养综合素质最好的阶段。但在当下,核心素养在义务教育教学课程标准的渗透还不够深入,还有待改进。对此,教师可分别从简析核心素养与义务教育课程融合现状、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在课程标准的建设中注重核心素养的培养三个方面给出优化策略。
关键词:核心素养;义务教育;课程标准
一、核心素养视角下的义务教育教学课程标准简介
核心素养的培养近年来越来越受到大众的关注与重视,它也是基于应用型素质培养、适应当前信息化社会、综合性强的工作和生活所应运而生的,并结合到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建设中来。对于核心素养的定义,欧盟界定为“关键素养,由母语、外语、教育与科学技术素养、信息素养、学习能力、公民与社会素养、创业精神以及艺术素养八项组成”,总体来说就是基于学生综合素质培养角度,让学生不仅学习书本课堂知识,更要匹配未来适应工作社会的能力,逐渐明晰自己的目标、做事、与人沟通等的能力,同时也注重个人技能的培养。义务教育阶段是学生求学阶段最为基础的部分,也是学生身心成长、性格养成的重要阶段,是培养核心素养的基础阶段。
二、将批判性思维的培养融入到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中
在对几大核心素养的关注和运用中,批判性思维的建设还比较欠缺,而我们知道批判性思维对于一个人今后生活工作都是非常重要的,这将决定他是否能有独立的思考能力。如果能从多个角度去看待问题和现象,得到的看法将会更加客观和立体。特别在当前信息无限充斥的社会,我们不再匮乏信息,而是过于富余,这就需要我们有批判性思维,去辨别真伪,分析信息,充分运用信息结合自身来做出最优决策。在今后的人生中,就是一个不断做决策、不断选择的过程,而做决策就是批判性思维的运用。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的建设事关课程的大方向、培养学习目标的宗旨,这将直接影响培养人才的方向和效果。而义务教育阶段将是学生受众面最广、课程最基础,甚至对一个身心、人格塑造最重要的阶段,如果融入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将对学生今后的生活、工作产生潜移默化、春风化雨的影响。所以义务教育阶段也是培养批判性思维的一个良好时期。
三、课程标准的建设需体现核心素养的培养
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时候,不妨借助义务教育的课程,将七大核心素养的培养糅合进课程中。在课程标准建设的时候,目前,几大核心素养都基本有涉及,但是其融合程度还不够深,有些只流于形式。所以在修订课程标准时,要结合义务教育这一阶段的特征,将核心素养充分渗透,分阶段、分步骤、分重点的融合。 例如,在 2001 版本和 2011 版本的标准中,沟通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会学习与持久性学习以及社会责任感塑造,相对于中学阶段,小学涉及更多。所以,我们在建设课程标准时,要根据不同的阶段侧重不同核心素养的培养。这样我们就可以循序渐进的在中学阶段更加注重认知能力、批判性思维的培养。
在当下这个人与人交往更加密切的时代,也对解决问题、判断信息、与人沟通交流等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对义务教育提出了更为值得思考的挑战。义务教育不再仅仅局限于为了考试,更加要注重综合能力、学习能力等的培养,这也是教育的灵魂所在。所以,将核心素养的培养融入到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建设中,是符合教育培养的宗旨的,也能为课程的发展创造良性循环。
但是值得考虑的是,义务教育横跨几个年龄段,课程改革工作复杂浩大,再加上有关于核心素养与义务教育阶段教学课程标准的结合研究很少,并且核心素养在教学前、教学中、教学后如何量化、评价,如何融合,如何落实,以什么样的方式是最好的选择,如何对学生的培养情况进行考察等,都是一个个现实的难题。再者,还存在学生、家长是否能适应、支持,一下子颠覆传统的教学模式,会不会对学生的教学产生冲击,家长如何看待等问题。同时,这一融合的转变对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仅要按照以往掌握课堂知识来进行备课,还要学习核心素养方面的知识,从核心素养的培养角度出发,来改变教学模式,引导学生。这将对教师的综合素质、学习新东西的能力提出巨大挑战。以上这些问题也将是在具体融合工作中所要重点考虑的。
四、结语
在义务教育教学课程标准建设与核心素养融合的工作中,批判性思维的渗透还较为匮乏,所以在义务教育课程中要注重批判性思维的融入,特别在初中阶段。另外,由于当前核心素养融合的工作做得还不够好,不够细致深入,比较粗糙,所以,在目前的义务教育课程中,要注重七大核心素养的科学融入,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让学生成为一个可以自信走入社会的人,也使我们教师的教学水平得以精进,使教学模式更加符合教育的宗旨。最终,我们要通过策略的优化促进核心素养与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的融合渗透,进而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学习成绩,达到义务教育阶段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陈婷.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小学英语课程标准分析[D].上海师范大学,2017.
[2]徐玉庆.中小学数学课程标准衔接的现状、问题及对策——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视角[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8(8).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58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