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初中语文听评课反思论文

发布时间:2019-10-14 10:12:26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听评课是教师学习与成长的一个渠道,是提高教师自身业务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在多次的听评课中,我不断发现、总结问题,以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存在很多共性的问题,笔者将这些问题与自己的感悟进行简要的汇总,期与各位同仁共勉。

关键词:初中语文;听评课;教学目标;文本;多媒体

一、教学目标的制订与呈现

        教学目标的制订要简明、清晰、科学、重难点突出,最好课前呈现给学生,让学生明白这一节课要完成的任务、掌握的知识,也便于教师把握课堂。教师要围绕目标教学,目的明确,克服上课的随意性,切忌讲到哪算哪。随意性强说明备课不充分,对学情把握不准或是教学目标制订不合理。教学目标的呈现形式多种多样,可以用多媒体呈现给学生,但是课堂教学目标呈现要简洁,比如写人的文章,侧重人物分析、对比手法的运用,目标简单明确。

二、课堂上多种形式的读法相结合

        语文课堂不应该缺少读,要感知文章,理解文章,体会作者的情感,一定要深读文本。一堂课可以训练一种读法,但更多的是多种读法相结合。多种读的形式具体指:默读、朗读、略读、跳读、诵读、浏览……一般初读课文可以采取默读或是朗读,可以明确基本要求,比如朗读,注意语音、语调、语速、重音、节奏,做到流利有感情;默读注意速度。有的教师很注重培养学生的默读习惯,在时间与字数上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其实一堂课可以在不同的教学环节中提出不同的阅读要求,比如需要细细品味的地方可以让学生朗读;关于人物语言描写的句子,可以让学生读出语气、语调,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筛选提炼信息,可以采取略读、跳读的方式等。

三、分析文章要深入文本

        阅读课必须深入文本,否则课堂教学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有的教师在让学生分析文章时,对文本深入不够,比如分析人物形象时,学生凭表面事件概括人物特点的较多,泛泛而谈,很少有同学能抓住文中描写的句子和典型的富有表现力的词语去分析。也因此导致一种后果:考试时学生读一遍文章,凭借主观感受、初步认识做题,以致分析不到位。所以,无论在讲课文还是做练习时,都要培养学生对文章的析读能力,要回归文本,深入文本。茅盾在总结自己的读书经验时说:“读名著起码要读三遍,第一遍最好很快地把它读完,这好像在飞机上鸟瞰桂林城全景;第二遍要慢慢地读,细细地咀嚼,注意到各章各段的结构;第三遍要细细地一段一段地读、领会、运用,这时要注意它的炼字炼句。”我们的很多学生在做题时往往只达到了第一个层次,而我们在教学生学文章时,至少要完成这三遍,才能达到目标。

四、注重板书设计与书写

        一个好的板书就是一个微型的课堂,可以说,板书是课堂内容的一个浓缩,所以板书一定要有,而且一定要规范,要有创意,重点突出。板书的书写一定要清楚,要写出教师的拿手好字,因为那还是一种示范。学生是喜欢模仿老师的,所以我们在板书时要注意规范性,字迹不能潦草。

\
 
五、教师语言要求

        声音要洪亮,语言要简练、准确、抑扬顿挫,力求优美。优美的语言给人美的享受,我们平时上课应该注重对语言的锤炼,语言的准确、精练、优美、富有感染力既是教师素质的体现,也会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讲课语速不能过快,要语速适中,吐字清晰,要让每个学生都能听清并做出反应。课堂语言要干脆利落,不能重复啰唆。有的教师怕学生听不明白,课堂上反复重复问题,重复学生的回答,这样做不好,一是浪费时间,二是让学生腻烦。简单的问题没必要来回重复,重点的内容可以提高声音,加重语气或必要重复,给学生一个信号——这是重点。教师说得多,不如学生多说。

六、恰当运用多媒体

        多媒体作为一种辅助教学手段,现在应用很普遍。恰当使用多媒体可以提高课堂效率。课件的制作要简洁、美观、实用,不要太花哨,背景与字体颜色要搭配好。

        在实际的课堂中,出现问题较多的是有的教师直接下载课件应用,没有进行二次备课,拿来主义,最基本的字体颜色与背景搭配不协调,字体大小不适中,导致课件应用流于形式,成了为使用多媒体而使用多媒体,而不是为课堂教学实际所需。多媒体使用要恰到好处,不是多多益善,有时过多使用反而容易限制学生的想象力,多媒体的播放不能替代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受。

         例如,有的教师在讲《背影》时,重点分析第三次背影——望父买橘。教师没有让学生真正深入文本体会作者字里行间流露出的真情,而是直接播放望父买橘的视频片段。这样把形象化的语言直接用视频的形式展现给学生,虽然感性,但却扼制了学生的想象力与理解能力。如果学生通过语言分析,可能每个人脑海中的画面都是不同的,所以多媒体的使用一定要恰到好处。

\

 
参考文献:

[1]方洁.我国听评课研究二十年:回顾与反思[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3).
[2]尤炜.听评课的现存问题和范式转型——崔允漷教授答记者问[J].当代教育科学,2007(24).
[3]崔允漷.听评课:一种新的范式[J].江苏教育,2007(23).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5681.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