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调:“要注重立足于学生的生活实践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对数学进行学习和理解。”
因此,我们教学要和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联系,以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为切入点,让他们有足够的机会在熟悉的事物中学习和理解数学,感受数学和生活的紧密联系,体验数学的作用和乐趣,感悟数学的魅力。
关键词: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提高兴趣
数学知识从生活中来,数学教学同样需要生活[1]。《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到“:数学教师既要将自身特点考虑到,更要按照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立足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让学生亲身参与到把实际问题转变成数学模型并展开应用和解释的过程之中,进而让学生在理解数学的时候,使自身情感态度、价值观和思维能力等方面获得发展和进步。”
所以,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将教学和学生的生活实际密切联系在一起,在现实世界中探寻数学题材,让学习和生活相贴近,使学生在生活中看数学、运用数学。
一、教学情境生活化
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主要采用的是“灌输式”教育,这就造成学生从心理上感到数学知识一种死板的、单调的知识,和他们的生活联系不大。
若教师在教学中把这些具有较强理论性的数字图形转化成学生生活中经常见到的场景,学生就会全身心融入其中,产生身临其境之感,让眼前这些概念转变为生动的实物。特别是创设生活情境,会让学生有机结合数学知识和自己的实际生活,从而让数学变成指导生活的一种工具。
以“轴对称图形”一课为例。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为了让学生充分理解“轴对称”的含义,可以以学校的校园环境为背景,借助大屏幕放映出一只美丽的小鸟在校园上空快乐飞翔的情景,它一会儿停留在花丛中,一会儿在树枝上栖息。
教师可以向学生提问:在刚才放映的画面中你们看到小鸟了吗?然后,教师再把一只小鸟模型拿出来,把小鸟飞舞时的状态展示出来,借助反复对小鸟翅膀变化的情况进行演示,让学生仔细观察,进而自然地引出“轴对称”的概念。运用这种方式,既让学生在自然环境中受到了良好熏陶,还紧密联系了数学知识和生活实际,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生活化
新课程标准既要求教师要重视立足于学生自身具有的生活经验,还要对学生理解和接受知识的能力有密切关注。只要教师从这些方面入手,就可以充分掌握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之间的关系。
实际上,在数学教学内容中,有诸多和生活紧密例如,利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和利润有关的问题。如:一年期定期储蓄年利率为2.25%,所得利息需要交20%的利息税。已知小磊家存入银行的一笔一年期定期储蓄到期纳税后所得利息为450元,请问小磊家存入银行的本金为多少?借助这样的例子,不仅可以使学生巩固一元一次方程的求解方法,也能加深学生对生活中和存款有关知识的了解,促使学生扩大知识面,有效激发学生学习方程的主动性。
在数学教学中,我们只要立足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生活中的相关事件相结合,保持足够的耐心指导学生,让其借助已学数学知识对生活中一些简单的问题进行解决,学生就一定会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
三、教学实践生活化
学习的最终目标是学以致用[2]。数学知识源于生活,当学生的数学知识积累到一定量后,就应该试着在生活实践中运用,这样才可以把数学的价值真正体现出来,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情趣。
所以,数学教师既要把课堂教学做好,还应积极给予学生引导,让其参与生活化实践,引导学生解决生活问题,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分析问题能力的提高,同时提高有效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实现教学效率的优化。
以“平移的特征”为例。教师在教学中要求学生每个人用纸剪一个三角板,然后顺着正东方向把这个三角板平移2cm。对平移后的三角形和原三角形的对应角以及对应线段之间的关系进行观察,图形的大小和形状是否有变化?学生亲手操作,和同伴交流后,容易得出平移后的三角形和原三角形的对应线段平行且相等,对应角也相等,图形的大小和形状均未发生改变的结论。
如此,借助有效的生活实践,在促进学生记忆、理解和运用的同时,能够逐渐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看待、思考生活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提高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充分发挥出生活化教学的意义。
总之,数学从生活中来并最终运用于生活,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借助这种关系,引导学生,让其在学习中重视分析生活素材,缩短他们和数学知识的距离。
同时还需要对学生的数学意识进行培养,使其善于发现生活中数学问题,充分认识到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价值,及时运用所学知识。使学生紧密联系数学学习和生活,运用数学问题解决生活实际问题,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实现初中数学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张月.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策略浅析[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7(6):37.
[2]叶华茂.探索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策略[J].数学大世界(中旬),2017(5):40.
《一言一行皆数学 ——探析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策略论文》附论文PDF版下载:
http://www.lunwensci.com/uploadfile/2019/0525/20190525035901300.pdf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40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