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 要:要想落实中小学英语衔接的工作,需要对小学生英语基本知识掌握情况有所了解。只有透彻分析学生小学阶 段基本英语的掌握情况,教师才能有针对性地做好英语教学 的知识衔接,以及学习方法方面的衔接,使学生尽快适应初中 阶段英语学习的基本节奏,从而使学生养成积极、良好的自主 式的学习习惯。
关键词:中小学英语;衔接;策略
英语是一门语言类的学科。在小学阶段,很多学生已经学习过英语,对于英语这门学科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到了初中阶段,教师也要考虑到学生在小学阶段英语的掌握情况,以及对于英语这门学科兴趣的高低, 才能有针对性地设计并开展英语教学活动。在做好小学和初中英语教学衔接的过程中,教师要特别注重保持学生对英语的学习兴趣, 要从更加专业的角度给学生提出更高的要求,促进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发展。因此,如何做好中小学英语教学的衔接工作,笔者认为可从以下这些方面来重点开展。
一、明晰中小学英语知识结构方面存在的差异
1.在英语语音方面存在的差异性。 初中和小学阶段,英语在音节的学习方面存在哪些差异性呢?一般来说,在小学英语中出现的绝大部分都是单音节词或双音节词, 学生基本不用拼读,只要模仿通过相似的音读就可以轻松读出单词,而且在小学阶段对于学生音标掌握的情况并没有特别的要求。 不过到了中学阶段学生要能够掌握音标, 并且要根据音标准确地将单词读出来。 所以从整个知识结构体系方面来看语音是非常重要的一块,且对于语音的要求明显也提高了。
2.关注词汇方面的差异。 在小学阶段学生所学习到的词汇,以名词为主,也会有一些动词,在记忆的时候也有很多比 较形象直观的事物或场景等辅助学生进行记忆, 记忆效果非常好。 然而,到了中学阶段学生接触到更多比较抽象的词汇, 这样的词汇学生记忆起来就会缺少更多的线索,因此,也提高了学生对于单词记忆的要求。
3.关注中小学英语衔接过程中语法的差异性。 语法内容的学习在小学阶段相对比较简单,容易理解。小学阶段涉及的语法知识很简单,一般就是四种简单的时态,句子结构也简洁清晰,很容易分析出句子的时态特点。可是在中学就发生了变化, 句子的成分结构需要分清, 而且也要掌握更多的时态特征。 所以,没有中间的有效过渡,学生一下觉得英语离自己很“远”,很枯燥,很难。
二、调整教学模式
到了初中阶段, 学生要适应新的教学模式。 在小学的时候,英语教学主要以活动课的形式来开展,让学生通过模仿角色、互动等方式,一边玩一边进行学习,不知不觉就掌握了大量的词汇和更多的表达方式。 这种娱乐的方式到了初中阶段就变得不再合适了。
中学英语则是要求学生掌握听,说,读, 写,译的综合能力。且中学英语单一的课堂输出形式很容易让学生感觉到有趣生动的英语课堂一下变成了很重的负担,因而导致了英语学习兴趣慢慢消失。所以,为了避免学生对英语学习兴趣的丧失,教师还是需要做一些调整,可以中间有一些过渡, 让学生逐渐从大量的活动课上向自主以及合作学习的模式进行转化。即教师一方面要让学生学会认真听讲,把一些重点的语法词汇等知识掌握清楚, 另一方面也可以适当组织一些英语的活动,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
三、调整学生的学习方法和习惯
小学生缺乏足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对教师的依赖性很强,其学习往往是被动学习。而中学则要求学生主动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要求学生主动学习。学生进入中学以后一下觉得失去了一个学习的导向,不知道该从何学起。所以,教师要关注到这种差异性,从差异性开始做起,有针对性地解决学生的学习困难,这样才能让学生们进入初中阶段,不至于手忙脚乱,不至于兴趣丧失,而是保持一种积极的学习状态,不断地在英语知识的海洋中获得更多的发现,提高自身英语的综合素质。即学生要采用更加灵活、多变的学习方式进行学习,养成更加积极主动的学习习惯,这样才能适应初中阶段的英语学习节奏。
四、调整教学评价
在小学阶段教师的教学评价主要以形成性的行为为主要评价依据,以学生的平时表现,比如对英语学习的兴趣,课堂 的英语交流能力,以及课堂的积极主动性为依据。过渡到中学英语的教学评价则学生的课后作业及课堂测试成绩为主。 紧密的课堂教学内容, 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互动中表现不是那么积极,从而慢慢忽略了日常英语交流,慢慢就丧失了英语学习的兴趣。
所以,教师还要继续加强过程性评价,结果性评价和过程性评价互相配合,共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保持兴趣。总之,在中小学英语教学衔接的工作中,教师要关注到学生在知识结构学习模式、 习惯以及教学评价等方面所面临的变化,有效分析学生的学情,适应变化的具体情况,帮助学生 更好地适应初中阶段的学习生活。
参考文献:
[1]万莉.如何做好中小学英语教学的衔接工作[J].语数外学习( 初中版),2014(12).
[2]付友花.如何做好中小学英语教学的衔接工作[J].江西教育,2016(20).
《谈如何做好中小学英语教学的衔接工作论文》附论文PDF版下载:
http://www.lunwensci.com/uploadfile/2019/0429/20190429035932965.pdf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39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