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推进中等职业教育与乡村人才振兴的有效衔接策略论文

发布时间:2022-05-29 19:30:49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深度推进,学校教师和家长乃至全社会都在关注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 。提升中等职业教 育的整体质量,优化人才培养方案,为社会输送更多的优质人才,是当下教育教学工作开展过程中,每一个中职学 校教师都必须关注的问题。在乡村人才振兴的背景下,中等职业教育也可以为乡村振兴添柴加火,本文结合此话题 展开探究,希望给更多中等职业教育教师提供一些新思路与新策略。

【关键词】中等职业教育   乡村振兴  有效衔接  推进

最近几年,随着祖国经济的腾飞发展,经济建设的 中心也逐渐从中心城市向边缘城市转移。2020 年,我国 已经实现了全面小康的目标,乡村振兴的道路正式迈向 高速通道。但是乡村要发展,经济要腾飞,仍然需要坚实 的人才后盾。  当前的乡村地区人才数量还是太少,很难 支撑其经济腾飞的远大目标,  在这样的社会大背景之 下,教师需要深度反思职业教学并且探究更加高效的教 学方式,为乡村振兴输送人才。

一、优化职业教学,关注实践能力

实现乡村人才振兴,首先要从源头解决教育难题[1]。 中等职业教育阶段,大部分学生的文化基础水平是比较 差的,  由于初中阶段学生没有掌握太多专业课知识,中 职学校无论是学习专业技能,还是了解文化知识都显得 比较吃力。为了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教师首先 要优化中等职业教学,在专业课教学方面,投入更大的 精力,与此同时,关注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

\

例如:教学专业课的时候,教师可以采取更加有趣 的教学方法,比如,结合着多媒体设备引入更多趣味化 的资源,尤其是讲解那种文本性质较强的知识时,教师 可以结合多媒体带领学生一起设计思维导图,利用视频 资源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完善课堂教学 。  随着教师的教 学方法发生转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自然也会 发生转变。与此同时,教师还要转变个人的教学模式,尽 可能贴合新课改背景下的教学要求,给学生群体提供更 多的自我表现机会,比如在课堂上多让学生起来回答问 题,重点知识让学生自主讲解自己吸收 。专业课的教学 质量提升了,实践教学更要重视,乡村地区的人才振兴, 绝不只是需要会做纸上功夫的人,  更需要会干实事的 人。对于那些技术特征特别明显的专业,学校要安排更 多的实践课程,比如自动化专业的学生在日常学习的过 程中,就可以将更多的时间放在机床操作上,学习专业课知识只是一个基础。真正的专业素养还是要体现在实 践上,调整课时安排,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接触操作,这 也是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的有效手段 。  总的来说,优化职 业教学,就是要在专业课和专业技能培养两个方面抓严 抓实,在校学习时间短暂,至少要让学生对自己所学专 业有初步的了解,能够无缝衔接进入工作岗位,这样才 能够在进入社会以后,为乡村振兴做更多贡献。

二、调整教学内容,有的放矢教学

前文中,笔者已经谈到优化职业教学就是要在专业 课和专业技能教学两个方面都抓好。在实际开展教学工 作的时,教师就会发现这件事情并没有想象中那么简单, 真正要落实优化教学需要,重新调整教学方案,甚至要 在学校教学的层面调整教师们每个学期的教学任务[2]。 这是因为每个学期的教学课时是有限的,当教师拿出了 更多的课时给学生群体练习实操的时候,学生学习专业 课知识的时间就被压缩了,  如何保证教学的整体质量, 在不影响专业课教学效果的前提下,实现高质量的实践 教学,这更是中职学校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无论是教学,专业课知识还是讲解,实操内容,教师 都可以调整一下课堂上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时代是不断 变化和发展着的 。而中职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也必须 与时俱进,在我们的专业教材上,经常出现一些已经落 后的专业知识,  比如某本专业课教材上提到了一种技 术,  但这种技术已经是五年前社会上普遍使用的技术, 到了今天,这种技术经过更新迭代,已经逐渐被市场淘 汰 。这样的内容就没有必要坚持教学,课堂上简单讲解 一番,让学生对这一技术有所了解即可 。讲解专业课知 识的时候,教师应当明确,教材上有很多内容都不是必 须要讲解的,只挑那些必须让学生理解的内容,重点教 学,有的放矢的教学 。这样既有利于保证整体的教学效 果,又能够在压缩专业课教学时间的前提下,帮助学生掌握必要的专业课知识 。另外,实践操作方面也需要调 整教学内容,既然实践操作的时间增加了,那么,教师就 需要添加更多的教学细节让学生有机会把操作性的知 识学透。

三、组织校企合作,定向输送人才

乡村人才振兴战略的基本思路,就是吸引更多的人 才留在乡村地区,建设乡村,为乡村发展助力[3]。然而,当 今社会就业现状不容乐观,和乡村人才振兴战略发生了 一点小冲突。之前有学生想要留在家乡工作和学校教师 讨论此事,但经过一番分析才发现,家乡当地尤其是乡 村地区,并没有适合学生的专业的岗位,学生无奈,只好 离开家乡,去外地就业,这种情形其实经常出现在职业 学校学生身上。学生毕业以后,即便留在乡村就业,可能 也找不到比较好的就业岗位,在这样的背景下,学校和 企业应当联合起来,学校为企业输送人才,企业承担人 才流入口的责任 。  当然,这种战略需要建立在学校培养 了一批批优质人才的基础之上,所以学校可以和企业达 成合作,平时开展教育教学工作的时候,有侧重点的讲 解和企业专业有关的内容,  为学生之后的就业做好准备。

例如:某企业在本地的乡村地区设立工厂,刚好需 要一批专业技能过硬的高级职工,中职学校可和该企业 达成合作,在校期间给学生开展特殊培训,开展教学工 作之前,先和学生说明情况。在这种特殊培训中,学校会 重点讲解和该企业工作有关的操作技术,比如,该企业 新购进了一批机器,没有工作经验的人员无法轻易上手 操作,学校就可以开办特殊课堂,让学生自愿参加。如果 学生之后有意向来到这个单位上班,便可以参加学校的 特殊培训,在校期间学会了更多的操作技能之后,走向 工作岗位便可以表现得可以行云流水,有利于实现中等 职业教育和人才留存的直接对接 。  除此之外,有些企业 也会对人才有着特殊需求,希望员工能够在进入企业之 前,就已经积累了一些工作经验,在校学生很难有这样 的机会,所以教师可以鼓励大家利用好寒暑假的时间去 企业实习,学校也会和个别企业达成合作,直接定向为 企业输送实习生。经过实战演练的学生重新回到校园的 时候,教师就会发现,学生已经积累了很多的工作经验, 有利于更好地培养人才。

四、完善中等职业教育,转变学生观念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宣 告我国脱贫攻坚取得了全面胜利后,我国脱贫攻坚工作 重心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由原来的精准扶贫向乡村振 兴战略衔接和发展 。在精准扶贫时期,中等职业教育精 准助力我国脱贫攻坚工作,为我国贫困地区人口脱贫摘帽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4] 。长期的中等职业教育教学 工作开展过程中,教师会很明显地感觉到学校的教学模 式发生了转变,整体的教学质量提升了,学生离开学校 以后走向社会,也变成了一个个的人才 。但并不是所有 的学生都愿意留在乡村地区,从现实的角度来看,乡村 地区经济发展迟缓,  工资水平和待遇都比不上城市地 区,更为重要的是乡村地区的配套设施和技术水平也相 对落后,今天的我们处于历史交汇口,乡村发展腾飞的 脚步刚刚拉响序曲,正是需要人才的时候,教师可以利 用平时开展教育教学工作的时间,  完善中等职业教育, 转变学生的思想观念,  学生自觉自愿地留在乡村地区, 这才是为乡村人才振兴贡献力量,辅助中等职业教育和 乡村人才振兴战略无缝衔接的关键一招。

\

教师在讲解专业课方面的知识时,可以重点谈一谈 当地发展的情况,从上世纪改革开放开始,本地乡村地 区就一直努力发展,经过这几十年的努力,本地的发展 突飞猛进,但是仍然缺乏人才 。教师可以重点聊一聊当 地风土人情以及文化资源方面的优势,  让学生认识到, 留在当地的乡村地区并不是一件坏事,本地有很多的资 源优势,如果学生愿意作为一名人才留在这里,或许也 是选对了一条赛道,和那些前往大城市的同学差异化竞 争 。   日常组织教育教学活动,教师可以偶尔提一提职业 理念,就业方向方面的内容,引导学生重新思考自己的 人生理想,有些学生喜欢接受挑战,有些学生从小立志 为社会做贡献,而留在乡村就业刚好是他们人生中遇到 的第一个机会,教师通过言行教学,转变学生的观念,落 实乡村人才振兴战略。

五、总结

在当下乡村振兴顺利衔接精准扶贫、保证乡村振兴 战略实施的关键时期,中等职业教育又将在培养技术人 才、促进农村经济转型、推进广大农村地区绿色发展等 方面起到作用 。  中职学校作为培养技能型人才的主阵 地,在推进乡村人才振兴、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有着独 特的优势。因此,各级政府、教育管理部门要调整中等职 业教育发展方向,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圆满完成。

参考文献:

[1]吴明川.论教育扶贫举措与乡村振兴人才战略的 有效衔接与升华[J].大众标准化,2021(22):126-128.
[2]徐晓军,成君琦,孙权.教育先行:巩固脱贫攻坚成 果与乡村振兴的衔接[J].中国民族教育,2021(10):27-31.
[3]刘飞.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下的中等职 业教育[J].教育科学论坛,2021(9):1.
[4]张宏伟,张雅泉. 中等职业教育助推乡村振兴战略 的作用与对策[J].大学,2021(9):84-85.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38536.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