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让乡土文化回归农村小学语文课程的途径及原则论文(附论文PDF版下载)

发布时间:2019-04-22 11:25:52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 要:遵循学生需求、体验、实践、融合的乡土文化实施原则,通过课题研究、开发校本课程、创新教学、融入课堂、实践体验让乡土文化回归语文课程, 可以提高学生对家乡历史发展的认识,促进学生对家乡现状的研究,使学生的思想感情与家乡和祖国联系得更加紧密。

关键词:乡土文化;回归;农村小学;语文课程;途径

近年来,随着文化建设日益受到重视,乡土文化教育因其在地方文化, 尤其是地方历史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方面的特殊作用,又逐渐回归到有识之士的视线中,专家学者纷纷发表真知灼见。据报道,贵州民族大学管理学院教授谢治菊认为, 乡土教育是人文教育的基础, 学生在了解和认识家乡的基础上,激发乡土情感、产生乡土关怀和乡土认同,并能为改善乡土环境,促进国家认同贡献力量。 华南师范大学岭南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左鹏军教授认为,乡土文化是一种很具体的文化,它贴近人民的生活,人们对它的感受真实而深刻。对普通教育,尤其是义务教育来说,乡土文化是一个重要而有意义的补充。 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岑学贵则欣喜地介绍,在广西乡土教育作为概念提出付诸实践已有多年,并得到政策支撑和学理支持。

面对具有培育身心健康、 人格健全和维护人文生态环境的乡土文化,在让乡土文化回归课程呼声日高的当下,让乡土文化回归农村小学语文课堂的途径有哪些呢? 又该遵循哪些原则呢?

一、实施乡土文化的途径

(一)开展乡土文化课题研究

农村小学要自觉提高意识,积极开展乡土文化课题研究, 拓展校园文化,丰富校本课程内容,继承和弘扬优秀传统乡土文化,守住中华民族的根。 校园文化、校本课程融入原汁原味的乡土文化, 让一代代生于斯长于斯的莘莘学子了解故乡的前世今生,了解故乡的文化脉络,使乡土文化后继有人,乡土文化精神代代相传,激发起本乡的学子从小热爱故乡、报效祖国的热情,提升学生对于家乡的归属感。

(二)开发乡土文化校本课程

要让学生传承、保护、发展乡土文化,首先得有个载体,这个载体就是乡土文化校本课程。 农村小学要开发乡土文化课程,一是制订乡土文化课程开发总目标,通过学生对乡土文化的学习体验,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二是对乡土文化资源进行梳理,选取乡土文化资源纳入校本课程开发,避免过分抽象化的乡土文化知识。三是真正用好乡土文化校本课程,发挥乡土文化课程应有的作用。

\
 
(三)创新乡土文化教学

学校应根据乡土文化的内容,创新课程教学形式,聘请当地的能工巧匠及学有所长者进入学校课堂, 讲解乡土文化知识;鼓励学生走出校园,进入到实际生活中,通过品尝美食、参观博物馆、参加活动等形式,使乡土文化的生动形象展示在学生面前,加深他们对乡土文化的理解。

(四)乡土文化融入语文课堂

现行小学语文教材有不少入选篇目来自乡土文化中的民间传说、人文历史、自然景观,如《牛郎织女》《嫦娥奔月》《日月潭的传说》《西湖》等等。 我教学这类课文时,先明确告诉学生这些优美的篇章均汲取乡土文化的精华而成文, 然后对学生说我们贺州也有着丰富多彩的乡土文化, 进一步激发学生对乡土文化的热爱之情。

(五)践行乡土文化

乡土文化的传承发展需要从娃娃抓起。如教学《每逢佳节倍思亲》后,我教学生唱由贺州人增龙城先生作词作曲、流行 海峡两岸的客家山歌《月光光》:“八月啊十五啊月光光,我同阿妈拜呀拜月光。 阿妈问我一声,故乡在哪里呀……”引导学生比较苏轼笔下的中秋月圆人不圆的遗憾与增龙城先生借中秋歌声思念远方亲人的渴望, 让学生亲身体验乡土文化就蕴藏在家乡脍炙人口的歌谣之中。

二、实施乡土文化的原则

(一)立足于需求原则

学生是学习中的主体,在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下,乡土文化的开发与实施要立足于学生的需要、兴趣及已有经验, 开设适合学生的乡土文化校本课程,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重视体验原则

在乡土文化的开发实施过程中, 坚持以学生的良好体验作为衡量标准, 让学生对故乡浓厚的本土文化有更深刻的感知,获取情感体验,尊重学生、理解学生,鼓励学生提出异议, 在尊重中求同存异。

(三)教学实践性原则

传统的课堂教学无法将乡土文化真实、 鲜活地展示给学生,乡土文化课程的实施过程要以活动形态为主,课程教学为辅。 围绕一些实际活动开展,让学生真正参与到实际活动中, 通过自己的感知获取新的经验。

(四)文化相融合原则

开发乡土文化, 学校和教师要挖掘整理本土优秀的文化资源,选取乡土文化中的精华编入校本课程教材中,将乡土文化与语文、数学、思想品德等容易与学生实际生活相联系的课程相融合,以利于学生多元文化价值观及多元文化知识体系的形成。

\
 
三、结语

加里宁说:“爱国主义教育是从深入认识自己的故乡开始的,家乡是看得见的祖国,祖国是扩大了的家乡。”让乡土文化回归语文课程,能加深学生对家乡历史发展的认识,让学生的思想感情与家乡和祖国联系得更加紧密。

参考文献:
[1]郭刚.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乡土文化”的策略研究[J].新课程( 上),2014(6).
[2]陶耀娟.客家文化走进中小学德育课堂[N].贺州日报,2011-12-02(3).

《让乡土文化回归农村小学语文课程的途径及原则论文》附论文PDF版下载:
 http://www.lunwensci.com/uploadfile/2019/0422/20190422112637594.pdf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3783.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