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 要:“家国情怀”是指一个人对自己的家和国所表现出来的热爱之情。本文着眼于当前我国所处的扩大开放的历 史形势,从文化传承的角度,就高中历史中的“家国情怀”教育 谈两点必要性和可以采用的一些教学策略。
关键词:文化传承;高中历史教学;家国情怀教育中
我国古代知识分子讲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以“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为己任,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之乐而乐”,体现了一种浓浓的家国情怀意识。 “家国情怀”是指一个人对自己的家和国所表现出来的热爱之情,它体现为对自己国家的一种高度认同感、责任感和使命感。家国情怀融家庭情感与爱国情感为一体,从孝亲敬老、兴家乐业的义务到济世救民、匡扶天下的责任担当意识, 是一个不断发展充实的文化心理和情结,需要不断传承。
新的历史形势下,我国改革开放不断扩大,从文化传承的角度看, 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积极全面地进行家国情怀教育,是必要的也是紧迫的。
一、高中历史教学中进行家国情怀教育的文化原因
首先,全球化的今天,对我国的文化渗透一直没有停止。改革开放四十年来, 一些国家和势力对我国的文化渗透就一直没有停止过。 如美国前总统尼克松曾在《1999 不战而胜》中说过:“当有一天中国的年轻人已经不再相信他们的老祖宗的教导和他们的传统文化,我们美国人就不战而胜了。”而且,从某种意义上而言,文化渗透也是一种“和平演变”目的下的文 化战争。
对付文化渗透的最好武器就是对祖国文化的自信和积极传承。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就强调,要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 他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 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 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 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纵观亚洲历史,东亚文明的农耕背景和不断延续,演化出了独特的“中华文化圈”。 中华文化以天人合一的自然理念为核心,以家国情怀为动力,高举仁爱大旗,强调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友好发展。因此,家国情怀实则中华文化延续和传承的根脉,没有家国情怀教育,祖国文化的传承也就无处着力。
其次,互联网时代,家国情怀能够让历史教育正本清源。进入新世纪,互联网发展迅猛,各种信息的传播也变得极为容易。 清代龚自珍在《定庵续集》里说过:“欲知大道,必先为史。灭人之国,必先去其史。”因此,我们广大历史教师如何让学生正确地了解祖国历史就成了必须要考虑的大问题。 高中历史教育若能够以家国情怀为核心,以传承文化为方向,历史教育就能正本清源,弘扬优秀中华文化。
二、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施行家国情怀教育的策略
高中历史教学涉及面广, 内容多, 如果仅仅讲述历史事实,然后机械分析作结论,长此以往,学生就会觉得索然无味, 不利于历史的学习,更不利于学生家国情怀的培养。 但是,如果教师在教学中注意挖掘并剖析其文化内涵,历史的厚重感以及趣味性就会油然而生。根据个人教学经验,我觉得以下两点经验值得一谈。
(一)结合时事,注重剖析重大历史事件的文化内涵
历史的传承和解读,需要紧扣其人文特性,注重剖析其文化内涵,大的历史事件尤其如此。 例如,在学习中国近代史中收复新疆的历史时,可以结合今天新疆的反恐形势,并给学生提供并剖析晚清重臣左宗棠当时的家书, 以拓展注入家国情怀。 左宗棠曾在家书中说:“西事艰阻万分,人人望而却步,我独一力承当,亦是欲受尽苦楚,留些福泽与儿孙,留点榜样在人世耳。 ”又说:“天地民物,莫非己任……丈夫事业……任人所不能任,为人所不能为。”左宗棠在家书中以天下为己任,为儿孙福泽的大爱强烈而感人至深。 正是这种根植于文化血液之中的家国情怀, 激励着左宗棠率领三湘子弟剿灭了新疆叛匪,粉碎了外来势力对新疆的觊觎,维护了国家的统一。
(二)大历史背景下自觉引入地方历史名人事迹剖析
中国近代史的“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部分,有清末江苏南通状元张謇以“实业救国”的事迹。讲述这一章时,我加入了本县历史名人牛载坤在江苏南通考察实业后兴办毛纺织业的历史事迹。同时,我也在课堂教学中讲述了甘肃省康乐县与江苏南通从 1914 年秋起的教育合作历史,通过补充讲述张謇先生资助我县先贤牛载坤在其家乡八松乡创办“树风学校”的事迹, 联系近年来南通市崇川区教育界每年对康乐县教育帮扶活动,施以家国情怀教育,施教效果较好。
总之,在全球化的今天,我们历史教师应站在历史和文化传承的高度,注意剖析重大历史事件的文化内涵,挖掘地方历史文化名人的爱国爱乡事迹,融入家国情怀教育,就能教育学生在文化的传承中树立正确的“三观”,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事业奠定坚实的文化基础。
参考文献:
[1]梁佳斌.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家国情怀教育[D].四川师范大学,2015.
[2]左言琴.如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渗入家国情怀教育[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7(8).
《从文化传承的角度谈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家国情怀教育论文》附论文PDF版下载:
http://www.lunwensci.com/uploadfile/2019/0419/20190419120539872.pdf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37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