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论非认知因素与有效学习论文(附论文PDF版下载)

发布时间:2019-04-17 14:21:53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作为学习行为的激发、维持和推进的非认知因素,与学习的认知发展是密不可分的, 应该引起学习者的高度重视。 教师从分析非认知因素对学习成功的影响入手,深入探究如何培养好学生的非认知因素,以促进有效学习。

关键词:非认知因素;有效学习;培养举措

一、非认知因素题解

非认知因素与学习的认知发展是密不可分的。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大卫·韦克斯勒指出,“在所有认知水平上都有非认知因素的作用。非认知因素不能代替其他的基本能力,但是非认知因素是认知行为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所谓非认知因素指的是,除认知因素之外的影响认知过程的一切心理因素。如情绪、情感、兴趣、爱好、意志、动机和人格特征等。学习行为的发展是认知因素与非认知因素共同作用,整体发挥效能的活动, 在此活动中一旦缺失非认知因素的参与, 学习则难以产生理想的效果。虽然非认知因素并不直接参与认知过程,但是它对认知过程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非认识因素是认知活动本身的内在要素,而不是学习的直接课题。如果把认知因素与非认知因素看作两个协同作用的系统的话,那么,非认知因素就是所谓的控制系统, 它在学习行为中表现出来的就是学习态度等。这个控制系统以动机为内核,调节和控制着整个学习活动的进行,且对学习的成败有着重大的影响作用。
\
 
二、非认知因素与学业成绩

学习过程是以学习者的全部心理活动为基础的过程,学习的全部心理活动包含认知活动与意志活动两大组成部分, 前者与学习者的智力因素相关, 后者与学习者的非认知因素相连。也就是说学习者的学习过程既有认知因素作用,也有非认知因素参与, 要想学习获得成功就必须要有认知因素和非认知因素共同协调配合才行。 根据对国内外许多成功人士的研究表明: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一个人的学习成功等于智力因素(认知因素)+非智力因素(非认知因素)。 国内心理学家对少年大学生和超常儿童的学习研究说明, 这些少年大学生和超常儿童不仅智力发展水平高, 而且他们大都具有强烈的求知欲望,有较强的意志品质,即非认知因素的发展也都很好。 可见,凡是有成就的人,无一不具有强烈的进取心和为科学献身的良好非认知因素。 若缺失非认知因素这个学习心理条件,学习是难以获得成功的。 比如,许多研究者对差生原因的分析研究说明毫无兴趣、 意志品质薄弱的学习者是难以获得学业上的成功的。 美国心理学家林格伦研究得出构成学业失败的原因比重是:缺少努力占 25%,缺乏兴趣占 35%,个人问题占 8%,其他原因占 32%。 (见表 1)获得好成绩的各种因素比重是:好的学习习惯占 33%,良好兴趣占25%,智力占15%,家庭影响占 5%,其他原因占 22%。 (见表 2)

\
 
苏联教育家巴班斯基认为,高年级学生中,学业不良的主要原因是消极的学习态度, 其次是知识缺陷和学习中缺乏组织能力。非认知因素对学生学业的影响,并不限于那些成功的名人与学业不良者。对于一般学习者来说,在认知发展的水平上,非认知因素对学习及学业成绩都具有普遍的影响。 比如, 国内学者丛立新的研究, 他将 123 名普通中学的学生分为智力较高、中常和较低三组,分别对他们进行人格测验。 以其智商作为智力因素的代表,以其人格作为非认知因素的代表,以高考成绩作为学业成就的代表, 考验不同智力水平的各组中非认知因素与学业成功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智力较高组和智力中常组, 非智力因素的不同显著地造成达到高考分数上线人数的差异;特别在智力中常组,非认知因素几乎直接影响他们的学业水平; 即使智力较低的学习者也有可能借助良好的非认知因素而获取较好的学业成绩。 对此,研究者认为,非认知因素的培养,对智力水平不同的各类学生都有现实意义, 关系到学习成就的大小,要想全面提高学习质量,就应考虑对非认知因素的培养。仅从智力因素本身去发展智力是不够的, 应当充分培养和激发非认知因素, 这种潜力的培养和激发能有效促进智力因素的发展。 非认知因素虽然不能改变人的智力水平,但决定着一个人的智力水平能否充分发挥和使用。要使学生获得知识,开发智力,就要培养他的意志品质,培养其追求真理、热爱科学的非认知因素。

三、非认知因素的培养举措

非认知因素是指除认知因素之外的影响认知过程的一切心理因素(包括情绪、情感、兴趣、爱好、意志、动机和人格特征等要素)。 但不同的个体拥有不同质的非认知因素水平,培养和激发非认知因素也应注重个性化。 首先要厘清非认知因素中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如图 1 所示
 
\
 
从图中可以看出, 这些非认知因素中动机要素是核心, 在非认知因素中起着最直接最有效的影响作用。 要培养和激发学习动机,就必须让学习动机去引发学习兴趣, 由兴趣催生学习爱好,用学习爱好去引领学习意志, 借学习意志去激活学习情感,由学习情感去支配学习兴趣。 相应的, 学习兴趣的产生又促进学习动机的产生, 学习爱好的养成维持着学习动机的持久发力, 学习意志的生成促发学习动机的不歇,愉快的学习情感养育着学习动机的持续。

学习动机又具有学习指向功能、集中注意力功能、增强学习活力功能; 学习可依照动机指向的方向努力; 抗拒内外干扰、 克服困难、集中注意力, 以积极、主动的行动, 追求学习目标, 在学习过程中不断体验学习成功的乐趣, 因此, 学习需要全力培植学习动机这一核心要素。

(一)树立学习目的,培养学习动机

树立学习目的是培养学习动机的前提和基础。 只有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才能树立起高尚、远大、持久的学习动机。学习目的是学习中首要的和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学习者可以通过自我意识学习文本内容的价值性去树立学习目的。如意识到英语的四、六级考证的重要性就能诱发其学习目的去努力学习英语。 古今中外成功人士的学习都是从树立明确的学习目的开始的,有了它就能催生出强烈的学习动机,达成非认知因素的培养和激活,从而促成学业的成功。如爱因斯坦明知自己的成绩平平,但对物理非常有兴趣,意识到自己只有在物理方面才有出路, 因而选择了瑞士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学习物理学专业,由于树立了学习目的,因而产生了学习动机,结果取得了举世公认的伟大成就。 可见,学习目的是学习行为的源头活水,学习动机是学习持久的动力源。

(二)培养认知兴趣,激发学习内驱力

认知兴趣是学习内驱力的内部动力因素,是指向学习任务的动力,它能派生出好奇心和探究倾向。 学习就是要让自己对知识本身产生兴趣。 学习兴趣的培养是关键。 兴趣既是学习的缘起, 又是学习的结果, 它能激发学习内驱力, 而学习内驱力又是学习行为的助力器。 驱力论告诉我们,当有机体的需要得不到满足时, 便会在机体内部产生内驱力刺激, 引起机体的反应,使需要得到满足。 学习就是学习者有机体在不满足到满足再到不满足的内驱力刺激下实现对知识的掌握和理解。 学习的成功乐趣体验,就是激发内驱力的催化剂, 学习者要时常培植自我学习兴趣, 借之催生内驱力, 开展自主学习。

(三)要不断提升学习志向水平

志向就是个人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 对自我奋斗目标所持有的较稳定的抱负和期望。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学习的志向意识, 学习的志向水平越高就越能产生出较高的自我学习目标,在目标的引领下,学习者就会激发出积极性和自觉性。研究者研究发现,学习的成败与学习的志向水平相关,有成功的学习体验,就会产生较高的学习志向水平;反之,学习志向水平就会下降,假若经常遭受失败,就有可能导致学习信念的丧失。因此,学习者要不断提升自我学习志向水平,努力完成学习任务,使非认知因素发挥出强大的助推作用。

(四)创新学习方法,重构学习内容,活化学习情趣

新时代环境下的学习需要不断创新鲜活的学习方法,面对具体的学习内容要进行适宜性的重组改造, 不要被事先预设的方案和学习内容所框住, 要采取鲜活的学习方法配合现代化的学习媒体手段,充分整合内容与方法的匹配,完美而和谐地活化学习情趣,以此来激发学习动力,增强学习欲望,激 活非认知因素,达成有效学习。

(五)要敢于面对威胁性的考试与竞争,保持良好的学习爱好

考试的不及格、学习结果的不称心会使学习者丧失自尊, 产生焦虑情绪,抑制学习欲望,长期的高度的焦虑状态会影响学习爱好。学习者要敢于面对威胁性的竞争与考试,要科学归因挫折,积极建构良好的学习爱好,充分利用非认知因素的潜在影响力去强化学习。 切不可让威胁性的考试与竞争影响和消减非认知因素对学习的促进作用。

(六)要创新开展服务型学习

服务型学习就是以学习为中心,利用一切有利资源,为学习服务,追求学习质量的一种新型学习状态。服务型学习强调的是服务的意识、服务的手段与服务的质量,其最高宗旨是为持续的高质量学习的发展服务。 服务型学习要全面充分整合资源为学习服务,其中就包括要彻底激活、培植所有非认知因素为学习服务,提高学习的质量、效率。 非认知因素和认知因素就好比是学习的双翼, 缺失非认知因素这一翼的话学习是难以腾飞的。 服务型学习必须要保持情绪、情感、兴趣、爱好、意志、动机和人格特征等非认知因素,尤其在当下的“众创时代”,培植创新意识,培养创新思维,开展创新行动是离不开非认知因素的作用的。 如果没有创新理念, 就无所谓有创新兴趣,也就不可能生成创新情感,更谈不上有创新爱好、创新意志,当然也成就不了创新学习。创新开展服务型学习就是要实现架构认知因素与非认知因素的完美结合, 切不可忽视非认知因素这一要素。
 
\
 
(七)运用网络信息技术,强化非认知因素
 
网络环境下的学习具有无比的优越性, 学习者要运用网络,把物化的文本内容影像化、动态化,使之形象生动,促发求知欲望,以此来强化非认知因素,使学习成为一种乐趣。 网络信息强化下的非认知因素,能有效启迪学习情感,引发学习情趣,能使学习成为一种愉快的认知享受活动。

(八)要高质量组织管理非认知因素这个二元抓手

认知因素与非认知因素是构成学习的两大主要因素,虽然非认知因素并不直接参与认知过程, 但它却对认知过程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且能有效促进认知因素的认知水平的发挥。 要使学习有效且高效就得高质量组织管理非认知因素这个二元抓手。罗杰斯认为,学习是个人对自己多方面因素的综合运用,包括个人对自己性格以及与事、与物的
关注等诸多方面。从中可以看出,学习是由认知因素和非认知因素共同推进的。罗森伯格认为,学习是个体对自我客体的思想和情感的总和,包括自我智力能力、兴趣、情感与态度等。 可知,非认知因素能使人敢于面对困难、接受挑战,并能鼓励自定目标,自行完成学习任务。 学习者可借助非认知因素来提高学习的深层成就动机水平和自信心,促进后续学习行为的改进,增强对学习成功的期望和实现目标的信心。学习者如果没有非认知因素去推进学习行为,要想学习取得理想成功是不现实的。“习得性无助感”理论告诉我们,如果缺少非认知因素就会使学习者失去自信心,使学习变得无助、冷漠,导致听之任之,破罐子破摔。总之,在学习中高质量组织管理非认知因素也是尤为重要的。

总之,作为学习行为的激发、维持和推进的非认知因素, 学习者应予以高度重视,且要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培植和利用, 这样才能达成愉快、健康、有效的学习。

参考文献:
[1]〔美〕林格伦著,章志光等译.课堂教育心理学[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83.
[2]莫雷.教育心理学[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论非认知因素与有效学习论文》附论文PDF版下载:
 http://www.lunwensci.com/uploadfile/2019/0417/20190417022603191.pdf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3721.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