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 要:在写作教学中,教师应从“了解乡土文化习俗,积累作文素材”“鼓励学生参与日常生活劳作,介绍乡土地域风味美食”“抓住本地新闻事件,培养学生乡土情怀”“走近乡土文化名人,提升学生写作素养”等方面积极挖掘乡土写作资 源。以此丰富学生的写作素材,提高写作教学质量,促进师生 共同成长。
关键词:写作教学;乡土资源;开发利用
叶圣陶先生曾说:“生活就如源泉,文章就如溪水,源泉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停。 ”各地丰富的乡土资源,为我们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的学习和作文教学提供了无数的契机。所以在语文教学中,我特意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了一些学生喜欢的、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以积极开发利用乡土写作资源,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一、结合语文教材组织活动,了解乡土文化习俗,积累作文素材
甘肃通渭是西北民俗文化的极盛区之一, 也是陇上历史文化名城,因其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被国家命名为“中国书画艺术之乡”“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在历史的长河中,勤劳聪慧的通渭人民在与贫穷落后的不懈抗争中, 孕育了丰厚的乡土文化,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民间文化艺术体系。 这些都是鲜活的写作素材,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利用教材综合实践活动和某些关于习俗介绍的课例,指导学生深入了解和参与本地风俗活动, 从而增强学生的习俗体验,为学生的写作积累第一手资料。
如八年级语文下册的综合性实践活动 “到民间采风去”, 我设计了“到民间采风去——通渭我可爱的家乡”专题综合性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开展调查通渭民俗文化访问活动,积累乡土写作素材。学生调查上来的内容可谓丰富多彩,让我也受益匪浅,有通渭小曲、通渭剪纸、通渭皮影戏等。 在此基础上,我布置了“通渭,我可爱的家乡”为话题的作文,有了这些鲜活乡土民俗资源,学生本次的作文的话头很多,写作水平有了很大的提升,内容也大放异彩。
二、鼓励学生参与日常生活劳作,介绍乡土地域风味美食
各地独具风味的小吃也是重要的乡土写作资源。 各地的风味小吃极具地域特色,配料、制作等都有各自不同的要求。 通渭农民多以小麦面为主食,馇面、炒面在日常食品中,渐居 次要地位。浆水为农家喜用,味酸清洌,具清暑解渴、水食助餐作用。 对于这些风味小吃,学生肯定是品尝过的,但“知其味,未必知其原料和做法”。 所以,在利用风土小吃进行写作训练前,我鼓励学生参与小吃的制作,与家人一起准备原材料,一 起制作,也可以到一些特色小吃的摊贩处进行实践。 这样,学生不仅能体验到劳动的辛劳,了解小吃的制作方法和材料,而且有了切身的制作体验,写出的作文会更生动、更具体,没有 了闭门造车的空洞。
三、抓住本地新闻事件,培养学生乡土情怀
通渭人崇尚耕读、钟情书画,不少农民扛起犁头是庄稼把式,拿起笔杆是书画艺人,素有“家中无字画,不是通渭人”之说,这种群众性书画热被学术界称为“通渭现象”。 王蒙、贾平凹、张贤亮、汪国真等 270 多名文化艺术界知名人士先后来这里采风,留下了珍贵墨宝和著名诗句。著名作家张贤亮在通渭采风时即兴挥毫,写下了“人间繁华在长安,世上书香出通渭” 的佳句。著名作家贾平凹曾五到通渭,写下了散文《通渭人家》, 对通渭书画文化给予高度评价。 笔者就充分抓住这些身边新闻,适时地指导学生对“通渭现象”展开充分的调查走访,让学生认识到了家乡的新变化新亮点,产生了优越的自豪感。借此契机,我及时布置了以“世上书香出通渭”为话题的一次习作 要求,让学生叙写身边的真实故事,表达自己对家乡发展变化的看法。有了之前的活动,学生觉得作文原来是可亲、可感、可 触的,从而进入“情动而辞发”的状态,真正变“要我写”为“我 要写”,变被动作文为主动作文,实现了教学效果的提升,而且培养了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四、走近乡土文化名人,提升学生写作素养
通渭民风淳朴,文化底蕴深厚,古今名人更是灿若星河。古有东汉时期著名的夫妻诗人秦嘉、 徐淑开创了中国五言诗的先河。 清朝时期的李南晖毕生致力于求学立书、教育事业, 知识渊博、望重乡里,时人称“南晖李爷”。 今有英国皇家学院院士杨子恒,有“地理学诺贝尔奖”之称的中国科学院院士姚檀栋。 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甘肃省美术家协会会员魏岳嵩。还有运动健儿姚变娃在 2018 年雅加达亚运会中夺得金牌。
我们在教学中还应通过乡土文学这个窗口, 帮助学生走进本地文化名人,通过组织学生调查走访,让学生了解到通渭这片贫瘠的土地上涌现出的一代又一代古今名人, 他们的精神深深的感召了孩子们的心灵,激发了学生昂扬向上的斗志, 在此基础上,我及时布置了“也说通渭名人”的习作要求,有了这些丰厚的精神底子,孩子们的作文更是话题丰富,素材信手拈来,习作质量整体得以提高。
综上所述,乡土写作资源深具地方特色,符合学生的认知心理和教育需求。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充分挖掘乡土写作资源,引导学生走进生活,让广阔的生活资源为教学所用, 为学生作文所用,真正使乡土资源成为学生写作的良好素材。
参考文献:
[1]崔允漷.校本课程开发:理论与实践[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
[2]甘肃省通渭县县志编纂委员会. 通渭县志[M]. 兰州大学出版社,1990.
《走进乡土生活提升写作素养论文》附论文PDF版下载:
http://www.lunwensci.com/uploadfile/2019/0413/20190413053210247.pdf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36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