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给古诗词教学变脸提高学生语文素养论文(附论文PDF版下载)

发布时间:2019-04-03 10:22:58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 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古诗词教学是一个难点。我们要采取有效措施,帮助学生整合古诗词信息,使他们从更深 的层次理解古诗词信息,更好地呈现背景资料,全面提升学生 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古诗词;语文素养;小学语文

古诗词是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文化精粹。 古诗词教学不仅能够帮助我们夯实学生的核心素养, 还能够使我国的优质文化更好地传承下去。 但是纵观当前的公开课教学,很少涉及古诗词,古诗词教学总是被教师当做一个简单、机械的“翻译课”,没能帮助学生领会到古诗词的魅力所在,也没能将古诗词蕴含的丰富意蕴渗透到学生的内在意识之中。 因此,在古诗词教学中, 教师要选择一些与学生内在认知思维相近的教学策略,充分激发学生的认知动力,使古诗词教学收到更好的效果。

一、整合古诗词信息

要想让学生从更深的层次去体悟古诗词的内涵, 我们必须让他们全面关注诗人。 但是,在当前的古诗词教学中,很多教师对诗人信息的呈现方式所采取的多数是直接揭示和生硬的告知,或是让学生收集资料,采取机械的共享方式。 这种方法没能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他们只能被动接受。 因此,我们要选择巧妙的方式整合诗人的信息, 将其与古诗词的核心进行巧妙的链接,使学生的认知能力得到长足的发展。

\
 
如学习李白所写的《望庐山瀑布》时,在课堂教学的导入环境,我就为学生设计了一个“以词串猜诗人”的游戏。 首先, 我将一些词串写在了黑板上,分别是:青莲居士、唐代、《古朗月行》。 然后,我让学生来猜一下哪个诗人与这些词串相符。 学生的注意力全都集中到了这些词串上,老师还没说完,他们就纷纷叫出了“李白”。 虽然学生说出了正确答案,我也没有就此停手,而是带着他们一起将猜测“升级”:“请大家来猜一猜,老师还准备了哪些和李白有关的词呢?”学生纷纷举手想要回答。有的学生说是“喝酒”,因为喝完酒,李白就会诗兴大发,写出更加精彩的诗歌;有的学生说是“诗仙”,因为李白的想象力非常丰富,他所写出来的诗就像仙人一样虚无缥缈。最后,我利用多媒体的帮助将《望庐山瀑布》这首诗呈现在了学生面前,并结合学生所提出的关键词“诗仙”,向学生提出了新的核心问题:“请大家读一读《望庐山瀑布》这首诗,找出一些具备‘仙气’的词语。  ”这样,本次的课堂教学过程就成为了一个体味“诗仙”的“仙味”的过程,学生在探寻的过程中也有了很多的收获。

二、理解古诗词信息

古诗词距离学生当前生活的年代比较久远, 小学生的理解能力较低,因此,很多古诗词他们理解不了,必须依靠教师的讲述。 但是,如果教师的讲述过多,学生的思维就无法深入古诗词的内里,对古诗词产生深入的体会。 因此,我们可以尝试着为学生设置一些认知冲突,帮助学生激发思维,体悟古诗词的内核,并借助教师的点拨,探入文本深处的内容。

如学习柳宗元的《江雪》时,其中有句“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我先这样描述了这句诗:“从这句诗中我们可以看出,诗人看到了一千座山,一万条小路,看来,作为著名的大诗人,柳宗元不仅能写出一首好诗,他的数学也学得很好啊! 他能够把自己看到的山和小路数得非常清楚。 ”话音刚落,学生就议论起来,他们迫不及待地说出了自己的看法:“老师,您说的不对,千山和万径只是一种夸张的说法,并不是诗人真的看到了一千座山和一万条路。

”教师肯定了学生的发言,并给予了一定的表扬,并让学生认真体会这句诗中的“夸张”之意,明白诗人为什么要这样写。 有的学生说:“千和万就是表示山和路非常多,它是一个大概的数,不是准确的数。”教师同样进行了表扬,并让学生试着读出古诗中的山之多、路之繁。

在本次的教学过程中,我采取的是故意示弱的方式,以引导学生的思维,使他们积极思考,理解古诗中的信息,这样,学 生对于“千”和“万”这两个数字的理解就变得极为通透了。 除此之外,学生的认知积累也变得更为丰富,从更深的层次体会到了下雪天所给人带来的那种苍茫与荒凉之感。

三、呈现背景资料

古诗词都有着独特的时代印记,也蕴藏着诗人的故事。要想使学生真正地体会诗歌的内蕴, 就要帮助他们探索详尽的资料。为了避免生硬地呈现资料,我们可以为资料包上一个故事的外衣,以趣味浓厚的方式呈现在学生面前。

以《渔歌子》为例,词人张志和有着悠闲自得的心理和淡泊名利的胸怀,为了帮助学生体会到这一点,我就给他们讲了一个小故事:张志和的爱好就是钓鱼,他常年出去钓鱼,很少回家。 哥哥为了劝他回家,避免他钓鱼时出现意外,就为他写了《渔歌子》这阕词。“太湖水,洞庭山,狂风浪起且须还。”一个 “且须还”就能够让我们体会到哥哥对弟弟殷切召唤之情。 但是张志和并不想回去,他也写了一首《渔歌子》,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这阕词,用来回应哥哥。

学生在听故事的过程中表现的兴趣盎然, 他们也体会到了词作之中所蕴含的真情实感, 这也为他们体会词作内核奠定了基础。

\
 
古诗词的价值文化极为丰富, 它的认知规律是非常独特的。 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要以诗词的特质为依托,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使古诗词教学犹如“变 脸”一般,新鲜、有趣,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使教学收到更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张敏.浅谈小学古诗词教学的审美体验策略[J].语文教学通讯·D 刊(学术刊),2012(3).
[2]李慧.试论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北方经贸,2010(12).

《给古诗词教学变脸提高学生语文素养论文》附论文PDF版下载:
 http://www.lunwensci.com/uploadfile/2019/0403/20190403102427746.pdf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3487.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