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 要:高校音乐鉴赏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音乐美感,通过欣赏音乐作品,提高学生审美能力,逐步增强学生音乐素养,在 音乐教学过程中将文化课与德育教学有效融合,能够提高学生 的思想认知水平。由于高校学生已经具备了较为成熟的思维与 思考能力,但是由于受到应试教育理念的束缚,大部分高校学生 的创新能力与想象意识有所欠缺,所以进行音乐鉴赏教学,有助 于提高学生的想象力与创新意识,逐步增强学生对艺术美的追 求。所以本文基于此背景下简要探讨音乐鉴赏教学中如何重视 认与知的有效结合,并提出具体的音乐鉴赏教学策略,希冀有效 提高音乐鉴赏课程教学质量,促使学生更好成长发展。
关键词:高校音乐;鉴赏教学;认知结合
改革开放后我国教育体制不断深化发展, 素质教育成为了我国基础教育方针,在此发展形势下,高校开展音乐鉴赏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想象力与思维创新意识,在音乐鉴赏教学过程中, 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认知程度进行循序渐进的引导, 且合理地选择教学方法, 才能够使学生提高音乐鉴赏兴趣。在此基础上教师应当正确认识学生存在个体的差异,学生的认知结构以及教材认知结构有一定的差异, 所以应当加强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引导学生更好地接受音乐知识,不断提高审美素养。
一、高校音乐鉴赏课开设的必要性
音乐鉴赏属于人们对音乐艺术美的追求, 音乐鉴赏教学有助于陶冶学生性情,丰富学生思想情感,为学生的精神领域开拓提供新的感受。音乐鉴赏是对音乐作品的点评,学生通过欣赏音乐作品,对音乐作品进行深入理解和想象,通过感知音乐逐步提高对艺术的审美水平与艺术感知能力, 同时在音乐鉴赏课程中有助于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接受音乐艺术熏陶, 为日后的生活与工作带来众多的益处。 由此可以看出音乐欣赏课程能够为学生精神提供良好帮助, 也能够为学生的实际生活提供极大的便利。
二、高校音乐鉴赏课堂教学困境
高校音乐鉴赏课程属于课外选修课程, 所以大部分学校并未设定明确的音乐鉴赏教学目标, 音乐教师在备课时通常是选取古今中外的乐曲作为课堂讲解内容, 要求学生生硬地接受知识,在授课时只是重视音乐基础知识的讲解,却并未从学生的认知结构与体验上进行多元化教学。 当前部分高校音乐鉴赏教学内容过于单调, 但是这也是高校音乐鉴赏课程教学中难以回避的问题。 由于音乐鉴赏课程与其他科目有本质上的不同, 音乐鉴赏教学需要学生调动起多重器官进行感受接受新知识。所以教师的教学内容也决定着学生的学习效率, 但是大部分教师通常采用古典音乐展开教学, 却很少涉及地方特色音乐,学生逐渐失去学习兴趣,教师的片面讲解也禁锢了学生的音乐学习视野。
三、高校音乐鉴赏教学认知结合的具体策略
由心理学角度分析,认知结合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 认: 学生通过外界的声、光、电接受刺激,使大脑对信息进行加工与分析。 知:学生大脑接受相关信息后予以信息处理,并且结合原有的信息与知识进行思考, 转换为大脑容易理解的知识点。 高校音乐欣赏教学过程中应当根据学生多元的学习需求以及热情好动等众多特征,应当充分重视认知的有效结合。
(一)鉴赏教学中重视学生的认知因素
学生是存在差异的个体, 学生的个性特征与认知结构皆有所不同, 所以高校开展音乐教学应当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差异,才能够科学合理地创新教学模式,例如有的学生认知系统结构较强,能够快速地分析信息,有效理解并掌握信息,所以在此类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要求学生对音乐欣赏作品提出自己的观点, 并且要求学生结合音乐教学安排相关的角色活动, 例如体验和角色扮演等,从多层次对学生进行挑战,有助于激发学生的音乐学习欲望。 但是有的学生认知结构较为薄弱零散,要想掌握音乐知识,需要花费较多的时间与精力,对于此类学生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逐步提高学生对于音乐鉴赏学习的兴趣,增强学生的学习感悟,防止由于初级阶段难度较高造成学生产生挫败感,久而久之便产生音乐厌学情绪。
(二)重视学生、教材认知结构的差异
欣赏教学中教师应当尊重学生间的个性差异, 由于学生的认知结构与教材认知结构都有一定的差异, 所以在音乐鉴赏教学过程中,教师切记不要以统一的标准要求学生,音乐鉴赏能力是需要后天循序渐进培养的, 但是音乐教材对于知识表达属于顺序性与严格性、书面性与逻辑性、完整性的,但是 学生的认知结构则是以简单的信息为中心, 学生的情绪以及个体有所差异,所以在音乐鉴赏教学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难度, 要想提高学生的认知结构,教师首先要吃透教材,重视学生间的个体差异,有针对性地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引导学生展开分析与互动, 将教材上的知识能够转化为学生认知的知识点,在此基础上进行审美教育有助于学生便于接受存储知识, 通过音乐审美互动实践,逐步了解音乐作品的美学性质,提高音乐鉴赏敏感性,逐步培养音乐鉴赏能力。
综上所述,我们能够看出高校开展音乐鉴赏课程,倒是应当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观念, 能够根据学生多元化的学习差异进行针对化教学,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有效引导,逐步增强学生的自我认知,切实提高学生音乐审美水平。基于应试教育理念下,部分教师忽略了对学生艺术情感的熏陶,学生并未有较高的审美水平, 高校是学生在步入社会前最后的教育阶段,高校应当为学生补上艺术审美教育,丰富学生精神的同时提高学生综合能力,有助于学生多元化发展。
参考文献:
[1]余婧.高校音乐鉴赏课的创新教学探究[J].北方音乐,2016(18).
[2]李文佳.高校公共音乐鉴赏课教学初探[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 版),2016(7).
[3]边吴丽.新时期高校音乐鉴赏课创新微探[J].黄河之声,2017(14). [4]罗睿勍,郭丽君.高等院校音乐鉴赏类课程现状及对策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7(12).
《音乐鉴赏教学应注重认知结合论文》附论文PDF版下载:
http://www.lunwensci.com/uploadfile/2019/0330/20190330021053553.pdf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34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