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奥尔夫理论在高校音乐校本化教学中的应用策略论文

发布时间:2019-12-02 16:19:43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以奥尔夫教育理论为依据构建高校音乐校本化教学实践体系,是夯实高校音乐教学理论基础,提升教学先进性和原本性的重要改革举措。本文以上饶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为例,探究了该校音乐课程教学中引入奥尔夫理论构建校本化教学体系的策略。首先,对奥尔夫音乐教育理论进行了概述;其次,从教学方案设计、过程实践执行和效果评价考核三方面分析了具体的应用策略;最后,提出了强化教师素养培养和营造校本化氛围等教学完善建议,以期为高校音乐课程推广应用奥尔夫校本化教学提供借鉴。

关键词:奥尔夫教育理论;高校音乐课程;校本化教学

本文引用格式:徐上龙.奥尔夫理论在高校音乐校本化教学中的应用策略[J].教育现代化,2019,6(15):188-190.

        奥尔夫音乐教育理论自上世纪八十年代引入中国以来,经过国内教育领域专家学者及一线教师的研究和实践,逐渐在我国音乐教育体系中占据一席之地,对国内高校音乐教学的改革发展带来了深远影响。近年来,关于奥尔夫音乐教育理论与高校音乐校本化教学的研究逐渐成为该领域的新焦点,著名音乐教育家李妲娜老师曾在《奥尔夫音乐教育思想与实践》一书中指出:“深入发掘奥尔夫音乐教育理论中适合中国高校音乐教学的精髓,创设奥尔夫校本化实践教学体系,应成为奥尔夫音乐教育理论发展的方向之一”。她的观点指明了奥尔夫音乐理论在高校音乐校本化教学中研究实践的可行性和必要性,然而国内高校数量众多,各高校的教情、生情和学情也存在差异,如何以奥尔夫音乐教育理论为依据,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开展科学高效的音乐校本化教学实践,也成为各高校音乐课程教改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 奥尔夫音乐教育理论概述

(一)理论内涵


        奥尔夫音乐教育理论是系统而成熟的理论体系,其核心思想为:“音乐教育应是集原本、综合、创造为一体教育体系,在教学实践中教师不应仅仅教授学生单独的音乐,而应将音乐与动作、舞蹈和语言有机结合起来,为学生带来系统立体的音乐学习体验”。[1]基于奥尔夫音乐教学思想,音乐本身是一种回归自然,单纯且不需要添加任何装饰的艺术形式,但有效的音乐教育却应该根据受教者的差异性融入更为多样化的元素,比如:舞蹈、动作、语言等,从而创设综合性更强的音乐教学体系,应该说奥尔夫音乐教育理念的提出和实践,将音乐教育变成了系统性更强的项目。

\

 
(二)教学特色

       奥尔夫音乐教育理论自提出以来便形成了与其他音乐教育理论具有显著差异化的特色体系,即:原本性和综合性。此后经过多年的教育理论研究和实践,有更多的学者深入探究了它的教学特色,本文在对已有文献查阅梳理的基础上,将奥尔夫音乐教育理论的特色总结为以下几点:

        首先,原本性。奥尔夫理论强调原本性在音乐教学中的价值,注重营造纯洁、干净、简单的音乐情境,深入发掘受教者原本的音乐学习天性。其次,民族性。奥尔夫认为:“音乐教学要与受教者的民族习俗、语言、舞蹈等元素紧密结合”,[2]该观点为奥尔夫理论的本土化或校本化实践提供了依据。再次,综合性。基于奥尔夫理论,音乐教学应与舞蹈、动作或语言密切融合,构成综合完整的课程体系。最后,创造性。奥尔夫认为:“培养受教者的音乐学习创造能力应成为教学的目标”,[3]因此注重对受教者音乐即兴表演和探索创编能力的培养是奥尔夫教学理论的另一大特色。

二 奥尔夫理论在上饶幼专的校本化教学实践策略

(一)教学方案设计策略


        教学方案是教学实践的基础,作为一所地方性幼儿师范类高专院校,上饶幼专在奥尔夫理论校本化教学改革中,充分结合本校人才培养面向学前教育层次的特点,从目标制定、方法落实和创新延伸三方面设计了音乐课程奥尔夫校本化教学方案。

         首先,目标制定。以幼专女生数占比高且主要面向本地学前教育领域培养人才的校情为依据,在音乐课程教学中引入奥尔夫教育理论,制定“原本综合创造一体,实用够用创新实践”的教学目标,其中“原本综合创造一体”是奥尔夫教育理论的核心思想,而“实用够用创新实践”则与幼儿师范专科层次院校人才音乐技能掌握的要求十分吻合。其次,方法落实。以奥尔夫音乐理论的原本性和综合性特色为依据,在对学生音乐学习基础、兴趣和诉求进行充分调研的前提下,重点从舞蹈动作、节奏感知、器乐演奏和乐感训练四个方面出发制定原本综合性的音乐教学方法实践体系。最后,创新延伸。充分借助幼专校内教学网络化软硬件基础设施齐全完善的校情,以智慧课堂APP软件---雨课堂为载体,构建音乐课程奥尔夫“线上+线下”信息化教学体系,实现奥尔夫音乐教育理论实践应用的创新延伸。

(二)过程实践执行策略

       首先,课前教学。教师以雨课堂APP为载体,构建奥尔夫音乐校本化线上教学资源库,资源库中包含音乐舞蹈、节奏感知、器乐演奏和乐感训练等方面的视频、PPT、文字、习题等模块化教学资源,课前针对教学主题引导学生进入对应的资源模块进行自主学习,若学生遇到问题可运用雨课堂APP提供的在线交互功能与教师进行交流,尽可能扫清课程学习的理论障碍。其次,课中教学。由于课前在线教学中,学生已经基本掌握了所学知识的理论内容,因此课中教学阶段教师拥有了更多的高校教学时间,可充分结合学情、教情展开音乐实践练习,并引入奥尔夫原本性、综合性和创造性的特征,鼓励学生在学习中提出创造性的意见。最后,课后教学。课后环节教师可以利用雨课堂APP在线布置作业,并引导学生将自己的学习视频或语音作品上传至平台进行相互分享交流。

\

 
(三)效果评价考核策略

        评价考核则是衡量音乐课程奥尔夫校本化教学效果的重要措施,上饶幼专在具体实践中以人才培养方向为依据,引入奥尔夫音乐教育理论中的原本性、综合性和创造性理念,构建了符合校情的音乐课程教学效果评价考核指标体系,具体如下:

       首先,原本性学习效果考核。设置音乐理论常识、乐感常识、乐器认知等考核指标,每项指标分为好、中、差三个等级,每个等级设定相对应的考核认定内容,以上述基础性音乐常识作为原本性学习效果考核的指标。其次,综合性学习效果考核。重点设置舞蹈动作、节奏感知、器乐演奏和乐感训练四项作为综合性学习效果考核指标,考核学生在幼儿音乐情境下结合上述四项指标学习表演的综合技能水平。最后,创造性学习效果考核[4]。重点设置乐曲编撰、即兴创编、舞蹈改编创作等指标,以考核学生在接受校本化音乐学习后的再提升和再创造能力。此外,上述考核都基于“线上+线下”的双元形式进行,充分利用构建的奥尔夫信息化校本教学平台资源。

三 奥尔夫理论应用于高校音乐校本化教学的优化建议

(一)强化教师素养培养


       对教师进行继续教育培训,不断强化教师团队的奥尔夫校本化教学技能,提升教师对于音乐原本性、综合性及创造性教学的理论认知和实践能力应是教改优化的关键切入点,具体来说应从以下方面出发开展工作:首先,开展奥尔夫校本化教学理论认知培训。建议高校通过校内学术讲座、开展交流研讨等形式,组织一线音乐教师学习奥尔夫音乐教育理论,并结合校本实情编订针对性更强的理论学习素材发放给教师自学,不断提升教师的理论素养[5]。其次,进行奥尔夫校本化教学实践竞赛。各级高校可通过组织校本化教学竞赛的形式,鼓励教师推出校本教材、教案、教学方法,对脱颖而出的优秀教师给予表彰,并推广他们的优秀教法,通过竞赛推新的方式激励教师学习应用奥尔夫校本化教学策略。

(二)营造校本化氛围

      在校园内营造浓郁的教学氛围也是高校音乐课程奥尔夫校本化教学有效推行实践的关键举措,建议各级高校开展如下针对性的教改工作:一方面,建立教师教学绩效管理体系。将奥尔夫校本化教学的过程效果编订为可以对教师进行量化考核的各级指标,如:教学频度、学生满意度、教学创新度等,纳入到对一线音乐教师教学业绩考核中,对教师开展过程性和总结性考核,以鼓励教师多应用多反思多创新音乐课程奥尔夫校本教法。另一方面,开展多元化的学生学习辅助活动。例如:创设奥尔夫校本化学习社团、举行校本化音乐会、组织学生音乐学业水平竞赛等,通过上述活动在学生中营造校本化音乐学习氛围。

(三)优化音乐教学形式,提高校本化教学质量

       一直以来,高校在音乐教学过程中都采用较为传统的教学形式,学生的整体学习质量不高。为了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就应该在丰富教学方式方面多下功夫。根据一般的教学过滤,单一枯燥的教学形式很难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更加丰富的教学形式才是未来高校音乐教育的发展方向[6]。老师应该在充分意识到奥尔夫理论特点的基础上,将其较好的融入到实际的音乐教学之中,营造出一个良好的音乐教学环境,使学生能够真正沉浸在老师所营造的音乐学习环境之中,进而使高校音乐教学变得更加丰富多彩,从而在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上,实现对音乐知识的深入理解,提高高校音乐校本化教学的整体水平。

(四)结合高校音乐教学特点,充分发挥奥尔夫理论的教育优势

         在传统的教学观念之中,音乐都不是高校教育实践中的重点内容,因此学校和老师对于音乐教育的重视程度明显不够。所以在实践教学当中,老师即使受到全新教育理念的影响,采用一定的方式方法,但是由于对音乐校本化教学缺乏足够的了解,同时也不注重教学方式的变通和优化,所以通常情况下,高校音乐教学的方式与实际教学目标存在着较大的偏差,在这样的情况下,要想达到理想的校本化音乐教学效果,显然是存在问题的[7]。而根据前文所述,奥尔夫理论具有鲜明的教育特点,如果能将其较好的应用到实际的高校校本化音乐教学过程中,将对提升教学质量起到十分积极的作用。所以在应用奥尔夫理论的时候,应该注重结合高校校本化音乐教学的实际特点以及学生的整体学习情况,然后将二者进行有机融合,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奥尔夫理论的优势教育作用,实现高校音乐教学质量的有效提升。

(五)完善高校校本化音乐教学评价体系,为奥尔夫理论的应用奠定理论基础

        教学评价体系是衡量教学水平,发现教学过程中存在问题的有效途径,因此教学评价体系的科学性直接关系着高校校本化音乐教学的整体质量[8]。一直以来,高校音乐学科都采用传统的评价模式,这对于奥尔夫理论在实际应用是非常不利的。也就是说,传统的高校音乐教学评价指标十分单一,并且一般都集中在学生的考试成绩之上,对于学生平时的学习状态和音乐基础知识水平则很少关注。而根据一般的教学考试特点,单一的以此考试根本无法有效衡量出学生的实际学习水平,所以这种传统的教学评价模式给老师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为了完成相应的教学指标,争取在教学评价过程中取得良好的效果,老师不得不采取应试教育的形式,即使有些教师想在实践中采取奥尔夫理论,但是迫于压力,也只能运用传统模式开展教学。所以针对这个问题,学校和老师应该积极完善校本化音乐教学评价形式,鼓励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积极开展教学创新,提高教师运用奥尔夫理论开展音乐教学的积极性,使教师摆脱传统音乐教学评价的束缚,发挥教学创新精神,从而为奥尔夫理论的实际应用创造良好的基础条件。

(六)应用奥尔夫理论激发和培养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

         良好的学习兴趣是学习相应知识的重要基础,如果学生在学习相应知识的时候缺乏学习兴趣,学习效果就不会十分理想,但是如果学生具备良好的学习热情,就会主动探索所学知识,养成独立自主的学习习惯,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在高校校本化音乐教育过程中,应该对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给予重点关注[9]。老师应该将奥尔夫理论创新性的应用到实际的音乐教学过程中,激发和平培养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学会音乐知识的基础上,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逐渐形成一定的学习能力,为以后的深入学习打下坚实基础。同时,由于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和基础音乐水平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因此老师在运用奥尔夫理论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时候,应该重点关注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尤其是在音乐方面表现较差的学生,老师应该给予针对性的指导,帮助这些学生夯实基础知识,实现自身综合发展。

四 结语

         总而言之,在高校音乐教学中引入奥尔夫教育理论,并结合校情、学情和生情充分运行现代化教学设施创设校本化教学体系,对高校音乐教学来说无疑是一种创新举措,本文仅提出了一些粗浅见解,希望给予国内高校音乐课程教改以启迪。

参考文献

[1]王旭.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高校音乐教学中的运用[J].音乐时空,2014(07):152-153.
[2]刘继东.高校音乐课堂教学中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应用分析[J].黄河之声,2016(12):26-27.
[3]李夜雪.谈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在我国高校公共音乐教育教学中面临的困难及相应对策[J].艺术教育,2010(01):60-61.
[4]罗旭.浅述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与陕西高校传统音乐教育多元化的结合与发展[J].北方音乐,2016,36(18):180.
[5]张继芳.奥尔夫教学法在西藏高校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中的适用性探究[J].艺术评鉴,2018(18):102-103.
[6]王维,孙南航.新媒体视阈下高校音乐教学改革策略研究——评《音乐教学理论新探索及其改革研究》[J].新闻爱好者,2018(11):后插7.
[7]蒋丹平.高校公共音乐教师教研能力提升途径初探——基于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相关理论[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上旬),2015,31(2):24-25.
[8]康晓丹.论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高校音乐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电子刊),2017(7):626.
[9]屈田.奥尔夫教学法在泰州地区小学音乐教育中应用的利弊及现状分析[D].华中师范大学,2015.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8186.html

相关内容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