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微课在医学类化学实验教学中的意义论文

发布时间:2021-08-27 11:27:45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 要:医学类化学实验的课程是医学类专业课程学习、实践的基础,其目的主要是培养大学生实验技能,在整个医学类教育体系中有着不可或缺的地位。本文以昆明医科大学海源学院为例,对目前医学类高校传统化学实验教学的弊端进行了多维度的剖析,将“微课”与传统课堂教学结合,最终期望通过“微课”的教学手段提高医学类化学实验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微课;医学类高校;化学实验

本文引用格式:赵檑,杨婷 . 微课在医学类化学实验教学中的意义——以昆明医科大学海源学院为例 [J]. 教育现代化 ,2021,8(32):30-33.

The Significance of Micro-lecture in Medical Chemistry Experiment Teaching

                    ——Taking the “Kunming Medical University Haiyuan College ”as an Example

ZhAO Lei,YAnG Ting
(Kunming Medical University haiyuan College, Kunming Yunnan)

Abstract: The course of medical chemistry experiment is the basis for the study and practice of medical professional courses. It aims to cultivate the experimental skills of college students, which plays an indispensable role in the whole medical education system. Taking  Kunming Medical University Haiyuan College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shortcomings    of traditional chemistry experiment teaching in medical universities and colleges in multiple dimensions. Combining “micro- lecture” with traditional teaching in the classroom, it is expected that the teaching quality of medical chemistry experiments will   be improved through the teaching method of “micro-lecture”.

Keywords: micro lecture; medical university and college; chemical experiment

一 引言

医学类化学实验的课程主要包括有机化学实验、基础化学实验和医用化学实验。它是全校医学类相关专业必不可少的公共必修基础课,一般都在大学一年级通过公共必修课的形式进行学习。实验课程的学习主要强调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是一门重实践性的课程,与其他医学类课程的学习和实践有着广泛而密切的联系 [1-2]。该课程的主要目的就是让学生掌握扎实的基本理论知识,培养学生逻辑思维的能力,让学生能用化学的基础知识和理论理解医学的相关知识,认识人体内的许多生理、病理现象;另一方面在实验操作和实践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和科学研究的能力,为大学三四年级后期其他专业课程的学习以及后续研究生期间的科研奠定良好的基础 [3-4]。因此学好医学类化学实验的课程有助于学生学好后续医学专业课程,同时对加深医学专业知识及技能的理解和掌握也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
                                   
二 医学类化学实验课程的现状


(一) 生源情况

昆明医科大学海源学院是独立本科院校,70% 以上的学生属于云南省内本科录取控制线的生源, 理科生化学基础虽相对较好,但在部分偏远的地方, 很多学生在中学时候,由于实验条件简陋,基本很少接触实验或者直接没做过实验的学生都有。从之前带教的情况看,很多学生在实验课上听实验带教老师讲一次示教实验是远远不够的;看不到、听不清、忘记步骤、实验仪器不会操作、实验结果出错等各种情况常常发生。而对于护理专业实行文理兼收, 有些班级甚至基本都是文科生,生源层次参差不齐, 而文科生化学基础知识储备严重不足,所以实验动手能力相对更差,使得实验教学的结果很不理想。

(二) 课程设置情况

我院的医学类化学实验课程的设置主要针对本科一年级的学生,遵循“必需、够用”为度,根据不同专业及对化学课程理解和掌握程度的不同,实行分层教学,不同的专业,学时数不同,教授的深度和广度也有所区别。目前对于大多数医学类高校, 在新一轮课程改革的要求下,化学类课程的学时相比之前都进行了很大幅度的缩减。从表 1 中可以看到,留给实验课的学时占总学时 1/3 不到,特别像护理专业的实验课学时只有 9 学时。一个实验课程基本在 3 个学时左右,一般要在 1 个学时里面把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和实验步骤讲完,整个示教过程就不是很详细,而原理和目的一般都少许讲解,这种压缩的结果让实验课的教学效果大打折扣;而带教老师如果要想把一个实验完整仔细的讲透彻,必然在后续的实验中会出现学生的操作时间变少的情况, 这样很不利于学生认真仔细地做好每一步实验操作, 反而变成敷衍了事,草草结束实验。

\
                                                     
(三) 实验教学情况

对于很多医学院校,特别是独立学院(以昆明医科大学海源学院为例),由于受实验办学条件、资金成本的限制,很多实验的开展一般都是按 36 人为一间实验室,2-4 人为一小组同时开展一个实验。一个带教老师不可能同时指导和观察每一个学生的实验操作过程。此外,由于讲台的桌子不能自由旋转, 在进行一些示教实验的时候,学生围绕在示教老师周围只能通过一个面观看整个实验的操作,其他角度的具体情况就很难观察到。不能全方位观察整个实验的过程,很多具体的原理和操作要领学生就很难理解透彻,后续的学习和实验过程中就需要教师反复的讲解和指导,加大了教学工作量。而这些弊端的存在,就导致在整个实验过程中经常出现“一人忙前忙后,一个旁边喝茶”的场景,一些比较偷懒和不想学的学生基本就没有参与到实验中来,非常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四) 成绩考核情况

我院的成绩考核,一般按照理论课程和实验课程占总课时量的比例给分。以临床专业的《基础化学》为例,总成绩中,理论课程的成绩占 65%,实验课程的成绩占 35%。从成绩的占比可以看出实验课的学习对于整个课程的重要性。目前实验成绩评定的重要考核依据是实验报告,其内容主要包括实验报告的预习、实验的操作过程、实验报考的书写、实验数据的记录与分析以及实验思考等。一个实验室师生比一般在 1:36 左右, 所以教师很难仔细观察每一位学生的实验操作的过程,而仅仅从实验报告的内容是无法体现一个学生整个实验的成绩的,部分学生的实验报告甚至还是通过抄袭完成。因此实验报告的成绩就很难去全面考查一个学生的综合实验素质,在一定程度上还会挫败一些在实验过程中认真做实验的学生积极性。

三 引入微课在医学类化学实验课程的意义

微课是以微视频为主要载体,针对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精心设计和开发的、短小精炼的、支持多种学习方式的课程资源,其核心组成内容是课堂教学视频(课例片段)[5]。微课的内核就是有针对性地对某一个章节的重难点精炼讲授,学习目标明确。因此,“微课”既有别于传统教学,又是在其基础上继承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教学 [6]。在医学类化学实验课程中引入“微课”主要有以下优点和意义。

(一) 微课教学时间短

微课主要的教学内容是节选出某个章节中重要的知识进行有针对性的讲授,讲授时间一般都比较简短,是提供学生课后或者课前自主学习的一种新的教学形式,时间一般在 8-10min[7]。传统教学一般控制在 40min 左右授课,由于时间较长,对于部分学生,在听课过程中容易抓不到课程重点,走神, 出现疲倦等状态。而微课这种新型的教学形式,可以在一个相对较短的时间内体现本章节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便于学生理解课程的核心内容,从而避免学生对于长时间授课而出现的疲倦和厌恶的情绪。

(二) 微课教学目标明确、内容简洁

微课这种新型的教学形式,是对传统教学的一种补充,其作用是优先突出一个章节的重点和难点的知识,主题鲜明。它可以在短时间内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快速学习和理解一个章节的教学内容,之后带着在学习中出现的问题到课堂上再次学习,能大大提高教学效果。另一方面,微课是一种新的教学形式,一般在讲授内容的过程中图文并茂,并伴有动画和音乐,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从心理上就感觉像是在看动画和电影一样,而不是在上课,从而由被动变主动的去接受知识 [8];这种新型的教学形式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性,能够让学生系统地学习和理解整个实验;相比起传统教学,学生对实验原理、实验操作能够有更深刻的记忆和理解。

(三) 微课突破时间、空间及次数的限制

传统的实验课程的学习,学生通过课前预习了解整个实验步骤,课上教师重复一遍相关实验的知识点,同时在示教台上演示一遍实验操作。这种教学方式,导致很多学生很被动地去接收知识,有时候想再观看一遍也没有机会,有些胆小的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出现问题也怕去询问老师,将错就错地把实验做完。而“微课”中实验操作的视频,不需要指定场所或特定设备,从内容大小上来说,“微课”视频一般在几十 MB 左右,视频格式多种多样,学生可在线观看,也可灵活方便地通过教师的推送将其下载保存到笔记本、手机上实现移动学习。这种学习方式学生不受时间和地点限制,可使用电脑、手机、平板电脑等多种设备播放,极大释放了实验室空间和资源的限制,让学生从传统的一次观看实验示教,变为多次观看实验的操作过程,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出现问题了也可以通过视频查找问题。这种不挑时间地点,轻松自在的学习是 90 后、00 后大学生喜欢和易接受的一种学习方式,同时还能利用起学生手中的手机,有效控制学生沉迷于游戏。

(四) 微课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传统的实验操作的示教是一个老师在讲台上进行示教,下面一排学生在观看,很多时候由于视角的问题,站在后面的学生看不到示教就极大地降低了其实验操作的兴趣。而微课的引入可以全方位无死角地把实验的整个操作过程展现在学生眼前,学生可以通过课前观看微课视频,相对真实地体验整个实验过程,提高预习效果,同时激发学生对实验的期待感和兴趣感;课后学生可以回放整个实验的微视频,及时巩固本课程的知识点。另外,微课教学模式下,学生可以对实验过程、实验现象反复观看, 易于对实验结果的反思,找出实验设计,实验步骤, 实验操作和数据处理等方面的不足。它相对于书本上的文字描述,更直观和生动,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相关知识,同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帮助学生养成正确、规范化的操作技术和实验习惯 [9]。

(五) 微课可以提升教师的能力

微课这种新型的教学形式的改革和发展,必然伴随着新的技术和网络,从而促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要与时俱进。微课要求制作者对所讲实验操作和注意的事项要理解足够透彻,掌握足够的操作技能,才能确保在微课上将整个实验讲清讲透,促使教师认真对待教授的课程,掌握并熟练操作相关的实验。微课整个制作和发布涉及到新网络、新媒体、音视频等多种手段,教师要想制作出一个精致的微课,必然要打破原有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去学习和吸收新的知识,应用于自己的课程中, 大胆尝试新型的“线上线下”有机结合的教学形式 [10]。所以微课这种新型的教学形式,不但能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课堂的教学效果,同时也促进和提升教师本身的专业知识和多元化的发展。

四 微课在医学类化学实验课程中的安排

(一) 教学内容的选择

医学类的化学实验包括了有机、基础和医学等一共 21 个实验,一次性全面进行微课的设计在时间和资金上以及师资的人员配置上面对于独立学院的高校来说都有一定的困难。由于基础化学和医用化学 1、医用化学 2 的实验内容重复性比较多,所以前期我们优先从这三门实验课程引入微课。从表 2 中我们可以看到,三门实验课程,有一半左右的实验内容是重合的,前期优先引入微课,可以大大减少教师对于微课制作的工作量以及资金的投入,同时制作出来的微课受众面也相对比较广,可以囊括临床、口腔、影像、眼视光、护理等学院 2/3 的生源。

\

(二) 教学内容的设计

在确定选题后,根据实验的特点,围绕知识点, 精选实验内容和实验的操作步骤,针对不同实验的内容,微课展示的侧重点应该加以区别,有些实验内容侧重点在仪器的操作上,有些实验内容侧重点则在玻璃仪器的使用上。以“微量铁的测定”这个实验为例,本实验重点讲授的内容就是可见分光光度仪的操作和使用,在微课的制作过程中就应该在最短的时间内用精炼的语言准确低把仪器实验的操作流程展现在微课里面。在实施过程中注意内容由浅入深,实验的操作过程顺序逻辑递进,合理编排时间,并在预计的时间内,在实验操作中的关键点和关键操作时写出脚本,并配上文字重点强调,加深学生对整个实验的操作的记忆;同时相关微课实验应该配有实验小结,以方便学生总结和理解。

(三) 发布微课

在进行实验课程开始前一周,老师可以通过网络平台或者雨课堂的形式将制作好的微课推送给学生,让学生在课余时间进行学习,认真观看实验的整个操作流程,同时布置预习后相关的作业(如: 对实验原理的认识、实验中最应注意的操作步骤、实验课程对专业的意义等),通过作业的形式来检验学生是否认真学习;教师也可以在理论课的讲授过程中以提问的方式来检查学生预习微课实验内容的成效。教师可通过学生对微课学习反馈的问题,及时掌握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从而有针对性地在实验课程的教学中进行完善,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

五 结 语

微课程的建设,体现现代教育思想,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启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主动思考的能力,为课堂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同时能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促进教师多元化发展;与传统教学手段相互融合,能取长补短,充分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以及教师的因材施教相结合的形式,利于教育教学改革健康稳步的发展。随着新时代、新科技的发展与进步,新的教学方式必将取代传统的教学方式,面对 00 后的大学生,电子产品的使用已成为日常学习和生活中的主流,教师有必要充分发挥学生手中的手机工具,利用“微课”这种新型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同时在进行微课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还需不断总结在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与时俱进,通过“改革 -- 实践 -- 再改革 -- 再实践”的螺旋上升形式,不断探索和完善自己教学的有效方式,提高教学效果。

参考资料

[1]韦丽华,李园园,谢正轶,等 . 微课在护理病理生理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探索 [J]. 教育现代化,2019.7(68):250-251.
[2]石杰,李琳 . 微课在医学类高校化学实验课程中的应用 [J]. 广州化工,2020,48(8):146-147.
[3]李佳佳,张拴,唐于平,等 . 线上线下互动教学模式在医学院校基础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J]. 化学教育(中英文),2020, 41(16):67-72.
[4]廖缀屏 . 微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在中职妇产科护理教学中的实施 [J]. 教育现代化,2020,4(31):111-113,120.
[5]郑婷婷,张璐莹,陆子琪,等 .“微课”在有机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探索 [J]. 教育现代化,2016,3(21):34-37.
[6]魏巍 . 微课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J]. 吉林教育,2017, 26(7):24, 120.
[7]张玮玮,弓爱君,邱丽娜 . 基于微信公众号构建无机化学实验微课平台的研究与探索 [J]. 大学化学,2020,35(3):94-98.
[8]耿萍,张帆 . 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分析化学实验教学中的探索 [J]. 大学化学,2020,35(1):12-16.
[9]朱文靖,冯建成,张才灵,等 . 微课在无机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J]. 广东化工,2020,47(9):206-208.
[10]睢超霞 . 微课在医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J].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5,13(4):114-115.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32656.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