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管理学跨学科本科教学团队的建设分析论文

发布时间:2021-08-25 10:57:18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 要:
随着管理学学科的发展壮大,管理学课程不仅是面向管理类本科生的专业基础课程,还发展成为了面向其他非管理类本科生的必修或者选修课程,管理学跨学科本科教学团队亟待建立。本文首先分析了不建立管理学跨学科本科教学团队会导致教学质量参差不齐、教学内容乏味单一、教学考核不尽合理、教学效果差强人意、教学队伍成长缓慢的弊端,进而提出了教师协同合作、科学分班授课、统一教学资料、丰富教学活动、增进师生交流的管理学跨学科本科教学团队建设建议,为改善面向不同专业本科生的管理学课程的教学效果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管理学;跨学科;教学团队

本文引用格式:陈果 . 管理学跨学科本科教学团队的建设分析 [J]. 教育现代化 ,2021,8(32):158-161.

Analysis on the Construction of Interdisciplinary undergraduate Teaching Team of Management

ChEn Guo
(School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 Guangdong University of Finance & Economics, Guangzhou Guangdong)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discipline, management not only is a basic professional course for management undergraduates, but also becomes a compulsory or elective course for non-management undergraduates. It is urgent to establish interdisciplinary undergraduate teaching team of management. This paper firstly analyzes that the lack of the interdisciplinary undergraduate teaching team will lead to poor teaching quality, monotonous teaching content, unreasonable teaching examination, bad teaching effect, and slow growth of the teaching team. Then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suggestions, such as teachers cooperation, dividing classes, unifying teaching materials, enriching teaching activities and enhancing communication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 to improve the teaching effect of management for undergraduates from different majors.

Keywords: management; interdisciplinary; teaching team

一 引言

作为一门开设历史悠久的课程,管理学不仅依然作为我国高校管理类本科专业的基础课程,发挥其向本专业学生传授基础管理理论知识的效用;还逐渐成为其他非管理类本科专业学生的必修或者选修课程被列入了相关教学计划 [1-2]。这不仅源于管理学学科的发展壮大,也源于人们逐渐认识到管理对于各行各业企业运营的重要性。在这一背景下,跨学科管理学本科教学团队亟待建立。本文在分析不建立跨学科管理学本科教学团队的弊端的基础上, 提出了相关团队建设建议,为改善高校本科管理学课程的教学效果提供参考。

\

二 建立管理学跨学科本科教学团队的必要性

(一) 管理学教学实践的需要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管理在各类企业运营中的重要性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鉴于不少企业管理者并非从毕业于管理类专业的员工中选拔, 而是从毕业于其他专业的工作能力较强、工作业绩较优的员工中选拔,很多高校开始认识到,为了有助于学生未来的职业生涯发展,不仅应在本科阶段为学生提供专业课程的教育,还应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基础管理理论的教育。因此很多高校的非管理类专业,如法学、经济学、传媒学、心理学等都把管理学作为必修或者选修课程列入到了本科生的教学计划中。由于开设管理学课程的专业较多,而来自管理学院的管理学授课教师的数量有限,故很多相应专业的教师也承担起了部分管理学课程的教学任务。因此,为了能让其他非管理类本科专业的学生学习到全面、系统的管理学理论,也为了能让管理类本科专业的学生在掌握管理理论的同时了解到不同行业的企业管理实践知识,一支由来自管理类专业以及非管理类专业的管理学授课教师组成的跨学科本科教学团队亟待建立。

(二) 管理学学科发展的需要

管理学是一门兼具科学性和艺术性的学科。管理学的科学性主要是指管理理论是对人类管理活动规律的总结,管理学揭示了用以指导管理者的管理活动的一般管理原则、管理程序和管理方法 [3]。因此管理学学科的发展离不开管理类专业教师对一般管理学理论在研究和教学领域的科学、全面、深入的分析和探讨。管理学的艺术性主要是指管理学是一门源于实践的学科 [4],不同行业、不同企业、不同管理者的管理活动应符合各自的行业、企业经营活动特点,甚至符合不同行业从业者的心理特点。因此管理学学科的发展也离不开非管理类专业教师对本专业的企业经营活动实践及特点、以及本专业从业者的性格特点的分析、归纳和总结。因此,构建包含管理专业与非管理专业授课教师的管理学跨学科本科教学团队,有助于为与管理学学科密切相关的两类教师提供共同探索与讨论的平台,有利于管理学科的科学性和艺术性的同步发展。

(三) 管理学教师培养的需要

由于管理学是一门和企业管理实践联系较为紧密的学科,能胜任管理学教学任务的教师不仅应具备扎实的管理学理论基础,还应对各类企业经营特点以及管理实践、各类行业从业者的工作状态和心理特点有所了解。因此,管理专业的相关授课教师应在继续扎实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多接触、多了解各行各业的企业经营实践;非管理专业的相关授课教师应在不断加深对本专业经营活动以及从业者特点的了解的基础上,多学习、多掌握专业的管理学理论知识。故构建管理学跨学科本科教学团队为两类教师提供了互帮互助、共同学习、取长补短 [5] 的沟通机会,有利于管理学授课教师成长成为管理学理论知识基础扎实、企业管理实践经验丰富的全面发展的教学人才。

三 目前管理学跨学科本科教学团队的弊端

(一) 教学质量参差不齐

由于管理学教材中多为用中文描述的管理理论, 理解其大意相对难度较低,故管理学通常会给人造成一种只要能看懂中文,就能教授这门课程的错觉。因此,很多高校的非管理专业的管理学课程的授课任务直接由该门专业的、未受过任何管理学教育的教师承担。由于这类教师本身没有过专业的管理学学习经历,又缺乏与管理学专业教师的沟通,其所掌握的管理学知识主要源于对管理学教材的自学以及对自身感兴趣的几本管理大师著作的较为粗浅的浏览,故其本身就不能全面、系统地掌握管理学理论体系。他们教授给学生的管理学知识通常较为凌散、缺乏系统性。甚至存在由于课时不够,部分教师直接放弃对某些重要的管理学理论的讲解而不自知的现象。另一方面,对管理类专业的本科生的管理学教学任务通常由管理学专业的教师承担,然而尽管这类教师的管理学理论基础较为扎实,但由于其缺乏与非管理专业的相关教师的沟通,其通常对各行各业的企业经营管理活动了解不足,因此其教授给学生的多为空中楼阁似的纯理论知识。

(二) 教学内容乏味单一

确保教学内容的丰富性不仅离不开授课教师个人在教学过程中的不断积累和总结,也离不开教学团队成员在互相交流、互相学习中的信息共享。由单一学科教师组成的管理学教学团队尽管也能确保团队成员从交流中获取所需的信息支持,从而丰富授课内容,但其效果显然比不上具有多学科基础的管理学授课教师组成的授课团队的交流效果。现有的大多数单一学科教师组成的管理学授课团队的成员要么均具有管理学相关学历,要么均具有开设了管理学课程的非管理类本科专业的相关学历。由前者组成的教学团队所交流的教学内容多为纯粹的管理学理论和知识点 [6],由后者组成的教学团队所交流的教学内容多为较浅显的企业管理案例或企业家故事,这两类团队均难以确保教学内容的丰富性。

(三) 教学考核不尽合理

为了提高教学工作效率,有的高校以牺牲一定的教学工作效果为代价,用同样的考核方式和手段考核管理专业和非管理专业本科生的管理学学习效果,让两类专业的学生在学期末接受试题完全相同的考核测试。由于考核方式会引导教师的授课方式、以及学生的学习方式,故在这一统一考试安排的引导下,授课教师会忽视面向不同专业的学生的课程应充分体现专业个性的要求,只讲授一些具有共性的、大概率会被考核的知识点 [7];学生在学习时也会更注重去记忆教材上罗列的理论,反而忽视了对教师讲授的相关案例的分析和思考。因此,仅仅简单地制定统一的考核方式,而不是让跨学科的授课团队教师协商考核方式,会对相应课程的授课效果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

(四) 教学效果差强人意

在缺乏跨学科教学团队为管理专业和非管理专业的管理学授课教师提供沟通、交流平台的情况下,仅由管理专业的教师承担管理专业学生的该门课程授课任务,易导致学生接受的多为海量的、枯燥的、未与企业管理实践结合讲解的管理学理论,从而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仅由管理专业的教师承担非管理专业学生的该门课程授课任务,易导致学生接受的多为与本专业完全脱离的管理学专业知识,从而让学生不理解修读管理学课程的原因,削弱学生的学习动机;仅由非管理专业的教师承担非管理专业学生的该门课程授课任务,易导致学生接受的多为零散的管理学理论,不利于学生构建全面、系统的管理理论体系。因此,缺乏跨学科交流团队会导致管理学授课教师难以较好地完成面向不同专业的本科生的管理学课程的教学任务。

(五) 教学队伍成长缓慢

管理学授课教师的成长既离不开经验丰富的管理专业授课教师对年轻教师在理论教授方面的相关经验的传授,又离不开具备其他专业知识、对各行各业企业管理实践更为了解的优秀非管理专业授课教师对年轻教师在理论实践方面的相关经验的传授。因此,跨学科的管理学本科教学团队能为年轻教师向这两类优秀教师学习提供平台和机会。缺乏相关教学团队,则不利于管理学教学队伍的全面、快速的成长。

四 建立管理学跨学科本科教学团队的建议

(一) 教师协同合作

管理学跨学科本科教学团队的管理学专业与非管理学专业的教师应在以下几个方面积极开展协同合作:(1)协同备课,可将团队内部的教师组成由一名管理专业的教师和一名非管理专业教师组成的教学搭档若干对,备课时搭档的教师可以为彼此提供各自擅长的理论与实践知识,取长补短;(2)协同授课,同一班级的管理学授课任务可由来自管理专业和非管理专业的各一名教师共同完成,由前者在上半学期教授管理理论知识,后者在下半学期教授管理实践知识,这样既利于学生全面接受管理学教育, 也便于教师课时量的计算;(3)协同考核,对学生的考核方式可以分成考核理论知识掌握情况的笔试、考核实践知识掌握情况的论文写作或小组报告两种类型,由团队内部管理专业的教师负责笔试,由团队内部非管理专业的教师负责实践考核,学生的最终成绩由两类考试成绩加权求和产生。

(二) 科学分班授课

为了兼顾不同专业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兴趣和学习目的,可以将管理专业学生和非管理专业学生修读的管理学课程分成管理学理论课和管理学实务课,由团队内部管理学理论基础扎实的老师教授管理学理论课、企业运营管理实践知识丰富的老师教授管理学实务课。面向学习两类课程的两种班级的教师的授课重点各不相同,两种班级所使用的的教学资料、期末考试的考核内容与形式、甚至所修课程学分的多少也可以各不相同。至于针对不同班级的授课形式有多大程度的共性和个性,则由跨学科教学团队的教师共同协商决定。

(三) 统一教学资料

尽管非管理专业学生与管理专业学生的管理学教材可以不同,前者的教材更应该注重实务性,后者的教材更应该注重理论性;但是由不同非管理专业的学生所组成的班级使用的管理学教材应尽量统一。统一的管理学教材可以由跨学科教学团队内部非管理专业的教师在管理专业教师的建议下,共同协商决定。此外,其他教学资料如企业管理案例分析材料、企业家访谈资料等可以由跨学科教学团队教师分工查找、共享、筛选决定。这样既丰富了授课教师使用的教学材料的类型和数量,又提高了每个授课教师的备课效率。可以在团队内部设置物质或精神奖励,以激励教师积极、主动地分享相关教学材料,从而改善整个教学团队的教学效果。

(四) 丰富教学活动

由于跨学科管理学教学团队的教师在各自的领域内各有所长:管理类专业的相关授课教师擅长组织涉及各种管理学理论的案例讨论、小组报告或课堂辩论活动;非管理类专业的相关授课教师则在联系本领域的企业家进入课堂,以管理学如何在实践中应用为主题开展讲座方面具备人脉优势。因此, 跨学科管理学教学团队的教师可以通力合作、互通有无,共同丰富面向管理专业以及非管理专业的管理学课程的教学活动,使得管理类专业的本科生有机会聆听各个领域的企业家讲授灵活运用管理学理论的技巧,非管理类专业的本科生有机会开展围绕各种管理学理论的案例讨论、小组报告、课堂辩论活动 [8],从而加深对相关理论的理解和掌握。

(五) 增进师生交流

跨学科管理学教学团队的教师应积极与学生交流,通过学生的反馈,及时发现学生在管理学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以及团队在管理学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可以通过定期开展交流会的方式,邀请从所有管理学班级中选取的学生代表参加有全体教学团队教师出席的教学讨论会,打破仅仅授课教师与各自班级学生交流、各自专业教师与各自专业学生交流的壁垒,实现所有师生之间针对管理学这门课程的跨学科、跨班级的全面交流,便于团队教师共同听取学生的反馈,群策群力,共同制定教学改进方案,从而更有效的改善教学效果。此外,也可以建立教学团队邮箱,鼓励学生匿名将与管理学课程有关的问题或建议发送至邮箱,并安排团队内部的教师定期查看邮件,将邮件中反映的问题或所提的建议汇总,在团队会议上提出并讨论。

\
                           
五 结 论

为了有效改善面向不同专业的本科生的管理学课程的教学效果,各高校有必要建立跨学科的管理学本科教学团队,并科学规范该团队的教学活动。本文提出各高校可以通过建立管理学跨学科本科教学团队,要求团队内的教师协同合作、科学分班授课、统一教学资料、丰富教学活动、增进师生交流,以确保开设了管理学课程的不同专业的本科生能在丰富理论知识的同时和培养实践能力,同时也能确保管理学教学团队教师快速、全面的成长,以有效增进面向不同专业的本科生的管理学课程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张向前 , 黄种杰 . 探索提高《管理学》教学效益的有效途径 [J]. 现代情报 ,2003(012):188-190.
[2]杨渝南 . 关于《管理学原理》课程教学改革的建议 [J]. 科技经济导刊 ,2019,27(20):153-154.
[3]陈红燕 , 张新平 . 再论教育管理学的性质 : 三维审视 [J]. 现代教育管理 ,2013(02):18-23.
[4]郑冠芳 . 从管理学角度谈重点专业建设——打造核心教学团队[J].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 ,2014(003):198-199.
[5]侯英 . 教学团队在大学数学范式改革中的作用 [J]. 思维与智慧 ,2016(23):18-19.
[6]朱陈松 , 朱昌平 , 张晓花 , 等 . 加强管理学教学应用实践 , 实现教学相长 [J]. 实验技术与管理 ,2012(010):146-149.
[7]周宇 . 跨学科融合 : 地方高校教学团队构建的逻辑与路径 [J].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 2017(5):51-56.
[8]李英 , 王晨筱 . 论基于能力培养的管理学教学改革 [J]. 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4(06):55-67.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32635.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