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 要:案例教学对地方高校向应用型本科发展转型具有重要意义。论文在总结案例教学效果影响因素的基础上, 以《生产运作管理》为例,探讨了地方高校案例教学在教学准备、教学组织以及成绩评定三个核心环节的实施方法。研究指出,教师水平是影响案例教学质量的决定因素,不仅直接影响教学效果,而且影响案例的质量和学生参与度。本科案例教学要进行全过程管理,尤其要重视小组间辩论,并从行为和绩效两个方面科学评定学生的成绩。
关键词:地方高校;案例教学;影响因素;实施方法
本文引用格式:刘友平,张丽娟 . 地方高校本科案例教学实施方法探索 [J]. 教育现代化 ,2021,8(32):171-174.
exploration on the Implementation Methods of undergraduate Case Teaching in Local universities
LIU Youping, ZhAnG Lijuan
(KeYi College of Zhejiang Sci-Tech University, Shaoxing Zhejiang)
Abstract: Case teaching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the transformation of local universities to application-oriented undergraduate. On the basis of summarizing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case teaching effect and taking production Operation Management as an example,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implementation methods of the three core links of case teaching in loc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teaching preparation,teaching organization and performance evaluation. The study points out that the level of teachers is the decisive factor affecting the quality of case teaching, not only directly affecting the teaching effect, but also affecting the quality of case study and student participation. Undergraduate case teaching should be managed through the whole process, with special emphasis on inter-group debate and scientific evaluation of students’ performance from two aspects of behavior and performance.
Keywords: loc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case teaching; influence factors; implementation method
一引言
自 2015 年教育部、发改委等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以来,地方高校的发展转型进入了快车道。到目前为止,300 多所地方本科高校进行了转型试点,目的在于进一步推进产教融合、培养技能型人才,服务地方经济发展 [1]。在此背景下,案例教学作为管理类、法学类课程的主要教学方法在培养应用型人才显得更加重要。实证研究表明,案例教学不仅有助于学生巩固理论知识,而且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合作意愿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更重要的是,通过案例教学,还可以改善学生的学习策略, 丰富学习环境,提升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然而,由于种种原因,当前地方本科高校的案例教学仍然存在不少问题 [3],具体表现在:一是专业教师的案例教学能力有待提高,二是各门课程缺乏高质量的案例库,三是学生的理论基础比较薄弱, 四是课堂案例教学课时稍显不足 [4]。总体上, 目前大学生对案例教学的满意度不高,案例教学质量离学生的期望还有一定的差距 [5]。虽然地方高校推行案例教学存在诸多现实困难,但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发展转型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必须融入实践技能。所以,作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案例教学已成为我国地方高校发展转型的重要抓手。
二 案例教学效果的主要影响因素
李兴蓉、周新基于因子分析表明,案例质量、案例教学形式、案例教学过程和学生参与四个因素对案例教学效果具有显著影响 [6]。杨月锋等应用结构方程模型研究表明,案例质量、学生反应和教师水平三个因素均显著影响案例教学效果。进一步分析表明,教师水平还会影响案例质量和学生反应 [7]。顾莉丽等基于 logic 模型的实证研究表明,案例质量、教师教学水平和学生个体特征三个因素均对案例教学效果产生显著影响 [8]。符晓燕认为,影响案例教学效果的因素包括案例质量,学生参与程度以及教师能力三个方面 [9]。陈莹等对独立学院的实证研究也表明,案例质量、教师能力、学生参与度以及考核机制是影响案例教学质量的核心因素 [10]。沈红梅通过实证研究表明,案例质量对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综合提升教学质量具有重要作用 [11]。华凌云等对 MBA 学员的实证研究表明,教师点评、案例质量和学生参与是影响案例教学质量评价的直接因素 [12]。汪兰丽、刘斌认为,案例形式和案例教学环节设计对教学质量有重要影响 [13]。刘新楼认为,案例质量、学生参与程度两个因素显著地影响案例教学质量 [14]。
综上所述,影响案例教学效果主要包括三个方面:教师教学能力、学生参与度和案例质量,其中教师教学能力是关键,它不仅决定案例质量、案例形式、教学设计、教学组织,而且影响学生参与案例分析的积极性和参与深度。因此,尽管本科案例教学效果受多重因素影响,但最根本的还是在于教师的案例教学能力。教师在理论深度和实践经验两方面短时间内均难以快速提升,因此必须在教学组织与实施等环节进行多方面教学改革。
三 地方高校本科案例教学实施方法
本文以《生产运作管理》课程为例,结合该课程教改实践,探讨地方本科高校案例教学全过程实施方法。《生产运作管理》具有综合性、实践性强的特点,单纯的理论学习很难让学生真正掌握生产管理技能,必须通过高质量的案例教学才能巩固理论知识、锻炼创新思维、提高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地方高校本科生理论基础与实践认知能力基础相对较差,这就决定案例教学无论在教学准备、教学组织还是成绩评定都应与 MBA 案例教学有所区别,其实施环节和主要步骤见图 1。毫无疑问,提高案例教学质量需要教师做大量细致的工作,增加教学投入, 尤其要重视案例质量,对案例教学进行全过程优化, 促进师生互动、同学互动,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参与案例讨论的积极性,同时对案例分析过程与结果都应进行公平考核。
(一) 教学准备
案例教学的教学准备主要包括案例选择、案例材料编辑、建立讨论平台、课前下发资料四个环节。其中,选择合适的案例是教学准备的重中之重。
1.选择案例合适
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案例教学可以分为三大类:示例性案例教学、问题式案例教学和实景式案例教学 [14]。示例性案例适合在讲解理论之后作为专题性举例,该类案例线索明确,知识点简单,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理论的某一管理思想、知识或方法的本质内涵。问题式案例不仅有企业现状的清晰描述,而且有较为清晰的问题导向,讨论的内容限定在较为狭小的范围,试图通过问题原因的分析、判定以及理论和方法的应用,提高学生解决特定问题的能力。实景式案例本身没有问题的聚焦与提炼,要求学生准确地分析问题、提炼问题,这种案例最接近企业管理实际要求。作为地方高校的《生产运作管理》课程,主要选择第一、第二类教学案例。这两类案例的来源包括教材的综合案例、专门的案例书籍、中国管理案例共享中心、工商管理案例库、论文案例改编、教师自采自编案例等多种途径。只要任课教师愿意多花时间精心选择和改编,通常能采集到合适的教学案例。
2.编辑案例资料
通过教材、书籍、网络、论文、自编等途径获取的教学案例并不能直接使用,需要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授课对象等进行适当的整理、编辑,对资料来源进行鉴别,并进一步明确需要讨论的问题,以及案例与理论的对应关系,从而使教学目标更加明确。就《生产运作管理》而言,案例分析经常伴随着一定的计算,需要教师提前进行准备,从而发现案例材料存在的问题,并加以修改完善。
3.建立讨论平台
进行案例教学很重要的一项工作是与学生进行在线互动,接受学生的咨询。为提高案例教学效果, 教师需要建立课程案例教学讨论平台(微信群、钉钉群或其他教学平台),用于发布案例材料、案例分析报告,并通过平台进行教学沟通与教学激励。《生产运作管理》案例教学实践表明,案例讨论平台在传递信息、加强互动,增强合作、联络情感等方面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通过强化沟通,有助于进一步了解学生的想法以及在案例分析中遇到的困难, 及时疏解消极情绪。通过采取多种激励方式,建立良好的情感联络,提升学生参与度,从而使学生在积极的情绪中完成案例分析,让学生在案例分析中不仅分享成就感,而且收获愉悦感。
4.课前下发资料
正式的案例教学需要提前下发案例材料。学生应提前阅读案例材料,并根据案例材料进一步查找相关资料,独立思考、理清思路,提出解决问题的初步方案。
(二) 教学组织
教学组织是确保案例教学效果的关键环节,主要包括分组讨论、PPT 展示、组间辩论、教师点评、报告修改等环节。其中,教师的精彩点评对调动学生积极性、促进学生深度思考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1.分组课外讨论
分组要考虑每个小组的人数和组合方式,小组成员数量影响沟通效果与讨论质量。研究表明,小组人数为 5-6 人比较合适,人数太少达不到充分讨论的目的,人数过多容易出现“搭便车”现象 [15]。另外,人员组合方式也影响案例教学效果。自由组合方式使得关系密切、性格相近的同学分在一组, 不利于小组展开充分的讨论,随机组合方式更有利于发挥小组成员的特点,做到优势互补。小组组长应由各小组成员推荐, 组长组织小组成员在个人独立分析的基础上对案例进行充分讨论, 形成基本结论。另外,教师赋予组长一定的考核权,不仅可以树立组长权威,减少小组成员“搭便车”行为,而且有助于提高案例讨论深度和案例分析质量。
2.小组 PPT 展示
PPT 展示(即报告讲解)是教师评定小组工作成果的主要依据,包括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以《生产运作管理》为例,PPT 展示的内容重点考察生产问题提炼、逻辑分析思路、理论知识应用、计算准确性、解决问题方法或策略等几个方面。PPT 展示的形式重点考察学生讲解的流畅性、清晰度,以及 PPT 制作水平和时间控制水平。上述考察要点需提前发给学生,使学生在案例分析和 PPT 展示时更有针对性。课堂案例教学应尽量营造出一种案例大赛的氛围,充分调动每个小组的积极性和竞争性,提高 PPT 制作质量和讲解质量。
3.组间进行辩论
不同小组之间进行辩论是提高案例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但往往容易被忽视。案例教学的目的不仅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引导、评价与激励,而且需要不同小组之间进行竞争、互动与讨论。通过其他小组的提问、质询,不仅让发言小组意识到自身案例分析的不足, 也让质询小组有充分表达观点的机会。这对提高各小组成员的发散性思维,营造良好的讨论环境具有重要作用。主讲教师需要及时肯定各小组的积极发言,明晰各小组报告中的核心问题,引导各小组的讨论不偏离方向,并把握好辩论时间。地方本科高校的本科生虽然理论水平有所欠缺,但往往发言积极,愿意表达, 因此设置组间辩论能在更大范围内促进学生之间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同时也有助于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参与度和满意度,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4.教师点评总结
教师点评总结决定课堂案例教学效果,这一环节最考验教师水平。教师的点评总结不仅能传授知识, 还能起到沟通与激励的作用。学生在教师的肯定中获得了专业自信,有助于提高案例分析质量。当然,教师必须对案例所涉及的理论非常熟悉,并对实践中的具体问题有非常详细的了解,吃透案例,做足功课。在此基础上,课堂案例点评才能真正切中要害,不流于形式。教师对学生的各种发散性思维与建设性意见应提出中肯评价,帮助学生理解理论知识,提出切合实际的解决问题方案,让学生有醍醐灌顶的感觉。在学生讲解 PPT 和小组辩论时,教师需要认真记录并梳理各小组的观点,在点评总结时做到有的放矢。
5.分析报告修改
课堂案例教学结束之后,教师应要求各小组应根据小组辩论和教师点评等进一步讨论完善案例分析报告,并在课程信息平台提交最终报告文本。
(三) 成绩评定
成绩评定环节是提高案例教学质量的保障环节, 包括行为表现评价和文本质量评价两个方面。也就是说,不仅需要对小组成员、组长的行为进行评定, 还需要对报告讲解和文本质量进行业绩评定。具体成绩的评定参考表 1。
1.学生参与行为评定
(1)成员表现评定。各小组成员参与案例讨论的表现由小组长打分,其中优秀比例 20%,良好60%,中等 20%。强制百分比打分能营造一种公平的竞争环境,减少“搭便车”行为,增强成员责任感。实践证明,如果同一小组的每个成员成绩相同,讨论全靠自觉,这种做法会导致两级分化现象。不积极的同学游离于团队之外,因为可以“搭便车”获得成绩。
(2)组长表现评定。组长的表现由任课教师根据小组讨论和组间辩论时表现出来的沟通能力、分工能力、组织能力、综合表现等确定成绩等级。
2.案例分析质量评定
(1)小组讲解评定。小组 PPT 讲解成绩包括案例分析质量、讲解质量和 PPT 质量三个方面,案例分析质量占 50%,讲解质量占 30%,PPT 质量占20%。
(2)文本成绩评定。教师需要对各小组提交的最终案例分析报告评定成绩等级,主要考察逻辑分析思路、理论知识应用、各类数据计算、解决问题方案等几个方面。
总之,本科案例教学成绩评定要同时关注行为(过程)与绩效(结果)两个因素,并对行为与绩效赋予不同的权重,通过科学考核促进学生提高参与质量。以《生产运作管理》案例教学为例,成绩评定方法参见表 1。
四 结 语
成功的案例教学不仅能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缩短与社会要求的差距,而且教师本身也能获得更大的成长,从而使学生、教师和高校三方均有更大的收获。在地方高校向应用型发展转型的大背景下,高校教师必须不断改革教学方法,坚持不懈提高案例教学能力。
当然,大力推进案例教学无论对学生、教师还是学校均是一个重大挑战,需要各方积极转变观念。学生需要改变长期以来形成的学习方法,增强学习的主动性, 加强深度思考。教师需要转变教学理念,增加教学投入, 在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中体现自身价值,满足工作成就感。学校要改变管理模式,为案例教学创造有利的条件。比如建立教师挂职锻炼制度、培养“双师型”教师、促进本土案例库建设、增加案例教学改革项目、举办案例分析大赛等。只要各方对案例教学形成共识并积极探索, 提高案例教学效果就不是一句空话,地方高校本科教学质量也一定能跃上一个新台阶。
参考文献
[1]蔡明山,顾正气 . 以课程案例教学助力地方本科院校深度转型[J]. 武陵学刊,2017,(6):130-134.
[2]杨秀贤 , 杨艳杰 , 王凯 , 等 . 案例教学对大学生学习自主性的影响研究 [J].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2,(9):129-130.
[3]王勇 . 案例教学实践中的问题与对策探讨——基于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工商管理专业案例教学的调查 [J]. 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6,(10):58-61.
[4]潘皓清 . 应用型本科大学财务会计案例教学现状研究 [J]. 高等财经教育研究,2016,(1):32-35.
[5]晁坤 . 本科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案例教学之反思 [J]. 教育教学论坛,2016,(5):211-212.
[6]李兴蓉,周新 . 基于因子分析法的案例教学效果影响因素研究[J]. 经济研究导刊,2011,(5):208-211.
[7]杨月锋,李正红,徐学荣 . 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课堂案例教学效果评价——以经济法课程为例 [J]. 高等财经教育研究, 2013,(3):61-65.
[8]顾莉丽,王桂霞,崔宝华 . 基于 logit 模型的案例教学效果影响因素分析——以微观经济学课程为例 [J]. 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5,(2):85-87.
[9]符晓燕 . 微观经济学案例教学效果的影响因素及对策 [J]. 时代金融,2016,(15):332+342.
[10]陈莹,李三杰,王玲 . 基于独立学院的会计案例教学评价与影响因素研究 [J]. 经济师,2016,(11):184-186.
[11]沈红梅 . 基于二元 logit 模型计量经济学的案例教学效果实证研究 [J]. 中国国际财经(中英文),2017,(09):230-231.
[12]华凌云 . 基于 MBA 学员视角的案例教学效果影响因素实证研究 [J]. 黑龙江高教研究,2018,(11):139-144.
[13]汪兰丽,刘斌 .《公共政策学》课程中的案例教学效果探析 [J]. 教育现代化,2019,(3):151-152.
[14]刘新楼 . 微观经济学案例教学效果的影响因素与应对措施 [J]. 福建茶叶,2020,(1):137.
[15]武瑞杰 . 本科管理类课程案例教学模式的前期优化 [J]. 文教资料,2013,(11):159-161.
[16]黄芳,张月 . 案例教学中学生参与度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 以工商管理本科生为例 [J]. 中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3):81-83.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326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