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 要:本文准确定位现代信息技术专业群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总体目标和详细目标,形成团队建设质量保障体系和诊断整改机制。针对现代信息技术专业群优化教师教学创新团队组成,形成团队建设质量保障体系和诊断整改机制。探索在产教融合基础上成立协作共同体,成立有保障机制的教师发展创新平台。借助教学团队建设,进行校企合作课程体系建设,模块化教学模式改革,提高团队服务能力。开展校企合作课程体系建设,并健全 " 双师型 " 团队建设管理制度和保障机制。
关键词:职教改革;产教融合;双师型;培养路径
本文引用格式:王晓燕,冯明卿,袁帅 . 产教融合视角下现代信息技术专业群“双师型”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研究 [J]. 教育现代化 ,2021,8(32):137-140.
Research on the Construction of “double Qualified” Teachers Innovation Team of Moder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Specialty group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roduction Teaching Integration
WAnG Xiaoyan, FEnG Mingqing, YUAn Shuai
(Zhengzhou Electric Power College, Zhengzhou henan)
Abstract: This paper accurately positioning the overall goal and detailed goal of the construction of teaching innovation team of moder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specialty group teachers, forming the team construction quality assurance system and diagnosis and rectification mechanism. Aiming at the moder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specialty group, optimize the composition of teachers’ teaching innovation team, and form the team construction quality assurance system and diagnosis and rectification mechanism.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establishment of a collaborative community on the basis of the integration of production and education, and the establishment of a guarantee mechanism for teachers’ development and innovation platform. With the help of teaching team construction, the construction of school enterprise cooperation curriculum system, the reform of modular teaching mode, and the improvement of team service ability. To carry out the construction of school enterprise cooperation curriculum system, and improve the management system and guarantee mechanism of “double qualified” team construction.
Keywords: vocational education reform; integration of production and education; double qualification; training path
一 引言
高等职业教育为社会的发展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现代社会的发展呈现出信息化、智能化、高速化等特点,所需人才的培养方式必须根据社会的需求而调整。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一直在进行,而随着《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发布,中国的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现在到了关键时期。要想走好教育改革之路,唯有紧握产教融合这个抓手,产教融合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必走之路。
现代信息化、智能化社会需要的不再是单一技能的用工,而是不仅能适应岗位还能分析岗位、转变岗位、能熟悉岗位所对应产业链的具有综合素质的人才。在高等职业院校中,专业之间不再孤立发展, 而是关联产业链所对应的岗位群成立高质量专业群,专业群的核心教师成立双师型教学创新团队。该教学团队教师的双师水平和能力影响着整个专业群的授课过程和产教融合的效果,也决定着专业群的建设高度。而教学团队双师教师的培育是个系统、复杂的过程,应重点关注团队组建、团队成员能力提升的方式和阶段、基于团队协作的模块化教学模式创新等方面的系统设计,并完善制度安排、分级指导、运行机制及团队文化等方面的保障性条件 [1]。
当前,高等职业院校的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存在双师界定不统一、培养过程无计划、双师管理体制不完善等影响团队高质量发展的因素 [2]。郑州电力高等专科学校深入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精神,制定学校的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信息通信学院组建现代信息技术专业群,根据《全国职业院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方案》成立现代信息技术专业群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制定产教融合视角下信息通信学院现代信息技术专业群“双师型”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方案。
二 目前我校现代信息技术专业群教师团队分析
目前,郑州电力高等专科学校信息通信学院成立了现代信息技术专业群,群内组成专业有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通信技术专业、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软件技术专业及大数据技术与应用专业。这 5 个专业学生毕业之后从事的岗位特性是操作性强且岗位技术更新速度快,这些岗位要求从业人员不仅要掌握较强的理论知识,还要熟练掌握岗位实操技能,要有自主学习能力和一定的创新能力。同时, 对专业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培养出满足岗位需求的学生,传统的教师必须向“双师型”教师转型。在转型过程中, 教师在产教融合,提高技能的同时要满足学院专业群的发展 [3]。
目前我校现代信息技术专业群教师团队存在着团队教师双师水平差异大、教师培养途径无计划性、产教融合教学改革模式不深入、高水平双师型教师带头作用不明显等问题。本项目从推进学校的三年高质量发展计划和支撑学院的专业群建设角度,探索现代信息技术专业群“双师型”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方案和实施,探索中青年教师的职业规划, 研究信息通信学院现代信息技术“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培养方法和途径。进一步分析信息通信学院现代信息技术专业群“双师型”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在产教融合过程所面临的不同层次的问题,研究在健全“双师型”团队建设和管理制度下形成保障机制, 成立产教融合校企团队协作命运体;并搭建现代信息技术专业群教师发展创新平台,为学校“双师型”教师教学团队建设提供借鉴经验。
三 产教融合视角下教师教学团队培养的机制构建
(一) 完善“双师型”教师认定办法
调研其他省外及省内职业院校(特别是双高院校)的“双师型”教师认定办法,对比各指标数值所占比例,获得指标数据。建立信息通信学院的双师认定和管理方案,并将调研得出的建议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制定“双师型”教师多维度的认定体系。根据信息通信学院实际情况,在“双师型”教师管理和考核中进行改革 [4]。
(二) 成立“双师型”教师培养管理机构
培养“双师型”教学队伍,成为高等职业院校提高培养人才质量、适应新型社会岗位的关键。为了做好教师发展和“双师型”教师培养工作,郑州电力高等专科学校成立了教师发展中心,定期为教师提供新技术和教学改革的学习计划。但这些还不能满足各专业教师学习新技术的需求,为了更好地培养“双师型教师”,各学院或系部也应成立“双师型”教师培养管理机构,对接各专业相关的优质企业, 并搭建“双师型”教师培养平台,特别针对专业核心课程教师及中青年教师,量身定制培养规划。并从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实践指导角度对参培教师提出“双师型”要求,并定期进行考核 [5]。
(三) 探索“双师型”教师队伍的保障机制
在培养“双师型”教学团队的过程中,只有培养管理办法是不够的,为了让“双师型”教师培养形成良性发展,需要制定“双师型”教师队伍的保障制度,让“双师型”教师成为老师中的佼佼者, 还需制定一系列的激励机制,让“双师型”教师成为老师们的奋斗目标和自身发展要求定位。例如在职称评定、薪酬待遇、评先评优等方面制定有利于“双师型”教师的政策,发挥他们的作用;充分挖掘其潜能,并起到激励普通教师积极进取、自我提升的作用。
完善职称评定办法。“双师型”教师有具体的认定办法和认定条件,为激励教师向“双师型”发展, 可与教师职称评定办法想结合,在职称评定办法中增加对双师的要求,增加相关的评定条件,设定“双师型”教师优先的鼓励措施,使得双师认定和职称评定密切相关,使得教师有动力有意愿成为“双师型” 教师。
(四) 储备“双师型”教师预备队伍,对标加强培训
对于有意愿成为“双师型”教师的老师,成立储备“双师型”教师储备队伍,对标“双师型”教师认定的标准。借助校企协同教师发展中心,对接优良企业为老师量身制定培养方案,具体包括教师的企业实践安排落实、“1+X”证书师资培训、教科研学习,指导各类创新型竞赛,带领学生共同成长。
(五) 让“双师型”教师充分发挥领军作用
产教融合是现代职教改革的必经之路,在校企合作产教融合过程中,“双师型”教师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双师型”教师在教学改革过程能充分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各项工作冲锋在前,带领非双师型教师向“双师型”教师转型,可以大大提高教师队伍的提升速度。可以结合每个“双师型”教师的专业特长,制定“双师型”教师发展计划,参与人才培养方案修订、三教改革、技能竞赛、学生创新创业竞赛指导、社会服务等。
(六) 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协作共同体建设
结合电力高等专科学校的办学特色和信息通信学院现代信息技术专业群建设,确定现代信息技术专业群“双师型”教师队伍。整合校内和企业优秀人才资源,发挥特聘教授和专家作用,组建专业结构合理、梯队结构合理的校企合作、专兼结合的“双师型”教学团队。目前信息通信学院现代信息技术专业群教师教学创新团队成员共 21 人,其中专任教师 17 人,“万人计划”教学名师 1 人,企业导师 3 人。团队成员涵盖信息通信学院现代信息技术专业群各专业骨干教师。在后续建设过程中,会积极建设生产性实训基础,扩大校企合作队伍,增加企业导师人数。根据社会发展新形势和新技术,实时跟踪行业发展人才需求,调整教学团队“双师型”培养路径。
四 产教融合视角下现代信息技术专业群“双师型”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培养路径
本学校现代信息技术专业群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围绕物联网、大数据、5G、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人才培养,以成立现代信息技术专业群教师教学创新团队为契机,深化产教融合,进行高素质高技能“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优化专业结构,增强教科研水平,深入“三教”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一) 优化现代信息技术专业群教师教学创新团队组成,形成团队建设质量保障体系和诊断整改机制
结合学校的办学特色和信息通信学院现代信息技术专业群建设,确定现代信息技术专业群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总体目标和详细目标,并在实施过程对教师的培养进行跟踪和目标达成度分析,并进行阶段总结和诊改。
结合电力高等专科学校的办学特色和信息通信学院现代信息技术专业群建设,确定现代信息技术专业群“双师型”教师队伍。整合校内和企业优秀人才资源,发挥特聘教授和专家作用,组建专业结构合理、梯队结构合理的校企合作、专兼结合的“双师型”教学团队。目前信息通信学院现代信息技术专业群教师教学创新团队成员涵盖信息通信学院现代信息技术专业群各专业骨干教师。在后续建设过程中,会积极建设生产性实训基础,扩大校企合作队伍,增加企业导师人数。根据社会发展新形势和新技术,实时跟踪行业发展人才需求,调整教学团队“双师型”培养路径。
(二) 教师教学创新团队教师能力提升
教师教学创新团队成立之后,需借助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平台,通过多种途径提升团队教师综合能力,特别是指导学生的创新能力。通过团队分工协调, 借助企业力量,分批分阶段下企业锻炼,把新技术、新工艺编入活页式等新型教材,并在混合式教学的基础上创新教学模式,使学生所学内容即为岗位所需内容 [6]。实施专创融合“四个一” 计划,每个老师开设一门与专业紧密结合的《创新思维》必修课程,在专业课程教学内容中增加一个创新创业模块, 开展一项有关专业项目的市场调研,小组协同完成一份较成熟的基于专业的项目创业企划书。实施指导学生“四个一”工程,每个专业方向至少成立一个学生创新社团,每个老师指导一个学生创新社团, 至少开设一门创新类选修课,每个社团至少依托一项技能竞赛或教师科研项目开展社团活动。
(三) 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协作共同体建设
现代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社会上的信息类岗位需求的人才,对综合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单个技术已不能满足一个岗位的需求。同样对应到学校, 单个专业的人才培养已具有局限性,需借助专业群这个协作共同体。我校信息通信学院从数据信息感知、数据传输、数据分析处理和数据应用开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核心产业链构成情况,对接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链中的核心产业,建立以物联网应用技术、通信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大数据技术及应用、软件技术等各专业为基础的项目协作共同体。通过专业群这个平台制定专业群发展规划,成立专业群指导委员会,建设专业群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推进中心,从产业链的角度推进群内各个专业设置与产业岗位需求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专业群教学团队教师通过“双师型” 培养,成立教科研团队、创新中心等,在社会服务、教学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三教”改革等方面求实求新。与行业内大型优质企业签订校企合作“双元”协议,在专业群协作共同体的基础上培养“双师型”教师的同时,进行“双元”育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7]。
(四) 校企合作课程体系建设
“双师型”教师团队的很重要一项建设目标即为校企合作构建对接岗位的课程体系,要立足岗位的能力需求与“1+X”证书的“X”的有机衔接,实施模块化教学、项目式教学,基于职业工作过程重构课程体系,实现及时将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纳入课程标准和教学内容中,促进课证融通。在实施课程模块化教学过程中,打破传统一门课一个老师教的惯例,根据岗位需求,积极引入行业企业优质项目,每个项目多位校内老师和企业专家共同指导完成,按照现代信息技术专业群各专业核心模块单元开发教学资源 [8]。
(五) 提高团队服务能力
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企业和产教融合实训基地, 积极参与 1+X 证书制度试点工作。加强与行内优质大型企业的业务联系,开展信息通信类服务调研, 打造品牌培训项目,争创现代信息技术培训基地。开展对外技术服务,依托创新团队、专业研究中心、教师工作室、工程中心,面向小微企业开展技术服务工作;调动教师参与对外技术服务的积极性。
五 总结
本文从推进学校的三年高质量发展计划和支撑学院的专业群建设角度,探索现代信息技术专业群“双师型”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方案和实施,准确定位现代信息技术专业群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总体目标和详细目标,形成团队建设质量保障体系和诊断整改机制,探索和构建团队建设过程中教师发展的多元评价体系。优化现代信息技术专业群教师教学创新团队组成,形成团队建设质量保障体系和诊改机制。成立产教融合校企团队协作命运体,借助专业群教学团队建设,进行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课程体系建设,模块化教学模式改革,提高团队服务能力。
参考文献
[1]周卫芳 . 职教改革背景下高职院校 " 双师型 " 教师培养路径浅析 [J]. 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 2020(4):11-15.
[2]罗将道 . 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现状与建设问题研究 [J]. 教育现代化,2017,4(39):83-84,92.
[3]隋秀梅,“双高”背景下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研究 [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0,05:93-96.
[4]孙明哲,高职院校“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创新研究 [J]. 产业与科技论坛,2020,11:253-254.
[5]杨芬 , 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研究与探索 [J]. 现代职业教育 ,2020,25:56-57.
[6]余丙炎 , 胡亚东 , 曹旭 . 校企合作模式下“双师型”教师培养基地建设研究 [J]. 现代职业教育 ,2019,09:100-101.
[7]杜芳 . 校企合作教学模式下提升“双师型”英语教师职业能力的研究 [J]. 教育现代化 ,2017,4(42):64-65.
[8]杜思逸 . 基于校企合作“双师型”师资队伍培养模式创设 [J]. 教育现代化 ,2018,5(53):134-135.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326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