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 要:针对近年来学生对 4-5G 时代手机的依赖和钟爱度而出现于课堂表象的负面影响,进行研究与实践, 以“工程图学”课堂教学为例进行成因探讨,分析教师应对处理方法上存在的问题,提出理性对策与实施方法,从心理学角度开启学生自律自爱的自控力培养意识,从专业前沿引发学生对专业基础学知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一改单一、说教、平铺直叙的课堂教学模式,以鼓励先进为动力,活跃课堂气氛,将教学内容与科研实例相结合,形成灵活多变的互动式教学模式,同时利用手机网络的慕课、微课形式,形成个人或分组的课前预习、难题切磋、答疑点评等辅助或翻转课堂模式,大大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和求学热情,营造出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取得了较为理想的课堂教学效果。
关键词:4-5G 时代;手机;工程图学;课堂表象;对策研究
本文引用格式:杨小兰,邢邦圣 .4-5G 时代课堂教学表象的理性对策研究与实践——以工程图学课程为例 [J]. 教育现代化 ,2021,8(34):50-53.
Research and Practice of Rational Countermeasures of Classroom Teaching Representation in the Era of 4-5G
——based on Engineering GraphicsYANG Xiaolan1, XING Bangsheng2(1.Nan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Nanjing Jiangsu; 2.Jiangsu Normal University, Xuzhou Jiangsu)
Abstract: In view of the negative influence of students’ dependence on the 4-5G mobile phone in recent years, this article conducts countermeasures research and practice. In the case of taking the traditional teaching of engineering graphics, This article analyses the problems exist in teachers’ coping methods, and then puts forward rational countermeasures andimplementing methods, opens up students’ self-control awareness of self-discipline , self-love from the psychological point of view, finally, arises students’ curiosity and interest in basic professional knowledge from the frontier of specialty and changes the classroom teaching mode of singleness, preaching, plain and direct narration. Besides them, they can encourage and stimulate learning enthusiasm, activate classroom atmosphere, and integrate teaching content with living subjects. The combination of teaching and living research instance with scientific research examples use the mobile phone network for lessons, micro lessons form can form various forms of auxiliary classroom teaching or flipping classroom mode, such as individual or group pre-class preview, problem-solving, question-answering and comment, which greatly stimulates their interest in learning and enthusiasm for learning creates a lively classroom atmosphere. The result shows that the practice of church education reform is worked.
Keywords: the era of 4-5G;mobile phone;engineering graphics;class representation;countermeasure research
一 引言
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 , 如今国内大部分地区已普及 4G 手机 ,5G 也已在部分城市试用。手机作为高科技产品,对于现代学习、工作、生活都是一把双刃剑,在 4-5G 手机交接时代,便捷人们生活的同时,也给学生学习特别是课堂学习带来了较大的冲击和困扰,很多大学生不仅是在公交、地铁、餐厅还是其他诸多场合,端着手机,目不转睛,聚精会神, 专心致志进入“酷”状态,在课堂上有明文约束的情况下,千方百计避开老师的视线,或明目张胆去摆弄手机,居然愈演愈烈,多数教师的提醒或干预收效甚微,致使课堂抬头率低到历史最低点,极大地降低了学生学习新知识的效率,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高等教育面临质量下降的挑战成既定事实。如何面对 4-5G 时代课堂教学的表象,展开理性的对策研究与实践,已迫在眉睫。
二 课堂表象成因探讨
(一) 学生表象与心理分析
1.患“手机综合症”,不仅是大学生,现在很多人都有这种心理病,表现就是对于手机的过分依赖, 一会儿不玩就会出现焦虑、心慌等症状。
2.可能是老师课堂讲课平淡或有照本宣科现象, 学生对此有意见,多通过玩手机来转移视线或宣泄不满。
3.可能是对该课程或授课内容不感兴趣,让他提不起精神或感到无聊,因此找点事干,最直接的就是玩手机,这样不会影响到老师讲课,也不会影响到其他同学上课。
4.其它情况:或是学生有点急事,不顾课堂场合的限制,急急忙忙用手机操作什么,或可能他不是你看到的在玩手机,而是在用手机查找资料等等, 不一而足。
(二) 教师应对处理方法
1.禁止带手机进课堂:上课前让学生手机上交, 课后再发给学生。这种命令性的行为引起一些学生的怨言,这只能从表面上暂时禁止课堂玩手机现象, 个别学生心不在焉,听课效果不佳。
2.现场粗暴干涉:在课堂上教师严厉制止学生玩手机,有时甚至没收手机,这会极大地挫伤学生的自尊心,且容易导致学生对教师产生对抗心理, 对于教学效果的提高不利。
3.视若罔闻:经过多次说教毫无效果,干脆不管不问,视若罔闻。你干你的,我讲我的,大家各干其事。
学生上课玩手机既有学生自身对手机依赖性太大、自控能力差的因素,也有教师的教学方式太过陈旧,枯燥乏味、缺乏与学生交流的因素。大学生可以从网络接受到自己想要的信息,网络上不少新奇的东西对学生来说非常具有吸引力,有的学生认为教师讲授的知识在网络上也可以搜索到,当教师的讲解过于平淡,语言缺乏魅力,演讲没有激情, 表述条理不清,甚至时有照本宣科的情况,学生听讲的集中度肯定降低。特别是有些教师上课不看学生,只管在黑板上写,对着天花板或窗外大声的讲解, 学生会有看法,自然产生厌倦心理,使学生玩手机的频率不可能不高 [1-3]。由此可知,面对上述问题,教师的理性应对策略研究,显得重要和必要。
三 课堂玩手机对工程图学教学的影响
工程图学作为既有理论又有实践的重要技术基础课 , 其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识读机械图样能力、空间想象和形象思维能力及绘图的基本技能。是学生学习后续课程和完成课程设计、毕业设计必不可少的能力 , 但从目前的课程设计、毕业设计教师反馈情况来看,学生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图样表达不清:一些学生在学习制图课时缺乏兴趣,上课低头玩手机,缺乏基本的图形表达知识, 在毕业设计时对所设计的机构表达不清,使得答辩教师不知所云。
2.图样绘制不规范:制图基本知识与国家标准这一章掌握的不牢固,这一章教学内容比较多,比如图线的分类和应用、标题栏和尺寸标注等内容, 细节较多,学生刚入校,刚从中学进入大学,存在不适应因素,再加之中学高考压力大,不可能玩手机, 现在终于可以放松了,抵御不了手机的诱惑,听课效果不理想,一些学生绘图不遵守国家标准,根据自己的意愿绘制,出现图样不规范的情况。
3.读图能力差:制图教学中补画三视图部分具有一定的趣味性,大部分同学投入一定的兴趣,这部分内容掌握的比较好,而在后续的专业制图学习中由于学生对专业知识了解较少,再加之有些教师没有工程实践经验,上课照本宣科,学生缺乏兴趣, 再加之有些教师授课方式陈旧,难免学生出现看手机、睡觉现象,导致绘制与读图困难。
4.学 生 运 用 AutoCAD 软 件 绘 图 能 力 差: AutoCAD 教学由于受教学课时和实践课时的限制, 上机练习不多,再加之有的学生上机时打游戏看手机,难以达到熟练掌握的效果,因此在课程设计特别是三年后的毕业设计中有的学生将 AutoCAD 几乎忘完,出现绘图设置混乱、尺寸标注、技术要求等标注不规范,设计图纸质量极差。
如何真正提高制图课的教学质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听课效率,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制图技能, 是需要深入研究和探讨的。
四 理性方法尝试
针对此问题,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 启发学生心理学与自控力的自我培养意识
连山的《心理学与自控力》引述了古希腊哲学家泰勒斯的名言 :“做什么事情最容易 , 向别人提意见最容易 ; 做什么事情最难 , 管理好自己最难。”自教育现代化传媒品牌控力是自我心理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适应社会的基本功能。拥有良好的自控力,大学阶段是培养大学生自控能力的关键期,然而,越来越多的大学生由于自控力缺乏而导致各种问题的出现,出现控制不了自己对大学新鲜事物的诱惑,不合理分配时间,导致荒废大学美好时光,常见的例子,有部分学生整天无所事事,沉迷于网络,上课时玩手机, 造成多门功课挂科。
针对这种情况,教师不仅以为人师表来影响学生,更应注重对其自控力的引导和培育。课程开课第一节,进行本课程重要性、基础性教育的同时,就应结合自控力心理学的概念,让学生既了解到课程的地位、重要性,对后续专业课的影响等,又使他们充分认识和感受到提高自控力对于学习效果的影响 [4-6]。
(二) 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缺乏兴趣的学习可能会使学生缺乏学习热情。好奇心是由新奇刺激所引起的一种取向、注视、接近、探索心理和行为动机,它是人类行为的最强烈动机之一。在课堂上学生一旦被老师引发起好奇心,他们的听课兴趣就来了,上课抬头率自然提高。如在讲组合体第一节时教师可在课堂上先讲解如图 1 的内容,即根据主、俯视图可以得出几种不同的几何体,使学生产生一种好奇感、兴趣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冲动和探索愿望,同时又能训练学生思维的多样性、敏捷性,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其次,坚持“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学原则,在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可接受程度,灵活变换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 实施有变化的动态教学模式
现有课堂教学按部就班的传统模式,即“满堂灌”“填鸭式”的单一模式较为普遍,教师讲得头头是道,但由于其单调性,学生很快产生视觉及听觉疲劳,兴趣陡降,挡不住一些学生玩手机或睡觉, 抬头率能不低吗?著名的心理学家布鲁纳指出:“知识的获得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习者不应该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因此,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使学生能够自觉地、主动地、积极地学习,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尤为重要。
教学实践证明,问题化教学情境是有变化的动态教学模式之一,创设问题应当有一定的梯度和难度,如,在讲授“立体表面上取点”知识点时。教师可以这样创设问题:“同学们,大家知道如何求平 面上的点的投影吗?在学生给出答案后,继续提问: “那我们应当如何求出立体表面上点的投影呢?”通过这些问题递进式的提出。促使学生由面上求点向 立体上求点成功迁移,既对前面知识进行复习,又 达到了对后续知识融会贯通,学生听明白了,学习 兴趣也逐步提高了。
(四) 以鼓励激励激发兴趣,活跃课堂气氛
学生的程度参差不齐,课堂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起着不可低估的调节作用。学生参与学习活动,都希望自己的学习成果能受到肯定,这是一种正常心理反应。因此只要学生参与学习活动,教师都要能够及时发现学生的某个优点,给予肯定和鼓励,形成极为活跃的课堂氛围,同时要注意使师生间,学生之间,始终保持相互交流,而不是教师一人唱“独角戏”。
此外,教师在课堂上要以教态自然大方和始终面带微笑贯穿整个课堂,体现出优雅自如的翩翩风采,以如同主持人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演讲风采为目标,把控课堂气氛和进度。教学中引入生动的场景、风趣幽默的故事,把抽象的问题直观化,把枯燥的学习风趣化,让学生在和谐、愉悦的氛围中,快乐的学习,乐此不疲。
(五) 教学与科研项目结合
教师是教学改革的主体 , 教师自身的素质也是当前素质教学的决定因素,教师要不断地深入到学科前沿 , 实现教学工作科研化 , 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也是未来发展趋势 , 科技项目的开展不仅仅有助于学生专业知识的提高、创新能力的培养,还有助于培养小组成员团队协作能力和与他人进行思想沟通的能力,实现向现代化工程理念的转变。
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可以从专业前沿引发学生对专业基础学知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把自己的科研项目简单讲授给学生,激发学生的兴趣,在讲授零件图章节中的四类典型零件时,可以向学生介绍新型高科技产品中的典型零件 , 让学生分析零件的结构 ,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 在讲授装配图时,同时可以向学生介绍本学科的最新发展动态和前沿,激发学生钻研新科技、新知识的兴趣,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另外,项目法教学也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很好的教学方法,教师以项目的形式将需要解决的问题或任务布置给学生,然后学生个人或组成团队制定完成计划,经教师指导完成项目,因而形成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增强了学生的主体意识,最大限度地调动和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 学生学得活、记得牢。
(六) 有效利用手机网络辅助教学
对于大学生普遍存在手机不离手的现象,高校教师应该考虑因势利导、宜疏不宜堵,让手机网络服务教学,实现手机网络的辅助教学功能。
利用智能手机采用慕课、微课的形式使学生进行课前自主学习,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提高课堂抬头率,增大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同时课后教师也可以通过师生微信群、QQ 群对学生课后作业进行答疑,大家可以互评互看,共同提高。避免了以往教师批改作业后学生弃之一边根本不看的状况,这是传统教学无法达到的。
精心选择教育策略和方法对大学生进行科学引导,以翻转课堂的形式提升课堂趣味,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构建以智能手机为媒介的“互联网 + 教育” 新型高校课堂教学模式,是以教育信息化促进教育现代化、以教育信息化深化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形式。它也能为教师的教学和管理提供有利条件 [7-9]。
五 结束语
工程制图教学改革是一个长期的、不断探索、逐步提高的过程,教育教学任重而道远,广大的图学工作者需要改革教育观念、更新教学思想、大胆探索、勇于实践、增加教学的情趣和活力,从而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三) 实施有变化的动态教学模式
现有课堂教学按部就班的传统模式,即“满堂灌”“填鸭式”的单一模式较为普遍,教师讲得头头是道,但由于其单调性,学生很快产生视觉及听觉疲劳,兴趣陡降,挡不住一些学生玩手机或睡觉, 抬头率能不低吗?著名的心理学家布鲁纳指出:“知识的获得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习者不应该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因此,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使学生能够自觉地、主动地、积极地学习,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尤为重要。
教学实践证明,问题化教学情境是有变化的动态教学模式之一,创设问题应当有一定的梯度和难度,如,在讲授“立体表面上取点”知识点时。教师可以这样创设问题:“同学们,大家知道如何求平 面上的点的投影吗?在学生给出答案后,继续提问: “那我们应当如何求出立体表面上点的投影呢?”通过这些问题递进式的提出。促使学生由面上求点向 立体上求点成功迁移,既对前面知识进行复习,又 达到了对后续知识融会贯通,学生听明白了,学习 兴趣也逐步提高了。
(四) 以鼓励激励激发兴趣,活跃课堂气氛
学生的程度参差不齐,课堂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起着不可低估的调节作用。学生参与学习活动,都希望自己的学习成果能受到肯定,这是一种正常心理反应。因此只要学生参与学习活动,教师都要能够及时发现学生的某个优点,给予肯定和鼓励,形成极为活跃的课堂氛围,同时要注意使师生间,学生之间,始终保持相互交流,而不是教师一人唱“独角戏”。
此外,教师在课堂上要以教态自然大方和始终面带微笑贯穿整个课堂,体现出优雅自如的翩翩风采,以如同主持人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演讲风采为目标,把控课堂气氛和进度。教学中引入生动的场景、风趣幽默的故事,把抽象的问题直观化,把枯燥的学习风趣化,让学生在和谐、愉悦的氛围中,快乐的学习,乐此不疲。
(五) 教学与科研项目结合
教师是教学改革的主体 , 教师自身的素质也是当前素质教学的决定因素,教师要不断地深入到学科前沿 , 实现教学工作科研化 , 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也是未来发展趋势 , 科技项目的开展不仅仅有助于学生专业知识的提高、创新能力的培养,还有助于培养小组成员团队协作能力和与他人进行思想沟通的能力,实现向现代化工程理念的转变。
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可以从专业前沿引发学生对专业基础学知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把自己的科研项目简单讲授给学生,激发学生的兴趣,在讲授零件图章节中的四类典型零件时,可以向学生介绍新型高科技产品中的典型零件 , 让学生分析零件的结构 ,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 在讲授装配图时,同时可以向学生介绍本学科的最新发展动态和前沿,激发学生钻研新科技、新知识的兴趣,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另外,项目法教学也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很好的教学方法,教师以项目的形式将需要解决的问题或任务布置给学生,然后学生个人或组成团队制定完成计划,经教师指导完成项目,因而形成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
参考文献
[1]龙永红 , 汪霞 . 高校生师互动的本质、价值及有效策略 [J]. 江苏高教 ,2017(11):61-67.
[2]姚琦馥 . 地方高校大学生课堂玩手机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J]. 学理论 , 2018(11):213-215.
[3]杜艳.论网络信息环境下成人自主学习的元认知策略 [J]. 中国成人教育 ,2016(10):9-11.
[4]李海峰 , 王炜 .“互联网 +”时代的师生关系构建探析 [J]. 中国教育学刊 ,2018(07):81-87.
[5]Scott, P. The globalization of higher education[M].Beijing: Peking University, 2008.
[6]周菁齐.网络时代的大学生手机媒介素养教育 [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 ,2014(2):55-60.
[7]杜学文, 齐常辉“. 互联网+ 教育”视域下课堂教学的发展趋势、挑战与应对 [J]. 教育评论 ,2019(5):23-27.
[8]钟秉林 , 方芳 .“互联网 +”背景下的教学改革 [J]. 教育与职业 ,2016(19):5-7.
[9]解太林.《机械制图》课程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J]. 考试周刊 ,2015(89):165.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326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