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基于批改网的英语写作动态评价模式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2021-08-20 14:37:42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 要:为改变当前英语写作中以终结性评价占主导的现状,本文依据维果茨基的心智的社会文化理论,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和批改网的自动评分系统,构建一种“动态、渐进、循环”的评价模式,促进学生在“做中学”、在“评价中学”,建立学生的学习中心地位。研究发现在写作教学中运用动态评价模式可以更好地挖掘学生的英语写作潜力, 使他们的写作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关键词:社会文化理论;动态评价模式;英语写作

本文引用格式:阮先玉,吴亚兰 . 基于批改网的英语写作动态评价模式研究 [J]. 教育现代化 ,2021,8(40):123-126.

dynamic Assessment in English writing Classes Based on Automatic Evaluation System

RUAN Xianyu, WU Yalan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 Southwest Petroleum University, Chengdu Sichuan)

Abstract: The current evaluation mode of English writing is dominated by  summative assessment. To  change this status  quo, and to establish a  central position of  students in  learning, this article constructs a  dynamic, progressive and  circular model of evaluation based on Vygotsky’s Soiocultural Theory of Mind (SCT). It makes use of Internet technology and the automatic scoring system of www.pigai.org to encourage students to  improve learning through practice and assessment. The result shows  that using dynamic assessment in English writing classes can better tap students’ potential and effectively improve their writing ability.

Keywords: Sociocultural Theory of Mind(SCT); dynamic assessment; English writing

一 引言

全球化背景下,国内对于英语人才的培养越来越重视,如何习得英语在近年来也已成为各领域关注的热门话题。目前国内大学开设的英语课程中, 英语写作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同时,英语写作也是衡量学生英语综合水平和能力的重要指标,是探讨学生英语学习现状的着手点。然而,从大学生英语四六级写作以及其他考试现状可以看出,大学生英语作文中存在内容单一、缺乏表达与逻辑以及语言使用错误等问题。这些现象出现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受到传统教学及评价模式的影响,过于注重结果而忽视了过程,可见大学英语写作的教学评价还有待改进。

动态评价是一种交互式评价模式,注重写作的动态发展,按需采取修正措施,可有效弥补传统评价模式的不足。在现代计算机和网络等技术的支持下,自动评分系统也逐步发展壮大并进入广大专家学者和教师们的视线。自动评分系统能够及时反馈、促进学生及时修改习作,真正实现写作的多稿化和过程化,切实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和水平, 这刚好与动态评价相吻合。国外有 IEA(Intelligent Essay Assessor)、E-rater(Electronic Essay Rater)、PEG(Project Essay Grader) 等专门为英语为母语的写作者而设计的自动评分系统,对外语学习者的针对性相对较差。而国内随着语言处理技术的发展,于2010 年出现的句酷批改网可以高效准确地基于自然语言处理技术以及标准语料库对本土学生英语写作进行评分并提出改进建议,已在全国范围内广泛使用。而自动评分系统的评判标准并不全面,因此有必要将自动评分系统与教师人工评价相结合,改革目前英语写作课程的评价模式。

\
                     
二 理论基础

动态评价理论也称作是“学习潜能评价”,源于著名心理学家维果茨基的心智的社会文化理论(Sociocultural Theory of Mind, 简称 SCT ) [1]。维果茨基从人类发展能力的本体论出发,根据认知功能发展的有关研究,提出认知能力的发展并非是与生俱来的能力逐渐成熟的过程,而是通过参与社会中各种交际活动生成的新的思维行为方式。根据维果茨基的观点,能力是新兴的、动态的,也就是说,认知能力并非是可衡量的稳定特征,而是在社会交际中动态发展的 [2]。

此外,维果茨基强调动态评价不仅要关注已经发展成熟的能力,还要关注那些正处于发展中的能力,并且评估者与被评估者的合作对于引导和观察发展过程至关重要。他将个体在无外界支持或外部介入与有外界支持情况下的表现差异定义为最近发展 区 (Zone of Proximal Development , 简 称 ZPD ) [1], 认为个体在当前的外部支持下能够达到的表现水平可以反映其将来在无外部支持情况下的表现,适当的外部介入还可促进个体更快发展。因此,ZPD 也是动态评价理论的侧重点之一。

动态评价理论采用了维果茨基的观点:发现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非教育的主要职责, 教育真正要注意的是弄清楚为什么会出现这些问题, 从而帮助学习者确定下一步的发展方向 [3]。因此, 动态评价有利于帮助学习者发现并认识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应用于外语教学中也有利于学习者语言能力的提升。彭金定、韩宝成等人将动态评价应用于外语教学中也表示动态评价能够成为外语课堂评价的有效手段 [4-5]。

动态评价可以分为互动式和干预式。互动式动态评价符合维果茨基所提及的合作对话方式,通过与学习者之间的互动为其提供帮助,互动中有利于学习者兴趣以及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该评价关注的是学习者个体或群体的发展而非达到某预期效果所需要的努力,因此,与 ZPD 息息相关。干预式动态评价与某些形式的静态评价联系紧密,关注评价过程中学习者的心理测量特性,通过标准化的实施流程与指导,对产生的易于量化的数据进行对比, 注重的是为学习者提供准确高效的指导以达到预期目标 [6]。国外已经有很多研究证实了动态评价模型在语言习得与教学中发挥着积极有效的作用 [7-9]。而国内语言动态评价实证研究相对较少,现有的实证研究针对的群体主要是中级英语学习者,评价任务一般为写作任务,比如张艳红进行的大学英语写作动态评价研究和李丹弟对动态评价在英语语言学课程中的应用研究等 [10-12]。但如何将动态评价与中国外语教学的实际结合起来,设计出适合中国外语学习者的动态评价模型,仍是国内研究者正在努力的方向。

三 实践操作

基于上述理论,本文结合批改网自动评价系统与教师人工评价,构建多元的动态写作评价模式, 在《英语写作》课程中,进行为期一学期的实验教学, 在授课过程中借助批改网实行渐进的循环评价模式, 对学生在写作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跟踪观察,并及时调整指导形式与评价方式,帮助学生提高其写作水平。由于大学中英语专业班额数量相对较小, 易于把控,且具有系统性的专业知识储备,可实施性较强,因此本研究选择英语专业学生为研究对象。
针对于目前学生写作中存在的内容单一、表达不足、语言使用错误等问题,我们认为 , 在大学英语写作教学中,所设计的动态评价模型应当结合学生实际情况,采用正确合适的指导方法。此外,也需要为学生提供充足有效的材料输入,以供学生参考, 并且要采取适当的强化措施以加强学生相关的写作意识。因此,构建出如图 1 和图 2 所示的评价模型。
\

图 1 动态评价框架

\

图 2 动态评价框架细化

写前准备阶段:写作前的准备阶段作为写作过程的开始,极大地影响了写作后续的成功与否 [13]。张在新等人在探讨我国英语写作教学中的问题时也提出,中国学生的英语写作存在缺乏内容等问题。这个问题可以在写作前的阶段通过培养学生运用一定写作技巧挖掘题材的能力得到解决 [14]。因此,在这一阶段中,引导学生挖掘出足够丰富的有关信息十分重要。教师可以提供情景或者主题,同时也可以结合传统的命题作文形式,循序渐进,引导学生从开放式命题逐步缩小写作范围或者从已定命题逐步扩展。在本研究中,研究者要求每位学生都准备一个笔记本或者手机电脑笔记工具,结合课堂讲解与线上讨论,要求学生们根据各情境或主题绘制出他们能够想到的关联“地图”,鼓励学生们将其分享到班级群内,并让学生们通过他人的“地图”来推测他人可能是基于哪些知识储备构建出这样框架内容。在此基础上,教师再补充更多主题相关的信息、支撑材料以及写作策略等。在学生们了解到了足够多的相关信息后,要求他们先列出提纲,再进行写作。通过此类活动,可在初期引导学生们学习整理并强化已有信息,相互学习并补充。

自评阶段:学生在已构建出基本的写作框架之后,注册并登陆批改网的在线评阅系统,在线上完成初稿写作,并提交作文。批改网可以通过分析学生习作和标准语料库之间的距离,从多维度对其进行及时评分,并提供改进建议,从而促进学生多稿写作、反复修改。在这一过程中,学生需要记录每一次提交的成绩以及批改网给出的建议和意见,尤其是出现的主要问题,并分析问题背后的原因,并在分配的小组内与组员一同讨论呈现出来的问题并总结。其中,学生首先注意到的是语言使用错误, 此后注意力会逐渐转移到高级词汇的使用以及篇章结构的连贯性等问题。但也会注意到学生在批改网上自我修改时出现分数降低的现象,而学生则会根据修改意见逐个尝试以取得更高分数,从而在下一次作文中注意使用有关表达。

互评阶段:当学生们已经在批改网提交了自我修改的完稿后,教师在批改网上分配互评名单,由学生之间进行相互评价。为了帮助学生的评价,给他们提供支架,教师提前制定出评分标准和细则, 从语法到篇章结构以及内容分别设置评分项。设定奖励机制来鼓励学生们提出有争议的以及不错的点。这一阶段也是学生的角色从“选手”到“评委”的转变, 能够帮助学生用批判的眼光去评判,增进与同学之间的沟通交流,从而提高其合作能力。并且,学生从读者的角度去认识问题,能够培养读者意识,在今后的写作中从多角度思考,及时认识到写作中的短板,取长补短。在了解写作评价标准的同时,也有利于学生今后的写作构建以及对语言的正确使用。

教师评价阶段:学生们在这一阶段需要将互评后修改的作文交给老师,同时,也以小组为单位将组内讨论过的写作问题总结提交到班级群内汇总分析。教师对提交的作文进行批改并指出每位学生这一稿作文中存在的优点和不足,提出具体改进办法 , 并对其中呈现出相似问题的作文进行分类归纳,从而有针对性地对不同的学生采取相应教学措施。并筛选出优秀作文以及代表性较强的作文进行修改整理,将最终整理出的作文以范文库的形式上传到班级群内,方便师生课下自主探讨赏析。学生们拿到反馈后还需将教师给出的修改意见整理到笔记本中, 从而完整地记录写作中每一阶段呈现的问题,深入分析问题背后的原因。这一阶段可以帮助学生明确下一步的目标,有目的、有规划地自主实现提升。

四 应用结果

学生的写作能力的提升:通过构建的动态评价模型,通过教师干预以及师生之间和同学之间的互动交流,重点帮助学生培养自主构思、篇章布局的能力,对其思想内容进行深度挖掘和呈现。有助于学生克服写作文时无话可说、作文内容单调、贫乏的弊病,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并且在批改网这一自动评分系统的帮助下,避免了人工评价有可能忽视的错误对学生产生误导,使学生能够正确认识到写作中存在的拼写、用词、搭配和表达等方面的错误, 进一步强化学生的语言错误意识,让学生能够有意识地注意英语写作中词汇、语法、篇章布局等方面的运用,逐渐提升语言能力。

学生的自主性和主动性增强:以往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之间难以形成一对一的对接,相互之间的沟通不足,甚至维持很长一段时间的零沟通,或者即便有了交流也是缺乏效果的。并且由于班级学生数量等原因,教师很难逐个去确定每个学生的个体需求 , 难以实施个性化的动态评估,因此学生收到的写作反馈也无从下手,也未能养成自主修改的习惯,甚至逐渐将写作视作应付性任务,写完作文不去在意之后的评语和意见了。但在结合使用批改网评分系统后,由于其信息反馈的即时性,学生的写作热情仍在,基本能够主动进行自我纠错,对作文进行修改、润色。并且
动态评价模型促进了师生之间的交流,学生能够及时反应写作情况并得到教师的反馈,教师也能及时因需调整,让学生能够看见自己的进步,从而鼓励了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写作活动中。

教师英语写作教学效率的提高:动态评价模型的实施过程也是教学模式的转变。在传统教学中, 教师将写作中需要注意的重点、范文中值得借鉴的人表达和使用、学生写作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以切割出的片段形式输出给学生,然而学生所接收到的也是零散的信息,难以自我整合并形成新的输出。但在本研究的动态评价模型中,教师着重于引导学生构建框架,拓展思路,并且通过适当介入,鼓励学生们自主观摩学习,唤醒学生独立的自我导向意识,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了教学效率。

五 结 语

本文将批改网这一自动评分系统与构建的大学英语写作教学动态评价模型相结合,将评估与教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在适当的教师介入中,以学生作为写作活动的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激发学生的自主性。同时,该模式教学为教师以及学习者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能够展现英语写作过程中不同的学习者各方面的发展情况以及学习潜能,有助于教师根据不同的情况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促进个性化的学习和指导,从根本上提高学习者英语学习能力,在英语写作教学中具有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Vygotsky, L. S. Mind in Society: The Development of Higher Psychological Processes[M]. Cambridge: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89: 107-109.
[2]Poehner M.E. Dynamic Assessment: A Vygotskian Approach to Understanding and Promoting L2 Development[M]. Springer US, 2008: 3-42.
[3]Feuerstein, R. Y. Rand & J. E. Rynders. Don’t Accept me as I am: Helping Retarded Performers Excel[M]. New York: Plenum, 1988.
[4]彭金定 . 大学英语课堂教学动态评估 [J].《外语界》, 2004(3): 26-31.
[5]韩宝成 . 动态评价理论、模式及其在外语教育中的应用 [J].《外语教学与研究》, 2009(6): 452-458.
[6]Poehner, M.  E.  Dynamic assessment: Fairness through the prism of mediation[J]. Assessment in Education: Principles, Policy and Practice, 2011, 18:99-112.
[7]Lantolf, J. P. & Poehner, M. E. Dynamic assessment: Bringing the past into the future[J]. Journal of Applied Linguistics, 2004, 1:49- 74.
[8]Hasson N, Botting N. Dynamic assessment of children with language impairments: A pilot study[J]. Child Language Teaching and Therapy, 2010,26(3): 249-272.
[9]Sahragard R. & Heidari K. How much mediation in dynamic assessment for gifted students? Up to critical thinking please![J]. Gifted Education International, 20141(2).
[10]张艳红 . 大学英语网络写作教学的动态评估模式研究 [J].《外语界》, 2008(4): 73-81.
[11]张艳红 . 大学英语写作教学的动态评价体系建构 [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10(1): 46-52.
[12]李丹弟 . 基于动态评价理论的英语语言学课程评价模式研究[J].《外语界》, 2015(6): 19-25, 84.
[13]Emig, J. The Composing Processes of Twelfth Graders[M]. Urbana, Ill.: National Council of Teachers of English, 1971.
[14]张在新 , 吴红云 , 王晓露 , 等 . 我国英语写作教学中的主要问题 [J].《外语教学与研究》, 1995, (4): 43-50.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32601.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