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 要:我国的“一带一路”倡议得到世界各国的广泛认同,给我国的高等教育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丰富了新时期大学国际交流合作的内容。地方高水平工科院校对所在地区的经济起着重要的技术和人才支撑作用,因此, 需要重塑“一带一路”倡议下地方高水平工科院校国际交流合作的理念,以促进大学的国际化发展和区域经济的发展。文章通过分析“一带一路”倡议下的国家政策和新时代的背景以及重塑地方高水平工科院校国际交流合作理念的意义,重新思考和挖掘新时期大学国际交流合作理念的基本属性和地方高水平工科院校国际交流合作的内涵,有助于探讨如何抓住“一带一路”倡议提供的历史机遇,推动地方高水平工科院校的国际化发展,提升我国高等工程教育的国际影响力和国家的软实力。
关键词:“一带一路”;新时期;地方高水平工科院校;大学国际交流合作
本文引用格式:董晓梅,吴文英 .“一带一路”倡议下地方高水平工科院校国际交流合作的理念重塑 [J]. 教育现代化 ,2021,8(33):92-95.
Reshaping the Ideas of International Exchange and Cooperation in High-level Local Engineering Universities under 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blueprintDONG Xiaomei(Beiji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Beijing)
Abstract: 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was widely recognized around the world. The Belt and Road brings new development opportunities for the universities, enriches the content of universities’ international exchanges and cooperation in the new age. High-level local engineering universities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supporting the local economy. Therefore, it is necessary for us to reshape the ideas of international exchange and cooperation of high-level local engineering universities under 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blueprint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universities’ internationalization and local economy. In this paper, through analyzing the national policy and background under the initiative blueprint and the opportunities and the significance of reshaping the international exchange and cooperation concept of local high-level local universities of technology, we rethink the ideas and dig the connotation of high-level local engineering universities’ international exchanges and cooperation in the new age. There are a great deal of benefits to explore how to hold this rare historical opportunity and to enhance the international influence of China’s higher engineering education and the national soft power.
Keywords: the belt and road;the new age;high-ievel local engineering universities;international exchange and
cooperation
一 引言
我国的“一带一路”倡议给世界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注入了新的内涵,给人类社会的共同进步带来了新的生机,得到了国际社会的普遍认同和广泛参与。地方高水平工科院校工科专业齐全,工程人才济济,是区域高等工程教育的先行者,具有明显的区域优势,对所在地区的技术进步和经济发展起着重要的技术和人才方面的支撑作用。我国的地方高水平工科院校借此契机积极响应“一带一路” 倡议,找准适合自己的切入点并发掘出新的生长点, 大力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以提升自身发展的能力、拓展其教育功能,推动地方高水平工科院校的国际化发展。因此,我们非常有必要研究新时期地方高水平工科院校国际交流合作的理念。
二 “一带一路”倡议下国家的教育政策和新时代的背景
2015 年 3 月 28 日,国家三部委联合发布《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 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一带一路”倡议正式落地实施;2016年 4 月 29 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做好新时期教育对外开放工作的若干意见》,要求自觉服务“一带一路”等发展倡议,翻开教育对外开放更高质量、更高水平的新篇章 [1],使“一带一路”由一个理念和构想逐渐发展成为我国的战略规划和世界范围的发展蓝图。
2016 年 7 月教育部牵头制订《推进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为了打造区域教育合作交流高地,指导本地区教育系统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广泛开展合作交流,教育部要求各地区充分发挥区域特色和优势,制定本地区教育和地方经济协同对外开放和发展的计划 [2],以促进区域教育进一步交流和合作,扩大本地区教育开放的深度和广度,助力区域经济的新发展。《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提出“打造区域教育对外开放特色”[3]。可见,我国“一带一路”倡议和国家教育事业发展规划均指明了各地区的教育交流合作的发展方向并做了具体的部署。
在此背景下,地方高水平工科院校应责无旁贷,地履行我国高等工程教育国际交流合作的职责,积极响应“一带一路”倡议,担负起人文交流的历史使命,为区城经济发展出力献策,成为促进区域协同创新发展的主力军。
三 “一带一路”倡议下重塑地方高水平工科院校国际交流合作理念的意义
(一) 新时期重塑地方高水平工科院校的国际交流合作理念丰富了大学的职能
2017 年 2 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在官方文件中首次正式将“国际交流合作”定义为大学的新职能。我国“一带一路”倡议使大学的“国际交流合作”功能越来越被政府、学术界和大众认可和重视。新时期大学国际交流合作职能的确立赋予了大学新的使命,丰富了大学职能的理论和实践的内容,促进大学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这四项职能的新发展。
(二) 新时期重塑地方高水平工科院校的国际交流合作理念给我国和“一带一路”沿线各国的工程教育带来了新的发展空间
“一带一路”倡议加速了沿线国家对中国的了解和认识,增进了人民之间的友谊,带来了更多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工程建设合作项目,也推动了沿线各国高等教育领域的交流。在此背景下,依托自己的工程教育优势和特色以及所在区域的经济特色,地方高水平工科院校开展切实可行的国际交流与合作项目,以此推动学校工程教育的综合改革和国际化发展,提高教育质量,扩大学校的国际影响力。
(三) 新时期重塑地方高水平工科院校的国际交流合作理念是大学服务国家战略的重要体现
地方高水平工科院校的国际交流合作,不仅通过和其他国家的大学之间师生交流、学术研讨、科研合作来促进自身的发展,而且还积极响应所在区域以及国家的发展战略,政府部门不方便出面承担的外交事项,以非政府间的教育国际交流合作来施行; 积极拓展民间的合作渠道,发挥大学在“一带一路” 沿线国家之间人文外交中的连接作用,树立我国在国际上的正面形象。
四 新时期地方高水平工科院校国际交流合作新理念的基本属性
教育理念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演变,在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国际交流合作的理念也必然有所差异。“一带一路”倡议延续了两千多年来中国在经济、文化方面与国际交往的历史传统并在新时期继续发扬光大,也为新时期的地方高水平工科院校国际交流合作提供了一个更广阔的舞台。“一带一路” 倡议下的大学国际交流合作具有了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国际交流合作的新理念,更具有融合性和差异性、战略性和前瞻性、包容性和互惠性等基本属性。
第一,融合性和差异性。教育交流合作所体现的融合性源于“一带一路”倡议产生的时代背景。经济全球化以及由于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使世界各 国之间的相互依赖和联系更为密切,我国逐步开始参与国际上各种多边经贸等活动和全球性问题的治 理事务,和其他国家一道共享机遇,共对挑战,由此“一带一路”倡议应运而生。我国通过构建“一带一路”教育共同体来扩大区域教育的开放和发展。面对这一项新任务,我国各级政府、行业、企业、高校和民间组织应各司其责,协同合作,共同推动“一带一路”倡议与经济贸易全球化的深度融合与区域教育的深度融合。
另一方面,“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历史文化迥异、经济发展水平不一、政治经济制度不同,在世界政治格局中的方位大相径庭,政策、模式、目标、路径各异……国际交流合作必须要尊重这些差异性,因此,我们要摒除以往在合作中仅仅基于共性的合作思维定式,要深入研究彼此的共同点和差异性,并利用这些差异性挖出新的合作增长点,合理分配教育资源,开展错位竞争。
第二,战略性和前瞻性。“一带一路”倡议是我国的一项宏伟战略蓝图,教育进一步对外开放是我国的一项政策。在此背景下大学开展国际交流合作必须服务于国家的外交政策,勇于担当,不仅参与其中,还要制定学校的国际化发展战略,谋划在一定时期内学校国际化的阶段性发展目标和总体目标。同时,大学的国际交流合作既然是战略性的规划, 也必然是面向未来的,对大学的教学理念、学科建设、文化传播等起引导作用,着眼于引领未来的人才培养、科技进步、经济和社会发展,这才是新时代大学国际交流合作应有之意。
第三,包容性和互惠性。和平发展、共建共享是“一带一路”倡议的核心理念,要以包容的态度去看待差异与分歧,去消除原有的陌生感或误解, 这样才能认同彼此的文化,使民心相通,因此,求同存异,互相包容是教育交流的前提和合作的必要条件。在教育国际交流合作中只有兼容并包,才能达到共同发展进步的最终目标。另外,目前虽然我国的经济实力日益增强,但中国承诺不搞霸权,不做“一家独大”,因此,“一带一路”倡议下教育国际交流合作以平等互助为前提,以共同发展,合作共赢为目的,倡导教育、文化等各领域的国际交流合作优势互补、相互扶持、共同发展、互利互惠。大学国际交流合作的互惠性确保合作双方或多方各取所需,各有收益,只有互利互惠才能汇聚国际资源, 协同育人,使教育合作可持续发展,促进推动教育国际交流合作的实现跨越式发展。
五 新时期地方高水平工科院校国际交流合作新理念的内涵
基于上述新时代大学国际交流合作的基本属性, 地方高水平工科院校的国际交流合作理念的内涵具体体现在规划和目标、定位和角色、主体和模式、内容和规模、范围和影响等方面。
首先,在规划和目标上,地方高水平工科院校的国际交流合作应有完整的规划体系和明确的目标。我国的教育国际交流合作既有国家层面的政策,也有地方的计划和方案;既有长期规划,也有短期目标。“一带一路”倡议以来,中国政府奖学金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倾斜,为我国储备人才和拓展人脉提供重要的渠道。2016 年教育部出台《推进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提出,五年内我国政府每年资助一万名沿线各国人员来华学习,在 3 年内每年向沿线国家公派二千五百名留学生 [4]。
广东、浙江、河北等十个省区市相继出台了本地区的“一带一路” 的教育行动计划,并结合本地区的特色制定“一带一路”人才培养规划或方案 [4]。为构建“一带一路” 教育共同体的总体目标,培养大批共建“一带一路” 的国际化人才、促进民心相通、实现共同发展,教 育部统筹协调国内国外优质教育资源,与新疆、福建、云南等八个省区签署“ 一带一路” 教育行动国际合作备忘录,大力开展区域教育国际合作交流,积极践行“一带一路”教育行动国际交流合作的新思路 [5]。
第二,在定位和角色上,地方高水平工科院校的国际交流合作更具主动性和建设性。地方高水平工科院校依托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的平台 [6],多措并举,努力推动学校的国际交流合作的新发展。“一带一路”倡议使我国从“参与”世界经贸活动,转向“谋划”世界经济全球化过程中的一些重要事务 [7], 地方高水平工科院校和部属重点院校在教育国际交流合作中同样肩负着实现这种转变的任务, 从原来以国外教育输入为主,到逐步向“一带一路”沿线各国输出我国的优质工程教育资源,带动更大规模的人才交往和流动,以此来进一步推进工科院校内部的综合改革,真正提升学校的国际化水平和在国际工程教育中的影响力。
第三,在主体和模式上,地方高水平工科院校国际交流合作的主体更多元化、模式更多样化。“一带一路”倡导的双边、多边合作机制以及区域和次区域合作理念 [7], 为大学深入开展国际交流合作活动提供了新的发展理念和更广阔的发展平台。在“一带一路”倡议下,地方高水平工科院校积极探索和实践新的国际交流合作模式,改变过去常见的两所大学之间的合作形式,而以多所大学基于某一共同目标而合作的大学联盟的形式为主 的模式 [8];此外,有的地方高水平工科院校还积极开展高层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或机构、境外办学等形式的国际交流合作项目来吸引“一带一路” 沿线国家的学生来华留学。
第四,在内容和规模上,地方高水平工科院校的国际交流的内容更加丰富、规模更大。地方高水平工科院校国际交流合作的内容不限于教育、文化、学术等方面, 而且积极发挥所在区域的优势和特色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互办文化年、开展科技展等活动,参与的国家越来越多、规模逐年增大,使“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之间的国际交流合作更加深入。
第五,在地域和影响上,地方高水平工科院校国际交流合作的范围更具广泛性、影响力更具深远性。“一带一路”倡议涉及 65 个国家,遍及亚欧非,2017 年“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来华留学生已达 31.72 万人 , 占来华留学总人数的 64.85%[9],规模之大和范围之广在世界范围内都是史无前例的。“一带一路” 倡议促进各国之间在文化、教育、历史、经济等方面开展交流与合作,建立新型共同发展的长期稳定共赢的伙伴关系。地方高水平工科院校积极开展国际交流合作,将助力所在区域和“一带一路”沿线各国建立一个文化包容、教育交流合作的共同体,将推动区域经济的发展。
六 结语
国际交流合作对于提升我国教育的国际竞争力和我国文化的软实力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一带一路”倡议蕴含着非常广阔的创新空间,地方高水平工科院校应把握住这个难得的历史机遇,大力开展国际交流合作,促进我国高等工程教育的综合改革和发展。因此,新时期重塑地方高水平工科院校国际交流合作的理念,深入研究“一带一路”倡议对此产生的深远影响以及地方高水平工科院校通过开展国际交流合作促进自身国际化发展和区域经济发展等都是亟待教育界同仁共同探讨课题。
参考文献
[1]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做好新时期教育对外开放工作的若干意见》[Z].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网站 . 教育部关于印发《推进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的通知 ( 教外〔2016〕46 号 )[Z].
[2]http://www.moe.edu.cn/s rcs ite/A20/s 7068/201608/ t20160811_274679.htm,2016 年 7 月 15 日 .
[3]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的通知( 国发〔2017〕4 号 )[Z].
[4]ht t p:/ / w w w .g o v .c n/ zhe ng c e / c o nt e nt / 2017-01/ 19/ content_5161341.htm,2017 年 1 月 19 日 .
[5]“一带一路”数据观:“一带一路”沿线成来华留学生主要来源 人才交流呈宽领域多层次特点 [Z].https://www.yidaiyilu.gov. cn/xwzx/gnxw/37638.htm,2017 年 11 月 30 日 .
[6]陈宝生 .“一带一路”是教育国际合作交流的顶层设计 [N]. 中国青年报,2016 年 11 月 28 日 .
[7]董晓梅 , 吴文英 . 地方高水平工科院校国际学生教育的定位和发展趋势 [J]. 北京教育 ( 高教版 ),2019(03):32-34.
[8]徐美 . 基于行业背景下的“一带一路”国家人才培养模式探讨 [J]. 创新教育研究,2018(01):49-53.
[9]刘艳红 .“一带一路”背景下的大学国际交流与合作 [J]. 黑龙江高教研究 , 2016(03):16-20.
[10]新华网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来华留学人数持续增加 [Z]. 2018 年 4 月 30 日 .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325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