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双高”背景下高职院校优秀共青团员发展质量保障路径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2021-08-20 10:48:18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    要:
“双高”背景下,高职院校优秀共青团员的发展路径研究对于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和职业院校学生的成长成才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运用“气泡模型图”研究方法,通过实地调研和大数据分析,总结得出职业院校的优秀团员“积极分子”的成长路径,以及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和实践平台和深化开放创新的体制机制,最终实现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提升。

关键词:双高;高职院校;优秀共青团员;气泡模型图;综合素质能力

本文引用格式:蒋立先 , 王晓磊 , 陆丹 , 等 .“双高”背景下高职院校优秀共青团员发展质量保障路径研究 [J]. 教育现代化 ,2021,8(33):186-189.

Research on the Quality assurance Path for the Development of Excellent Communist Youth League Members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Double High”JIANG Lixian, WANG Xiaolei, LU Dan, WANG Dongxue, ZHAO Fengfeng(College of Ecological Health, Hangzhou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Hangzhou Zhejiang)

Abstract: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double high schools”, the study on the development path of outstanding Communist Youth League members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has important reference significance for the teaching reform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the growth of students in vocational colleges. Using the research method of “bubble model diagram”, through field research and big data analysis,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growth path of  outstanding league members “activists”     in vocational colleges, as well as the system and mechanism of creating a good learning atmosphere and practice platform and deepening open innovation, so as to finally realize the improvement of students’ comprehensive quality and ability.

Keywords: double height;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excellent league member; bubble model diagram; comprehensive quality and ability

一 引 言

2019 年 1 月 24 日, 由国家教育部和国家财政部共同研究制定《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并印发,其中第一次提出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等职业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简称即“双高计划”。同年, 2019 年 12 月 10 日,随着国家在全国范围内高等职业院校遴选部分优质院校并公布《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建设单位名单》。“ 双高” 计划在新时代特色社会主义的背景下的提出,对于中国高等职业院校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也为中国高等职业院校教育教学的提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为当前中国经济转型升级和提升职业技能、培养大国工匠都具有深远的影响 [1]。党的十九大以来,高职院校高校共青团组织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进行团组织的建设和不断创新,团组织对于共青团员的吸引力正在不断提升,凝聚力不断增强,影响力不断扩大,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2-6]。

职业院校学生共青团员质量在得到不断提高的同时,也存在着不少问题,例如:高职院校共青团的基层组织建设工作纵深度不够,不能够将高职院校特殊的校企合作和团组织建设紧密相连,出现了团员思想政治不够坚定、团干部理论修养不高以及团组织活动不够丰富和创新等特点 [7-9]。除此之外, 学生共青团员发展的质量保障制度、体系都不够健全,突出表现在考核的方案不够细化、考评内容方式过于粗放、没有学校老师、学生等群众的参与和监督;同时,共青团员在校接受培养教育不够系统和规范;学校对于学生共青团员的教育方式方法过于片面和单一,除此之外,学生共青团员对共青团组织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不强,没有把自身融入到班级集体和学校集体、共青团集体当中。此我们应该意识到加强高校共青团基层组织建设的迫切性。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指出职业教育与本科院校教育具有鲜明的特色,各具有各自的异同点和优势,并说明职业院校承担不可替代的教育现代职业“工匠人”的作用。为全国职业院校的办学定位和办学方向进一步明确,更为重要的是,为职业教育在接下来的五年一循环的“双高”建设期间, 明确了职业教育的必要成果和努力方向,避免了职业院校办学的多元化和不确定性 [10]。在“双高建设” 计划意见当中提出,“工学结合的育人机制”“中国特色现代学徒制”等等。高职院校共青团员的发展为双高计划的实施注入活力和保障,因此,发展职业院校共青团员的质量保障机制研究方面势在必行。

二 路径建设意义

(一) 增强高职院校共青团组织的凝聚力

高职院校的团支部是学校基层团组织的建设根据地,是高校学生共青团员的主要生活和学习的场所,是整个高职院校三年学习生涯中,学生能否在健康、和谐、团结的氛围中学习和生活的关键。同事,由于高职院校学生特殊性,学习和鉴别能力不足, 在当今现代科技革命快速更新迭代的背景下,学生作为个体能够搜集和接收外界多方面的负面信息, 导致部分同学在实际的班级组建和活动开展过程中想法不够集中,反映了班级共青团组织的凝聚力不够 [11]。因此,需要建设和创新高职院校共青团的组织生活形式,紧跟潮流科技,丰富组织生活的内容, 吸引更多的共青团员参与到团组织周围,参与团组织的各项活动以增强团组织的凝聚力。

(二) 强化培养高职院校共青团员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

高职院校共青团员是高职院校生力军,是地方和国家人才储备的主要来源。在学校期间,需要对广大共青团员进行理论上的教育,培养学生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 [12-13]。同时,由于当前信息化时代的发展,需要创新对高职院校对共青团员的教育方式和方法。高职院校培养共青团员接收规范的教育,树立自己正确的人生目标,从而为学校、地方、国家的经济发展贡献高职共青团员自己的力量。

(三) 提升高职院校共青团干部综合素质

共青团干部是高职院校活动组织、开展的主要负责人, 直接影响共青团的组织建设和团员的凝聚力。加强高职院校共青团的组织建设的重点内容之一就是要重视共青团干部的发掘和培养。共青团干部需要坚定理想信念、牢记为师生服务的宗旨,引导学生把个人的理想信念和奋斗目标更加积极和正确。作为学生干部,需要及时提升自身的理论修养, 刻苦学习,在平时的实践过程中,要继承勇于担当, 吃苦在先的先进性[14]。同时,在平时团支部的活动中, 要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以快速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水平。

三 研究方法

通过基础调研理论数据分析,高职院校的优秀共青团学生成员的成长路径呈现出明显的“气泡图” 现象,研究方法详细如下,其中职业院校优秀共青团员成长路径气泡模型图见图 1。

\
 
首先,对高等职业院校的学生进行分类即生源调研,高职院校的学生主要由普通高中的毕业生和三校生即是中专、职高、技校的学生。

然后,结合职业院校的学生特点,分析其学习能力、动手能力、综合实践能力。本研究我们在生源分类的基础上集合分析综合能力,进行三项分类: 即主动学习型、学习 + 实践型、综合实践型。

最后,通过数据分析,大一新生中三大类型分布人数大致相等,随着学生在校的学习和生活,其学习和实践过程中进行二次分化和发展,同时结合本项目的改革内容研究,最后形成 20% 左右职业院校的优秀共青团员。

四   项目研究内容

为了进一步强化高等职业院校高校共青团基层组织的建设, 高校应积极探索加强共青团基层组织建设的重要意义和主要路径,这是高校共青团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 以文中所阐述的团员的培养和管理、团支部组织的建设、团员干部的选拔,以及与团员项目的教改项目的教学改革与实践的实施方案。主要涉及到新生“团员”发展动员大会、双向选择; 成立导师制;“导师制”前提下,学生党员发展导师根据个人情况制定个性化人才培养方案;过程性考核和培训;终结性考核。

(一) 新生“团员”发展动员大会
召开高职学校“双高”背景下,召集全校新生或者分院各自召集新生,召开大学生团员发展动员大会,并邀请优秀学长和学姐现场交流分享。大会主要介绍“团员”积极分子如何申请、如何过程性考核、如何终结性考核等。同时将制定新一轮学校学生团员“积极分子”发展(试行)方案公布给各个班级,各班级主要的班干负责召开班会,在班主任的指导下,认真阅读和分析该方案,并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供学校参考和修改以形成方案的最终稿。

(二) 双向选择,成立导师制
学生根据个人兴趣爱好、老师分配入团前期准备工作的指导老师,进行双向选择老师,成立学生入团情况监督和评价的“导师制”。导师一般来源于一线的教职员工和辅导员、班主任等,比如专业教师和学工辅导员教师等,一名导师可根据具体情况, 负责指导 8-15 名学生 / 届。指导老师通过前期宣传资料的发放,学生和老师互相经过了解后进行双向选择,然后与小组学生共同商定建设方案内容。最后, 根据学生和老师双向选择和商定,确定最后的双向选择名单,成立导师小组。

(三) “导师制”前提下,学生党员发展导师根据个人情况制定的个性化人才培养方案
各共青团员的指导老师与学生通过线上和线下结合,利用各自的课余时间,共同商量编写共青团员培养计划并打印签名,为接下来的培养工作做好十足的准备工作。除此之外,学校、分院以及各个专业组导师组内需要做好共青团员的分组、分工、以及考勤制度等。

(四) 过程性考核和培训
定期开展班级团支部活动,提升学生团员“积极分子”政治素养。定期上交“积极分子”思想报告书。“积极分子”学期考核和评价。班级“积极分子”,推荐“积极分子”工作开展。学校推荐“积极分子” 开展校级、院级、班级培训。

(五) 终结性考核
学校团支部组织开展“积极分子”发展“团员” 的终极考核工作,考核优秀的团员优先成为“入党积极分子 / 预备党员 / 正式党员”的候选人。

\
五 项目实施

具体实施步骤安排如下:(假设项目正常申报,并于 2020 年 9 月开始实施)

(1)2020 年 10 月 ---11.10: 学校各团支部, 分别结合各系院的“双高”情况对“新时代”学生招生及发展情况摸排,进行初步判断和分析,形成新一学期学生团员发展质量保障体系的初步方案。

(2)2020 年 11.11— 11.15: 分院的党支部负责人召开企业 --- 学校团员资料共享机制,集体讨论, 对共青团员进行过程性和终结性考核;结合现有的学生团员发展质量方案制定完善新学期发展计划。

(3)2020  年 11 月 16 日 2020 年 12 月 1 日 :
各班级团支部组织互访,学校老师线上线下了解各班级团支部团员发展情况,以更好地对接学校双高“新时代”团员发展质量体系的建设及保障。

(4)2020 年 12 月 10 号之前:由班级团支部为单位,召开学期新学期新时代学生团员发展研讨会, 研讨发展的方式和方法,制定适合学校发展学生团员新的发展及质量保障体系。

(5)2020  年 12 月 10 号 2021 年 6 月 30 号 :有志愿参加中共共青团员,并成为“积极分子”。

(6)2021 年 9 月 20 号之前:各团支部结合实际专业情况,为“积极分子”进行双向选择,制定“导师制”负责制,并定期提交思想报告,找导师谈话。

(7)2021 年 11 月 20 号之前:学校团支部期中“积极分子”考查(考核:注重平时)。

(8)2021 年 11 月 20 号 2022 年 6 月 30 号 :学校与各分院党支部对接,结合学生“积极分子” 汇报情况,评价学生团员“入团”的考核评价等级。

(10)2022 年 9 月 20 号之前:学校与分院共同颁布学生入团“积极分子”荣誉称号。

(11)2022 年 9 月 20 2023 年 6 月 20 号:开展团员后期定期考核,优秀团员重点培养为“预备入党积极分子 / 预备党员 / 正式党员”。

六 研究结论

( 一 ) 为共青团员新生和毕业生提供成长路径方向
本研究方法即“气泡”模型图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为职业院校的新生提供入学时的努力方向, 以及为毕业生提供以后自身发展的方向。职业院校学生可通过分析“气泡”模型图,以此来补充自身条件因素的不足,以该图每一类型学生的每一学期的阶段性成果作为优秀毕业生成长的“路标”,在不同发展阶段进行查缺补漏,重点发展自身的相应的核心能力。

( 二 ) 创新优秀团支部团员培养的体制机制改革
学校各分院开展研讨优秀团员发展的方式和方法,制定适合学校发展学生团员新的发展及质量保障体系。如:为“积极分子”进行双向选择,制定“导师制”负责制,充分利用“第二课堂”开展导师制负责的团员活动,并定期提交思想报告,找导师谈话; 评价学生团员“入团”的考核评价等级。

(三) 为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方案设计提供依据
本文的“气泡”模型图是基于高职院校学生发的实际情况而构建,为高职院校的职能部门,特别是学生工作部门、辅导员老师及班主任老师为不同发展阶段学生确立学习合适课程和开展适宜实践活动提供了相对准确的依据。各职业院校如何根据自身团员情况,树立要素之间的逻辑关系,制订切实可行的优秀团员人才培养方案。高职学生团员人数占据高职院校的主要生力军,将成为新时代职业院校发展的关键点。对接国家教学标准,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深化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突出职业教育的类型特点,推进团员培养改革,规范团员培养全过程,提升技术技能团员培育质量,加快培养复合型团员人才。

参考文献
[1]刘文敏 . 高职院校大学生共青团员意识的问题及对策浅析 [J]. 科学咨询 ( 教育科研 ),2020(12):43.
[2]陈楚瑞, 廖金宝. 新时代高职共青团实践育人体系构建研究[J]. 惠州学院学报 ,2020,40(05):111-115.
[3]方永航 , 卢璐 . 群团改革背景下高职院校共青团思想引领工作的思考——以广东南华工商职业学院“灯塔工程”思想引领行动为例 [J]. 财富时代 ,2020(10):127-128.
[4]刘珩 . 高职院校共青团构建分层分类一体化思想引领浅析 [J]. 国际公关 ,2020(11):214-215.
[5]吴丹丹 . 共青团改革背景下高职院校班团一体化建设实践研究[J]. 发明与创新 ( 职业教育 ),2020(10):96+91.
[6]李济洲 , 刘春丽 . 高职院校班团一体化运行机制探究—— 以 淮 北 职 业 技 术 学 院 为 例 [J]. 淮 北 职 业 技 术 学 院 学报 ,2020,19(05):36-38.
[7]张洁 . 高职院校大学生共青团员意识提升路径研究 [J]. 作家天地 ,2020(19):85-86.
[8]何汽 , 张玉璋 . 扩招背景下高职共青团思想引领路径研究 [J]. 青年与社会 ,2020(28):38-39.
[9]严楠 . 高职院校青年思政课教师参与共青团思想政治引领工作的现状分析 [J]. 科技资讯 ,2020,18(28):206-208.
[10]栾丽艳 . 浅谈高等职业教育中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J]. 辽宁师专学报 ( 社会科学版 ),2014(05):108-109.
[11]李一红 . 学生全面发展背景下的高职院校职业文化教育建设[J]. 教育与职业 ,2018(10):53-56.
[12]蒙代伟 . 浅谈新时代加强高校共青团基层组织建设的重要意义及路径 [J]. 教育现代化 ,2020,7(13):111-112+115.
[13]苏小丹 . 提高高职院校共青团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摭探 [J]. 成才之路 ,2020(11):8-9.
[14]李淑君 , 刘毅 . 高职院校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途径研究 [J]. 职教论坛 ,2017(14):27-30.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32588.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