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营销“定位思维”在“课程思政”中的应用——以《经济学基础》课程为例论文

发布时间:2021-08-20 08:53:14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 要:营销中的“定位思维”在学生价值观形成中可以起到关联性作用,尤其是在课程思政中可以对其进行选择性的心智调动。课程中融入思政元素,需要通过定位方法连接学生已有的认知,重新将价值观元素与旧有观念对应起来,建立渗透并逐渐改变为新价值观。实践中引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元素,实现课程思政现实化,取得良好的应用效果。

关键词:定位思维;核心价值观;课程思政

本文引用格式:庄旭升,于军,窦欣 . 营销“定位思维”在“课程思政”中的应用——以《经济学基础》课程为例 [J]. 教育现代化 ,2021,8(36):180-183.

The Application of Positioning Thinking in Marketing in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the CourseZHUAnG Xusheng, YU Jun, DOU Xin(Shaanxi Business College, Xi'an Shaanxi )

Abstract: The “positioning thinking” in marketing can  play a relevant role in the formation of students’ values, especially in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 In order to integrat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 into the course, it is necessary to connect the students’ existing cognition through positioning method, re-correspond the value elements with the old concepts, establish infiltration and gradually change into new values. In practice, the introduction of socialist core values elements to achieve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reality of the course, and achieved good application results.

Keywords: positioning thinking; core values;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the course

一 引言

新时代教育改革发展的重点是在学校教育教学过程,要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的教育教学效果,让学生坚定不移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自觉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具体落实在课程思政的探索实施已经较为普遍, 如魏博通认为经济学课程思政建设缺乏完善的整体设计和规划 , 授课教师的课程思政教学能力 , 课程思政建设的评价体系和评价标准等方面均需要完善改进 [1]。于晗 , 沙秀娟认为经济学课程实施思政应该根据课程的特点设置德育目标 , 相关内容才好融入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马艳艳 , 任曙明提出“调整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完善评价机制”三位一体的经济学通识课程思政实现路径 [3]。贺勤志认为必须转变教学理念、设计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 [4]。隋庶认为需要规范课程思政教学内容的原则说明 [5]。刘心占认为应该深入发掘课程思政元素 , 创新思政方法和手段 [6]。靳卫萍认为应将“知、信、行”落实落地 [7]。

具体应用方面,储丽琴 , 孟飞认为应该从课程建设各个方面将思政元素实际融入经济学教学过程中 [8]。朱文蔚认为应重构课程“思政”的教学设计 , 探索与其相适应的教学方式 , 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展现“课程思政”元素 [9]。尹芳芳等认为需要行之有效的实践模式才能实现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的共生共享 [10]。

综上,通过以上思政逻辑梳理及对财经商贸大类各专业教学现状的反思,本文试图在融合前面观点的基础上,以高职《经济学基础》课程教学为例, 通过市场营销“定位思维”的应用,找到合适的融入点,达成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目的。

二 课程背景

近几年来,我校经济学基础课程教学面临新的形势,取得了一些进步 : 一是经济学教育思想、教育观念已经发生了较大转变,更加重视经济理论与中国经济结合,对价值观方向的指导作用加强;二是教学内容有了较大变化,在财经商贸大类各个学科专业建设、课程体系、教学改革方面均根据各自情况对教学内容做出调整;三是教育、教学方法有了很大改进, 案例教学逐步加强,现代化教学手段也被广泛应用。

从内容上看,高职高专财经商贸大类的经济学课程,其课程深度不如大学本科,但范围涉及经济学各个学科分支。涵盖了资源的稀缺性,资源配置、消费者行为、成本和收益、企业理论、博弈论、货币银行、失业、通胀和紧缩,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国际贸易等,既有微观经济个体分析,又有宏观经济运行实证。

思政方面,教师在日常教学工作中潜移默化的思政教育的方向性引导一直都在进行,但西方经济理论解释中国经济实践的时候,有较多的错误理解, 尤其是我国宏微观经济政策管理经济的行为学生容易误读,这对学生坚定社会主义信念,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不利。

全校范围财经商贸大类各专业通识《经济学基础》课程,覆盖专业及后期相关课程大类如下,其价值观影响最大,应该有统一的思政基调。(见表 1)

\
 
三 思政定位应用设计

(一) 目标定位
经济学课程思政目标较多体现在价值观中。过去经济理论研究的多是私有制的市场经济运行的问题,由于客观情况的差异,这些经济理论直接运用于我国存在较多的问题,比如推动市场经济而言, 经济政策解读的价值观取向问题。同时,在教学内容上,对我国经济建设有价值的地方如何继承吸收问题。

微观经济学思政目标:理解和拥护市场经济及其政策,形成制度自信;保持科学精神,坚持价值判断,在微观层面验证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宏观经济学思政目标:理解国家政策转变是应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的需要;建立起一套符合市场经济发展规律要求的宏观经济调控机制,保持科学精神,辩证看待经济学理论。

(二) 定位应用难点分析
定位是一种思维,也是一种传播方式,是影响人心智的活动 [11]。定位需要从一件产品入手,学校教育提供的产品符合定位涵盖的范畴。但定位首先不是改变产品本身,而是调整,是在学生的心智中对产品进行定位后的调整,使得产品在学生的心智中处于有价值的位置。

课程思政 , 需要在微观与宏观两个维度融和思政教育“立德树人”的总基调。但具体工作中,学生的现实价值需求无法实现与课程思政逻辑上的完全匹配,尤其是现实经济现象千变万化,社会系统噪音直接影响价值观的全面连接,完美结合存在很大难度。定位思维本身也不认同逻辑上的全面融合应用。换句话说,完全匹配学生进行灌输价值观无法真正取得最优效果。

(三) 课程思政“定位思维”应用策略

1.学生策略分析
“核心价值观”包括要素有: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十二个要素,在中小学教育中早有涉及,但学生年龄较小,没有社会实践经验和思维能力去理解接受。因此,学生情绪化行为导致行为失当, 偏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目标的认识较为普遍。

另外,学生所处的和平环境自然激发的是生活化的价值观元素:如购物、就业、租房、结婚、过年、旅行、饮食、娱乐等等。所以要将生活化的价值观元素与核心价值观元素连接才能真正有效传播核心价值观。具体连接需要教师分析教材内容与价值观元素的逻辑联系,并在生活化价值元素中对应找到连接点。(见表 2)

\

2.融入点定位分析
《经济学基础》教学将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这十二个要素作为融入点,涵盖国家、社会、个人三方面的价值观元素,较为系统、全面。这些融入点定位在生活化连接点上,通过新手段进行信息传递,完成具体思政目标现实操作连接。(见表 2)

(四) 定位准备
融入点资源:融入点资源非常多,例如学习强国提供了 38 个频道,聚合了大量可免费阅读的期刊、古籍、公开课、歌曲、戏曲、电影、图书等资料, 只要教师课前适当引入一些就可以启发学生思考。

连接点准备:教师需要了解学生惯用的移动终端程序及喜好,比如最近学生观看的影视作品、社会热点、游戏 APP 等,找到连接点。连接点的素材准备要充分,最佳途径是教师尝试参与其中,才能真正体会与连接。

评价准备:考核采用是个体互评机制,思政考核元素有改进认同即可,不做硬性评价,使用相对评价的小组互评即可。

四 应用过程

如表 3 所示,营销定位过程分为五步,分别是外部环境分析、优势位置分析、寻找证明物、整合资源和植入心智。

(一) 外部环境分析
依据定位思维,个体在信息过度传播社会中的心智极易遭受过度干扰。外部环境中的干扰源很多 ,比如:电视、杂志、互联网、微信朋友圈推送等, 他们的优势是即时性,而碎片化、娱乐化、非系统化是他们的基本特征。这些信息传播源参与的人群, 提供服务的人群大部分存在商业化行为,导致错误价值观概念泛滥。

\
 
(二) 优势位置分析
在校学生是一个巨大的群体,针对复杂外部环境,价值观传播需要的是极度简化的产品选择,然而核心价值观的多层面、多融入点于此相背离,不能切合学生的单个个体的有限选择和有限心智。另外,大学生的个性化思维也不愿意接受完全同质化的融入点解释。

因此,针对单个学生,极度简化学生在校期间的单个个体价值观融入点范围,将十二个融入点做好与单个学生的匹配,如爱好军事的学生,融入点定位在爱国、敬业,连接点都是与爱国、敬业相关, 教师只需要做好充分解读就能起到价值观融入效果。

(三) 寻找证明物
证明物也叫信任状,可以是人,也可以是物品。是连接点的外在表现,学生会自发寻找,也可以是教师引导寻找。证明物通过标志化行为方式或者概念化赋予连接点及融入点灵魂,使得学生天然的信赖二者之间的关系。比如,爱国这个融入点连接的是《士兵突击》电视剧,而信任物,很可能是追星族对应的明星王宝强,也可能是军事爱好者心目中的八一杠自动步枪。

(四) 整合资源
整合资源是师生互动的过程。教师指导学生在认识自己价值观定位过程中,主动搜集整理相关资源,同时也是认识自己的过程。教师在整合资源过程中要潜移默化的在授课中结合教学内容,而不是生硬的寻找解读。资源内容包括文字材料和视频材料,需要及时整理分享。

(五) 植入心智
心智植入必须具有竞争性,核心价值观融入点已经采用了极简形式。植入的具体做法是建立课程品牌,标签化课程内容,简化课程思政目标,就是融入点采用核心价值观十二点作为标签的原因。此外,这个过程需要更多的传播资源与渠道。而不仅仅是学校教材或者是单一课堂。

五 结语

《经济学基础》课程思政工作中,使用营销定位思维的逻辑方法,在核心价值观传播中,找到了价值观融入点和学生心智水平相当的价值观连接点,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方法可用,学生有目标可循, 价值定位循序渐进,逐渐靠近核心价值观,使课程思政取得良好的预期效果。

参考文献
[1]魏博通 . 经济学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主要问题与应对策略 [J]. 教育现代化 ,2020,7(45):107-109+114.
[2]于晗 , 沙秀娟 .“经济学概论”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J]. 教育教学论坛 ,2020(20):106-107.
[3]马艳艳 , 任曙明“.  经济学原理”课程思政教育实现路径探索 [J].黑龙江教育 ( 高教研究与评估 ),2019(08):1-3.
[4]贺勤志 . 宏观经济学开展课程思政教学路径探析 [J]. 对外经贸 ,2020(08):126-128.
[5]隋庶 . 经管类专业基础课进行课程思政的探讨 [J]. 沈阳工程学院学报 ( 社会科学版 ),2020,16(03):141-144.
[6]刘心占 .《经济学原理》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探索 [J]. 法制博览 ,2020(18):211-212.
[7]靳卫萍 . 经济学原理课程思政的初步实践 [J]. 中国大学教学 ,2020(Z1):54-59.
[8]储丽琴 , 孟飞 .《微观经济学》课程思政改革路径研究 [J]. 时代经贸 ,2019(34):102-103.
[9]朱文蔚 .《宏观经济学》课程“思政”的探索与实践 [J].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19,40(09):71-72.
[10]尹芳芳 , 潘建林 . 高职“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的实践运行模式研究 [J]. 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0,20(03):58-61+66.
[11]艾·里斯,杰克·特劳特 . 定位:争夺用户心智的战争 [M]. 北京: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7.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32581.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