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 要:课程思政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课程教学,实现全方位育人的一种重要途径。《激光技术及在先进制造中的应用》是针对理学院物理学专业研究生设置的专业方向类选修课程,是一门比较有代表性的物理学课程,理应在课程思政中发挥引导学生成长成才的正向作用。
课堂是课程思政的主战场,教师是课程思政的贯彻者,学生是课程思政的参与者。本文基于课程思政的基本理念和原则,以《激光技术及在先进制造中的应用》为例,对课程思政融入物理学课程的教学和实践进行了研究,在转变教学观念和手段、挖掘思政元素丰富课堂教学、改进课堂评价体系等方面提出了一些可行性建议,以期在实际教学中取得良好效果,与其他课程一起发挥出协同育人效应,达到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为国家培养出一批高素质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关键词:物理学;课程教学;课程思政
本文引用格式:董丹阳,杨玉玲,高志达 , 等 . 课程思政融入物理学课程教学研究——以《激光技术及在先进制造中的应用》课程为例 [J]. 教育现代化 ,2021,8(35):134-137.
Curriculum Ideology and Politics Integrate into Physics Teaching——Take the Course of “Laser Technology and Application in Advanced Manufacturing” as an ExampleDONG Danyang1, YANG Yuling1, GAO Zhida1, ZHANG Duo1, WANG Qi1, LIANG Biqing2(1. College of Sciences, NortheasternUniversity, Shenyang Liaoning; 2. School of Marxism, Northeastern University, Shenyang Liaoning)
Abstract: Curriculum ideology and politics is an important way to integrat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to curriculum teaching and realize all-round education. “Laser Technology and Its Application in Advanced Manufacturing” is an elective course for the physics major of the School of Science. It is a more representative physics course. It should be used in the cours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o guide students to grow into talents. The positive effect. Classroom is the main battlefield of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eachers are the implementers of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and students are participants in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Based on the basic concepts and principles of curriculum ideology and politics, this article takes “laser technology and its application in advanced manufacturing” as an example to study the teaching and practice of integrating curriculum ideology and politics into the physics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 enrich classroom teaching and improve the classroom evaluation system, etc., and put forward some feasible suggestions, in order to achieve good results in actual teaching, and play a collaborative education effect with other courses to achieve the fundamental goal of cultivating people. The country has trained a group of high-quality socialist builders and successors.
Keywords: Physics; course teaching; curriculum ideology and politics
一 课程思政的背景及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1] 他提出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改革的重点要放在提高课程思政针对性和适应性上,要不断满足学生学习、成长以及生活、发展的理论需求和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
而其他专业科目需要做好帮助和融合工作,不断将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课堂融入自己的课堂中去,形成同心同向、共进同行的推动效应。2020 年 3 月,教育部印发了《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正式将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划入高校人才培养计划当中, 在全国范围内普及思想政治教育课堂文明建设,也提出了各专业课要主动加强思想政治教育融合与发展的明确要求。
课程思政与思政理论课堂有显著区别,虽然二者的核心内涵都是“育人”“成才”,但课程思政属于专业和通识教育领域范畴,囊括选修课和必修课,以及二者关于教育重点、课程特点和教育优势方面都有显著差异。主要差异可以用三个词概括:目的内隐性、教育双重性、以及方式融合性。首先,课程思政相较于传统的思政理论课程来说教育目的更加隐晦,思政理论课程有其体制化、系统化、强意识形态化的明确风格,而课程思政更依附于专业课堂中的实际案例和具体内容,潜移默化地灌输思政理念。其次课程思政对专业课堂“教书育人”的传统功能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更加重视引导学生养成正确三观,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接轨。而且,课程思政的特殊性也影响着教学方式的改变,教学目标的制定以及成绩评定体系也都做了相应的调整和更改。
目前来说,课程思政对于高校政治思想建设发展有着深刻的历史和现实意义。课程思政的目的是育人、成才,它是高校人才培养计划中的重中之重, 是实现立德树人教育理念的关键一环,是育人成才战略计划的基本措施,更是一种独立于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多学科融合的新教育理念。
课程思政是高校思政教育改革新形势下的新型教学方式。它一举突破了传统政治思想课程系统化却缺乏实际案例分析的桎梏,通过多学科融合和学科渗透等形式弥补了专业课程缺乏思想教育的不足。课程思政教学模式不仅提升了高校课程的德育教学品质,其更是高等教育与政治教育连接的重要桥梁,是高校规范办学模式、紧跟党正确领导的重要途径。课程思政是提升人才质量的重要举措,大学时期是学生走向社会的重要过渡时期,也是正确三观和道德品行塑造的关键时期,除了专业知识,良好的道德品行和人格也是高校思政建设需要着重培养的。
二 物理学课程教学开展课程思政的实践路径
物理是一门展现客观世界发展本质,展示物质基本结构,剖析事物发展规律的自然科学。《激光技术及在先进制造中的应用》是面向理学院物理专业研究生的选修类课程,其相较基础物理课程更具有针对性,与社会实践的相关性更强,更有利于学生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将课程思政融入该课程会更有利于打造良好的德育课堂教学氛围。
(一) 更新教学理念,完善教学目标
课程思政的本质是强化教育根本理念的教学思想,强调育人的重要性。教师应改变传统的物理课程目标,不仅仅要让学生在学习中了解并学习物理知识,激发其对于物理学科的学习兴趣,更重要的是要将传授知识和价值引导融合起来,培养严谨、理性的学科性人才。
在课堂上以激光先进制造技术的基本物理理论和应用、《中国激光史录》、先进制造研究热点及趋势分析等课程核心内容为基础,适当结合科技强国理念(科技创新、科技自信、成才报国)、科学发展观理论(科学方法论、科学实验素养和科学探索精神)、习近平新时代工匠精神(精益求精、追求卓越) 等一系列相关的课程思政教育理念。通过有机融合知识传授、价值观引导以及综合能力培养,贴近学生生活,用更利于学生接受的方式方法,将科学知识和求知精神“春风润雨”般植入学生的心中。
(二) 挖掘思政元素,丰富课程内容
《激光技术及在先进制造中的应用》这一课程记录着物理学、激光技术在中国“从无到有”发展历程, 凸显了中国科学家上下求索的坚韧精神,彰显了国家对科技兴国、强国以及科技人才的重视和期望, 与新时代科技报国,工匠精神等重大理念不谋而合, 具有丰富的思政元素,应被深入挖掘进而丰富课程内容。在讲解激光技术时,通过对激光技术的应用介绍,进而引出我国激光产业的快速发展,让学生进一步深入理解我们的国家是在党中央领导下从一穷二白走到繁荣昌盛,是靠各行各业中国人民的共同奋斗赢来了世界的瞩目,鼓励学生将“爱国情”“强国志”化作“报国行”。
高校的根本目的是立德树人。教师要将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思想品质注入到物理专业研究生培养计划中去,培养学生专业、敬业的职业素养,鼓励学生精益求精、勇于创新。更要不断向学生灌输正确的职业操守、职业素养和道德行为准则,要做到对科研活动心生敬畏、言行有度,才能不断向社会输出理论水平达标、专业素养高、勇于创新发展的高质量综合型人才。
(三) 促进学科交流,优化教学方法
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我们立党立身的根本, 高校绝不能偏离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在物理学的研究过程中,从理论到实践再到理论再实践的循环反复的过程本身就是践行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的方式之一。教师可抓住这一层联系,跟学生讲述物理学科与马克思主义思想之间的联系,帮助学生理解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的精神内核与时代内涵,以此锻炼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和实践意识。
课程思政元素要与课堂内容有机结合,需要教师结合新的教学方式,将元素融合到教学中去。教师完全可以合理利用校内资源,结合激光应用技术与装备研究团队(东北大学学科交叉创新团队)和研究依托基地——辽宁省增材制造与再制造用材料重点实验室近年的研究内容和成果举办专题讲座和研讨会,邀请激光技术领域知名的专家学者来校举办交流会和座谈会,促进学生对《激光技术及在先进制造中的应用》课程的理解和认同,树立学科自信,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在专业领域内不断开拓进取、不断创新发展。
(四) 德育智育结合,重塑评价体系
高校的德育是将马列主义政治理论教育为根本, 以思想品德教育为核心,以专业教育为途径,以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是道德教育的一种“合力”。教师要找寻《激光技术及在先进制造中的应用》课程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爱国情操、道德修养等相融合的“触点”和“结合点”,例如着重介绍激光技术领域科学家的科研经历、激光技术在我国的发展历程等,用历史和情感丰富课堂。在激光技术实验教学的过程中,可以事先给学生分组,以小组的形式展开实验课教学,提高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并在实验过程中,针对期间出现的问题让学生们进行独立思考和解决,必要时再给予指导,激发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明白对科学真理的探索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要通过反复的实验和坚持探索才能得来,让学生更加理解一门课程的背后是隐藏着无数科学界先辈对真理的孜孜探求。
课堂的教学要及时进行效果反馈和修正,确保课程思政改革的活力和动力。课程思政效果评价体系的主体除了教师,还应包括学生、辅导员等多方面, 其次,相较于结果性评价来说,发展性评价会更加有意义,思想政治元素的特殊性导致参与者对它的过程性评价和主观性评价以及描述性评价的意义会远高于是非性评价和区分性评价,如此有利于获得更全面、更多元化、更客观的评价,也使评价更加科学,更有研究意义。
三 物理学课程教学开展课程思政的重要意义
(一) 有利于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课程
高校是向社会输出高品质人才的主阵地,肩负为我国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任务。站在全员育人的思想高度上理解课程思政与专业课融合的整体格局,能够进一步深化大众对于高校教育中德育教育体系的认知,从思想层面更好地回答“大学究竟培养什么样的人”以及“如何培养人”等问题。在《激光技术及在先进制造中的应用》课程中以渗透教育作为主要手段,将家国情怀教育、国家发展战略规划教育、科技报国教育穿插到课堂专业知识的讲授中去,两者相互促进、相互支撑,进一步提升高校课堂教育的质量,提升高校课程思政元素在打造高品质德育教育体系中的比重,全力打造系统化、多元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形式,促进学生身心的同步健康和成长。
(二) 有利于实现高校“三全育人”的培养要求
高校承担着立德树人的德育任务,其关键是建立“三全育人”教育机制,这不仅是规范大学生道德品质的准则,是高校教学质量的标尺,更是国家调整高校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三全育人”教育机制的核心是建立系统、长效、个性化的教学形式。而且要纠正思想教育主要靠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错误观点,仅局限于“学科本位”的方法论是片面的,这完全忽视了日常课堂对于思想政治的促进作用。调动所有学科的灵活性,转“学科本位”理论为“教育本位”理论共同辅佐思想政治教育,挖掘各科课堂中的思想教育内容,在背景介绍、学科活动和科研教学中渗透社会主义价值观、道德品质观以及学校文化等内容。
(三)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谁拥有了一流创新人才、拥有了一流科学家, 谁就能在科技创新中占据优势。[2]”一直以来,中国大批有志青年涌入到尖端科技的研发队伍,创下了许多优异的成绩,正可谓“江山代有才人出”。科技是国际社会竞争的核心竞争力,在科技强国战略规划之下,国家需要一批又一批道德品质高、科研素质强、科学本领硬的社会主义接班人来继承社会主义科技事业。这就要求各大高校严格把控思想政治建设,积极培养具有高素质的科技人才。《激光技术及在先进制造中的应用》作为一门专业性较强的课程,教师更需要在课程中强化激光技术领域先辈的优良品德和端正的政治思想,宣传其优秀的个人品质和闪光的个人魅力。鼓励学生向先辈学习,勇于创新发展,发扬在科研中吃苦耐劳、精益求精的精神。教师更要有意识地挖掘、培养学生闪光的能力,要将培养高质量、综合型人才作为一大教育目标,鼓励青年发挥特长、激发青年创新活力。
(四) 有利于促使科教兴国战略“落地生根”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一定要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努力成为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新时代的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需要建设世界科技强国! [2]”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提升了中国的综合国力,当前国际上的国力竞争说到底就是高品质人才的竞争。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可以结合当前该领域中的国际发展形势、核心竞争方向以及拓展国家相关政策来延伸到课程思政的内容,要适时告诉学生他们作为高科技人才对于国家发展科技强国战略计划以及发展尖端科技、完成突破科技壁垒时代任务的重要性,激发其作为华夏儿女担起时代和历史使命的决心和担当。
四 结 语
做好课程思政工作,是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提高大学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举措。这就要求教师要适当改变传统专业课的教学内容,强化其中可以拓展课程思政素材的内容;适当改变单一、刻板的教学方法,多融入世情、国情教育,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如此更能完善高校的德育形式, 也更能使学生从课堂上获得更多认可感与成就感, 促进学生全方面、多方向发展,更有利于高校向社会输送更高质量的专业性人才。
参考文献
[1]习近平 . 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 [N]. 人民日报,2016-12-09(1).
[2]习近平 . 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九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四次院士大会开幕会上的讲话 [N]. 人民日报,2018-05-18.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324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