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在线混合式教学设计创新论文

发布时间:2021-08-17 16:57:44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    要:“互联网 +”时代,高校教学急需引入互联网思维,翻转传统封闭的教学模式,设计出高校以学生为本的多元开放智慧教学模式。本文依托在线教学平台,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指引下,设计出系统的在线混合式教学活动,利用课程情景、人际协作活动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使学生完成对当前所学知识的内化。

关键词:“互联网 +”;在线混合式教学;教学设计

本文引用格式:李梅,王高飞“.  互联网 +”背景下高校在线混合式教学设计创新 [J]. 教育现代化 ,2021,8(35):14-17.

Innovation of Online Blended Learning Design in the Context of “Internet +”LI Mei, WANG Gaofei(Heilongjia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Harbin Heilongjiang)

Abstract: In the era of “Internet +”, colleges need to introduce the Internet thinking urgently, reverse the traditional closed teaching mode, and design a student-oriented ,pluralistic, open, wisdom teaching mode. Based on  the online teaching platform,  and under the guidance of the constructivism learning theory, this paper designs a systematic online blended learning activity,  which gives full play to the subjectivity of students by using the course scene and interpersonal cooperation activities, and enables students to complete the internalization of the current knowledge.

Keywords: “Internet +”; online blended learning; the teaching design

一引言

《2020 年教育信息化和网络安全工作要点》指出要积极发展“互联网 + 教育”,发挥网络教育和人工智能优势,创新教育和学习方式。随着“互联网 +”时代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交互技术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深度融合,高校依托互联网思维开展教学,从早期的网络教学到现在的微课、MOOC、翻转课堂,在线教学呈现迅猛发展之势。因此,教育信息化 2.0 发展过程中,在线教学必须被高度重视。

尤其是 2020 年疫情中“停课不停学”,创新性地探索在线教学的教学方式方法更是尤为重要。传统的高校课堂教学存在教师讲授为主、课堂互动有限、课堂教授内容容量有限等现状,这种模式不太适应如今教育的高度信息化、共享化、在线化和高效化 [1]。J.Bonk 与 Charles R.Graham 认为: 混合式教学是教学领域的一个专有概念,为传统面对面教学与基于 Internet 学习的混合 [2]。

本文着重探讨基于互联网平台的混合教学与本科教学如何实现有效融合,设计出独立探究学习——协作学习——反馈学习的在线互动教学方案,唤醒学生积极学习的主体意识,通过构建自我认知——知识建构——智能创新发展的教学设计,使学生能力实现螺旋上升, 并提升课堂活力和增强教学效果。

二 在线混合式教学设计的内涵和特征

(一) 在线混合式教学设计的内涵
在线混合式教学设计是基于在线教学理论建立起的在线教学活动框架和程序,在网络环境下,采用网络课程或者网络直播空间等作为学习环境,综合使用多种技术,有效衔接整合网络资源,运用系统论分析在线教学的整体流程,凝练出以学生为主体的在线教学系统的整体规划,以开展稳定的在线教学活动的结构形式 [3]。

(二) 在线混合式教学设计的特征

1.共享 + 高效
传统的课堂教学,教育资源处于非流动状态,知识不能及时更新,优质教育资源不能高效地被充分利用,造成教育资源的浪费。在线混合教育充分利用优质网络资源,补充和丰富课堂教学内容,避免学生被动学习以及知识碎片化的问题,学生既可以随时随地预习复习,互动讨论,深化对知识的了解, 又可以使得学生更高效地掌握所学的知识,并实现知识积累——应用——创新的螺旋上升,实现知识点的融会贯通,进而提高学习的效果。

\
 
2.灵活 + 创新
随着云计算、大数据、多媒体技术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普及,以及智能手机、笔记本电脑等各种智能终端设备被大量使用,传统课堂教育需要与时俱进,采用更为灵活的学习方式。在线混合式教学设计课前、课中、课后环境,师生、生生之间依托在线教学平台或电子邮件、微信、QQ 等交互工具实现同步或异步交互,挖掘知识的广度和深度,激发教师和学生的学习潜能,促使双方主动汲取新的知识,教师发展成为教学环节的“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学生则发展成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的主动建构者”,双方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灵活安排时间,进行高效的思考学习,创新发展多元化的、开放式的在线混合式教学模式 [4]。

三 高校在线混合式教学设计

(一) 设计的原则
1.教学设计要体现系统性。在线混合教学设计是将系统论的观点融入整个教学系统中,将教师、学生、在线教学内容和在线教学环节形成整体,系统规划整个教学活动。包括课前提供相应预习材料、在线预习并完成相应任务,课中设置相应情景讨论、在线辅导、交流协作等,课后在线检查作业情况等, 以及完成课程相应的动机、目标、达到目标的条件。

2.教学设计需要按照知识的层次兼顾纵深型和平面型相结合,直线式和螺旋式相结合。注重知识学习的延续性,利用内容组织方式的纵深型和平面型,丰富相关学习内容的深度和广度;加强知识学习的理解,利用内容编排的直线式和螺旋式相结合, 既避免重复,又逐步加深内容强度和深度,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从而加深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

3.教学设计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学内容、教学环节、教学前期问题设计具有挑战性,能够适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并适当提高难度,激发学生的学习的内驱力,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或者团队带动参与其中,并在深入学习过程中真正融合其中。

4.教学设计要加强交流与合作。尽管通过课前知识引导,学生已经对知识有了自己的见解,但同时需要设计在线教学手段,比如留言板、QQ、微信、在线会议等,加强其与同组其他学生之间的课下交流合作,课上提问、演讲、辩论环节强化与其他组学生及教师之间的交流,从而用不同的视角实现对知识的深层次理解,完成社会建构 [5]。

(二) 在线混合式教学的设计
在线混合式教学包括前期分析阶段、设计开发阶段、实施评价阶段、知识增值及实现保障阶段, 各个环节环环相扣,保证实际教学效果提升。并加强情感引导以及技术支持,确保教学过程中,教师与教师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同组及不同组学生与学生之间顺畅的研讨、实时互动交流、反馈、反思, 提升学生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的驱动力、知识的应用创新能力。在线混合式教学设计见图 1 所示。

\
 
设计流程为:(1)前期分析阶段,主要分析学生的学习需求、课程的教学内容、学生的总体特征和课程教学目标。通过分析学生的学习需求查找学生目前的学习状况与预期达到的学习状况之间的差距,并据此确定在线教学总的教学目标;通过分析课程的教学内容明确在教学目标前提下,各教学单元及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合理安排在线教学内容,提高在线教学效果;通过分析学生的总体特征,以便了解学习者的学习习惯、学习爱好等,以更好地设计在线教学;通过确定课程的教学目标,突出在线教学中教师和学生共同协作、参与的特性,保障后续在线教学的开展。

(2) 设计开发阶段,主要包括设计在线混合式教学策略和相关的教学问题。通过在线混合式教学策略的设计综合
考虑教学顺序、活动、方法、组织形式以及选择媒体, 从而解决教师在线混合式教学中如何教和学生在线学如何高效学的问题;通过设计相关的教学问题,使教师能够提前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设置情景,设计相应的任务群和问题群,解决在线混合式教学时教师需要教什么和学生需要学什么的问题。

(3)实施评价阶段。首先学生自主观看教师选定的学习材料,可以自行查阅纸质资料或者数字资料进行补充,在网络学习交流平台上完成教师设定的任务,并将收获和疑问提交到学习交流平台,教师和学生可以在留言区、讨论区进行交流,形成课前自主学习反馈,也可以引导学生之间的隐性知识的迁移,促使探究式学习,提高预习的质量。

其次,在线直播课堂上,教师不需要占用大量时间进行讲授知识点,可以先进行快速少量的测评,然后根据不同情况采用不同方式:

①针对学生在预习和课前讨论中存在的共性问题,教师主要采用同步式直播教学或者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方式进行;针对某些个别问题,通过面对面的 QQ、微信等方式来实现个别辅导教学;

②根据教师设置情景不同的探究问题,采用协作型教学模式,学生根据学习任务,通过网络和即时通信工具结伴学习,讨论交流,最终完成学习任务,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③针对案例分析教学环节,学生通过对案例实际情境分析,学生之间通过网络通信工具进行讨论,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方案、解决过程等,并通过作品展示等形式,分享学习心得和体会;

④通过反思评价,完善方案环节,教师通过直播间讨论区、评论区、答疑区等了解学生在线混合式学习过程的学习情况,及时进行引导、解答,学生最终完善、提炼自己的学习成果并进行发布。最后,学生可以选择性观看复习视频,完成课后习题、测评等,了解本次知识点掌握的不足之处,并进行再次思考,促进知识内化。

(4)反馈阶段,包括知识增值和技术、情感保障阶段。通过阶段性测试、讨论、问卷等形式,及时进行反馈,并通过大数据等新技术进行在线学习效果记录,保证教师及时调整授课安排。

四 在线混合式教学的推进建议

图 1 在线混合教学模式的一般过程课建设等,并建立合理有效的在线教学评价机制和激励机制,引导教师从被动参与到主动承担在线教学 [6]。

(一) 制定政策制度,为在线混合教学营造良好氛围
在改革进程中,政策工具常常具有指挥棒的作用。首先需要从国家层面进行顶层设计,国家要给予各地高校相应的政策支持和引导、资金投入、在线资源建设、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在线技能培训等,充分发挥政策制度的协同效应,为高校教学创新创设良好的政策环境,推动和促进在线混合教学的开展。

其次需要从区域和学校层面进行策略设计,高校要结合地方的特色,进行合理定位,凝练出服务地方经济的“错位”办学特色,主动分析“互联网 +”时代对于人才培养需求,大力发挥在线混合教学的优势,联合企业、第三方机构共同培养应用型人才;通过设置学校互联网 + 课程协调部门,制定出“互联网 +”时代高校自身的教育发展规划及在线混合教学的具体实施路线图,并督促本校“互联网 +”在线混合教学模式的运行、推进、培训等事宜,并进行必要的资金、技术、人力支持等 [3];支持在线教学项目研究以及精品

(二) 转变观念,为在线混合教学提供新动能
首先,高校和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到,要开展有效在线教学,就要评估是否适合学生,主要包括是否具备满足在线教学的硬件条件(方便的接入网络、计算机设备等)和软件条件(基本的信息素养和计 算机操作能力、自主学习能力等)。

因此,高校应该冷静客观地分析在线混合教学的优势、适用性,本着以学生能力培养为中心,对于适合的课程需要重新设计教学方案、流程;对于不适合的课程可以采用其 他混合方式教学。其次,重塑新的教学模式,必须以教学观念的转变为主导,要想从本质上进行现今的“传递——接受”式在线教学模式转型,需要重新认识“知识建构”,真正把师生间、学生间的社会性互动的体验作为贯穿的教学设计。教师在教的过程中, 要根据基本知识点,设计出讨论、演讲、辩论、撰写 报告等延伸知识学习的高阶学习任务,并且给出明确的成绩评价标准,设置相应的分数奖励。

(三) 重塑教师角色,为顺利实现在线混合教学提供保障
在“互联网 +”时代,教师角色的重塑势在必行。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更需要教师掌握互联网信息、技术等相关素养,重新塑造新时代教师的角色, 形成“互联网 +”思维 [7]。首先通过开展丰富的、全方位的在线教学模块化培训,及时解决教师在线混合教学过程中遇到各方面问题,使教师能够在不断丰富自身知识体系和优化自身知识结构的同时,提高在线混合教学技能,并使教学质量得到提升。在此过程中,教师必然会意识到在线混合教学的巨大优势,从而实现角色的重塑。其次通过教改教研项目的教研共同体和导向激励的作用,营造协作共享、共同提高的氛围,促进教师自觉主动地进行技术与教学融合,激发教师参与在线教学的积极性,加快“互联网 +”新型在线混合教学的转变。

五 结论

综上所述,新时代的高校教学范式必须时刻渗入“互联网 +”思维。在线混合教学能够实现跨时空的生活、工作和学习,同时知识获取的方式也发生根本变化,其时空分离、即时反馈学习、资源丰富、交互多元的特性使其能够更关注学习过程及学习内容,最终聚焦于学生个人的发展。

基于互联网的在线混合教学是教改的一种有益探索,但是在实施过程中也应当关注以下问题:① 教师工作量增加,教师在执行在线混合式教学时既要完成传统的课堂教学工作,同时还会额外增加预习视频、复习视频、随时对于学生问题的回复等工作量, 维护线上教学秩序,开展教辅活动,在线教学活动的模式、流程与方法以及课程评估的规则也会变得更加复杂等 [8];②教学效果的不确定性,在线混合教学是新技术与传统课堂的结合,如何实施恰当的在线教育评价至关重要。高校要针对不同性质的课程,科学地围绕教师、学生和课程,从教师在线教学能力;学生的学习过程、学习方法和学习效果、学习反馈;在线课程本身设计等方面,设计出合理可行的评价指标体系,指导教师科学地教,学生事半功倍地学。

参考文献
[1]张青 , 胡志华 . 移动互联网与高等教育变革 [J]. 理论月刊 ,2016(03):58-63.
[2]Watson J. Blending learning: the convergence of online and face- to-face education[EB/OL]. [2018-09-01]. http: //files.eric.ed.gov/ fulltext/ED509636. pdf.
[3]朱洪军 , 李曦 . 基于 MOOC 的混合式教学设计与实践 [J]. 计算机教育 ,2019(06):147-151.
[4]张立国, 王国华. 在线教育理论与实践[M]. 北京:科学出版社, 2019:47-52.
[5]高宏 .“互联网 +”背景下高等教育面临的机遇、挑战与应对 [J]. 黑龙江高教研究 ,2016(11):78-81.
[6]谭爽 . 指向深度学习的高校“混合式教学”模式构建 [J]. 中国高等教育 ,2019(06):51-53.
[7]蔡宝来 . 人工智能赋能课堂革命 : 实质与理念 [J]. 教育发展研究 ,2019,39(02):8-14.
[8]陈晓东 . 云时代的高校学生工作思维范式 [J]. 高教发展与评估 ,2014,30(06):85-91+104.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32464.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