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本科生导师制在应用型院校中的实施策略探索论文

发布时间:2021-08-16 13:38:52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 要:本科生导师制的建立,对我国高校教育的发展、高校教师工作的开展、本科生培养模式的改革、学生科研能力的提升和心理素质的提高都有一定的促进作用。特别是在应用型院校,本科生导师制更会对学生的学习、科研能力的培养和未来职业发展规划等方面带来重要的影响。

本文以应用型院校本科生导师制存在的问题和实施策略分析为例,重点探讨国内应用型院校本科生导师制现阶段面临的主要困境,并提出在应用型院校中如何营造良好的师生互动关系,更好地服务于学生,提高本科生的培养质量,有效地激发导师、学生、学校三个主体的积极性, 最终形成三个主体的互利共生,避免本科生导师制流于形式。

关键词:本科生导师制;应用型院校;存在的问题;实施策略

本文引用格式:刘莉莉 . 本科生导师制在应用型院校中的实施策略探索 [J]. 教育现代化 ,2021,8(41):153-155.

Research on Implementation Strategy of the Undergraduate Tutorial System in Application-Oriented Higher InstitutionsLIU Lili(Discipline Inspection Commission Office, nan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nanjing Jiangsu)

Abstract: The establishment of undergraduate tutorial system can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the higher education and teachers’ work, the reform of  the undergraduate training mode, the improvement of  the students’ scientific research ability and  the psychological quality. Especially, in the application-oriented higher institutions, undergraduate tutorial system will have an important impact on students’ learning, scientific research ability training and future career development planning. Taking the problems and implementation strategies of the undergraduate tutorial system in the application-oriented higher institutions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main difficulties of the undergraduate tutorial system in domestic application-oriented higher institutions. This paper also puts forward how to create a good interaction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 in the application- oriented higher institutions, in order to better serve the students,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he undergraduate training, effectively stimulate the enthusiasm of the tutors, students and schools, finally form the mutualism of the three subjects and avoid the undergraduate tutorial system becoming a mere formality.

Keywords: undergraduate tutorial system; application-oriented higher institutions; existing problems;implementationstrategy

一 现阶段本科生导师制现状和存在问题

随着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中国高校的高等教育规模不断扩大。根据中国信息产业网统计数据显示: “2019 年我国普通本专科招生 914.90 万人,比上年增加 123.91 万人,增长 15.67%;在校生 3031.53 万人, 比上年增加 200.49 万人, 增长 7.08%;毕业生758.53 万人, 比上年增加 5.22 万人, 增长 0.69%, 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呈逐年增长的趋势。”在规模扩大的同时,国家也非常重视高等教育的发展质量, 不断加大教育资源的投入,改善不合理的结构,多措并举,努力提升高等教育质量。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指出:“注重因材施教。关注学生不同特点和个性差异,发展每一个学生的优势潜能。推进分层教学、走班制、学分制、导师制等教学管理制度改革。”高校进一步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刻不容缓,本科生导师制目前已作为我国高校创新人才培养的模式,并越来越受到国内大多数高校的重视和青睐。导师制发端于 14 世纪的英国,17 世纪,首先应用在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的研究生教育培养中, 导师制是为了完善当时教育任务,培养和训练合格型人才的一种教育模式。美国哈佛大学、普林斯大学等在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也开始相继探索。

导师制成功的实施,证明这种模式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后来在国外得到了广泛的推广,逐渐形成了一套完善的教育理念 [1-3]。自 2002 年以来,北京大学和浙江大学等高校率先实施本科生导师制,在本科生培养中取得了不俗的成绩 [4]。2004 年,教育部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中也明确指出:“有条件的高校要积极推行导师制,努力为学生全面发展提供优质和个性化的服务”。

因此,近些年国内高校纷纷效仿,开始实行本科生导师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导师制在国外虽然经过了近几百年的发展,但在中国的推广还是近十几年的事情。由于是国外“舶来品”,照搬国外本科生导师制的模式在国内高校某些领域可能存在水土不服的情况,在国内一些高校的实际运行中可能会存在各种问题。国内一些高校没有根据本校实际情况采取一些措施引导和规范,照抄外校经验,导致导师制实行效果大打折扣,导师制培养模式流于形式, 造成人才培养结果不尽如人意 [5]。

通过分析我国高校现阶段本科生导师制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针对国内应用型院校本科生导师制实行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本文归纳出以下 3 个代表性问题。

\
 
(一) 导师缺乏积极性,自身职责定位不清
在国内一些应用型院校中,虽然本科生生源质量好,实行了导师制,但是由于导师科研任务重, 时间紧,无暇顾及本科生的学习、生活和思想状况, 无法经常与学生交流和指导,本科生几个星期或者甚至几个月见不到导师一次,导师的指导作用不能充分发挥。由于低年级本科生刚进入大学,处于打基础关键阶段,存在没有科研实践基础参与导师科研项目情况。

与研究生相比,导师更偏向于对研究生的指导,认为应用型本科生基础不够宽广,研究不够深入,在本科生科研方面花费太多精力和时间, 不如花在研究生身上。此外,本科生导师制在实施过程中,要求导师对学生的学习、生活、思想、就业等做全面的指导,具体职责比较宽泛,与辅导员具体工作没有明确的职责权限区分。这就使得部分导师对自身的职责和角色定位不明晰,严重削弱了导师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不利于导师制作用的真正发挥 [6]。

(二) 学生缺乏主动性,自身学习意识欠缺

工程类学科更强调工程或实际的应用,这就要求国内应用型院校更加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而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很大程度上决定于学生自身的主动参与。事实上,大部分本科生还停留在高中阶段被动地受教 , 不能主动运用跨学科的知识与方法对某一学术问题进行有计划的系统思考,与老师的互动效果不佳,直接导致学生主动参与导师研究项目的热情不高, 阻碍了学生科研能力的提升。部分学生认为自己完全能够解决生活学习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没必要向导师求助。这也就直接导致学生无法就自身学习、生活、思想、心理等存在问题主动联系导师,做深入的交流,师生之间不能形成良好的师生互动关系。

(三) 高校缺乏管理机制,有效监管乏力
高校导师的积极性不高,主要的一个原因是导师制管理机制不够完善。具体表现为对导师工作的考核激励机制和监管约束机制还不健全。尤其在应用型院校中导师在面对众多科研任务的同时,可能会优先选择与自己利益切身相关的任务来完成。而导师平时对学生的培养和指导,产生的效果是潜移默化的,很难量化导师在辅导学生过程中的所有投入 [7]。此外,本科生导师制在我国推广运行还不够成熟,监管约束机制还不够健全,造成一些导师对于导师制疲于应付,敷衍了事。

二 应用型院校本科生导师制实施中的策略分析

基于上述国内应用型院校本科生导师制实行中存在的 3 个代表性问题分析,为避免导师制流于形式,具体实施策略分析如下:

(一) 建立科研导师制,激发导师工作积极性
导师制即学科的教师在一定期间内 , 对少数几个学生 , 根据学生的性格、智力和能力等进行针对性指导和教育的方法 , 目标是以更好的发挥学生的特长为中心 , 培养学生更好、更早地进入相关领域学习 , 并学会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提高其自身素质 [8]。导师制模式,需要通过导师和学生积极互动来实现。针对应用型院校自身特点,结合导师制模式可以着重建立科研导师制度,让学生在导师的引导下,参与课题研究,以科研为纽带,发挥导师在育人中的主导作用,培养学生科研意识和科研创新能力 [9]。

科研导师制作用发挥,需要导师积极主动全面了解学生的学科背景、学习创新能力、实践应用能力、兴趣爱好等,并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进行因材施教。这种科研导师制度既可以帮助导师减轻科研压力, 又可以促进学生个性潜能的发挥, 大大提升学生的科研能力。此外,科研导师制有效发挥还需要导师明确职责定位,与辅导员具体工作相比,对学生思想状态和学习情况要做更深入了解, 知己知彼,方能及时调整引导策略,在科学研究中给予学生更精准的指导。在应用型院校大力推进科研导师制,对激发导师工作积极性,培养学生学习、科研能力大有裨益。

(二) 强化宣传教育,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
相对于文理基础学科 , 应用学科最大的特点是结合科技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或工程应用问题。应用型本科生要注重自身实践能力的培养,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导师项目研究课题,以项目为支撑,努力培养自己的科研兴趣。要强化本科生导师制对学生身心健康、个性潜能、社会竞争能力等方面促进作用的宣传教育,激发本科生联系导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通过宣传教育让导师和学校认清本科生是未来参与科学研究的基础,只有培养好了本科生, 打牢了基础,才会培育出有水平、能干事的研究生。让本科生意识到只有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导师的科研项目中,才有机会应用从课堂上学到的新理论、新知识,并通过研究实践发现新知识,新问题。同时, 本科生在学好基础课的同时,要有目标地投入到导师的科研项目中,以学术研讨为例,学生要积极参与专题研讨,主动提问、质疑和发表评论。只有乐于亲身实践,勇于探索,才能在实践中磨练自己, 证实自己。有效的宣传教育,能让学生在良好的师生互动环境下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养,进而推动应用型院校在学生能力培养方面取得更大成效。

\
 
(三) 健全激励管理机制,增强高校监管有效性
从社会责任和职业道德角度来讲,导师是在工作之余参与本科生的培养和教育工作,本属于老师的非职责性任务。为此,高校要强化导师对人才培养的考核激励,如建立健全导师制的激励评价机制, 把导师制考核评价内容量化、具体化,将具体工作真正计入工作量,有效促进导师制作用的发挥 [8]。采取外在激励和内在激励相结合的方式细化激励评价标准,激发导师的积极性。

外在激励主要体现为导师在工作中获得物质报酬、岗位职位等获得的满足,包括工作报酬、评优评奖、职称职务晋升激励、年度工作考核、个人的成长与发展、前途等。内在激励则主要体现为在工作中获取的精神满足,比如情感激励、尊重需求、自我实现需求、学术发展需求、奉献精神等。这些因素在提升导师工作积极性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不可小觑。此外,要健全导师制的监管约束机制,组建多元化的监督管理团队,对导师平时的指导工作进行督导,促使导师履行相应的责任。完善导师的激励机制和监管约束机制,能充分调动导师的积极性,对导师制的开展和实施有积极促进意义。

三 结 语

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亟需高质量的本科生培养模式。国内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实施,虽然推动了高等教育的改革,但是结果并不如人意。很多研究只是针对国内高校本科生,并没有凸显我国目前本科生导师制在应用型院校实施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另外,在导师制存在问题的对策分析上,很多学者过于强调学校制度建设,忽略了还需发挥导师和学生的双主体作用,营造良好师生互动关系。文章根据应用型院校中学科的实际情况,针对本科生导师制实施过程中遇到问题,从导师、学生、高校三个层面提出具体的策略,有效激发三个主体的积极性, 最终形成三者的互利共生,为推动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大卫·帕尔菲曼.高等教育何以为“高”:牛津导师制教育反思 [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
[2]窦可阳,徐秀玲.英国当代本科导师制度探析——以普利茅斯大学本科导师制为例 [J].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9(07):107- 110.
[3]张万里,蒋隆莹,陈桃淘,等 . 基于新工科应用实践背景下本科生导师制的探索与思考 [J].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19(12):246-247.
[4]高静 , 宋昊天 , 代瀚锋.本科生导师制实施状况调查研究—— 以北京大学为例 [J]. 北京教育,2018,(6):20-23.
[5]唐汉琦.我国高校实施本科生导师制的成效、问题与出路 [J]. 重庆高等教育,2019,7(4):98-109.
[6]魏媛,吴长勇 . 本科生导师制实践的成效、困境与路径研究 [J]. 高教论坛,2020,7(19):23-24.
[7]赵建庆 . 高校本科生导师制驱动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探索[J]. 开封文化艺术职业学院学报 ,2020,40(09),95-96.
[8]白银山,张旭,盖作启,等.浅谈关于践行本科生全程导师制的感悟和思考 [J]. 教育教学论坛,2018,9(38):233-234.
[9]高静 , 宋昊天 , 代瀚锋.本科生导师制实施状况调查研究—— 以北京大学为例 [J]. 北京教育,2018,(6):20-23.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32403.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