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 要:产教协同育人是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也是高等教育改革与实践的重点。基于华为 ICT 学院, 确立了以实践促进教学发展、以评价体系保证教学质量、以教学机制创新实施教书育人的产教协同育人理念,解决了目前产教协同育人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产教协同育人的改革方案和创新模式,并以东莞理工学院华为 ICT 学院为例,说明了华为 ICT 学院产教协同育人改革与实践取得的成效。
关键词:华为 ICT 学院;产教协同育人;教学;人才培养
本文引用格式:李清霞,魏文红 . 基于华为ICT 学院的产教协同育人改革与实践[J]. 教育现代化,2021,8(41):42-45.
Reform and Practice of Production and Education Collaborative Talent Based on Huawei ICT College
LI Qingxia1, WEI Wenhong2(1. College of Computer and Information, City College of Donggu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Dongguan guangdong; 2. School of Computer, Donggu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Dongguan guangdong)
Abstract: The cooperative talent of production and education is not only an important way of talent training in universities, but also the focus of higher education reform and practice. Based on Huawei iCT college, this paper establishes the concept of production and education collaborative talent, which promotes teaching development by practice, ensures teaching quality by evaluation system, and implements teaching and educating by teaching mechanism creation. it solves the existing problems of production and education collaborative talent, proposes reform scheme and innovation mode of production and education collaborative talent, and takes Huawei iCT College of Donggu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as an example to illustrate achieved results of the production and education collaborative talent in Huawei iCT college.
Keywords: huawei iCT college; production and education collaborative talent; teaching; talent training
一 引言
计算机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带动了信息化、自动化和智能化的广泛应用,信息与通信技术(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简 称ICT)已成为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它不仅是信息和通信的融合,也是打通数据全域共享重要技术保障 [1]。
ICT 技术作为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密切融合的产物,不仅实现了数据高速传递和信息高度共享等多种业务,而且还实现了数据的智能化分析和处理 [2]。华为 ICT 学院是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协同高等院校、教育培训机构、行业协会及合作伙伴等各类资源,共筑一个开放、和谐、互惠、可持续发展的 ICT 人才生态平台,共同培养创新型 ICT 人才 [3]。截止至 2019 年底,华为与全球 900 余所大学院校开展校企合作,提供教材开发、师资培养、实验室建设和学生认证等服务, 年培养学生量超过 45000 名 [4]。
华为人才培养是以华为认证体系为主体,华为认证体系覆盖了 ICT 全领域,致力于提供领先的人才培养体系和认证标准,培养数字化时代的新型 ICT 人才,构建良性的 ICT 人才生态。华为认证体系包含“ICT 技术架构认证”“平台与服务认证”“行业 ICT 认证”三类技术领域人才标准,华为认证全景图如图 1 所示。
ICT 技术架构认证聚焦 ICT 基础软硬件设施, 提 供 Data Center、Storage、Sever(In progress)、 Routing & Switching、WLan、Security、SDn、Transmission、access、LTE、5g 十一个技术方向的能力认证,培养具备基础设施规划、建设和维护能力的专业人才。
平台与服务认证覆盖 aI、IoT、Cloud 等新技术领域,提供 Cloud Computing、Cloud Service、BigData、aI、IoT、Enterprise Communication 六个技术方向的认证,聚焦培养具备业务、技术、应用融合能力,能进行云平台架构、建设和运营,并在平台基础上进行新技术应用和开发创新的新型人才。
行业 ICT 认证深入理解行业, 提供 Finance、Public Safety 两个行业方向的认证,培养出技术和行业都精通的复合型人才。华为 ICT 认证包括三个级别,从低到高分别为工程师级、高级工程师级和专家级。
HCIa: 英 文 全 称 为 Huawei Certified ICT associate, 中文简称华为认证 ICT 工程师, 表示通过这一认证的人员,具备对华为软硬件进行安装、配置和运行的功能,是体现个人能力在华为技术领域达到工程师级别的证明。
HCIP: 英 文 全 称 为 Huawei Certified ICT Professional, 中文简称为华为认证 ICT 高级工程师,表示通过这一认证的人员,具备对华为软硬件理论知识熟练掌握,并能够付诸于实践,是体现个人能力在华为技术领域达到高级工程师级别的证明。
HCIE:英文全称为 Huawei Certified ICT Expert,中文简称华为认证ICT 专家,表示通过这一认证的人员, 具备对华为软硬件理论知识精通,并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是体现个人能力在华为技术领域达到的最高级别。
华为 ICT 学院在教学实践中,以理论知识为基础,以实践手动为主体,在理论教学中突出实践, 完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实现了本科教学与行业实践教学的真正融合。
实践表明,华为 ICT 学院成为区域创新资源与高等学校教育资源整合的新型载体,高等学校人才培养链与地方产业链深度对接的关键纽带,高等学校全面深化教育综合改革的有力抓手 [5-7]。例如东莞理工学院华为 ICT 学院的经验,吸引了教育部和全国其他高校的参观和学习,成为地方高校新工科建设示范性成果之一。
二 华为 ICT 学院的产教协同育人改革方案
(一) 目前产教协同育人存在的问题
(1)校企合作、产教协同缺乏有效载体。工程人才的培养离不开校企合作这个大摇篮,但由于高校和企业之间存着制度和管理差异,产教协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总是困难重重,难以把高校和企业的优质资源整合起来,因此校企合作层次较浅,企业难以深度参与工程教育改革 [8]。
(2)本科工科人才培养偏离工程实际与产业需求 。传统工程教育注重学科知识逻辑,偏离产业需求导向,课程设置陈旧,课程内容滞后于产业技术发展,教师缺少工程实践经验,学生缺乏创新实践能力,致使地方高校本科工程人才培养供给与产业需求脱节 [9]。
(3)本科教学与行业技能培养没有完全融合。传统的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与行业技能认证课程各自独立,利用非正常学习的时间(如周末等)进行行业技能认证的学习,这样不但增加了学生负担, 而且还会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所以学生学习积极性低 [10]。
(二) 华为 ICT 学院产教协同育人的改革步骤
华为 ICT 学院是与龙头企业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共建的产业学院,它促进了工程人才培养主体多元化。构建协同育人模式,实现人才培养满足产业需求的发展,达到产教深度融合。华为 ICT 学院新创了产教协同育人改革新模式,具体改革步骤如下:
(1)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面向产业转型发展和区域经济社会需求,以强化学生职业胜任力和持续发展能力为目标,以提高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为重点,逐步推进校企合作, 产教深度融合,创新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方式方法、保障机制等。推进“引企入教”,促进课程内容与技术发展衔接,提高产教融合深度合作。协调推进多主体之间开放合作,整合多主体创新要素和资源,凝练产教深度融合、多方协同育人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2)共同规划专业发展
高校与华为双方共同建立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 谋划专业发展,如制订专业建设规划、人才培养方案等,确定专业核心能力和培养标准。
(3)开发校企合作课程
引导行业企业深度参与教材编制和课程建设, 设计课程体系、优化课程结构。加快课程教学内容迭代,关注行业创新链条的动态发展,推动课程内容与行业标准、生产流程、项目开发等产业需求科学对接,建设一批高质量校企合作课程、教材和工程案例集。
(4)共同组建教学科研团队
探索校企人才双向流动机制,设置灵活的人事制度,建立选聘企业技术骨干到高校任教的有效路径,共建一批教师企业实践岗位以培养“双师双能型” 教师。同时高校选派教师入驻华为及其生态企业锻炼,与企业共同开展关键技术研发;企业选派技术骨干参与专业课教学、指导实习和毕业设计,组建校企联合教学团队。
(5)共同搭建实践教学平台
高校与华为共建对接产业技术前沿的实验室和实践教学基地,提供贴近工程实际的教学环境。
(6)共同创建技术创新平台
鼓励高校和企业整合双方资源,建设联合实验室,包括鲲鹏综合实训室基础平台,华为 gauessDB 实验室,华为鲲鹏认证实验室,华为 5g 实验室。强化校企联合开展技术攻关、产品研发、成果转化、项目孵化等工作。
(7)共同实施实践教学“四层次”
依托共建实验室和实践教学平台,以基础实验为基础,通过实训以提高动手技能,辅助课外创新增加学生创新能力,付诸于工程应用实现应用推广, 从而构建基础、提高、创新和应用四层次实践教学体系,渐进式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8)共同促进教师向“双师双能型”转变成长加大企业导师的引入力度,聘用行业、企业优秀人才,承担产业项目化教学任务。以项目任务为纽带,与专业教师队伍构成“多元结构、优势互补” 的教学团队,不断优化教师队伍结构,通过华为师资培训,强化教师实践教学能力,同时也可以开设教学能力提升班,帮助华为技术人员提升教学水平。通过“派出去”和“引进来”的方式,共同培养“双师双能型”教师。
三 华为 ICT 学院的产教协同育人创新模式
(一) 教学组织机制创新
华为 ICT 学院成立了理事会,设立了理事会制度,共同致力于特色产业人才的培养。华为 ICT 学院以教学资源的开放共享和充分使用为目标,设立了教学资源云盘,提倡教师共享出更多的优质教学资源,制订了教学资源管理制度。在教学奖励中, 华为 ICT 学院教师授课按华为认证职称进行课酬分配,教师系列职称不再作为参考标准,因此建立了“不唯学历,不唯论文”组织机制创新体制。
(二) 产教协同育人模式创新以华为 ICT 学院为平台,整合人才、资金、场地、技术、设备和管理等创新要素,构建本科教学与行业技能培养深度融合的产教协同育人模式,例如把行业技能认证课程融入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占有学分,采用正常学习时间进行学习,由于没有增加学生负担,所以学生学习积极性高。这种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实现以华为认证为主体,企业深层次参与本科人才培养各环节,推进产教深度融合, 加快传统工科专业转型升级,促进了人才培养供给侧和产业需求侧要素的全方位融合,奠定了学生未来职业发展的坚实基础。
(三) 校企协同评价激励机制创新
华为 ICT 学院聚焦改革教学管理方式,优化运行流程,加强科教协同、产教融合,在校企合作中锻造出堪当工程英才培养大任的高水平卓越教师队伍。如鼓励青年教师参与的产业科研项目,让项目与教学紧密结合,把科学研究成果和方法引入和渗透到教学的每一环节中,实现课程与产业科研项目融合、理论知识传授和实践技能培养的串联,强化青年教师内功,为企业解决实际的工程问题。学生通过参加校企联合的课题研究,不仅可以熟悉专业基本知识,还可以了解计算机信息化行业的最新动态,进一步扩大视野,真正实现教学、科研与企业三方的良性循环。同时积极推进交叉团队评价机制, 健全教学评价激励制度,在绩效考核中向这类教师倾斜,激发高校教师与企业导师的内在动力,培养适应计算机信息化产业发展需求的拔尖创新人才。
四 华为 ICT 学院的产教协同育人改革与实践成效
(一) 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高
例如东莞理工学院华为 ICT 学院首批招收 370 余名学生,目前学生已经达到 1200 余人,学生受益面持续扩大。学生通过华为认证人数达到 537 人, 其中 30 余名同学取得了华为专家级 HCIE 认证。通过华为认证的毕业生就业质量显著提高,一批学生直接入职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及其生态伙伴企业,受到用人单位好评。
(二) 专业和课程建设成效显著
依托于华为 ICT 学院,东莞理工学院与浙江华为通信技术有限公司合作,共同探讨本科华为系列课程资源,不仅仅包含了教学使用的 PPT、实验手册、教案等内容,还共同建设开发了路由交换课程、存储课程、云计算课程、大数据课程、物联网课程、云服务课程、云服务开发者课程、网络安全课程、无线局域网课程、企业云通信课程、数据中心课程和数据中心基础设施课程共 12 门课程。
(三) 示范引领作用凸显
近几年,东莞理工学院华为 ICT 学院接待了教育部原副部长吴启迪、鲁昕、高教司吴岩司长,知名大学校长黄达人、李培根、张尧学,知名教授李泽湘、查建中及国内高校领导等超过 500 批次的参观和指导,其中山西大同大学直接把东莞理工学院华为 ICT 学院成功的经验在山西进行推广。
五 结 束 语
华为 ICT 学院先进的教学管理模式、完善的教学管理制度和质量评价与控制体系给高校培养高素质的产业人才提供了有力保障,符合产教协同育人改革和发展趋势。华为 ICT 学院以教学资源的开放共享和充分使用为目标,共同制订适合产业需求的人才培养方案,实现了本科教学与行业实践教学的真正融合。东莞理工学院华为 ICT 学院的产教协同育人改革模式对于国内其他高校具有很好的推广和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顾硕 . 华为以 ICT 技术引领未来智造 [J]. 自动化博览 , 2018, 35(4): 26-27.
[2]杨诚 .“共生型”校企合作模式下 ICT 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探讨 [J]. 职教论坛 , 2017, (2): 55-59.
[3]姜福祥 , 朱东进 . 基于华为 ICT 学院的高职国际化高技能人才培养与实践 [J]. 电脑知识与技术 , 2019,15(36): 125-127.
[4]李永芳 . 基于华为 ICT 学院的通信技术专业校企多维度合作的研究与实践 [J]. 电脑知识与技术 , 2020,16(6): 237-238+244.
[5]孟凡华 . 以更大的力度推动产教融合向纵深发展 [J]. 职业技术教 育 , 2019, 40(24): 1-1.
[6]张胜 , 高先和 , 胡学友,等 . 产教融合模式下创新型应用人才培养研究 [J]. 哈尔滨学院学报 , 2020, 41(8): 142-144.
[7]唐宇 , 于娟 , 王兵,等 . 地方高校转型背景下“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J]. 大学教育 , 2020, (6): 160-163.
[8]高燕 , 陈小辉 . 地方院校产教融合实施路径探讨 [J]. 教育现代化 ,2018, 5(53): 154-155.
[9]王凤领 , 梁海英 , 莫达隆 , 等 .”互联网 +”时代下基于产教融合的计算机创新创业教育模式改革研究 [J]. 教育现代化, 2018, 5(01):29-32+41.
[10]杨秀 , 杨荣 , 李长飞 . 新经济常态下的职业教育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探析——以山东现代学院为例 [J]. 教育现代化 , 2020, 7(54): 16-19+68.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323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