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 要:在国家石油战略越来越重视海外发展的大背景下,培养更多的具有扎实专业能力和较好专业英语水平的技术人才成为重要发展方向。结合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克拉玛依校区“高层次、应用型、国际化”人才培养目标和油气储运工程专业的学科特点,本文分析了目前油气储运专业英语教学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基于“问题导向法”的教学改革策略和匹配的课程考核方式。最后,对本课程的教学效果进行了评价,并对教学方法改革实践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改进的措施。
关键词:油气储运;专业英语;问题导向法;教学改革
本文引用格式:张永星,陈晓玲,熊小琴,等 . 油气储运专业英语教学改革研究——以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克拉玛依校区为例 [J]. 教育现代化 ,2021,8(41):94-97.
Research on English Teaching Reform for Oil and gas Storage and Transportation Majors——Taking Karamay Campus of China University of Petroleum (Beijing) as an ExampleZHang Yongxing, CHEn Xiaoling, XIOng Xiaoqin, XIng Xiaokai(School of Engineering, China University of Petroleum Beijing at Karamay, Karamay Xinjiang)
Abstract: The petroleum resources overseas have become an important source of Chinese energy, and hence it is necessary to cultivate more engineer with solid professional ability and good level of English ability. Combined with training objectives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discipline of oil and gas storage and transportation engineering, this paper analyzed the issues existing in the current Specialized English Teaching of oil and gas storage and transportation engineering, and then proposed the melioration strategy for teaching and assessing method based on the “Problem based learning” method. Finally,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method is evaluated and several measures have been raised to improve the teaching process hereafter.
Keywords: oil and gas storage and transportation engineering; specialized English; problem based learning; teaching melioration
一 引言
石油和天然气在世界能源消费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2019 年,石油和天然气的消费量占全球能源消费总量的 57%。我国石油和天然气的消费量仅占一次能源消费中的 25%,具有巨大的提升空间。目前,我国对进口原油的依赖程度已经超过了 70%, 即有 70% 以上的原油需求依靠国外进口。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对石油和天然气的需求日益增长, 石油行业的国际化趋势将变得不可阻挡,石油行业的管理和技术人才与国外同行的交流将变得愈加频繁 [1]。“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与沿线国家的合作和交流将越来越频繁,要求石油行业工程师不仅具备高超的专业技能,还应该具备较高水平的外语沟通交流能力和阅读、写作能力。这对油气储运工程专业培养方案中的外语能力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目前传统的专业英语教育则多以认识专业词汇, 长难句翻译配合语法讲解为主要授课方式为主的授课方式,授课效果不是很理想 [2]。这一现状导致培养出的学生与市场需求有一定的差距。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克拉玛依校区油气储运专业的专业英语应用能力的培养是通过设置在第 6 学期的《专业英语文献阅读》来实现的。开设该门课程的目的是让学生正确理解和应用油气储运专业常用专业术语的英文表述,具备独立阅读专业英文文献的能力,具备查阅和检索专业领域发展前沿技术的能力,具备基础的英文科技论文撰写能力,具备基本的使用英语进行专业交流的能力,最终成为油气储运专业的国际化、应用型高层次人才 [3]。
因此, 油气储运专业英语教学为培养油气储运专业国际化技术人才提供了基本保障,也是实现校区“高层次、应用型、国际化”人才培养目标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本文将结合笔者在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克拉玛依校区油气储运专业《专业英语文献阅读》课程中的教学实践,分析其中的问题并探讨可能的对策。
二 目前专业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油气储运专业的专业英语的教学安排在第 6 学期,有 32 学时,分散在 8 周内进行,是一门专业选修课。按照培养方案的安排,此时的学生已经在一、二年级完成了《大学英语 I-IV》的学习,并且已经完成了大量的基础及专业课程的学习,为专业英语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但从实际教学来看,学习效果并不尽如人意,接下来笔者将具体分析校区油气储运专业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 教材内容多而广
目前高校油气储运专业选用的专业英语的教材主要有中国石油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油气储运英语教程》和石油工业出版社出版的《油气储运专业英语》。校区油气储运专业英语课程选用的教材是冯淑初编著的《油气储运英语教程(第二版)》,内容涵盖面比较广,涉及油气田地面工程、油气储存和输送、计量和建设施工等多个方面的相关理论和技术, 几乎涵盖了所有油气储运专业的核心专业课程。
但由于受专业英语的学时所限,所讲解的内容往往覆盖不了全本教材,给学生还没开始学就结束的感觉, 很难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另外,科研的推动促使工科类专业的发展日新月异,而由于教材的编写时间等原因,专业英语的教材往往相对陈旧,无法涵盖最新的科研进展。
(二) 学生重视程度不够
由于专业英语在油气储运专业的培养方案中设置为专业选修课,与同期的其他专业课程相比,如《输油管道设计与管理》《油气集输》《油气储存与装卸》, 许多学生认为这门课可有可无(有一部分学生拒绝选修本课程),学好学坏对自己未来的发展无关紧要。
另外,由于学生认为学习专业英语既不能进一步增长专业知识能力,也无法显著地提高英语水平,选课的目的仅仅是获得一定的学分, 这就导致学生很难产生学习兴趣。这就导致学生重视程度低,课堂上参与的积极性低,课后投入时间少,教学效果不明显, 与教学预期目标和培养目标相比都有较大的差距。
(三) 教学内容和方法陈旧、乏味
传统的专业英语教学过程中,强调学生对专业英语词汇和长难句的翻译,以讲解难词、难句为主,这种授课方式对专业英语教师的英语功底要求很高,一旦教师对难词、难句的理解不够透彻,只能生搬硬套, 教学过程则会变得无比枯燥、乏味。这种传统的“填鸭式”“过于强调翻译”的教学模式,还是过去应试型英语的延续,与专业英语的定位 -“应用型”技术语言的要求相背离,完全没有起到设置该门课程的初衷。
课后复习和巩固的过程中,学生也主要以背单词、做语法练习为主,对于专业词汇的应用环境和语境缺乏必要的练习和认知,无法将学习到的专业词汇和专业知识、工程问题有机结合起来,更不必谈应用专业英语词汇描述复杂的工程问题及提供解决方案了。这种被动接受知识的过程,学生很难感受到应用知识能力的增长,使学生学习兴趣进一步降低,教学效果和效率也难以得到很好的体现。
(四) 教与学的匹配性存在偏差
油气储运工程专业英语教学的对象是已经适应了大学学习生活的大三学生,虽然此时的学生基本已达到国家英语四级水平,部分达到六级甚至更高水平,具有一定的听、说、读、写、译能力,但实际的英语应用能力并没有显著的提高。特别是由于在较长的基础英语学习阶段,课程内容很少涉及专业领域,学生对于专业术语的理解和运用能力明显偏弱。
而专业英语是以在本专业领域内快速获取与交换最新的专业信息为培养目标, 是为专业学习和研究服务的,它把英语作为工具,更加注重英语实际应用能力的提高。现实教学过程中,笔者发现大多数学生并未完成专业外语学习过程中从应试型英语向应用型英语的观念转变,仍然采用“单词—阅读—翻译” 的陈旧模式。对于如何利用专业英语知识快速获取最新相关信息、分析问题、描述解决方案则无从下手, 教师的教学目标与学生的学习目标存在着显著的不匹配性, 如何将两者有机结合起来是一个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三 对存在问题的思考与对策
针对上述目前专业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笔者经过调研,提出在《专业英语文献阅读》课程教学中引入“基于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具体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实施。
(一) 精简授课内容
针对学时有限,而教材内容多而广的问题,笔者只是从教材中挑选重点的几个章节进行精讲。其他章节内容作为学生课后的补充内容,学生可以在课后根据自己的兴趣或者需要对相应的内容进行自学。课堂教学时,以英文教学为主,难度较大处以中文讲解作为辅助。另外,以领域内国际前沿的学术热点和前沿科技论文作为补充,引导学生关注领域内技术的发展趋势。
(二)“基于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
以 问 题 为 导 向 的 学 习 方 法 (Problem Based Learning,PBL)是一种基于现实世界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 [4-5]。其基本要素包括:(1)以问题为学习的起点;(2)问题是未来的专业领域内可能遇到的现实问题;(3)以学生为中心,偏重小组和自主学习;(4)教师的角色是问题设计、学习指导和效果评价者。在《专业英语文献阅读》课程教学中引入“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将教材中涉及到的多个方面的专业理论和技术转变为一系列的专业问题, 课下学生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和自主学习,课上采用英语或者双语进行讨论,老师同时参与讨论,并对讨论结果进行评价 [6-7]。
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参与度,提高教与学的匹配度,同时也改变了教学的主体责任人。PBL 方法在医学、工程等方面的教学应用案例非常丰富,且都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用于专业英语的教学方面还不是很多,但其核心理念是以现实问题促进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提高学生 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完全符合专业英语的教学要 求和课程目标。
针对目前教学中存在的教与学的匹配性差和教学方法单一的问题,从教学方法上下功夫,努力做到专业英语授课的形式与时俱进、不断改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通过课下自学, 课上讨论的形式实现从应试型英语到应用型英语教学的转变。
首先,“基于问题导向”的教学方法,要求我们应该大力发展场景教学,在未来工作和学习中会用到什么场景就在教学过程中模拟什么场景。其次, 场景教学中重要环节之一是问题设计。设计出既符合教学内容,又接近工程实际,而且难度适宜,让学生能够自学找到答案,又给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的问题,需要授课老师在备课时进行充分的思考和精心的准备。最后,通过建立学习小组的形式,对老师提出的特定问题给出解决方案和办法,进行小组间的观点阐述与分享结果。在整个小组分工协作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小组各成员需要组织进行课下资料的收集和整理,课堂上的讨论和学习,最后讨论总结形成可以汇报的成果进行相互分享。
例如,笔者给学生布置如下一个问题:What would you advise to do if you find the abnormal drop in the flow rate and pressure for a crude oil pipeline? What is the possible reason? Please design a simple pigging system to remove the wax deposit in a crude oil pipeline. 该问题以油气储运专业学生在未来工作中常见的原油输送管线场景为问题的设计出发点,让学生通过学习教材中第 2 章第 8 节《Pigging》的内容, 再检索自行查找一些相关的资料分析管线中流量和压力非正常下降的原因,并进一步思考给出解决该问题的方案。而问题的最后让学生设计清除沉积蜡的清管系统的内容,则在封闭答案的基础上给学生提供了进一步自由发挥的空间。
这种“基于问题导向”的教学方法能有效地增强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教师以实际工程问题作为引导,学生主动查找相关资料,熟悉问题、解决问题、阐述解决方案,整个过程由学生独立自主完成, 学生成为整个教学体系的主体,给学生提供了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的时间和空间。而小组学习的方式, 可以使同一小组的学生各司其职,各自发挥自身的特长,享受到学习的乐趣,同时还锻炼了团队合作精神。小组观点陈述与成果分享环节中,对陈述者和答问者的口语表达水平有一定的要求,这就使得学生必须在准备的过程中不断的练习和精心的准备, 长期坚持下,口语表达水平必定能够得到大幅提高。
(三) 课程的考核方式
考核是检验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手段,对改进教学方法、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起着重要作用 [8]。传统教学方式采用以期末闭卷考试为主的考核方式,主要考核专业词汇,翻译,阅读理解等, 该方式不能很好的适用于“基于问题导向”的教学方法。
只有采用与教学方式相匹配的考核方式,才能使教学方法取到预期的效果。针对目前的教学方法,笔者采用以课堂表现(70%)为主、期末考试(30%)为辅的考核方式,传递给学生“学习重在积累而不在突击”的理念。在平时课堂上,针对每次老师设计的问题,小组成员通过检索与组织相关的英文材料,制作精炼的汇报材料,组织语言并进行练习,最后现场阐述与分享小组的观点,并由评委(学生与老师组成)打分与点评。
为了确保组内所有同学的参与度,要求在汇报中要体现出各个同学明确的分工和任务,并以全员准备、随机抽查的方式来进行提问环节。实践表明这种形式不仅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让学生在练习过程中掌握了应用英语表达专业知识的经验。而期末考试将采取半开卷形式,学生可以自由携带字典,甚至可以借助网络工具来完成试卷。在未来工作类似的环境下检验学生实际应用语言的水平,引导学生掌握使用英语表达和陈述专业领域内问题和解决方案的方法。
四 教学改革实践效果分析及改进措施
在教学改革实践过程中,一共安排了四次工程问题前沿知识检索和解决方案的汇报,分别以“Progress in oil-water emulsion”、“advances in natural gas dehydration”、“How to remove wax from the pipeline” 和 “How to determine the viscosity of a non-newtonian fluid” 为题。以 2017 级油气储运专业学生为例,全部学生分成 8 个小组,每个小组 4-6 个人,每次汇报准备时间为 2 周,随机抽出每个小组的汇报人员,汇报时间控制在 5-8 分钟, 答问间 3-5 分钟,回答人员为其他小组成员。评分标准为百分制,其中汇报材料准备环节占 40 分,汇报环节占 40 分, 答问环节占 20 分。第一次、第二次汇报的平均分为 75 和 78 分,第三次、第四次的平均分为 85 和 89 分。总体上,学生的专业英语应用能力进步明显,基本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在汇报考核过程中,发现有部分学生投入不够, 答问或汇报环节表现低于平均水平。这主要是因为小组人数较多,而且汇报时间较少,部分学生存在侥幸心理,准备环节过于依靠其他小组成员。因此,今后将根据学生的总体表现进行分组,不断优化小组分组程序,控制小组人数,提高每位学生的参与程度。
五 结束语
将教材中涉及到的多个方面的专业理论和技术转变为一系列的专业问题,课下学生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和自主学习,课上采用英语或者双语进行讨论, 老师同时参与讨论,并对讨论结果进行评价。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参与度,提高教与学的匹配度, 同时也改变了教学的主体责任人。以问题为导向的专业英语教学方式,可以有效提升本科学生应用专业英语的基本能力,包括检索和查找相关英语资料、准确表述工程问题、陈述解决方案等。通过应用专业英语能力的训练,使学生掌握简单、实用的科技英语写作和基本的口语交流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他们成为应用型、国际化的油气储运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张来斌 . 服务国家重大战略积极培养国际化石油人才 [J]. 中国高等教育 , 2009(Z3):40-42.
[2]朱佳音, 李瑞鑫, 闫长斌, 等. 基于翻转课堂工科类《专业英语》的教学改革研究 [J]. 教育现代化 ,2019,6(80):282-283.
[3]徐涛龙 .“一带一路”战略下油气储运学科国际办学模式的思考 [J]. 教育现代化 ,2018,5(19):124-126,134.
[4]孙春 . 基于 PBL 的英语微音视频教学探索与实践—以温州大学为例 [J]. 教育现代化,2015,5(12):115-117.
[5]钟琦 . 基于 PBL 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研究 [J]. 教育现代化,2015,5(12):166-168.
[6]金蒻 .PBL 教学法在英语专业课程中的应用——以“英语在线阅读”为例 [J]. 科教导刊 ( 上旬刊 ),2020(09):123-124.
[7]李迎新 , 侍禹廷 . 大学英语 PBL 模式教学对培养本科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有效性实验研究 [J]. 高教探索 ,2020(07):73-79.
[8]杨燕 , 文闯 , 王树立 , 等 . 油气储运工程专业英语课堂教学改革探索 [J]. 大学教育 ,2015(08):102-103.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323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