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 要:针对大学生闲置物品缺乏有效利用及部分贫困地区学生缺乏生活、学习必需品的困难现状,提出以互联网为载体,组建一个公益性闲置物品回收平台——“淘三淘”。基于该平台开展的集扶贫、公益、资源再用为一体的社会实践活动,实现了二手物品回收和再利用,将献爱心、资源再用和扶贫工作紧密相连,培养大学生在扶贫、公益、创新、资源再用等方面社会实践能力,实证了集二手物品交易和捐赠为一体的公益平台对接教育扶贫工作的新模式及其可行性。
关键词:淘三淘;教育扶贫;校园公益;资源再用;互联网
本文引用格式:孙博,丁文捷,王幸福 , 等 . 基于“淘三淘”平台的大学生社会实践能力提升研究 [J]. 教育现代化 ,2020,7(95):125-132.
Based on “Tao 3 Tao” Platform of the social Practice capacity Improvement ResearchSun Bo, DIng Wenjie, Wang Xingfu,Du Lili(School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ningxia university, Yinchuan ningxia)
Abstract: In view of the current college students lack of effective use of second-hand goods resources and some poor groups lack of life and study necessities of the difficult situation, we put forward a second-hand goods trade public welfare platform - “Tao 3 Tao” regarding the Internet as a carrier. Based on this platform, we furtherly organize a related social practice consisted of poverty alleviation, public welfare, and resources reuse. Through such social practice, it can perfectly actualize the second-hand goods recycling, and combine the love, the resource recycling and poverty alleviation work closely into connections.
Furthermore, it can efficiently cultivate the college students’ social abilities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resource recycling, public welfare and poverty alleviation respectively. “Tao 3 Tao” social practice provides new insight of sustainable campus economy under the precise poverty alleviation strategy and has proved it valid in the practice implementation.
Key words: tao 3 tao; educational poverty alleviation; campus public welfare; resource reuse; internet
一引言
大学生社会实践是“培养担负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要教育实践途径,也是大学生科技创新创业实践的主题源泉,已成为当前育人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形式多样,如开展教学实践、公益活动、科技发明、专业实习、社会调查、志愿服务等。其主要作用与效果在于在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了解社会、认识国情、锻炼毅力、培养品格 [1]。“淘三淘”便是一个以公益、扶贫、资源再用为主体形式的新型实践案例。
(一) 大学生助力扶贫工作的社会意义
当前我国脱贫攻坚战已进入决战期,大学生具有文化程度高、创新能力强、热情饱满等优势, 理应成为脱贫攻坚战中重要的社会力量 [2]。虽然“大学生村官”、“西部计划”、“三支一扶”等政策的实施鼓励和引导了众多高校毕业生参与到扶贫攻坚战的第一线,但在校学生接触扶贫工作的机会相对较少,对扶贫工作了解不深入,尚未成为我国有效的扶贫工作建设力量。而当前我国有三千多万在校大学生,如果能因地制宜地开展一些校园扶贫社会实践活动,将调动更多大学生积极投身于扶贫攻坚工作中,进一步壮大脱贫攻坚队伍,为打赢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提供坚实的支持。
(二) 在校大学生开展校园扶贫社会实践活动的现状
目前大学生主要从两个方面参与脱贫工作, 一是由团委组织部分大学生开展“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直接参与扶贫工作。其特点是大学生直接走进贫困地区,用自己所学为扶贫工作提供教育支持,大学生对扶贫工作参与感强,积极性高,产生的社会影响大,但相对于整个大学生群体来说参与度不高;二是通过开展一些校园公益活动间接参与扶贫工作。如,参加捐赠、义卖等活动,其特点是形式多样,覆盖面广,增强了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但由于该类型大部分公益活动主要由学校社团负责组织实施, 学生在整个参与过程是被动引导式,参与感不强, 与此同时,该类型公益活动资金仅由相关机构提供,资金使用有限,活动开展受限,很难达到预期效果,影响了大学生参与公益活动的积极性。大学生公益活动与扶贫工作尚未有机结合,在校大学生在扶贫工作中的优势没有很好体现。
二 探索与实践
近年来,校园公益活动不断发展壮大,得到了学校和社会的一致支持与肯定。当前,正值我国实现 2020 年全面脱贫的攻坚克难阶段,在校大学生有责任也有义务,为打赢脱贫攻坚战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如何实现将广泛开展的公益活动与脱贫工作有机联系,是调动广大在校大学生积极参与脱贫工作关键一步。对此,我们提出创建一个公益性的校园二手物品回收利用平台,去探索校园公益活动与扶贫工作有机结合的新模式, 调动在校大学生充分利用自有资源开展有针对性的扶贫公益活动,使校园公益活动成为学生愿意参与、方便参与并且能够体现自身社会价值的扶贫实践活动,同时该实践活动能够解决目前校园公益活动遇到的资金不足、形式单一等问题,进一步推动校园公益活动进入绿色、创新、可持续发展模式。
(一) 大学生社会实践能力提升培养模式
(二)“淘三淘”社会实践过程
1.主要技术路线
2.校园闲置物品调查分析
为论证平台建设的可行性,在实践工作开始之前,我们针对银川地区高校部分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共发出调查问卷《校园闲置物品调查》110 份,收回有效问卷 91 份,有效率 82.73%,具体调查结果如下:
1)学生每月生活费用调查图 3 调查结果显示,43.96% 的学生生活费用在 1000 ~ 1500 元之间, 处于主流消费水平, 37.36% 的学生每月生活费用在 500 ~ 1000 之间, 处于满足基本生活支出的状态。部分学生来自贫困地区,家庭经济状况不佳,希望能购置二手专业书籍和生活物品来缓解资金压力,同时他们对贫困地区有较深入了解,既是平台潜在的帮助对象,也是公益活动的参与者。
2)闲置物品及处理方式的调查
图 4 显示 , 高达 68.13% 的学生普遍存在着物品闲置的情况,说明校园二手物品交易市场有广泛的用户群体;
如图 5 所示,70.33% 的学生对闲置物品没有较好的处理方式,物品大多闲置不动, 41.76% 的学生通过丢弃的方式处理闲置物品。在毕业季时,毕业生丢弃物品的现象尤为严重,很多他们认为已经没有可用价值的物品,正是学弟学妹们所需要的 [3]。由此可见,大学生闲置物品没有得到有效再利用,其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没有得到充分体现。
3)捐赠闲置物品的意愿和类别调查
图 6 显示,83.52% 的学生愿意将闲置物品捐赠到公益平台 , 如图 7 所示,高达 74.73% 的大学生倾向于捐赠衣物,对于学习资料、学习用具次之。这些闲置物品具有群体认同率高和重复使用等特点,存在较高使用价值 [3]。如果能够有效回收和再利用这些闲置物品,不仅可以拓宽校园闲置物品处理渠道,而且可以有效发挥闲置物品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
结合调查分析的结果,我们针对大学生群体广泛使用移动端服务平台这一特点,提出以互联网为载体,搭建集公益活动和物品交易为一体的移动端服务平台,同时配合“三下乡”扶贫实践活动,将其中再用价值较高的生活、学习物品捐赠给贫困地区学生,实现大学生参与扶贫工作、社会公益、资源再用三大实践目标。并通过闲置物品交易平台收取一定服务费,投入到公益基金和平台运行中,减轻公益活动的资金压力,保障公益活动的质量,维持公益活动的可持续发展。
(三)“淘三淘”平台释义
“淘三淘”平台旨在实现大学生参与扶贫工作、社会公益、资源再用三大实践目标。

图标如图 8,定义如图 9 所示:

(四) 项目管理
实行公司管理模式,建立了研发部、宣传部、行政部、实践部四个职能部门,负责程序开发、网站建立、平台宣传、活动组织、对外协调、任务分配、物品募集和物品捐赠等八项职能。该管理模式规范了平台运行机制,提高了项目实施效率,组织结构如图 1 0 所示。
(五) 项目实施
从宣传工作、公益活动、资源再用、扶贫工作为四大环节展开工作,通过线上宣传、线下宣传、爱心捐赠、爱心义卖、公益报名、线上交易、物品回收、物品收购、“三下乡”、暑期支教十项具体的活动内容,建立健全了一套项目实施流程, 实践流程如图 11 所示。
(六) 宣传工作
(1)线上宣传
充分利用大学生的社交软件,如微信、QQ、
微博、百度贴吧等,宣传“淘三淘”闲置物品交易平台,增加平台关注度 [4]。后期在公益活动开展过程中,发布公益活动进展情况,让关注者及时了解最新公益活动动态,详见图 12。
2)线下宣传
通过悬挂横幅、放置展板、张贴海报和开展“淘三淘”平台宣讲会等形式进行宣传,扩大平台的影响力,详见图 13、图 14。
(七) 公益活动
(1)爱心捐赠
平台提供方便快捷的爱心捐赠途径,学生只需发布物品信息即可参与公益活动。信息审核通过后,平台将及时提供物品收集服务。同时,平台还提供定点物品募集服务,满足不同学生群体的捐赠需求。平台对物品进行分类整理,针对不同人群进行分类捐赠,以提高捐赠物品的使用价值,如将笔记本、中性笔等学习用具捐赠给贫困地区学生,将质量良好的衣物经清洗消毒后捐赠到贫困地区家庭,将破旧衣物转卖到工厂,所获收益投入到公益基金与平台运行 [5]。并且平台提供所捐物品的实时动态,捐赠者可随时关注所捐物品的去向,捐赠过程的便捷透明,提升了公益活动的整体效率,激发了学生投入公益活动的积极性。详见图 15、图 16。
(2)爱心义卖
平台联合美术学院,定制校园专属纪念品进行爱心义卖,所获收益投入到公益基金与平台运行。让学生在获得心仪纪念品的同时,还能获得参与公益活动的成就感,提高了学生参与公益活动的积极性。
(3)公益报名
平台提供多样的公益活动参与形式,学生不仅可以直接参与到“淘三淘”公益平台的策划、运行和管理之中,而且还可以通过平台直接参与到其他公益组织中,如支教协会、志愿者大队、助学社团等。
(八) 资源再用
(1)移动端闲置物品交易平台
用户发布拟出售物品,包括物品名称、类别、价格、照片以及详细说明 [6]。平台从中收取服务费, 投入到公益基金与平台运行,如图 17 所示。
(2)毕业生物品收集
在毕业季,平台向毕业生提供物品回收与物品收购两种服务。物品回收服务主要以募集方式回收物品,平台对物品进行整理分类,将大学生专属物品定价发布,所获收益投入到公益基金与平台运行,将通用物品直接捐赠给贫困学生。物品收购服务主要以收购方式买进价值较高的物品, 如学习用品、数码产品等,进行分类后定价发布, 从中赚取利润,投入到公益基金与平台运行。
(九) 扶贫工作
(1)暑期“三下乡”
平台积极响应共青团中央关于开展大学生“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的号召,开展“三下乡”之“留守之光”实践活动,将公益基金用于购置体育和学习用品,与前期募集的物品一并捐赠给贫困地区学生,详见图 18、图 19。
(2)暑期支教夏令营
平台联合支教协会,选择当地贫困地区开展暑期支教夏令营活动,带领学生深入扶贫第一线开展教育扶贫工作,详见图 20、图 21。
(十) 资讯服务
平台还为学生提供资讯服务,如浏览教务信息、查询成绩、缴纳学费等,在方便学生学习生活的同时,凸显平台的公益性和实用性,使学生逐渐地对平台产生感情上的信任,使用平台的积极性得到提升,详见图 22。(2)暑期支教夏令营平台联合支教协会,选择当地贫困地区开展暑期支教夏令营活动,带领学生深入扶贫第一线开展教育扶贫工作,详见图 20、图 21。
(十) 资讯服务
平台还为学生提供资讯服务,如浏览教务信息、查询成绩、缴纳学费等,在方便学生学习生活的同时,凸显平台的公益性和实用性,使学生逐渐地对平台产生感情上的信任,使用平台的积极性得到提升,详见图 22。
三 “淘三淘”社会实践结果调查
我们针对宁夏大学学生进行了《“淘三淘”公益平台满意度问卷调查》,共发出问卷 110 份,回收有效问卷 92 份,有效率 83.64%,调查结果如下:
(一)“淘三淘”公益平台使用情况
65.22% 的大学生表示偶尔使用“淘三淘”公益平台,说明平台宣传力度足够, 在学生群体中的普及度较高,影响范围较大。
(二)“淘三淘”公益平台满意度
如图 24 所示,35.29% 的大学生对平台表示比较满意,对平台非常满意的大学生占比达到23.53%,说明“淘三淘”公益平台的新型社会实践模式得到了在校大学生的广泛认可。
四 实效与分析思考
(一) 社会实践效果
2018 年 4 月 -2018 年 12 月间,“淘三淘”社会实践以塑造新时代大学生实践能力为中心,以扶贫、公益、创新、资源再用为主题,培养了大学生争当时代新人的思想,锻炼了大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此次社会实践中,累计参与人数达到 280 人次,开展线下募集活动 4 场,进行线上物品回收 20 余次,实现了 245 件物品的资源化和公益输出,帮扶了 90 名贫困学生,平台满意度达到 88.24%。
(二) 案例分析
在开展基于“淘三淘”的大学生社会实践能力提升培养的过程中,团队协作精神始终贯穿整个实践活动,帮助大学生树立团队协作的意识, 掌握团队协作的能力。实践伊始,以“淘三淘” 公益平台为依托组建了实践团队,为进一步提升平台的公益性和影响力,以原有实践团队为核心组建了“三下乡”之“留守之光”团队。在此期间,团队参与完成了 6 项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4 项大型活动、4 项社会调查以及 1 项专利,获得了2018 年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三等奖、2018 年“镜头中的三下乡”优秀摄影奖、第五届大学生国际学术研讨会证书和 2018 年“IDEa 奖”创意共享 3D 设计大赛二等奖。在社会实践过程中,大学生获得了相互帮助、相互学习的机会, 大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提高。
五 结语
“淘三淘”社会实践活动融“三下乡”扶贫活动、公益项目、资源再用为一体,将资源化和公益性回收校园闲置物品与教育扶贫相结合,奠定了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思想、行动基础,实化、搞活了学校组织的“三下乡”活动,为大学生创新活动进行了队伍组织、项目技术储备。
“淘三淘”社会实践活动引领了精神迷茫、技术迷糊期的大学一、二年级的学生,把学生的科技情结、工匠情怀与爱国、爱家、敢担当的精神融为一体,为进入高年级大学生创新创业奠定了组织基础和技术方向、提高了创新能力、激发了创造灵感、培养了专业服务社会的意识、开拓了服务视野,树立了爱国、爱家、爱人民,争当担负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使命感、责任感。
以互联网为载体的“淘三淘”社会实践活动, 实证了集闲置物品交易和捐赠为一体的公益平台对接教育扶贫资源的新模式及其可行性。
公益实践活动充分调动和运用大学生群体知识资源和青春活力,鼓励大学生投身“三下乡” 精准扶贫工作之中,尝试解决贫困地区部分教育问题,实证了扶贫途径创新的可行性。
“淘三淘”社会实践活动不仅为农村中小学贫困群体补充了学习、生活资源,还点燃了知识学习和资源再利用的火种,更加促进了校园公益事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郑印乐 . 互联网 + 背景下增强大学生参与精准扶贫社会实践实效性的思考 [J]. 中国农村教育 ,2018,(16).
[2]刘容, 张登, 冯一庭, 等. 新时期大学生参与精神扶贫研究[J]. 现在农业研究 ,2019(10):126-129+131.
[3]王酉兰 , 简珍霞 , 郭书君 , 等 . 公益性校园二手物品交易平台的构建 [J]. 商业经济 ,2018(6):182-184.
[4]李岩 , 付梦茹 , 李记萍 . 基于高校闲置交易平台的探索 [J]. 经济研究导刊 ,2017(32):172-174.
[5]陈晓丹 . 浅析校园旧衣物回收中的问题和对策——以 Y 学校调研对象 [J]. 现代经济信息 ,2016(17):369-370.
[6]王若男, 刘佳. 校园二手物品交易与爱心捐赠平台的构建[J]. 现代经济信息 ,2017(9):328-329.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323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