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基于“互联网 +”背景下高职院校《基础化学》教学方法初探论文

发布时间:2021-08-13 15:25:40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 要:基础化学是高职院校环境、化工、食品检测等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教学内容涉及广泛、课时安排少、理论知识抽象难懂,诸多问题使得《基础化学》教学面临很大的挑战,继续采用传统“灌入式”、“填鸭式”的教学模式显然不能解决教学中的问题。探讨了目前高职院校《基础化学》教学存在的问题,利用“互联网 +”平台,在传统的教学课堂中融合现代信息化教学手段,初步探究了微课、翻转课堂等教学方法,旨在变学生的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优化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关键词:“互联网 +”;基础化学;教学方法

本文引用格式:南小平 , 杨丽 . 基于“互联网 +”背景下高职院校《基础化学》教学方法初探 [J]. 教育现代化 ,2020,7(92):170-172,176.

On the Teaching Method of basic Chemistry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based on the “Internet +”
NAN Xiaoping, YANG Li(Qingyang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Qingyang Gansu)

Abstract: Basic chemistry is a basic course for environment, chemical engineering, food testing and other majors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The teaching content covers a wide range, less time arrangements, and abstract theoretical knowledge is difficult to understand. Many problems make the teaching of Basic Chemistry face great challenges. Continuing to  adopt the traditional “immersive” and “fill-in duck” teaching modes obviously cannot solve the problems      in teaching. Discussed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teaching of “Basic Chemistry”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and used  the “Internet +” platform to integrate modern information-based teaching methods in traditional teaching classrooms, and initially explored teaching methods such as micro-lectures and flipped classrooms. Change students’ passive learning into active learning, optimize teaching quality and teaching effect.

Key words:"internet +"; basic chemistry; teaching methods

一 引言

目前,高职院校主要是培养具有一定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对于环境、材料、食品检测类专业学生来说,《基础化学》是大一新生所接触的一门基础专业课程,为其它后续专业课的学习奠定一定基础。基础化学知识点设计广泛,概念抽象,加之招生生源的学生基础薄弱,部分学生甚至认为所学专业与未来就业无多大关系,导致教师的教学效果停滞不前。究其原因,主要是我国的大部分高职院校仍采用传统的“灌入式”教学模式,未能体现“以学生为中心” 的教育原则,使大部分学生失去了学习的主动性。在这种情况下,教师需通过多途径、多手段来改革当代教学方法,变被动为主动学习。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 + 理念的提出,在各行各业中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1,2]。在信息化发展时代, 如何使教育事业跟上时代的步伐,要求广大教师要充分利用好互联网 + 这个平台,探寻适合本专业学生的信息化教学方法,转变学生的学习思想, 激发学生求知欲,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有效地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二 相关概念界定

(一)“互联网 +”
“互联网 +”是易观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于扬在易观第五届移动互联网博览会上于 2012 年 11 月首次提出。于扬认为:“互联网 +”公式应该是我们所在行业的产品和服务,与我们未来所看到的多屏全网跨平台用户场景融合之后产生的这样一种化学公式 [3]。但这种公式并非是一种简单的叠加关系,不是“1+1=2”,而是两者之和一定大于 2。

2015 年 3 月 5 日,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互联网 +”行动计划。李克强在报告中提出,制定“互联网 +”的行动计划,目的是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结合, 促进电子商务、互联网金融和工业互联网健康发展,引导互联网企业能够拓宽国际市场。

(二)“互联网 + 基础化学教育”概念及意义
所谓的“互联网 + 基础化学教育”是指以互联网为依托,以相应的基础化学知识为素材来源, 以课题和自媒体平台结合展示的一种基础化学教学模式。具体就是指将特定的基础化学知识经过选择和加工,转化为学生更容易接受、学习和理解的图片、短视频等信息化课程资源,借助互联网平台将课程资源进行上传,再通过课堂和自媒体平台将学习资源传播出去。

 \
 
纵观高职院校学生的学习水平、学习兴趣及其学校的硬件设备等问题,只采用传统的课堂教学, 学生并不能很好地掌握所教内容,逐渐会产生厌学、厌课现象。此外非化学类专业的高职生,大部分是 中职入学或者是文科生为主,他们对化学知识的掌握水平较低,加之基础化学实验教学,部分学校无 法开展相关实验教学,限制了实验教学的进行。这 不但让学生难易透彻的掌握相应理论知识,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与主动性。

而“互 联网 + 基础化学教育”则能改变传统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通过网络上资源的共享,更多的学生可 以通过自媒体平台进行不限时、不限地点的随时学 习,可进一步掌握课堂上未能贯通的知识点,这种“互联网 +”背景下的教学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广大学生的学习需求,也为硬件条件较差的高职院校带来了相对公平的教育。此外,“互联网 + 基础化 学教育”模式可以有效地让学生针对教学中的问题 进行线上与教师交流,使化学知识的学习与生活融 合,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师生的感情,也培养了 学生自主学习、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目前高职院校《基础化学》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 学生化学基础知识薄弱,学习积极性不够
高职院校尤其是非化学类专业学生基础知识薄弱,招生学生大部分是初中毕业生或中职生,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普遍不高,在课堂上容易出现“学中睡,睡中学”的现象。归根结底,由于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和人们对高职教育的理解偏差,大部分家长在孩子未考上大学时,不得已送到高职院校, 最终希望孩子可以拿到毕业证,并未重视孩子在校学的如何,能不能学懂。因此相当一部分学生学习态度差、素质差,导致教育教学仍处于瓶颈。

(二) 教育模式落后,未能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传统的《基础化学》教学主要是采用“填鸭式” 的教学模式,在教学中侧重教师的主体地位,一味地灌入式教学,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知识,课堂中教师讲的太多,与学生互动沟通太少,摧毁了学生学习的兴趣、积极性和创造性。因此,我国高职院校应利用信息化教学手段,转变课堂教学模式,在教学中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参与教学,为社会培养出符合现代化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三) 忽略实验教学,与实际生活联系不够
基础化学教学中出现“重理论,轻实验”的现象,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实验教学,使实验和实践教学质量难以提高 [4]。“基础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其教学效果大多来自于实验教学,但大部分高职院校的教师不重视实验,少数院校由于实验室建设不全,缺少可操作的实验药品。将实验教学直接采取讲述的方式,忽略对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只记住实验现象和结果, 培养出的学生只懂课本知识,缺少了动手能力,并且实验教学与实际生活联系不够,学生不能通过所学解释生活现象。因此,应从教学内容设计出发, 改革相关内容,让知识点教学与生活贴近,为使学生可以用化学去看世界,重要的是善于用化学知识去分析、解决生产生活中的问题。

(四) 硬件设备不完善
“互联网 +”时代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传统的黑板 + 粉笔教学已不再满足当代的师生,多媒体教学也显得不足。我国高职院校最主要的硬件设备就是电脑、多媒体、简单的实验用品,但有些不发达地区的院校实验用品几乎不能够满足实验教学的进行。所以我国高职院校在硬件基础上还是不够完善,多数高校不具备微课、慕课和翻转课堂等信息化教学手段的实施,无法尝试自己的新理念、新的教学方法的突破。

四 “互联网 +”背景下高职院校《基础化学》教学方法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广泛应用,为创新教育教学提供了新的信息技术手段,在改变人们认知方式和学习方式的同时,激发了广大教育者对教育模式变革的思考 [5,6]。微课、慕课、混合式教育、翻转课堂等信息化教学手段层出不穷 [7]。其中慕课和翻转课堂这两种教育模式起源于美国,后被广泛关注,随后这类教学手段闯入了高等教育的大门并在全球得到迅猛发展,引起了强烈关注和广泛讨论。

\
 
(一) 使用微课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基础化学是高职院校药品类、食品检测、农牧类、化工、环境、材料等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其实验教学质量的高低,直接决定高素质人才的职业能力。但理论部分内容多,课时设计少,实验课时太少,尤其是学生基础层次不齐,在这种情况下,教师若采取传统教育方式,无疑使学生对基础化学产生抵触情绪,降低学生学习的兴趣。因此,在互联网 + 背景下,合理地使用信息化技术,将每节课重点和难点,抽象的知识点制作成5-8 min 左右的小视频,即微课教学 [8]。微课的优点在于学生可以随时随地灵活学习,对不懂的知识可以反复播放某一片段,以加深理解。

例如: 在讲解原子结构与分子结构一章时, 教师可以将原子核外电子运动状态制作出微课, 通过电子云状态的动画视频和电子云角度分布等图片的方式,展示原子核外电子运动状态这一抽象的过程,同时教师可以布置电子云状态的四个量子数练习题,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

(二) 使用翻转课堂,实现学生线上线下学习
翻转课堂译自“Flipped Classroom”,也称“颠倒课堂”,是指重新调整安排课堂内外的时间,将学习的决定权从教师转移给学生 [9],学生可以自主通过网络在课前或课外观看教师的微课,Mooc 视频讲解,而教师不在占用课堂时间来讲授知识,课堂变成了教师与学生互动的场所,包括答疑解惑、合作探究、复习检测,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另外,教师也可以对学生提供在线辅导,有效控制学生利用电子设备玩游戏等,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

例如:在讲述醇的化学性质时,让学生提前观看教师设计的微课,在课堂上教师可以提出问题如“醇的官能团是什么”、“醇能够发生哪些化学反应”、“此类反应与醇的结构有什么关系”等, 以分组为单位,进行问题讨论,学生通过讨论、发言,教师反馈学生问题,对存在疑问的地方进行解答,并对知识进行拓展,内化所学知识。

(三) 应用信息化教学手段,改革教学方法
信息化技术的广泛应用,使传统的学生只能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自主获取新知识,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自主探索的能力。当前,信息技术的蓬勃发展,涌现出多种新的信息化教学手段,如蓝墨云班课、雨课堂、超星学习通、喜鹊儿等基于移动终端学习的教学方式在课堂中很多教师进行了不同程度的应用。

雨课堂由学堂在线和清华大学在线教育共同研发,旨在链接师生的移动智能终端,满足每个学生的学习需求。学生可利用雨课堂 APP 进行在线视频学习、试题练习、课后测试等,教师可以将微课、带有慕课的视频、课前预习 PPT 课件发送至学生手机,也可通过雨课堂进行学生考勤管理,反馈学生问题,通过“弹幕交流”实现师生沟通与互动,使得教学整个过程更加智能化和人性化 [10]。

(四) 建立合理考核指标,有效评价学习效果
合理的考核方式是检验和评价教与学最有效的途径。基础化学课程的传统考核方式是平时成绩、期中成绩和期末成绩相结合的形式。平时成绩主要是课堂表现、作业及上课出勤情况,其中期末期中成绩占 60%,平时成绩占相比 40%,这种原有的考核方式很难系统地体现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及整体学习效果。综合高职院校学生的学习水平、学习兴趣,不断尝试考核制度,改变原有的考核方式,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建构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增加了平时的考核力度,修改后的考核方式为平时成绩占 50%,期中期末成绩占 50%, 其中平时成绩增加了课前线上网络平台学习,可以对学生下发学习任务,课前预习并进行线上答题, 教师针对学生学习情况,可以进行线上学习互动。在课堂中教师可调整教学任务,同时可通过多途径考核学生,了解学生实际学习水平,进而有效提高了无机化学的教学效果。

五 结语

基于高职院校《基础化学》课程内容的特点、授课对象的水平,单纯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难以解决课堂教学效果差、学习学习兴趣不浓等教学问题。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教师应全方位、全角度出发,利用好“互联网 +”这个教育平台, 融合课堂教学,恰当地取舍教材内容,有效地利用网络资源、多媒体、QQ 等现代化信息教学手段,搭建师生交流学习平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拓宽学生视野和知识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唐群 , 邹志明 , 刘峥 , 等.“互联网 +”模式下理工科院校基础化学课程教学方法的探索 [J]. 梧州学院学报,2016,26(03):69-73.
[2]吴帝聪 , 陈小勤 . 一本书读懂互联网 + [M]. 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 , 2015: 1-248.
[3] 梁锋 .“互联网 +”[J]. 新闻前哨 ,2015(04):100.
[4]李琴 , 祝媛媛 , 张丛兰 , 等 .“互联网 +”模式下独立院校基础化学教学方法研究 [J]. 教育现代化 , 2018, 5 (48): 291-293.
[5]苏碧云 , 李亚宁 , 孟祖超 , 等 . 无机化学课程课堂教学改革与创新实践 [J]. 广州化工 , 2018, 46 (10): 130-132.
[6]于晓洋 , 罗亚楠 , 杨艳艳 , 等 . 浅谈大学本科化学专业无机化学教学内容的衔接及教学方法 [J]. 山东化工 ,2017,46(22):137-138.
[7]张金彦, 蓝平, 廖安平. App 教学+ 微课在《生物技术制药》中的应用 [J]. 广州化工 , 2017, 45 (03): 163-164.
[8]王会巧 , 徐坤 . 互联网 + 背景下无机化学课程改革初谈 [J]. 山东化工 , 2019, 48 (04): 153-154.
[9]尹爱萍 , 曹叶霞 , 杨洁 , 等 .“翻转课堂”在《无机化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J]. 广州化工 , 2017 (10): 163-164.
[10]徐盛夏 . 教学方式与时俱进 :“雨课堂”教学 [J]. 教育现代 化 , 2016, 3 (35): 191-192.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32328.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