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医学“基础化学”课程思政教育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践论文

发布时间:2020-05-18 16:51:19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本文阐述了在医学“基础化学”课程中开展课程思政的意义,并从案例设计、课件制作、师德师风建设、平时成绩考核等多方面入手,探索了医学“基础化学”课程思政的路径,建立了一个相对完备的在高校公共基础课中全程、全方位开展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立德树人的课程思政体教育教学体系。该体系对高校其它非思政课程开展课程思政工作具有参考和借鉴意义。

关键词:医学基础化学;课程思政;教育教学体系;构建

本文引用格式:刘绍乾,等.医学“基础化学”课程思政教育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践[J].教育现代化,2019,6(61):120-121.

教育的根本问题是培养人。2018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考察时强调高校要加强课程思政建设,充分发挥每一门课程的立德树人作用,确保把青年学生真正培养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显然,课程思政的宗旨是通过充分挖掘和运用各学科蕴含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元素,为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合格人才。课程思政必须基于课程内容,实现“思政”寓课程,课程融“思政”,在致力提高学生的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专业素养的同时,激发学生对课程内容、专业知识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高效实现课程教学目标。因此,课程思政是以立德树人为目的来实现课程价值的社会主义高校教学新理念。

目前,“课程思政”已是各高校高度关注的理论和实践问题。如何让每门课程都育人、每位教师都承担育人责任[1,2],是各高校必须面对且需有效解决的问题。很多教师在具体课程如何融入思政理念方面也开展了大量的探索和研究[3-5]。本文根据医学“基础化学”课程的特点,深入挖掘课程中所蕴含的社会主义价值观元素,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融入思政教育,充分发挥课程的育人导向作用,实现学生知识能力培养与价值引领的有机统一,探索公共基础课中开展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途径。

一医学“基础化学”课程中开展课程思政的意义

医学基础化学是我国高等医学院校为一年级医学类专业学生开设的一门化学公共基础课,其内容是根据医学类专业的特点而选定的。该课程内容多,综合性强,在医学相关专业学生的课程体系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医学基础化学的课程目标是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帮助医学类专业学生较系统的掌握化学基本原理,基础理论,形成良好的理科思维模式,为后续课程的学习以及专业素质和创新思维的培养打下良好的基础。

\

 
鉴于医学基础化学课程特点、课程目标及其授课对象,在该课程中开展课程思政对培育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及高效实现课程的教学目标都有着非常积极的意义。其一,因为该课程面对的是大学一年级新生,高中时期由于备战高考等原因,他们与社会接触很少,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等正在形成中。进入大学后,由于大学的学习环境,学习氛围比高中开放的多,他们会通过网络等渠道接触各种各样的社会现象,人生百态。而他们正处在一个从高中向大学,从少年向青年过渡的阶段,对各种事物充满了好奇心,同时,他们又相对缺乏对事物美丑、善恶、是非的甄别能力,如果此时我们不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占领讲台,并渗透到学生各类课程的课堂内外,全程全方位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三观,那么,来自于社会、网络等各种渠道的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如所谓的西方普世价值观等,就会趁虚而入,直接影响他们三观的形成。因此,对于大一学生,除了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对他们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外,其它各类非思政课程也必须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立德树人这个主旋律牢牢地占领社会主义讲台,才能抵御来自于网络等各种媒体的西方价值观的渗透,才能实现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才能确保把青年学生真正培养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其二,由于大一学生年纪小,思想单纯,可塑性很强,而且大多数都具有积极向上,努力进取的良好愿望,因此,在大一阶段的各类课程中开展课程思政,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他们树立正确的三观,践行立德树人的目的,无论是从教育成本还是从教育效果来看,都是最好的时机。其三,医学基础化学课程面对的都是医学类相关专业的学生,他们毕业后都会从事与生命科学相关的工作,如临床医生。相对于其它自然科学专业的从业人员而言,由于生命科学的特殊性,对其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职业道德,个人品质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医学生作为医疗事业的后备人才,他们将来不仅要有渊博的医学知识和临床操作技能,他们还必须具备科学严谨,认真细致,精益求精,敬畏生命,珍爱生命的工作态度,以及崇高的敬业精神和高尚的医德品质。因此,对医学专业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专业素养和职业道德教育,不仅具有与专业知识教育同样的重要性,甚至更为重要。其四,课程思政是以课程内容为基础开展的,是利用各类课程内容所蕴含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元素,实现“思政”寓课程,课程融“思政”。通过课程思政,不仅可以显著提高学生的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专业素养,也可激发学生对课程内容、专业知识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提升学生对教学过程的参与度,促进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的形成,从而有利于帮助学生尽快完成从高中到大学的过渡,有利于减轻大一学生对医学基础化学这种内容多,综合性强,学习难度大的课程的畏难心理,更高效地实现课程教学目标。

因此,医学基础化学作为大一的一门公共基础课,在该课程中开展课程思政,对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专业素质和职业道德的培养,以及更高效地完成课程教学目标,都是非常必要的。

二医学“基础化学”课程思政探索与实践

为了做好医学基础化学课程思政工作,课程教学团队从教学大纲修订、案例设计、课件制作、师德师风建设等方面入手,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和实践。

1.修订“基础化学”教学大纲。将课程思政目标融入课程教学目标,制定符合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立德树人的“基础化学”教学大纲。

2.以课程内容为基础,设计课程思政案例。努力挖掘各章内容中所蕴含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元素,以课程内容为基础设计课程思政案例。例如,在“稀溶液的依数性”部分,依据教材内容中的渗透压在医学中的应用,设计课程思政案例。比如,如果渗透浓度计算错误,就可能导致患者,特别是新生儿患者发生溶血甚至死亡,以此对学生开展课程思政,培养医学生科学严谨的工作态度和认真细致、精益求精的专业素养。

3.编写融入了课程思政元素的“基础化学”教案。依据教学大纲的要求,以及医学相关专业的专业特点,将基于课程内容的课程思政元素融入“基础化学”教案中,重新编写教案,使新教案中教学重点更突出,教学难点更易破解,并紧扣学科发展前沿,同时,课程思政目标也能得到充分的体现。

4.制作植入了课程思政元素的“基础化学”PPT课件,使课件对学生更有吸引力,提升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5.编写融入了课程思政元素的预习资料和章后测试题。如在“学习指导”中引入与课程内容相关的名人小传记,特别是中国科学家的突出贡献,鼓励学生“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6.建立班级微信教学群。利用微信这种快捷、便利的交流媒体,在加强与学生课外关于课程问题的互动的同时,向学生推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正能量的文章,比如:时代楷模黄大年,施一公的“小我与大我”,等等,积极开展课外思政工作。

7.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所谓教书育人,说到底就是教师的人格在塑造学生的灵魂。可以说,复兴始于教师。而一个好的教师,心中总怀有家国情怀,怀有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只有这样的教师,才会主动将课程思政融于其教学过程中。显然,一个好的教师对人才培养、立德树人是至关重要的。因此,我们从“家国情怀”、“爱岗敬业”、“关爱并尊重学生”、“努力进取”、“以身作则”等方面入手,努力加强自身修养,使教师真正发挥身正为范,立德树人的作用。

8.建立融入了课程思政元素的课程平时成绩考核体系。将学生的言行举止,如:是否有作业抄袭情况,是否传播负面信息,考勤情况,互帮互学情况等德育方面的表现,纳入平时成绩考评中,促进学生树立诚信、友善、爱国爱校、积极向上,乐观进取的人生态度。

通过上述措施,初步构建了一个在医学基础化学课程中全程、全方位开展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立德树人的教育教学体系。

三 展望

我们从案例设计、课件制作、师德师风建设、平时成绩考核等多方面入手,对医学“基础化学”课程中融入课程思政的教育教学方法进行了探索和实践,希望通过进一步实践,总结经验、逐步完善,使之成为一个具备全程、全方位课程思政功能,且兼具评价和激励机制的课程思政教育教学体系,在满足医学基础化学课程思政要求的同时,为高校其它非思政课程开展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为主旋律的课程思政工作,提供一个可借鉴的范例。

\

 
参考文献

[1]王光彦.充分发挥高校各门课程思想政治教育功能[J].中国大学教育,2017(10):4-7.
[2]陆道坤.课程思政推行中若干核心问题及解决思路—基于专业课程思政的探讨[J].思想理论教育,2018(03):64-69.
[3]冯亚青,陈立功,张宝,等.化工类专业课程思政与教学改革探索—以“精细有机合成化学及工艺学”为例[J].中国大学教育,2018(9):48-51.
[4]梅强.以点引线以线带面[J].中国大学教育,2018(9):20-22,59.
[5]蒋碧梅.临床医学八年制《消化系统》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初探[J].教育教学论坛,2019(12):48-49.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16027.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