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 要:随着教学技术的发展,大学英语的教与学正在发生着有意义的变化。线上教学资源的丰富,以及教学管理平台的日趋完善,使得大学英语泛在学习成为可能。而基于中国大学的英语教学现实所提出的产出导向法的应用则使这种可能性得以实现。本研究尝试在大学英语教学实践中,以产出导向法的“驱动 - 促成 - 评价”教学流程为基础,充分使用在线教学资源与教学管理平台等泛在学习资源来构建大学英语泛在学习的教学模式,目的是在教学中整合泛在学习的各种要素,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提高学习自主性,增加课堂内外的学习投入并提升学业表现, 最终达成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
关键词:产出导向法;大学英语;泛在学习;教学模式
本文引用格式:江莉 . 基于产出导向法的大学英语泛在学习的教学模式研究 [J]. 教育现代化 ,2020,7(91):144- 146,152.
A Teaching Model of College English Ubiquitous Learning Based on POA InstructionJIANG Li(Xi'an Eurasia University, Xi'an Shaanxi)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eaching technology,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is undergoing a meaningful change . The ubiquitous learning (u-learning) of college English can be realized due to the enrichment of online teaching resources and thegradual completeness of the campus teaching management network platform. While Production-Oriented Approach(POA) based on English teaching reality of Chinese colleges will help to eventually realize the u-learning of college English.
The present study attempts to structure a u-learning model of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by optimizing the practice of online teaching resources and the campus teaching management network platform, based on the three-phase teaching process (motivating- enabling-assessing) of POA.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by integrating various factors of u-learning, to enable college students to recognize their learning obJectives, enhance their autonomous learning behavior, and improve their engagement and academic performance in class and out of class, thus realizing the teaching obJectives of college English.
Key words: production-oriented approach(POA); college English; ubiquitous learning (U-Learning); teaching model
一 引言
通过多年的教学观察,笔者发现很多非英语专业的学生依然习惯于应试教育背景下的教学模式: 被动听讲,被动回答问题,被动完成作业;在学习过程中,过度依赖老师的课程安排与统一进度,而不能通过独立思考,主动选择学习内容,进行自主学习。而另一方面,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使得众多教育教学资源呈现出数字化、网络化的特点。但是,先进的信息技术,丰富的数字资源,并不代表学生能够主动使用,帮助自己提升英语水平。
相反, 许多学生对如何鉴别或使用这些资源缺乏清晰的认识,同时也由于缺失自主学习能力,无法提升学习效果或达成高阶认知目标。尤其是在 2020 年初 , 众多高校的教学模式由传统教学或混合式教学转变为基于信息技术的“全在线”教学模式,通过几个月的屏对屏交流以及数字资源的空前广泛使用,学生们体验到了与传统教学大不相同的大学英语“全在线”学习。但由于大多数学生缺乏自我管控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线上学习效率普遍较低,学习效果也不理想 [1]。
拥有各类移动终端的学生也同时拥有多样化的网上教学资源以及完善的教学管理平台, 这使得大学英语的泛在学习成为可能,但同时也对教师的教学提出了更高要求。以产出导向法的“驱动 -促成 - 评价”教学流程的划分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同时也打破了传统意义层面的课堂内外、线上线下学习的界限,使大学英语的泛在学习得以实现。
“泛在学习”与“产出导向法”今年来在学术界分别有很多相关研究,但是笔者通过对“泛在学习” 和“产出导向法”关键词相结合,在中国知网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里进行查找,仅发现相关文献 1 篇, 并且未找到基于“产出导向法”的大学英语泛在学习的研究文献。因此,笔者尝试在教学中使用产出导向法的教学理念与教学假设,并以此来构建大学英语泛在学习的教学模式,旨在拓展大学英语教学实践。
二 相关理论及研究现状
(一) 泛在学习
泛在学习的概念最早由美国科学家马克 . 威瑟(Mark Weiser)提出,他指出泛在学习是一种由泛在计算技术所构建的学习环境”[2]。LEE B. G[3] 等则把泛在学习看作是教育形式。泛在学习这种教育形式突破了时空限制,学习者可以通过便于携带的各种移动终端随时随地进行学习。余胜泉教授 [4] 对泛在学习进行了深入研究,他在文献里清晰地描述到,学习空间无所不在,学习者在各类学习空间里可以随时进行学习、交互、共享和构建个体与社会的认知网络,这就是泛在学习。
祝胜庭教授等 [5] 指出,在泛在学习环境中,学习者随处可学,并且通过移动设备迅速实现学习情景和学习方式的切换,基于情景感知,学习者可以主动获取知识。泛在学习可以创建真实、可感、人本化的大学英语校园学习环境,在课程价值目标,语言学习过程和教学人际关系等方面弥补了大学英语教学模式比较单一,教材内容不够丰富,以及学生学习方法难以突破的问题 [6]。从以上研究可知,泛在学习这一概念所包含的学习环境,学习资源,学习方式以及学习支持等要素均对大学英语教学起到有力的支撑作用,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充分利用泛在学习的特点将会是有益的教学实践探索。
大学课程的性质和特点决定了要想学好该门课程,学生必须进行大量的自主化较强的泛在学习。线上资源的动态更新和丰富多样、以及教学管理平台的广泛使用,为学习者提供了泛在学习的资源与环境基础。同时泛在学习也积极响应了《大学英语教学指南》(2020 版)提出的大学英语教育就是要把新的教学信息技术纳入教学体系中去,给学生提供多元化的教学与学习环境,让学生能够主动学习、自主学习,让教学向个性化学习方向发展”[7]。
(二) 产出导向
文秋芳教授提出的产出导向法的教学理念由“学习中心说”“学用一体说”以及“全人教育说”构成 [8]。 “学习中心说”强调教学的重中之重是以终为始,以教学目标推进,促成学生真正有效的学习发生。这 就要求教师在每节课前,要认真考虑在总体教学目 标的前提下,设定好学生在下节课的具体学习目标, 并以此来设计教学环节和教学活动。
“学用一体说” 提出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语言运 用,学生进行学习和训练的内容不再是单一来源 -- 教材,而是教师为实现具体教学目标精选的网络资 源或其他在真实语境里发生的交际场景,让学生能 够即学即用,以用促学,并以此来检验学生的学习 效果。
“全人教育说”主张大学英语的课程目标不仅 仅要提升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而且要培养学生主 动学习和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提升学生的思辨能 力,最终达到提升学生综合素养的目标。
产出导向法的教学假设分别是:1.“输出驱动假设”:该假设认为学生在拥有明确的产出任务目标后,为学生提供“知不足”与“知困”的机会,从而使学生激发出学习欲望和期待,更愿意去积极主动探索新知识点,加大力度进行语言输入,来填补自己的知识库空缺;2.“输入促成假设”:在确立每节课的具体学习目标后,教师应该分解学习任务, 给学生提供相适宜的脚手架,启发学生进行思考, 并鼓励学生尝试构建语言输出;3.“ 选择性学习假设”:学生发挥自己主观能动性,去甄别与自己学习水平相匹配的语言材料并进行学习;4.“以评促学假设”:教师指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意识地去反思和评价,这与学习的认知规律相符合,也是学生进行深度学习的保障 [9]。
由于产出导向法的教学理念与教学假设与大学英语的泛在学习特点相契合,本研究尝试通过产出导向法的教学流程“驱动、促成和评价”[10] 三个环节来构建大学英语的泛在学习教学模式,旨在通过教师的引导、设计和组织,以具体的学习目标为驱动, 帮助学生产生主动学习和自主学习的动机;再通过分解学习目标,提供适当的泛在学习资源,并搭建相匹配的脚手架,助力学生通过完成一个个具体的小学习目标,让学生完善相关知识框架,最终实现大的语言产出学习目标。在此过程中,反思和评价贯穿始终,并会对此前的教学活动设计与师生表现进行复盘优化,对新一轮教学起到重要指导作用。
三 基于产出导向法的大学英语泛在学习教学模式
产出导向法指导下的泛在学习使得大学英语课程学习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根据产出导向法, 把大学英语泛在学习教学过程分解为驱动、促成和评价三个阶段。
(一) 泛在学习驱动环节
教学管理平台,属于泛在学习支持平台,学生们不仅可以在教学管理平台上的讨论区发起话题, 就相关话题进行讨论和评价,或是分享学习心得和优质英语资源,进行英语交流及互助学习的重要平台,同时这也是教师发布信息和布置学习任务的平台。在泛在学习驱动阶段,教师提前在网络上共享与主题相关的优质教学资源,并且描述产出任务, 创设问题情境,使得学习目标、学习现状、以及学生求知心理之间产生认知缺口,从而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和产出任务,并在泛在学习资源的支持下,尝试产出。
教师根据学生的表现分析学生的学习困难和需求,根据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甄选优质的泛在学习资源,提供相适配的脚手架。在驱动阶段,师生互动以及生生互动不仅可以在课堂内面对面进行,还可以通过泛在学习支持平台来实现,如:教学管理平台的讨论版功能、QQ 群或微信群等。通过这种方式,师生、生生间可以保持实时沟通、良好互动,教师可以对学生的学习行为进行实时关注与指导,让学生不拘于时间地点获得老师的帮助和同伴互教的泛在学习体验。
(二) 泛在学习促成环节
促成活动围绕着产出目标的实现来设计。每项任务的构建都应有内在逻辑关系,以形成促成活动链,设计上应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由易及难,渐进式提升学生产出能力 [11]。泛在学习促成环节,教师根据单元学习大目标,设计出阶梯式递进的一个个具体的学习小目标。再根据这些目标并结合学生的能力水平,把产出的大任务分解成与之相匹配的一个个子任务;同时教师还要从丰富的泛在学习资源中精选出多模态语言素材,并有选择地设计不同的输入促成活动。
学生在教师引领下,根据自己的学习水平和学习目标,利用泛在学习资源进行选择性、分层次的个性化学习,进行自我知识体系的搭建。在英语课上,教师不再以讲授语法重点或分析教材语言为主,而是组织引导学生进行子任务的汇报、同伴互学、答疑、分享的有活力有思想碰撞的英语课堂。
教师对学生学习行为进行动态观测,并根据学生表现,给予指导和评价。随着学习的深入,教师逐渐从子任务过渡到大任务,同时逐渐撤离脚手架,促成学生进行迁移性产出。通过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多模态的语言训练,让所有学生都能参与进来,根据自己的学习水平,进行选择性的语言输入,并且尝试产出,以用促学。促成环节中的学习目标和任务的分解即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同时在教学实践中也具备可操作性。学生在学以致用的过程中,通过泛在学习方式,进行知识内化与整合, 并实现知识扩展和迁移,最终达到创新应用的高阶学习目标。
(三) 泛在学习评价环节
产出导向法的评价环节分为即时和延时两种 [8], 同样适用于大学英语泛在学习的教学模式,并且由于泛在学习的自身特点,泛在学习评价更为灵活。泛在学习的即时评价发生在“促成”环节。在学生进行选择性、分层次的个性化学习过程中,以及在学生尝试子任务的练习过程中,教师都会对学生的学习行为和学习效果进行实时检查和指导。延时评价是指学生把课下完成的任务,提交于教学管理平台,再由教师进行评价。
在教师主导下, 教学管理平台记录学生过程性学习数据;同时,教师根据学习活动的目标来动态调整参与评价的主体。学生自己、学生之间以及教师在教学管理平台都可以按设置的标准和权重进行评价,从而实现对学生的协同式形成性评价和反馈。学生得以主动参与知识与技能的评价,并据此进行学习策略和学习行为的调整。
大学英语泛在学习评价内容从对学生的学习成绩和作品的评价转化为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进度以及学习效果等多维度多元化的评价,注重对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方面进行诊断与评测。在教学管理平台上,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学习任务和目标达成来创建多元化评价方式,形式可以是:电子档案,问卷调查,教学反馈,学习日志,协作评价, 作品的个性化评语等。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学管理平台会实时监控学生的学习动态,采集学生学习数据以及学生对教与学的反馈,有助于教师在教学方法和教学活动设计方面及时进行反思,不断优化。
四 结语
本研究认为,产出导向法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给大学英语泛在学习教学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导。在基于产出导向法的大学英语泛在学习的教学模式中,通过教师精心设计驱动、促成和评价各教学环节,让大学英语的教与学跨越了课内外的时空界限,充分利用泛在学习的优势,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性学习,让学生按照自己的学习习惯与学习基础去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体现了尊重学生个体化差异,实现个性化学习的大学英语教学目标。
但同时也要看到,在实施过程中,由于不再以教材为本,而要从具体的学习主题与目标出发,设计相匹配的促成活动,对教师的专业素养要求较高, 教师对主题场景的把握需要精准对标。此外,在真实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实时监控学生的学习数据,并及时分析数据,以便获取对学生学习情况的动态把握,并以此为依据,来及时调整泛在学习资源的选取,数量和难度。这对老师的教学资源的选择、教学任务设计、教学活动的组织以及对学生学习行为的监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综上,本文构建的基于产出导向法的大学英语泛在学习教学模式仍需在具体教学实践中得以检验与补充。
参考文献
[1]骆贤凤,马维娜,姚玉红 .“停课不停学”背景下大学英语在线教学实践研究:问题、措施与效果 [J]. 外语电化教学 ,2020(03):30-35+5.
[2]Weisser, M. Some computer science issues in ubiquitous computing [J]. Communications of the ACM, 1993(07)
[3]LEE B.G, KIM S.J, PARK K.C, et al. Empirical analysis of learning effectiveness in U-learning environment with digital textbook[J].KSII Transactions on Internet and InformationSystems,2012(6)
[4]余胜泉 . 从知识传递到认知建构、再到情境认知:三代移动学习的发展与展望 [J]. 中国电化教育 ,2007(06):7-18.
[5]祝智庭 , 管珏琪 . 教育变革中的技术力量 [J]. 中国电化教育, 2014(01): 1-9.
[6]刘丹丹 , 董剑桥 , 李学宁 . 大学英语泛在学习环境的建构与管理 [J]. 中国教育学刊,2013(10):78-79+81.
[7]何莲珍 . 新时代大学英语教学的新要求 -《大学英语教学指南》修订依据与要点 [J]. 外语界,2020(04):13-18.
[8]文秋芳 . 构建“产出导向法”理论体系 [J]. 外语教学与研究 ,2015,47(04):547-558+640.
[9]文 秋 芳 .“ 产 出 导 向 法 ” 的 中 国 特 色 [J]. 现 代 外语 ,2017(03):348-358+438.
[10]陈秀明 , 祁颖,谷珍 . 基于“产出导向法”的大学英语教学研究述评 [J]. 教育现代化 ,2018(04): 197-200.
[11]邱琳 .“产出导向法”促成环节设计标准例析 [J]. 外语教育研究前沿 ,2020(05):12-19+90.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产出导向法”是文秋芳教授创建的旨在改进中... 详细>>
如何设计有效的环境治理政策, 是学术界和政策...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