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基于产教融合模式的C++课程改革探索论文

发布时间:2021-08-12 15:57:36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   要:深化产教融合是中国推动新时代人才培养政策的重要战略性举措,是高等教育改革的必然发展趋势,要从不断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课程体系改革,从实践教学中探索不同专业不同课程所适宜的改革方案,C++ 课程是高等学校计算机相关专业的基础课程,是培养学生面向对象的编程思维的关键课程,文章对 C++ 课程的教学现状和特点进行剖析,证明了产教融合教学模式在该课程教学中具备较大的优势,针对课程改革方案,提出了项目驱动与知识点驱动互补的教学方法、阶段梯次模式的课程体系、线下 + 线上的学习模式、项目孵化器模式的课程设计。每一个环节都引入企业的资源支持,充分发挥校企的平台融合、师资融合, 逐步加大加深学校输出与企业输入的连接程度。

关键词:C++;产教融合;项目驱动

本文引用格式: 王润涛 , 王全辉 , 吴洪艳 , 等 . 基于产教融合模式的 C++ 课程改革探索 [J]. 教育现代化 ,2020,7(102):58-60,72.

Exploration of C + + Curriculum Reform Based on the Integration Mode of Production and Education
WANG Runtao, WANG Quanhui, WU Hongyan, WANG Shuwen(School of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Lingnan Normal University, Zhanjiang Guangdong)

Abstract: Deepening the integration of industry and education is an important strategic measure to promote the talent training policy in the new era in China, and is the inevitable development trend of higher education reform. We should constantly deepen the reform of talent training mode and  curriculum system, and explore the appropriate reform scheme for different courses of different majors from the practical teaching.

C + + course is the basic course of computer related major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nd it is  the key course to  cultivate students' object-oriented programming thinking.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urrent teaching situation and characteristics of  C  +  +  course, and proves that the teaching mode   of integration of production and education has great advantages in  this course. According to  the  curriculum reform plan, the paper puts forward the teaching method of complementary project driven and knowledge driven, the curriculum system  of stage echelon mode, the offline + online learning mode, and the curriculum design of project incubator mode. In every link, the resource support of enterprises is introduced to give full play to the integration of school enterprise platform and teachers, and gradually deepen the connection between school output and enterprise input.

Key words: C + +; integration of production and education; project driven

一 以人才需求为导向产教融合

深化产教融合,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高效接洽,是我国现阶段推进人力资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迫切要求,对新时代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拓展就业模式、培养社会建设主力军具有重要意义。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 深化产教融合,全方位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各大高校高度重视产教融合工作,鼓励二级学院与广大教师积极探索产学研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模式, 从教学管理体系、课程教学模式等方面开展校企协同育人的研究。

二 C++ 课程改革的必要性

C++ 是计算机、软件工程等专业的基础课程, 是软件编程的基础,是一门技术性和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是高级语言程序设计的入门课程,其教学目的不仅是让学生掌握相应的概念和方法, 更要强调培养学生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基本思想和实践编程开发能力。目前,大部分高校在 C++ 课程体系的设置中主要存在两个问题,一是教学内容方面,另一个是教学模式方面。

教学内容方面,C++ 课程的教学包括理论教学、上机操作和课程设计三个方面,理论教学的内容主要介绍面向对象基础,语法定义、算法程序等较为枯燥的内容,很难激起学生对程序设计的兴趣,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无法主动完成理论联系实践。上机操作主要是针对某一个理论知识进行程序的读写练习,涉及独立设计的内容较少, 使学生没有机会接触实际应用问题。课程设计往往沿用多年的设计题目,缺乏新意,缺乏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教学模式方面,目前许多教师都是采取传统的教学方式,以幻灯片展示同时讲授为主,很多教师授课时仅局限于教材上的小程序,缺乏扩展, 启发性,讲解编程时,侧重于强调理论知识点, 往往忽略编程和调试技巧,导致部分学生在独立进行编程时,没有思路,或者遇到 bug 就束手无策。

这种教学模式下,导致所培养学生编程实践能力与企业所需人才的要求差距甚大,造成人才供给侧与用人企业之间的瓶颈,这种局面充分体现了 C++ 课程改革的必要性。

\
 
三 C++ 课程改革实施方案

(一) 项目驱动与知识点驱动互补的教学方法

项目驱动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方法不同,其以项目为驱动,将具体软件开发项目引入教学过程,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采取开放讨论、鼓励探索的方式,组织学生参与项目开发的全过程,以项目为中心学习一定教学知识点。项目驱动教学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引导学生将学习的知识运用到实际项目开发中,满足学生创新学习、自主学习的需求。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创新能力的培养和团队合作能力的训练,既能培养学生的专业技术能力,也能培养如何利用所学知识有效的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针对目前 C++ 课程的现状,以企业提供具体项目为依托,将项目实现过程融入到 C++ 课程教学中,在课程开始之初,以知识点驱动方式,教师引导学生学习基础语法和编程规范,引导学生入门,在学生对编程语言具备基本认知的基础上, 引入项目驱动教学方式,即以具体项目实例为主线,让学生通过在对项目实例的分析中发现问题, 针对特定问题进行分析,寻找解决问题方案的过程中引入相关知识点,教师通过对涉及知识点进行贯穿式讲解,在此过程中引导学生积极主动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阶段梯次模式的课程体系设计

为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对 C++ 课程的体系采用阶梯层次模式结构,如图 1 所示。

\
 
认识阶段,以知识驱动为主,引导学生学习C++ 对 C 的扩展,了解面向对象与面向过程编程思想的差异,认识类和对象;入门阶段,以知识驱动为主线,结合典型的项目案例,逐步构建学生面向对象编程的思维模式,这两个阶段的目的是让学生能够具备基本的开发能力,看懂简单代码,为实战提高阶段打下良好的理论基础。提高阶段,以项目驱动为主,结合企业提供的具体项目, 如:汽车销售管理系统车辆管理模块功能开发、销售管理系统销售管理模块功能开发等,难度适宜的项目,让学生以团队的形式进行编程实战练习,具备常用 QT 和 MFC 界面开发的基本技巧和常用技能,这种模式可以鼓励学生在以完成某个项目目标的驱动下,主动发现问题,补充知识缺口, 提高实践能力,与企业开发需求接轨。

(三) 线下 + 线上的学习模式

以具体企业实训平台为学习载体,课前学生线上自主获取学习资源。教师通过设置闯关测试问题,检查学生线上学习效果,收集、汇总、提炼学生在线上学习过程中存在的共性与个性问题, 为下一步针对性的课堂教学收集素材。线下课堂授课过程侧重引导教学及答疑解惑,教师在调整传统课堂教学内容及授课模式的基础上,系统讲授教学任务中的重点知识,巩固学生通过线上自主学习获取的知识,通过答疑解惑解决学生在线上学习所遇到的难题,提高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和应用能力。在此基础上,组建学习小组,采用典型工作任务驱动式教学方式,设计各种引导性问题,确定课堂教学引导的侧重点,学生通过组内讨论加深对知识的理解,通过展开组间交流与争论,探求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由此既能够培养学生主动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又能够增强学生的集体合作意识。整个课堂教学过程,教师指导贯穿其中,对于共性问题集中讲解,个性问题个案辅导。

这种教学模式可以充分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对知识敏感度高的学生在线上学习和小组讨论学习中会自动表现为核心元素,其对知识的理解深度与创新思维可以潜移默化的影响同组的学生,起到带动作用。而对学习速度相对慢的同学可以在集体的协作中逐渐的提高自身的能力。

(四) 项目孵化器模式的课程设计
C++ 课程设计模拟科技企业孵化器的模式, C++ 课程设计项目孵化器与企业孵化器对比情况分析如图 2 所示。

\
 
科技企业孵化器主要资助“具有头脑的创业者”,通过项目评估鉴定其成长性和创新性,最终的目标是获取外来资金支持。课程设计教学中的项目提出过程,以激发学生的新创意、新想法、新思路为目的,教师不定题、不限题。在初始的课程设计项目定题时,要求学生以团队为单位,自主拟题、证题、立题。

拟题的过程需要充分调研学科前沿与市场需求,从科学性、可行性、创新性等角度分析项目的可行性,并形成准备项目规划书文档;证题即为项目开题,由教师与企业工程师组成评审专家组,同专业学生共同参与辩证,对项目进行开题答辩,通过开题答辩的项目正式立题。

在项目孵化教学中,学院提供项目实践所需的学习场所、学习工具,在项目实践环节,以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为主,在鼓励创新、创作的环境里逐步实施项目,校内任课教师线下与企业培训工程师线上同步答疑辅导。课程设计的项目无论学生最后是否完成预定的目标,项目团队都要进行总结汇报,分析在整个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总结成功经验及失败原因。

这种项目孵化模式的课程设计是学生整体能力的塑造过程,更加接近企业工作模式,无论从思维培养还是实践能力都会使学生得到质的提高,这种模式的课程计也可以推广应用到其他专业课程中,作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挑战杯等项目的前导培训模式。

四 结语

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九次会议通过了《国家产教融合建设试点实施方案》,同时指出深化产教融合是推动教育优先发展、人才引领发展、产业创新发展的战略性举措。产教融合的教育模式在高校教育教学改革中必将掀起狂潮。计算机相关专业的课程大部分具备实践性和创新性强的特点,这类课程如果用过度的理论约束会限制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因此产教融合的教学模式在计算机类课程中能够最大程度的发挥作用。

要将改革深入到培养学生的每一个环节,每一堂课,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融合。从教学方法、课程体系、教学模式等全面的引入企业元素,如将企业成功项目案例作为课程的分析案例、定期聘请企业工程师进校讲座、模拟企业项目孵化模式设定课程设计与毕业设计,使学生充分了解学科发展的前沿和市场现状,在具体项目的驱动下使学生产生危机感和紧迫感,诱发学习和创新的激情,有层次地推进综合素质能力人才培养。

参考文献
[1]刘衣 , 游继安 .C++ 应用型教学的探讨 [J]. 信息与电脑 , 2017(9):202-203.
[2]胡晓军 . 孵化设计 : 项目化学习中教师的使命 - 以信息技术学科为例 [J]. 江苏教育 ,2019(22):16-18.
[3]郎振红 .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实施方案设计 [J]. 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 ,2018,20(9):45-48.
[4]黄承宁 , 李双梅 , 李程 . 产教融合软件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J]. 软件导刊 ,2019(11):35-38.
[5]许芹 , 钟德仁 , 李双喜 . 深度产教融合背景下应用型人才培养探索 [J]. 教书育人 ,2019(4):18-20.
[6]曹晓娟 , 于荣娟 , 付和平 . 应用型科研助推应用型本科转型的探索与实践 [J].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 ( 社会科学版 ),2019(11):1-8.
[7]吴茂森 . 产教融合视野下的职业院校教师培训培养模式探析 [J].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2019(10):86-88.
[8]孙明霞 .“产教融合、校企共育”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 [J].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2018(1):4-7.
[9]林喜扬 . 产教融合高职院校维度建设的思考 [J].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2019(4):90-92.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32295.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