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高职电子技术课程的智能创新教育模式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2021-08-12 13:35:51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 要: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背景下,创新教育实质为“创新思维和意识”教育。它是通识教育的发展和延伸,其教学目标应融入高职学生的全面素质教育中。要实现这一点,必须坚持课程内容的综合性和实践性。本文探索将智能创新教育与高职电子技术课程目标综合统一,彼此融合,实现创性教育与课程教学目标方面形成互有侧重、互为补充的立体、综合对应关系。经过实践并总结,在高职电子技术课程中构建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引导和鼓励在校大学生自主创业,可以弘扬时代精神,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工程实践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高职;电子技术课程;创新教育;工程实践;

       本文引用格式:张锋 , 谈敏 . 高职电子技术课程的智能创新教育模式研究——以江阴职业技术学院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为例 [J]. 教育现代化 ,2020,7(92):63-67.

Research on Intelligent Innovative education Model of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urse in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 Taking the Course of electronic Technology of Jiangyin Polytechnic College as an example

ZHANG Feng, TAN Min

(Electronic and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Department, Jiangyin Polytechnic College,Jiangyin Jiangsu)

       Abstract: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mass entrepreneurship and innovation, innovative education is essentially “innovative thinking and consciousness” education. It is the development and extension of general education, and its teaching objectives should be integrated into the overall quality education of Higher Vocational students. To achieve this,we must insist on the comprehensiveness and practicality of curriculum content.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integration of intelligent innovation education and electronic technology curriculum objectives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and the three-dimensional and comprehensive corresponding relationship between creative education and curriculum objectives. Through practice and summary, 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construct an innovative talent training system in the electronic technology curriculum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and to guide and encourage college students to start their own businesses, which can carry forward the spirit of the times and enhance their sense of social responsibility, innovative   spirit and engineering practical ability.

       Key words: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urse; innovative education; engineering practical

一 引言

       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电子技术的进步更是日新月异。企业在用工质量方面对于电子技术相关人才提出了更高的上岗技能要求,尤其在创新能力上。这就对高职电子技术教育提出了更高的教学要求。

        同时,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15〕36 号)等文件的精神要求要更加进一步深入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文件强调了创新创业教育必须要与专业教育更加紧密结合。高职承担着为社会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重任, 作为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分支,理应加强职业人才教育、教学模式的创新探索,促进人才的职业能力培养。高职应用电子技术专业是培养电子技术相关人才的重要途径,只有通过相关课程的教学模式的改革创新,才能促进学生全方面成长和成才提供优质教育教学。这样才能进一步地对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做有效提升,更为综合性地增强学生的整体就业能力 [1]。

二 高职电子技术课程创新教育现状

       对于高职学生而言,其知识结构、职业技能和道德素质这三者缺一不可。但是,长期以来, 电子技术教育偏重于课程教育,过于重视相关专业知识的传授,对于学生在职业技能方面的培养有一定的欠缺,尤其是在创新能力方面。过分强调了教师在教育教学方面的主导地位,因而忽视了学生才是学习的真正主体。

       对学生在相关培养要求上,传统电子技术课程教育对于个体差异性较为忽视,更多地强调整体划一。同时课程的教材选用以及教学内容的选取等方面不能紧跟技术发展要求,相对严重滞后, 课堂所学知识的滞后性,难以满足企业的人才需求。学生存在着动手能力不强,无法解决实际生产中的问题,创新能力就更加无从谈起。

        长此以往,学生对于专业认知就越加淡化, 学习兴趣更加难以激发。究其原因在于落后的教学方法和陈旧的教学手段,难以提供较多的实践机会给学生,从而极大地影响了学生创新才能的培养。同时,课程非过程性的、传统单一结果性教学评价体系对学生学习的习惯缺乏正确引导作用,难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 从而在实际动手操作中全面提高自己的能力 [2]。

       高职电子技术课程教育需要加大创新力度,教师要施行创新教育,学生要进行创新学习。教师要探索行之有效的创新能力培养模式,就必须要将教育创新作用为改革突破口。只有从高职的教育教学观念出发,对若干教学的要素如人才培养目标、课程教学内容、课程教学方法、课程教学手段以及课堂评价体系等诸多方面进行教育创新改革,才能真正使高职学生满足企业的相应岗位技能要求。同时在发展中能够快速地自我更新, 接受新的知识。

\

三 高职电子技术课程创新教育思想和目标

(一) 创新教育教学思想的建立


       创新教育根植于创新原理,作为一种教育理论和教育方法,其主要从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以及创新的个性等方面出发,对学生进行创新教育。通过创新教育,学生既能牢固而系统地掌握学科相关知识,同时亦能在创新能力方面有所提升。高职教师应该据此理论,通过创新教学思想和教学手段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努力通过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技能等诸多方面培养学生。

       创新意识是一种观念,是一种以创新为荣的意识,推崇创新精神,不断追求创新。学生只有在这种强烈的创新意识引导之下,才有可能产生强烈的创新动机,进而树立创新目标并为之而充分地发挥自身创新潜力和聪明才学,从而能真正地激发学习的动力和解放创新的激情。

       学生能够更加深刻地理解并掌握专业知识, 并能把这些知识广泛应用到学习新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过程中,这就是创新思维。为了是学习活动顺利实施,高职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积极贯彻“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创新教学需要从教师和学生两个角度切实研究“做什么”、“怎样做”和“做得怎样”这三个面的问题。努力让学生知道知识的来源,明白其实际的应用即“知识从哪里来,到哪里去”。通过教学范例的讲解, 全方位地向学生呈现知识的产生、形成、发展和应用的全过程,并通过这些相互有联系的教学内容牵引来启发学生,通过不断地创新,在实践中培养创新的技能 [3]。

(二) 创新教育课程体系的具体教学目标

(1)建设具有电子技术专业特色的课程体系

       电子技术专业主要以培养学生具有对智能电子产品的组装、调试、维护、保养、技术改造和产品设计、研发能力。通过创新教育,实现教学模式创新,教育资源共享,最终培养符合社会经济发展趋势,具有创新创业能力的技术技能人才。

(2)建设具有创新创业实践特色的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建设按照“创意训练— > 创新训练— > 创业训练— > 路演训练”四个模块进行顶层设计, 使学生身临其境参与各阶段的实践训练。通过融合“互联网 +”、大数据、物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注重创意的思维和技巧、创新的智能控制专业特色,创业的策划书撰写及路演的礼仪与技巧等实践训练环节,建设具有实践特色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 [4]。

(3)建设具有学生参加创新创业比赛特色的课程体系

       在“大众创业 万众创新”的时代背景下,课程开发和建设中所引用的创意与创业项目实践案例,充分融合“互联网 +”等创新创业比赛元素, 通过筛选各实践项目的推演作品,挑选并指导有灵感的科技创意作品和创业策划书,备战“互联网 +”等创新创业大赛。

(4)建设具有学生参加技术技能大赛特色的课程体系

       课程开发和建设中所引用的创新项目实践案例,紧紧抓住电子技术专业的专业特色,充分融合“挑战杯”及大学生技术技能比赛元素,完成各项目作品的调研、设计与制作,通过筛选各实践项目的推演作品,挑选并指导时代感的科技创意作品备战“挑战杯”及各类大学生技术技能比赛。

(5)建设具有学生获取职业资格证书的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建设注重实践技能训练与应用能力培养,有助于学生在具体工程实践中积累国家职业资格评估所需的证明材料和技术技能,并能获得相应等级的职业资格证书,实现学生全面发展。

(6)建设具有科研创新与社会服务能力的课程体系

       充分发挥市级“大师工作室”具有的集政府、学院和企业“三位一体”的平台效应,在该平台上,由“指导老师(师傅)+ 学生”组成项目团队,围绕解决企业生产、经营、科研、管理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引导学生开展技术革新、发明创造、技术攻关、技术协作等协同创新活动, 在创新创业工程实践活动中探索并建设具有科研创新与社会服务能力的课程体系及创新人才培养新模式。

四 高职电子技术课程创新教育实施途径

        创新教育实施的途径在于改变课堂教学,加强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双向交流互动,即教师要多向学生提问题,同时引导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让学生多向老师问问题。这样的良性循环互动,可以有效地拓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创造热情,并将所学知识能够灵活运用,极大地提高了其解决实际问题的工程能力 [5]。

(一) 实施创新的课堂教学

(1)注重启发式课堂教学

       如在“单片机控制的智能台灯”的创意项目中,课堂教学按照“创意训练— > 创新训练— > 创业训练— > 路演训练”步骤实施。课堂教学的知识目标是掌握创新项目方案到新产品的过程, 能力目标是能将创新项目落地实施。采用案例教学法实施教学,重点是创新项目落地实施的过程, 难点是完成符合要求的新产品。

       先让学生根据设计任务书进行基本 LED 台灯的制作。在制作时先不接晶闸管调光电路,LED 台灯发出的亮光恒定不变。这时,可以开始引导学生带着如何实现台灯调光的问题带着目的去学习晶闸管的开关特性。学生在听完相关知识的理论讲解之后,在电路中接上晶闸管调光控制电路。由于晶闸管的开关作用使得 LED 实现了调光。就此可以让学生对晶闸管的开关特性有了感性认识。通过这种方法,提高了理论知识对学生的吸引力, 进而整个教学过程便水到渠成了。

(2)设计有利于培养创新意识的教学环节。

       创新能力对于基础知识的掌握依存度较高,但是不可忽视的一点是,如何在学生掌握一定基础知识的前提下,增强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更为重要。因此,设计有利于培养创新意识的教学环节是电子技术课程教育创新的重要环节。

        著名的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就曾指出:“教师不应企图将知识硬塞给学生,而应该找出能引起学生兴趣、刺激学生的材料,然后让学生自己解决问题。”学生通过分组讨论,完成 LED 台灯的创意设计头脑风暴。最终形成了以下创意功能: 能够检测环境光照,进而控制台灯的亮暗;能够检测台灯是否有人使用,进而实现自动关灯;能够检测使用者是否离台灯过近,进而实现声光提醒;能够记录并实时显示台灯使用的时间长短, 进而实现声光提醒休息。经过多轮创意修改,一个充满创意灵动的“单片机控制的智能台灯”作品应运而生,学生在制作调试的过程中锻炼并提升了自身的创新能力。

\

图 1 创新意识在教学环节中的应用

(3)创业的推演设计教学环节很好地帮助学生了解自身的创业优劣势。

       大学生是一群有知识、有技术、有梦想、有激情的年轻人,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背景下,引导和鼓励在校大学生自主创业,可以弘扬时代精神,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6]。

       创业也是一种劳动方式,是创业者通过自身敏锐的观察力发现商机,及时对自身所拥有的各种资源做优化整合,进而创造出更大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的过程。创业者需要运用服务、技术,通过思考、推理、判断等行为对资源完成运营、组织。大学生创业要了解相关的创业知识及优惠政策,创业者在获得金钱回报和实现个人价值的同时需要付出相应的时间和精力,并且要承担一定的财务和精神以及社会风险。所以创业不是儿戏,优秀的创业者必须具备一定的素质要求。

       创业计划书是创业者所计划创立的业务的书面摘要。一份优秀的创业计划书是叩响投资者大门的“敲门砖”,往往可以有计划、有步骤地帮助创业者开展创业活动,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创业计划书作为一种书面材料,需要对所创立的公司或设立的项目发展前景做一个预期,要对产品、市场、竞争和风险,以及投资的收益和融资的要求等做全面介绍。一份详尽的创业计划书会提醒着创业者时刻应该注意什么问题,怎么规避风险,从而帮助创业者最大程度地获得来自自身以外的帮助和支持。学生结合自己设计的创意作品,通过撰写创业计划书更加全面地了解创业的相关流程和手续,将有关创业的许多想法思路、计划和安排,借由白纸黑字最后落实的载体, 对创业的艰难做出全面的评估。

       创业路演形式采用 PPT 汇报 + 现场答辩形式。学生团组事先准备路演 PPT 文档,项目计划书, 团组推荐路演主讲人,并进行答辩分工。在路演的过程中,学生得到了锻炼,上台不紧张,逻辑也清晰,表达更清楚。

(二) 作业模式的创新

       书面纸质作业模式是现行电子技术课程中较为常见的考核模式,但是该模式对于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不到位,难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目前, 我系根据教育教学中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将过去进行的定量理论计算形式的考核作业改为结合实际课堂理论教学,进行实物电子制作的实物作业模式的改革尝试 [7]。该作业模式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让学生掌握知识、运用知识、具备解决问题的实际工程能力。具体做法是:

(1)制订作业计划

      依据课程的教学大纲要求,教师做好详细的作业计划。在每学完一个较难的知识点或者典型项目电路之后,结合课堂的讲授内容和实际的教学进度,就安排一项实物作业。相较于传统的作业模式,实物作业更加突出“新、精、活”的特点。所谓“新”即激发学生的兴趣,所谓“精”即减轻学生的负担,所谓“活”即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和动手实践能力,藉此来补充原书面作业模式的对学生实际动手能力训练的不足。

(2)布置实物作业

       教师在完成课堂知识的讲解之后,就可以根据教学需要向学生布置实物作业要求。如“单片机控制的智能风扇”的创意项目中,该电路是直流电机调速电路的拓展应用。教学大纲要求熟练掌握直流电机调速电路的组成、工作流程及相关程序编制。在该项目中,学生运用所学红外遥控原理解决电机无线遥控,具有较强的可实践性。结合所学原理,根据“单片机控制的智能台灯” 相关创意设计技术,它是作业题目可以这样给出: 进行红外感知是否有人的实物制作。学生需要通过动手实践——理论分析——测量运算——结果测试等几个环节才能完成这一作业,这对提高他们理论分析和实践操作等两方面的工程能力是很有帮助的。

(3)做好辅导工作

       在学生做实物作业过程之中,教师要实时地做好辅导工作,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给予一定的引导、启发、咨询和指点,以帮助学生能够顺利完成实物作业。教师通过咨询辅导和解决学生的制作疑难,可以及时对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补救和改进。在学生完成实物作业之后,教师应及时进行批改和评分。一方面纠正学生在作业中存在的问题,同时,另一方面对学生予以肯定成绩并给予鼓励。

(三) 构建增强学生创新实践的教学评价

       考核和评价都是督促学生学习的有效手段, 教师对这两者都应该在教学过程中给予充分的组织与应用。其中,检验学生学习效果的考核手段和促进学生创新学习的评价手段可以互为补充, 取长补短 [8]。

(1)重视教学的考核手段,建立激励机制。

       将过程化的平时成绩与期末考核都纳入学生的教学考核之中,采取笔试与实际操作相结合的方法。为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对课堂回答问题表现出色、完成作业有创新思维、参加校内外专业技能竞赛获奖的学生给与平时分加分的奖励。期末考核笔试成绩占比 40%,实际操作采用随机抽题,学生现场完成的方法,占比 60%。通过采取这样的考核措施,进一步地培养了学生敢于表现、大胆尝试的创新精神,教学效果较好。

(2)改革教学的评价方式,激发创新热情

       教师要允许学生对于实践项目的好奇心和探究性创新行为,鼓励多一些,批评少一些。

       积极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原理参与实践项目,尤其是在项目的实践过程中,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所表现出来的良好个性品质要给予及时鼓励性评价,对于大胆地提出实验电路存在的问题,并创造性地提出改进方案的学生要充分的给与“心理自由”感,促进学生的创新品质的培养。

五 结 论

       电子技术课程的创新教育模式改革在教学过程中与时俱进地采取了“重实践,轻理论”的创新教育策略。在课程教学中,教师结合电子技术课程的项目内容,有目的地引入或者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通过精心设计每一个实验项目,让学生产生新鲜感,使之具有一定的趣味及实用意义。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出发,即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理论,用实践去巩固理论,并用理论去指导实践,进而较好地达到了掌握知识的学习目的。

        同时,教师根据学生实践能力的差异,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注重实验内容的层次性和创造性,提出不同的考核要求。让能力弱的学生自己完成实验,同时让能力高的学生自己设计实验, 开展创新,发明创造。在不断的教学实践中,只有大胆地尝试,不断努力适应新形势的发展,不断地创新完善,才能培养出适合社会和企业需要的有用人才。

参考文献

[1]黄睿 . 高职电子技术专业内容实践教学方法研究 [J]. 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 ,2013(04): 45-60.
[2]张成亮 . 在创新教学理念指导下的电子技术课程教学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D]. 山东:山东师范大学 ,2010.
[3]姜志忠 . 创新教育与电子技术教学的整合 [J]. 重庆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4(06):111-113.
[4]陈东 . 如何在中专电子技术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 [J]. 中国培训 , 2016(18):172.
[5]荣昶 , 赵向阳 , 蔡惠萍 . 实验教学与创新能力培养探析 [J].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4(01):12-14+22.
[6]侯建军 , 佟景才 , 鞠颂东,等 .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促进学改教改互动 [J]. 中国高教研究 ,2004(01):90-91.
[7]王振宇 , 成立 , 魏静 . 电子技术课程教改中实践创新教育的探讨 [J]. 甘肃联合大学学报 ( 自然科学版 ),2008(07):88-92.
[8]曾鹤琼 , 胡骏 . 创客教育背景下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J] 科教导刊 ,2016(11):79-80.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32287.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