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 要:宿舍人际关系是大学生人际关系中最重要、最基础的部分,良好的宿舍人际关系能够帮助大学新生顺利度过适应期,而宿舍人际关系适应不良正是新生适应不良的一个重要方面。本文聚焦高校新生宿舍人际关系与适应性教育之间的内在关联,以宿舍人际关系为全新的切入点和视角来研究高校新生适应性教育, 以期通过不断完善教育内容、细化教育对策、提高教育针对性,为高校新生适应新教育的有效开展提供建设性的意见或建议。
关键词:高校新生适应;高校新生适应性教育;宿舍人际关系
本文引用格式: 史文芬 , 李艳玲 . 高校新生适应性教育研究:基于宿舍人际关系的思考 [J]. 教育现代化 ,2020,7(92):129-131.
A study on Adaptive education for College Freshmen: Reflections on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 in Dormitory
SHI Wenlen1, LI Yanling2
(1.School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Jiangsu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Zhenjiang Jiangsu; 2.Department of Student Affairs, Jiangsu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Zhenjiang Jiangsu)
Abstract: Dormitory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 is the most important, the most basic part of the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 of college students, good dormitory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 can help college freshmen to successfully pass the adaptation period, and dormitory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 maladjustment is an important aspect of freshmen maladjustment. This paper focus on college freshman dorm intrinsic connection between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 and adaptability education, in the dormitory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 as the breakthrough point of the new and perspective to study the freshmen’s adaptability education, in order to through perfecting the education content, refining education countermeasures, improve education pertinence, for effective development of college freshmen adapt to the new education provide constructive comments or Suggestions.
Key words: adjustment for college freshmen; adaptive education for college freshmen; dormitory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
一 引言
校新生适应性教育,部分学者亦称之为“适应教育”、“适应期教育”、“转型教育”。美国 ACT 统计发现,学生在大学一年级时期的学习生活情况(特别是适应期的情况)对大学四年当中的学习、工作成就及今后的差异化的贡献率,占到 53%[1]。
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国内外许多学者开始对学生适应性进行研究,大学新生的适应问题受到学术界的关注则是 90年代以后的事情,目前,新生适应性教育已经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共同课题。宿舍是大学生了解、适应大学生活的一个重要窗口,据调查,良好的宿舍人际关系能够帮助大学新生顺利度过适应期,而宿舍人际关系适应不良正是新生适应不良的一个重要方面。本文聚焦高校新生宿舍人际关系与适应性教育之间的内在关联,以宿舍人际关系为全新的切入点和视角来研究高校新生适应性教育,以期通过不断完善教育内容、细化教育对策、提高教育针对性, 为高校新生适应新教育的有效开展提供建设性的意见或建议。
二 澄清一个概念:何谓“高校新生适应”, 它的内涵与外延是什么
对“高校新生适应”这个概念及其内涵与外延的研究,是正确有效开展高校新生适应性教育的前提和基础。在众多的研究成果中,对于高校新生适应的理解和定义并没有形成统一公认的观点,例如,刘建鸿表示,大学新生适应是指刚步入大学的新生,根据新环境的要求,积极进行角色转变,与新环境逐渐达成平衡的这种适应过程;淘沙用生命发展全适应过程的观点来把握和界定入学适应概念;裴学进认为,大学新生适应主要是指学生在进入大学后,通过生活调适、学习转变、心理调整,逐渐克服自卑心理,协调平衡综合发展,完成城市社会化的这一过程。
“适应”一词最早来源于生物学,指生物的形态结构和生理机能与其赖以生存的一定环境条件相适合的现象。后来被广泛运用于心理学,在心理学中,可将适应理解为当外部环境发生变化时, 主体通过自我调节系统(认知、人格、动机等因素组合)做出能动反应,使自己的心理活动和行为方式更加符合环境变化和自身发展的要求,是主体与环境达到新的平衡的过程 [2]。就广义而言, “适应”一般指向社会适应,是个体社会行为的自我调节过程,也是个体实现社会化的过程,心理适应是社会适应中最基本和最核心的内容。
纵观“适应”一词概念的演变历史,笔者基本比较认同刘建鸿的观点,并试图对“高校新生适应”这一概念的内涵进行补充和完善,对其外延进行明确。“高校新生适应”是社会适应中比较特殊的一种适应,它指的是大学新生在脱离原来熟悉的高中环境,步入大学新环境的过程中,根据环境的变化和要求,以成长成为一名优秀的大学生为目标,积极转变观念,主动调整心理和行为, 顺利实现高中生到大学生的角色转变,达到与新环境相平衡的这种状态或过程 [3]。
根据大一新生思想成长、学习转变、生活适应实际,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理解高校新生适应的外延:一,高校新生适应的主体是指刚入大学的新生,适应期应涵盖大一整个学年;二,适应内容可分为大学自然物理环境和大学人文社会环境极其要求两大类,前者主要指向对饮食、气候的适应,以及对校内各职能部门地理位置和功能的熟悉,后者主要指向对校史校情的掌握,对大学精神、校训、人才培养方案、社团的认同和追寻,以及对校纪校规、大学管理模式的遵守, 还包含良好大学人际关系的培养等;三,应该清醒的认识到,作为社会适应的一种特殊种类,高校新生适应中最基本和最核心的就是心理适应, 而从高中生向大学生的转变是适应的本质;四, 高校新生适应具有主观能动性的特点。
三 辨析一种关系:新生宿舍人际关系与高校新生适应性教育存在何种内在关联
高校新生宿舍人际关系和高校新生适应性教育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它们都具有相对独立性,那它们之间到底有没有关系?如果有,存在何种关联?
基于上述对“ 高校新生适应” 概念的澄清, 可以这样理解高校新生适应性教育:它是高校教育工作者在新生适应期内,为帮助新生顺利完成适应,实现角色转变,达到与大学新环境相平衡, 步入大学正常学习、生活、交往所采取的的一系列教育策略或方法 [4]。“帮助新生顺利完成适应” 是新生高校新生适应性教育的目的,“实现角色转变”是高校新生适应性教育的核心与本质,“达到与大学新环境相平衡,步入大学正常学习、生活、交往”是适应性顺利完成的表现和标志。特别强调的是,这里的“角色转变”,专指高校大一学生从高中生向优秀大学生的成长转变,在心理上需要帮助大学生对自我身份进行重新定位,从行为上需要引导大学生培养与大学生知识分子身份形象相一致的行为,有信念、有追求、有道德、有责任、有担当,乐观开朗、独立自主、开拓创新, 实现思想转型、学习转型、生活转型。
新生宿舍人际关系与高校新生适应性教育内在关联的研究,本质在于新生宿舍人际关系对于高校新生适应是否成功的影响研究,换言之,新生宿舍人际关系对高校新生适应、角色转变是否有影响?有着什么样的影响?是如何影响的?新生宿舍人际关系对高校新生适应以及适应性教育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宿舍人际关系是高校新生最重要、最基础的人际关系。大学生每天基本上 10 小时左右的时间是在宿舍度过的,对于高校新生而言,宿舍是他们的“第一个社会、第二个家、第三个课堂”,宿舍人际关系对大学生学习生活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宿舍人际关系的好坏直接影响到高校新生的心理健康。我国医学心理学家丁攒教授表示:人类的心理适应最主要的就是对人际关系的适应, 人类的心理变态是由于人际关系的失调引而起发的 [5]。无独有偶,陈青苹在《大学生宿舍生活心理适应障碍及其干预措施》一文中指出“大学生宿舍心理适应有年级差异,一年级问题最多,二、三年级次之,四年级最少,对宿舍生活不满意及不适应者占 20.34%,访谈中,这些大学生均属于心理适应障碍者”[6]。良好的宿舍人际关系,它在帮助新生实现自我角色定位及正确认识所处的环境方面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有利于新生身心健康、人格完善、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和生活方式的养成,从而帮助新生成功实现角色转变、适应大学生活。反之,不良的宿舍人际关系将会对大学生成长构成诸多阻碍和困扰,使新生难以适应大学生活,无法顺利的实现角色转变。
宿舍人际关系影响高校新生自我意识的完善和人格的健全。自我意识的觉醒和增强,是高校新生完成高中生到大学生角色转变的前提。为了调和“现实自我”和“理想自我”的矛盾,达到自我意识的统一,高校新生除了需要不断的进行自我总结反省之外,还需通过别人的评论或其它反馈的信息中加以修正。宿舍是一种集体生活, 成员之间的交往具有日常化、经常性的特点,同时也具备客观真实性,在宿舍交流中,同学们经常有意识、无意识对宿舍成员或者周边的人和事进行评价,这些评价相互影响,影响潜移默化。
可见,宿舍人际关系关乎高校新生适应是否顺利、角色转换是否成功,是大学生健康成长不可忽略的重要因素,宿舍人际关系应该成为高校新生适应性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
四 得出几点启示:如何创新高校新生适应性教育
1.把宿舍人际关系纳入高校新生适应性教育的重要体系,重视对“00 后”高校新生宿舍人际关系特点的研究。从 2018 年 9 月开始,“00 后” 已经大规模的进入大学校园,将成为未来十年高 等教育的主要受众群体,这意味着大学正式走进“00 后”学生时代 [7]。较之“80 后”、“90 后”,“00 后”大学生无论在思想观念、价值取向,还是在现实行为中,都表现出鲜明的独特个性,如何科学把 握“00 后”高校新生宿舍人际关系特点,遵循规律, 采取行之有效的应对措施,是当代高校新生适应 性教育必须认真思考和研究的问题。
2.立德树人,以人为本,树立科学的工作理念。高校学生工作者应该秉承“以人为本”的工作理念,把“立德树人”贯穿于新生适应性教育的始终。不以学分或成绩作为衡量学生的唯一标准,正视学生成长差别,充分尊重学生个性发展和时代特点,回应正当诉求,重视对新生宿舍人际关系的科学教育,相信学生、依靠学生、引导学生、服务学生,帮助学生尽快实现角色转变,完成适应。
3.在新生适应期,单独开设宿舍人际交往相关专题教育。建议在适应期的不同阶段,有针对性开展宿舍人际交往的专题教育,让人际交往课程、讲座、团体辅导、社会实践等方式相互补充, 有效预防或解决新生宿舍人际矛盾的产生。通过一系列专题教育,帮助大一新生正确认识人际交往对于个人成长的重要性;帮助学生增强自信, 勇于接纳自我,逐渐降低交往中的恐惧心理;传授人际交往技能,教育学生正确处理个人与宿舍集体的关系,求同存异;针对宿舍典型人际冲突, 引导大学生合理归因,理性解决存在的问题。
4.加强互联网阵地建设,宣传积极健康的宿舍文化。一方面,严格要求学生遵守宿舍规章,按时作息,教育学生科学运用网络,杜绝网络成瘾; 另一方面,在信息化时代,全面否定和禁止网络是不科学的,教育工作者应该主动顺应时代潮流,运用“抖音”、“直播”、“微信”、“快手”等平台宣传健康向上的宿舍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宿舍人际交往氛围,以此提高新生适应性教教育的实效性。
五 结语
宿舍人际关系是高校新生最重要、最基础的人际关系,关乎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后期发展, 是新生适应是否顺利、角色转换是否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高校教育工作者应该站在如何培养优秀大学生的高度,主动把宿舍人际关系纳入新生适应性教育的重要体系,树立“以人为本”的工作理念,重视对“00 后”高校新生宿舍人际关系特点的研究,在适应期专门开设宿舍人际交往的专题教育,加强网络阵地建设,帮助大学新生建立良好的宿舍人际关系,顺利完成角色转变。
参考文献
[1]李德芳 . 不同生源地大学新生的适应差异与对策研究 [J].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40(3):132.
[2]杨玉宇主编 .2015. 大学生心理适应与发展 [M]. 北京:科学出版社 .
[3]史文芬,李艳玲 . 论高校新生适应界定及其构成与适应性教育的原则 [J]. 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9,02(上): 208-209.
[4]史文芬,李艳玲 . 论高校新生适应界定及其构成与适应性教育的原则 [J]. 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9,02(上): 208-209.
[5]王勇 . 利用人际吸引因素解决新生的交往心理障碍 [J]. 青年探索,2001,2:32-34.
[6]陈清萍 . 大学生宿舍生活心理适应障碍及其干预措施 [J]. 中国学校卫生,2002,23(5):435-436.
[7]史文芬,李艳玲 . 新时代高校“00 后”新生宿舍人际关系特点及对策 [J]. 教育现代化,2019,6(85):332-334.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322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