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高校考务管理信息化改革的探索与实践论文

发布时间:2021-08-10 10:28:58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   要:考务管理工作是高校教育管理中的重要环节,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对考务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考务管理者必须寻求改革和突破。本文围绕河南中医药大学“课程服务平台”的建设应用,介绍了考务管理工作信息化改革的探索和实践。

      关键词:高校;考务管理;信息化;改革

       本文引用格式: 樊香 , 申意彩 , 牛乐 , 等 . 高校考务管理信息化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J]. 教育现代化 ,2020,7(95):90-93.

The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of the Reform of examination management Information in universities

fan Xiang, SHEn Yicai, nIu le, LI Qinglei

(academic affairs Office, Henan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Zhengzhou Henan)

       Abstract: The examination management is an important aspect of the university education management. In the era of rapid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with the expansion of enrollment scale, the education reform in universities gradually gradually, which puts forward higher requirements on the examination management. So the exam administrators must seek for reform and breakthrough. Focusing on the construction and application of “The Platform of Course Related Services” in Henan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of informatization reform in examination management.

        Key words: university; examination management; informatization; reform

一 引言

       考试是高等教育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是检验学生学习效果、评判学生学业成就的重要手段,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教师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对教师改进教学有着直接的反馈作用, 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考务管理的对象是考试, 管理的具体工作就是通过各种方式方法,对考试进行预见性计划、高效性组织、有效性协调和精准性控制,使考试工作高效运行,及时反馈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最大限度地调动“教”与“学” 的积极性,促进高校总体教学水平和质量的提升。

        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推进,对考务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考务管理者必须寻求改革和突破。我校近年来着力于依托现有信息技术手段,积极推进考务管理信息化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
    
二 现阶段高校考务管理工作现状及存在问题

(一) 工作量大,信息化程度低


        高校考试项目繁多,包括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执业医师分阶段考试等各种水平认定和资格获取考试以及学校日常的各类考试,无论是哪一种考试,都需要严格按照相应的考试规范进行全过程管理。考场选取及设置、考场编排、监考安排、考试命题、现场组织、考场巡视、阅卷评分、资料整理存档等每一个环节都不能有任何疏漏和瑕疵,责任重大,工作繁琐。考务文件、命题册、交接单、考核项目表等各种考务资料采用纸质文档,考务资料特别是形成性考核资料的整理归档繁琐复杂,劳动强度大。

(二) 形式单一,考核方式不完善

        试卷考核是目前最主要的考核方式,这种方式虽然能够高效地完成考核工作,但不能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开展个性化考核,缺乏灵活性和创新性。此外,考核方式带有较强的主观色彩,尤其是形成性考核部分,各考核项目缺乏科学的考核方案或评分依据,人为干预因素较多,难以保证考核的准确性、公平性及客观性。

(三) 教考不分,考试结果准确性不够

       所谓教考分离,是指教学活动和考试活动相分离,教师只需要完成教学内容和教学任务,不需要进行考试题目的制定、监考和阅卷等工作。而目前的实际情况是,教师既是考题制定者,又参与监考和评卷。这样势必导致考试环节中受到人为因素的影响,例如有些任课老师评卷时会根据自己对学生的印象打分,影响了考试成绩的客观性。此外,有的任课老师在阅卷时不严格按照评价标准进行评判,一旦发现学生成绩普遍偏低就放松评价标准来提高学生考试的合格率,严重影响考务工作的公平性,同时不能科学反应教师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果。

(四) 督导滞后,纸卷质量不高

       学校组建教学质量督导团每学期对试卷进行抽查及质量监控。试卷的督导工作一般在考试结束后进行,重点关注命题形式、试题内容分配、信度、效度、区分度和以往试题的重复率等,发现问题后及时总结和反馈。因试题的重复性需要人工抽查核对,工作量大,准确度不高,而且督导工作在考试之后进行,不能在试题启用前予以纠正,效果欠佳。

(五) 过于形式,考试信息反馈机制不够健全

       高校组织考试的目的是通过考试来帮助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进行教学效果的评价和考核, 建立有效的考试信息反馈机制,使教师能够及时地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从而指导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的创新和调整,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目前考试结束后,我们要求教师完成阅卷工作后, 计算成绩并进行成绩分析,次学期开学后对学生进行成绩反馈。当前条件下,教师只能就班级的整体考试情况进行宏观分析和反馈,针对学生个人进行分析反馈由于工作量过大,难以实际开展, 同时试卷不会返还给学生,学生只知道总分,不知道具体错误之处,成绩的反馈不够精准。

三 积极探索,推进考务管理信息化改革

      2015 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国际教育信息化大会上明确指出:因信息技术的发展,推动教育变革和创新,构建网络化、数字化、个性化、终身化的教育体系,建设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学习型社会,培养大批创新人才,是人类共同面临的重大课题。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吴岩在全国高教处长会上指出:全面振兴本科教育, 要大力建设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课程。高等教育信息化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在一流本科建设历史背景条件下,成了发展与创新的必然,将高校教育逐步信息化,是推进一流本科高校改革发展,建设中国特色高等教育的重大研究方向。

       为深入贯彻落实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加快振兴本科教育,构建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全面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能力。结合陈宝生部长 2018 年 6 月 21 日讲话内容:重塑教育教学形态。高校要将现代信息技术深度融入教育教学,打造智慧学习环境,探索实施智能化的精准教育,提升教学效果培养学生智能时代核心竞争力。我校自 2018 年 3 月开始大力推进教学信息化平台建设,以信息技术促进教育教学改革, 积极打造“互联网 +”教学新模式,构建以课程为单元,集教学 、答疑、考试为一体的服务平台,推进考务管理工作改革。

       信息化改革的主要目的是借助考试信息化管理平台,重点做好考前、考中、考后三个环节的服务工作,提升考试管理效率,加强考试过程规范,为师生提供便捷、可靠的考试信息化服务。改革内容主要分为三个方面:一是建设考务管理信息平台,通过该平台建设,实现考试编排线上进行,考试所需的考场安排表、考场门贴、座号表、学生座次表、学生签名表、试卷袋标签自动生成, 使我校考务工作效率大幅提高,自动化程度显著增强,考务工作流程更规范,考场编排工作更便捷、准确。二是建设试卷查重系统,通过收集整理近几年各院部各专业课程试卷组建试题库,实现对试卷的对比查重工作。有效控制试题的重复率,保障试题质量。三是建设网络阅卷平台。可以实现将考生答题卡扫描成电子文档上传至平台,系统根据答题卡制作信息对考生答题区域进行切分,客观题部分成绩由系统自动识别、评判并记分, 主观题部分由教研室分配教师进行网上流水阅卷。网上阅卷过程中,评卷教师无法看到考生信息, 避免了人为因素的干扰,同时系统可以自动登分、加分与统计分析减轻了评卷教师负担,免去了大量的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工作,而且可以实现考试资料电子化存档,免去了纸质试卷装订、保存工作。

四 课程服务平台建设情况

       课程服务平台以课程教学为主线,包括“课前教学资料的编制”“课中教学活动的设计”“形成性成绩管理”“终结性成绩管理”和“决策管理”等一整套功能,包含课前、课中、课后三个模块, 形成一个完整的课堂教学活动生态线。基于该课程平台实现考前、考中、考后全过程考务信息化管理。有效提升考试管理效率,完善考试过程规范, 为师生提供便捷、可靠的考试信息化服务。

\

(一) 考核项目表制作

       教师登陆课程服务平台后,在“课前教学资料编制”模块可以查看到本人授课班级及课程信息,教师可以根据自己教学设计设定的考勤、平时作业、测试、实验报告完成情况等形成性考核及终结性考试等成绩构成模块及其占比情况,在平台上进行课程考核项目表的填报和设置,系统根据考核项目表提取数据,确定形成性成绩构成、权重,同时自动提取期末考试需安排终结性考试的课程信息数据。

(二) 形成性成绩管理

        形成性考核是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性,检验学生阶段性学习效果和教师授课效果的重要手段,但由于程序繁琐,工作量大,大范围推行存在困难。该平台设计初衷即为减轻教师工作量,鼓励引导教师积极开展形成性考核。在“形成性成绩管理”模块,根据课程考核项目表中设置的考核项目, 教师授课时可依托平台实时进行考勤、课堂问题、小组讨论、课后作业、小论文等考核项目成绩的录入或依托课堂互动软件实现形成性成绩导入,系统根据各考核项目的权重,自动计算并汇总成绩,不但减轻了教师的工作量,同时也减少过程性评价环节人为干预因素,使形成性成绩科学、客观、公正, 切实做好学习过程考核,加强学习过程管理,充分发挥形成性考核在学生学业评定和学生自学学习能力培养方面的重要作用。

(三) 试卷查重

       我们收集全校近几年的所有课程的期末考试试卷建立试题库,利用平台在试卷上传的同时进行试卷查重,做到试卷质量评价环节前置。每学期期末教师将课程命题册制作完成后上传至平台, 系统针对课程进行试卷的对比查重,确保命题与近三年试题重复率不超过 30%,a/B 卷重复率不超过 10%,不符合要求的命题考务工作人员予以驳回,待教师重新修改后再执行试卷查重,合格后方可导入使用。同时,期末考试最终使用的试卷由系统随机从 a/B 卷中抽取确定,减少人为干预因素。

(四) 考试安排

       根据前期教师填报的考核项目表,教务处考务管理人员提取有终结性考核的课程数据并同步学生数据发布至平台,由任课院部进行考试科目的核对和确认。确认完成之后,各院部在线完成考场编排、监考人员编排工作。根据考试编排结果, 平台自动生成考试安排表、考场门贴、学生座位表、学生签名表、试卷袋标签等各项表单,各院部直接从平台下载打印使用。该功能极大地提高了考务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有效避免了监考人员时间冲突、考生时间冲突、考场安排冲突,保证考试安排工作的高效、准确、规范。

(五) 终结性成绩管理

       试卷制作阶段,教师通过系统工具制作试卷对应的答题卡。考试时,考生直接在答题卡上进行作答。考试结束之后,考务人员将所有答题卡扫描上传至平台,系统根据答题卡制作信息对考生答题区域进行切分;客观题部分成绩由系统自动识别、评判并记分,主观题部分由教研室分配教师进行网上流水阅卷。网上阅卷过程中,评卷教师无法看到考生信息,而且每位教师只能看到分配给自己试卷题目,不会出现后期调整分值等人为干预现象,确保阅卷工作的公平、公正。教研室可对答卷进行抽查重评,降低误评率。阅卷完成之后,系统自动计算统计终结性考试成绩, 再与形成性成绩合并,最终生成该门课程成绩单。答题卡扫描后,平台保存电子文档,教师无需再装订纸质试卷存档,实现试卷的信息化存档。

(六) 成绩分析及反馈

       成绩生成完成之后,系统会从院部、教研室、课程等多层面,教师、学生、管理人员等多角度对考试成绩进行分析,以图表或报告形式将成绩分布、通过率等数据反馈给相应角色。

       教师在平台上对授课班级进行成绩反馈,学生可以查看自己的答题卡、得分情况及教师的反馈报告,同时可以通过平台将自己的学习感受反馈给教师。

       学校教学管理部门可以根据分析数据,指导教师反思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有效实现“教——学——考”的闭环运行, 做到精准反馈,促进教学质量不断提高。

五 平台应用效果

       平台自 2018 年上半年建成投入使用以来,经过四个学期的运行使用和调整优化,目前平台可以实现形成性成绩管理、试卷管理、试卷查重、网上阅卷、成绩报送、成绩分析、成绩反馈等各项考务工作,使考务工作流程更加规范、流畅、高效。平台启用以来,完成了四次期末考试的考务组织工作,4000 余份考试试卷的查重;353 门课程的网络阅卷。实现了课程考试“线上线下” 相结合;试卷批阅线上完成,流水作业;成绩分析自动生成,有效反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不断推进完善形成性考核,进而推动教学内容、手段与方法改革。

六 结语

        考务管理工作是高校教育管理中的重要环节, 是紧承课程管理的重要环节,也是教学运行过程中教学评价及改进的重要依据。考务工作的信息化改革,实现了考务管理工作的规范高效,提升了教学效果评测和反馈水平,提高了学生学习积极性,促进了高校办学质量的提高。考务管理的信息化改革是高等院校教育管理的正确探索,亦是教育信息化的前进方向。

参考文献

[1]罗怀青 , 黄春霞 , 刘佳 , 等 . 以执业医师考试改革为契机探索基础医学综合考试改革 [J]. 中国医学教育技术 ,2018,32(6):706-709.
[2]顾小清 , 郭日发 . 教育信息化的回顾与展望 : 本土演进研究[J]. 电化教育研究 ,2018,39(2):13-20.
[3]吴富英 . 关于深化改进新形势下高校考务管理工作的探究[J]. 教育现代化 , 2019, (17):115-117.
[4]杨阳 , 燕燕 , 王澍 , 等 . 医学生诚信考试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 [J]. 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 , 2018, 17(6):606-610.
[5]李一鸣 . 浅谈如何做好高校考务管理工作 [J].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 , 2015,35(1):188-190.
[6]刘忠德 , 关晓辉 . 高等教育信息化背景下的考试改革探索[J]. 中国电力教育 , 2014(8):48-49.
[7]张春辉 , 陈戈煜 , 席卫文 , 等 . 医科院校考试改革效果的实证分析 [J]. 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 , 2012, 11(4):415-418.
[8]郭婷婷 , 王娇娇 , 于雅莉 . 我国高校课程考试的困境解读及思考 [J]. 现代教育科学 ,2017(7):16-19.
[9]王中男 . 考试文化 : 课程评价改革的深层桎梏 [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 ,2013,31(1):33-38.
[10]胡玉涛 , 徐波 , 张馨予 , 等 . 一种医药网络考试训练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J]. 中华医学教育探索 ,2017,16(7):733-737.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32251.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