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辅导员大学生“命运共同体”意识为导向的辅导员工作策略论文

发布时间:2021-08-09 10:17:07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 要:辅导员大学生之间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有效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基础。本文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基础上,结合当下大学生注重个人体验的特点,提出了辅导员与大学生之间建立“命运共同体”的理念, 并浅析在该意识导向下的辅导员工作策略,从而实现以个人发展促进师生共同成长、以合作互动促进师生共学、共践、共赢的局面。

        关键词:辅导员;大学生;命运共同体;工作策略

        本文引用格式:梁晶晶.辅导员大学生“命运共同体”意识为导向的辅导员工作策略[J].教育现代化,2020,7(98):158-160.

Work Strategies Of Counselors Guided By "Community Of Destiny" Sense Between Counselors And College Students

LIANG Jing-jing

(Schoo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Safety Engineering, Tianji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Tianjin)

        ABSTRACT:Good relationship between counselors and college students is basis of effectiv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Based on "community of human destiny" concept, combined with characteristics of personal experience of college students, the paper puts forward "community of destiny" concept between counselors and college students, and analyzes work strategies of counselors under guidance of the awareness, to realize goal of common growth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 with personal development, promoting common learning, practice and win-win situation of teachers and students with cooperative interaction situation.

        KEYWORDS:Counselors; College students; Community of destiny; Work strategy

       高校辅导员作为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肩负着立德树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使命。目前,当代大学生均为00前,00后也将成为大学生的主流群体,随着时代的前进和注重“以人为本”的现代教育观念的提出,以及互联网信息技术对于他们成长上的影响,使得他们成为具有渴望自由与尊重、思维跳跃性强、信息广泛等更为鲜明性格特点的新生代大学生。辅导员的工作理念直接关系到立德树人效果的好坏,在信息时代不断发展和社会需求下,辅导员队伍也逐渐扩大且趋向年轻化,年轻辅导员在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时应紧跟学生群体的变化特点,尊重他们个性鲜明、追求自由、价值观多元化等特征,树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发展理念。

一 辅导员大学生“命运共同体”理念

       人类生活在同一个地球村里,生活在历史和现实交汇的同一个时空里,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当前,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已成为我国外交思想的核心与精髓,在此理念基础上,结合当前高校辅导员工作的特殊性及其与大学生之间的关系,本文衍生出辅导员在进行工作时也应该将自身与大学生连接成为一个整体的思考,认为辅导员与大学生之间的最基本、最重要的教育关系应发展为命运相连、休戚与共的辅导员大学生“命运共同体”。它体现了二者利益相关与命运相连的立场,表达了促使二者共同成长发展的意识,因此,基于现阶段“辅导员-大学生”这对双向互动、共同发展的“命运共同体”,初步探索新时期的辅导员工作策略具有迫切性[1]。

\
             
二 高校辅导员树立“命运共同体”意识的必要性

       辅导员大学生“命运共同体”是指二者以相互尊重为基础,依托高校场所,基于共同的价值观与利益、责任与行为,在教育过程中能够平等信任、相互促进、共同成长、和谐发展的集体。辅导员树立与学生的“命运共同体”意识,是做好学生工作、培养优秀人才的必要前提[2]。

(一) 有利于辅导员大学生之间良好关系的促进

       辅导员是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最直接的管理者,也是与大学生接触时间最长、联系最为密切的教育者,良好和谐的关系有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双方获得良好的心理体验,对于辅导员才能的发挥和学生潜能的挖掘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构建与学生的“命运共同体”是促进良好关系的重要前提,也是提高大学生培养质量的有力手段。辅导员将这种理念根植于内心,才会时刻受该意识主导,在开展工作中、与学生共处时潜移默化地输入更多“爱心、耐心、责任心”,并一以贯之,长期以往,学生在获得良好心理体验和认同后有利于学生主体作用和辅导员主导作用的发挥,使得学生能够更加尊重、爱戴和信赖他们亦师亦友的辅导员,实现他们之间“领导与服从”关系向“平等互爱”关系的转化,达到在无声润物的过程中有效教育、引导和管理学生的目标。

(二) 有效促使师生相互尊重、民主平等的实现

       辅导员大学生二者角色的不同,使得他们之间相互尊重、民主平等的相处局面难以实现。辅导员作为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上要完成学校规定的任务,例如,学业综合测评、评优和奖惩、学生资助、党员发展等日常工作,这些都与学生的利益息息相关,稍有不慎就容易与学生产生利益冲突。辅导员在多责任、重压力的背景下易陷于为了完成任务而工作的境地,但是对于主体性和自由意识强的新时期大学生而言不一定都完全赞同,辅导员的想法、做法以及表达方式无法达到令所有学生满意,辅导员有辅导员的工作方法,学生有学生的想法,二者各行其是,必然会产生矛盾。

       因此,辅导员在工作时有必要将自己和学生看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培养“同理心”、与学生共情,只有这样才能在任何工作中都首先站在学生的立场去思考工作如何开展。当学生犯错误时避免使用让学生反感的传统说教式进行批评,削弱学生对辅导员的抵触,当关乎到学生大小利益之时广泛听取学生意见,形成相互尊重、民主平等的工作氛围。

(三) 有助于拉近辅导员大学生之间的情感距离

       辅导员是学生的人生导师和知心朋友。但是当前由于大学生数量的增多和性格的个性化发展,学生事务工作也逐渐变得细致繁杂,加之年轻辅导员经验尚浅,以至于经常把更多的精力都用在日常的管理工作上,从而忽略了与大学生之间感情的培养和交流;学生个性化日渐突出,交流主动性不强,两者之间的感情也会变得渐行渐远,这对辅导员自身和学生的发展都存在不利影响。

       辅导员铸牢与大学生之间的“命运共同体”意识十分必要。学生普遍喜欢易于亲近的、能够与他们打成一片的辅导员,在此意识引导下把与学生的感情培养纳入个人工作中的重要部分,做学生的合格倾听者和倾诉者,建立彼此的沟通与信任,工作中的每时每刻都将个人情感与学生的心灵相连通,以关心学生喜怒哀乐换取“情感认同”,有助于消除辅导员和学生之间的隔阂、使二者的感情得以升华,进而达到辅导员在知之过程中实现育之的效果[3]。

三 基于“命运共同体”意识的学生工作策略

       辅导员与大学生的“命运共同体”应是高校辅导员根植于内心、形成于实践的自觉追求,同时要在该意识牢固树立的前提下,改变工作态度、改善工作方法,以达成二者之间共学、共践、共赢的新局面。

(一) 以价值共同体为理念,促进师生精神升华

        思想价值引领是辅导员的主要工作职责之一,辅导员的价值观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塑造和他们的成长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价值共同体”也对辅导员大学生“命运共同体”起到举足轻重的引导作用。“价值共同体”理念要求辅导员大学生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上,寻找与学生的“最大公约数”,在此基础之上进行双向延伸,至双方在理想信念等核心价值观上达到高度一致。首先,辅导员的政治方向要明确,坚持育人导向,突出对大学生的价值引领,把党对高校青年大学生的期望和要求作为自己的工作指南。特别是90后辅导员从事0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同时拥有学生时代最鲜活的经验和来自老师立场的体验,将这种优势发挥在围绕学生、服务学生的过程中,把思想引导和价值观的塑造融入到与学生相处的各个环节。其次,与大学生在互动中完善学生的政治素养和专业知识,鼓励他们积极进行自我探索、正确认识自我,养成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学生出现错误的想法、价值观发生偏差时,辅导员需要及时进行矫正,对学生价值观的矫正也是辅导员自我价值观的再次修正,力求从理论和实践等多个角度实现二者互相勉励和共同升华。

(二) 以利益共同体为动力,实现二者共同需求

        大学,是每位大学生人生中最美好的阶段,他们可以夯实自身文化知识、全面提升自身能力素质,其中伴随着学生对自身成长和发展的利益追求,评奖评优、奖助学金、专业学习、校园生活这些都是关乎大学生切身利益的事情,也是学生们普遍关注的事情,辅导员理应满足学生群体的合理需求。相反,个人成长和职业发展是辅导员的利益所在,二者相互成就的关系也将彼此的利益紧密相连。一方面可以发挥课程思政的优势,通过解读“人类命运共同体”政治理论向学生引入辅导员大学生“命运共同体”理念,引导学生认同并将自身也真正摆进共同体当中,增强学生在日常学习工作中的配合度和主动性。另一方面,辅导员开展事务工作时需要全面考虑到全体学生的利益、最大化满足学生需求,维护好学生利益也是使自己利益得到保障的重要途径。在“利益共同体”中,需要辅导员以各自利益作为双方共同发展的动力,主导推动双方在相处过程中形成一股合力,辅导员与大学生共享育人“福利”,高质量完成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4]。

(三) 以责任共同体为基石,建立合作学习关系

        辅导员肩负着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大责任,当代大学生的责任和使命便是要努力成为这样的人,学生是辅导员工作的价值所在,而在学生不断前进的道路上又需要辅导员为其指明方向,目标和方向一致的两种责任存在密切联系,因此,二者也是责任共同体。依靠学习走向未来,辅导员和大学生都需要通过学习来承担未来之责任。因此要树立这种责任共同体意识,再以此为基石,化责任为动力,与学生之间建立新型合作学习关系。

       00后大学生是在信息技术影响下成长的一代,辅导员可以充分利用线上资源,通过微信、QQ、抖音等学生喜闻乐见的社交媒体平台与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下进行交流学习,跟随学生的步伐,运用自己已有的资源帮助学生,以实现学习资源共享;与学生专业相近的辅导员积极指导学生参与学科竞赛,探讨专业前沿领域和学术动态,培养学生学术精神;辅导员转变理论与专业技能学习的环境、方式,与学生一起“泡”图书馆、一起上自习,在共同学习过程中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和思想动态,引导学生结合社会需要正确认识当前学习和今后发展,在给学生做榜样的同时辅导员的自我学习也能够推进自己事业的专业化。

(四) 以行为共同体为途径,强化师生互动实践

       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辅导员大学生“命运共同体”理念最终要落实于辅导员和大学生双方的共同行动,双方朝着各自的目标和努力方向一起转化为实践,这也是突出实践育人功能、教育引导自我和学生在亲身参与中增强实践能力、树立家国情怀的重要举措。辅导员应多措并举为大学生提供能够展示才华的机会和舞台,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第二课堂活动、社会实践;选择性参与到学生具体活动中,以共同参与人身份与学生相处,潜移默化地为其提供具有针对性的指导,形成师生互联、互通、互动的良好局面。另外,辅导员也有与学生息息相关的研究课题,大学生是辅导员的研究对象和第一手素材,可以鼓励学生作为主要参与者,提高学生参与积极性,同时促进辅导员的个人成长与发展[5]。辅导员和大学生以完成任务为共同载体,既能促进辅导员自身工作领域业务能力的提升,又有利于学生实践锻炼,最终二者能够在共同实践、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实现导学相长。

\

四 结 语

       本文以树立辅导员与大学生“命运共同体的”意识为基本导向,探讨高校辅导员工作策略具有现实意义。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辅导员作为高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应想学生之所想、忧学生之所忧,真正成为学生的人生导师和健康成长的知心朋友,在大学生的“拔节孕穗期”正确引导、积极教育,与学生荣辱与共,将自身的发展与学生的命运紧密相连,以实现与学生共同成长,为他们的绚丽人生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陈慧军.高校辅导员大学生“命运共同体”构建考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6(08):50-53.
[2]郭丰艳.从师生关系现状谈高校师生命运共同体的构建[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8(04):89-91.
[3]黄燕芬.浅谈民办高职院校辅导员职业倦怠原因及应对策略[J].教育现代化,2019,6(40):244-246.
[4]张晶,周筱淋,白雪,等.辅导员在高校学风建设的工作浅析[J].教育现代化,2018,5(02):251-252.
[5]赵勇刚.高职辅导员职业能力特点与提升路径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7,4(47):357-358+360.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32239.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