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翻转课堂在大学英语听说课中的教学设计与实践论文

发布时间:2021-08-06 11:13:03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 要:大学英语听说课教学需要克服时间分配和个性化学习提出的难题,翻转课堂作为高效课堂的教学模式,能有效地解决听说课中所存在的这些难题。文章通过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法将英语听说课归于智慧技能学习的类别;然后,基于皮连生的教学设计过程模型,对翻转课堂应用于大学英语听说课进行了教学设计实践,并将之应用于教学实践案例中,为大学英语听说课提供了可行的教学设计思路。笔者在教学的实践和反思中发现,翻转课堂这一教学模式非常适用于大学英语听说课,但同时也要重视在应用过程中学生学习方式的转换和信息化教学技术性支持的问题。

        关键词:翻转课堂;听说课;教学设计;反思

        本文引用格式:陈雨珣 . 翻转课堂在大学英语听说课中的教学设计与实践 [J]. 教育现代化 ,2020,7(92):166-
169.

Instructional Design and Practice of Listening and speaking Teaching in Flipped Classroom

CHEN Yuxun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 Cunjin College, Guangdong Ocean University, Zhanjiang Guangdong)

       Abstract: When teaching listening and speaking, the problems of time allocation and individual-oriented teaching teachers have to address can be well-dealt if applying “flipped classroom”, a very efficient teaching mode. In terms of Gagne’s categories of learned capabilities, listening and speaking can be categorized as an intellectual skill. And based on    Pi LianSheng’s model of instructional design procedure, the paper introduces an instructional design of teaching listening  and speaking with the teaching mode of flipped classroom. A teaching case study will be used as to  exemplify the design  and serve as a feasible option for listening and speaking teaching in college. It is concluded from the practice that flipped classroom is a feasible solution to listening and speaking teaching. Nonetheless, during the process, teachers have to attach importance to the switch of learning methods of students, and the tech supports of informationized teaching as well.

       Key words: flipped classroom; listening and speaking teaching; instructional design; reflections

一 引言

       大学英语听说课是大学英语教学中的重要环节之一,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关键链条。但是相对读写课,听说课开设的学时数往往要少,不少高校的读写课和听说课采用的是 3:1 的学时分配比例;而且在大班教学的模式下,教师与学生都觉得听说训练时间过少。而由于听力在多项考试中作为重要题型之一,不少教师在听说课教学上把更多甚至全部的时间花在了听力训练上,于是, 听说课往往成了听力课,“说”的环节被忽略。因此,如何在短短的听说课堂时间内,创造高效课堂,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学习资源和良好的语言学习氛围,获得充分的听力及口语训练,已然成为许多高校英语教师的挑战。

       在教育信息化全球普及及推广的今天,各国教育部门和相关工作者都予其高度重视。信息技术短时间内能传递大量信息,这一特点使其非常适用于英语听说课这样的短学时教学。翻转课堂就是其中很有实践意义的信息化教学手段之一。

二 翻转课堂发展综述

       翻转课堂这一模式首先是在 1996 年由迈阿密 大 学 的 Maureen Lage, Glenn Platt 和 Michael Treglia 在课程中使用,它的明确特征就是“将原来在课上进行的教学活动放在课下进行”[2]。而后这一模式在全美国乃至全球逐渐推广开来。

       2012 年翻转课堂开始被引进中国,并在教育界掀起了一股热潮。不少国内学者认为这种教学模式肯定了学习者作为有真实意愿的个体,在知识建构上应起到积极意义;同时该模式也强调了个体通过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来达到知识内化的动态过程。自此翻转课堂的理论基础也得到了探索,诸如同伴教学法、掌握学习理论、自组织学习理论、建构主义理论、游戏化学习理论等都为翻转课堂提供了充足的理论依据 [3]。在经历了初期的热捧后,不少学者也开始冷静思考翻转课堂的实效性和将翻转课堂本土化的问题。比如何克抗 [4] 在承认翻转课堂有显著成效的同时,他还认为比起某一教学模式的单一模仿,我们更应该关注的是课堂教学结构的改革。此外,杨晓宏等 [5] 在对比了中美教育文化差异后,对翻转课堂模式本土化的策略进行了研究,倡导理性借鉴。另外, 容梅 [6] 在对比了多种中外教学模式后提出,在使用翻转课堂前, 教师应先判断教学目标的分类; 程序性知识的教学更适用于翻转课堂模式。许多学科的先锋教师尝试在自己的课堂上使用翻转课堂,并进行了相关的课堂模式可行性分析、课程学习模式构建、学习策略研究等等。大学英语课程也有研究者涉足,但是大多数研究的着眼点仍然是英语读写课程的教学,而且从教学法的角度去分析应用翻转课堂的研究也较少。本文选取英语听说课作为研究课程,结合加涅和皮连生的教学法进行教学目标陈述、教学任务分析和教学过程设计,将翻转课堂实际应用起来,具有一定的创新和实践意义。

\
           
三 翻译课堂应用于听说课的教学设计思路

       教学设计这一概念首先由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加涅(Robert M. Gagne) 提出, 随后各国教育学者对这一概念进行了深入探索。迪克和凯利(Dick & Carry)[7] 在加涅的教学论基础上设计了的一套系统化现代教学设计,其主要包括以下九个主要环节:(1) 确定教学目标;(2)分析教学目标;(3)分析学生和环境;(4)陈述作业目标;(5)开发评估工具;(6)选择与开发教学策略;(7)发展与选择教学材料;(8)设计与进行形成性评价;(9)修正与补救教学。我国心理学家皮连生 [8] 结合认知心理学和实证研究的教学论,总结出适合我国教学的教学设计模型,在该框架下,分析课程标准和教材以及分析学生特征是教师设置教学目标的前提条件;然后,教师应根据教学任务分析来选择教学策略,课堂教学后进行教学测量与评价。测量与评价后,如果达到教学目标,说明学生的能力已达到预期目标,则进入新的教学过程;如果未达到教学目标,则需要修改计划与教学,直至达到要求再进入新的教学过程。

       在实际教学中,课程标准和教材通常已是既定内容,教师需要将教材研究透彻;课前分析学生特征指的是分析学生的起点能力;教学目标是对学生学习结果的预期 [8],这就需要教师对学习结果的分类有清楚的认知;教学任务分析是通过分析学生的学习规律来提高教学有效性的教学技术。以下结合翻转课堂模式对教学目标、教学任务和教学过程三个环节进行进一步阐述:

       加涅认为,学习结果类型可以分为:(1) 言语信息的学习(包括符号、事实、整体知识);(2) 智慧技能的学习(包括辨别、概念、规则、高级规则);(3) 认知策略的学习(含反省认知)[8]。大学英语听说课通常要求学生掌握一定语言表达规则,并将其熟练应用到特定的情境表达或主题陈述中,是知识转化成技能的过程。对应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它属于智慧技能和认知策略的学习类型,皮连生认为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具有指导学习、教学和评估的功能,适合指导智慧技能的学习条件的教学设计”[8]。因此在案例中的教学 任务分析的环节,笔者以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作为指导,阐明课堂教学目标,并进行了任务分析。在教学过程设计环节,笔者主要介绍翻转课堂的“先学后教”[8] 两个主要步骤;在这一环节中,听说课中常用到的听说法和交际法仍然贯穿整个课堂教学;教师需注意的是将课堂与前期视频内容进行衔接,以学生为中心进行多种类型的听说练习,针对主题提出拓展性问题并完成训练。翻转课堂的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中心的思想贯穿于教学过程设计的始终,同时听说课侧重实际操练的宗旨也体现在其中。此外,需要明确的是,前期的视频制作固然重要,但是有效的课堂活动管理才能真正将课堂“翻转”起来。

四 翻译课堂应用于听说课的教学实践案例

       根据前面所述的教学设计思路,笔者以《新视野大学英语听说教程》( 第二版 ) 为实践教材, 以第三册第一单元为教学章节,进行了教学设计及实践。本单元听说课的教学课题为 Negation – making inquiries and  giving  negative responses( 否定表达——请求和拒绝的表达)。既定教学目标包括:熟悉“表达请求和拒绝”的常用英语句型; 能听出对话中表请求、建议或拒绝的用语;能与同伴进行主题相关的简短对话练习和情境对话; 能听懂或复述材料听力中说话人的观点,并就其观点进行辩驳。学习本单元的支持性条件则在于: 学生有认知策略,在掌握简单规则之后,能代入或创造性应用于实践练习中,即循序渐进地完成高级规则学习能力。

        由于翻转课堂包括了前期视频观看和课堂教学活动两部分,因而教学实践过程在此分两步进行阐述:

        视频制作。围绕教学目标制作时长约 8 分钟的教学视频。按照前文中提到的设计思路,实施步骤如下:第一,导入主题并讲解听说策略。基于教材,讲解英语听说过程中提出否定或反对意见时常用到的句型( 如 What do you think .../ Do you agree ...; That’s not the way I see it. /I’m afraid  ... 等), 肢体语言的应用(如 arm  shielding body, look of disgust on face 等) 及表达否定意见的技巧(包括明确个人观点并给予合理解释)。第二,结合情境对话短片进行听力练习。在该环节中, 给学生设定听力小任务,要求学生听写出用以表达建议和提出否定意见的句型;这个环节是听说练习的热身练习,通过短片中的情境将上一步中的知识点联系到实际应用中。第三,结合四个简短动画短片进行对话练习。四个动画对话均出自本单元教材,每个对话时长在两分钟左右,要求学生能跟读对话并熟练其中相关句型表达。在该环节中,学生可以根据角色做情境练习,强化习得的要点,进一步内化知识。第四,课堂教学内容预告。明确下次课堂内教学的主要目标,衔接视频与课堂,这一步必不可少。

        该视频应提前完成制作,并在上课前一天发放给学生,要求学生按要求观看视频。

        课堂教学。对应前面所提及的课堂活动步骤,本单元教学活动安排分为以下四个步骤:(1) Model dialog practice( 范例对话练习, 即上节第三步中的对话练习在课堂上呈现);(2)Situational conversations( 情 境 对 话 练 习 );(3)Retelling practice(复述训练);(4)Summarizing practice(综述 / 归纳训练)。
第一步范例对话练习是对视频内容第三步中的对话练习进行课堂呈现,这既是衔接,也是对知识点的重复内化,旨在达到更好的知识获取效果。通过这一步,也实际考察了学生课前观看视频的情况,或说予以了监督。

       第二到第四步对应本单元教材内容,均为围绕主题的不同形式、不同难度的口语练习,既有双人互动对话练习,又有单人复述或归纳练习。在组织课堂时,这三步可视学生的情况依次进行, 也可以同时进行。依次进行,难度逐渐增加,学生循序渐进,课堂结构明晰合理。同时进行,可让学生分组练习,小组成员四至五个,任务分工, 相互合作,最后以小组为单位向教师进行汇报。前者需要教师渐进地去引导学生,课堂节奏容易把握;后者赋予学生更多的主动性,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思维,需要教师宏观控制课堂节奏和练习时间。

       课堂提问时,对话模仿和复述的练习,主要提问英语技能掌握水平一般的学生;结合听与说的复述练习,主要提问技能掌握水平中等的学生; 主题情境对话创造或表演的练习,则需要技能掌握较好的学生完成。

五 教学反思及启发

       从教学实践、学生们的课堂表现和课后反馈来看,此次教学实践顺利完成了听说训练任务, 较好地完成了预期的教学目标。在教学反思中, 笔者发现翻转课堂应用于听说课堂的优势表现在:

       1.与传统的听说课堂相比,翻转课堂的应用使听说课获得了更多的听说时间,特别是“说”的时间。信息化教学顺应时代发展,学生接受度和参与度都较高,课堂反应良好,课堂氛围活跃。2. 有声视频制作需要教师对课程提前整理并作出合理安排,多种信息资源因此可以得到高度整合。另外, 制作准备中语言可以反复修改,因而更能精确并扼要地提炼知识点,相对于课堂上的即兴措词, 更加准确高效。3. 相对读写课,翻转课堂更适合听说课。与中学英语相比,大学英语读写和听说课中全新的知识点并不多。读写课更多强调词汇积累、文化背景理解、知识系统架构等;听说课重在应用实操,而这需要充足的时间;再者,学生英语程度不一,在传统的听说策略或导入阶段, 学生理解程度就有差异,要开展练习难度较大。翻译课堂的应用能较好地解决这些问题。4. 把握翻转课堂模式的主旨,教师自行调整细节以协调其自身教学习惯,能极大调动教学模式的灵活性。5. 该教学实践结合了自主学习模式及动态情境教学模式,循序渐进,将知识内化。

        同时,实践中也可以发现如下问题:翻转课堂下,大部分学生要从被动学习者的角色转换过来, 成为主动学习者,仍然是需要时间的。教师需要在实施教学前与学生说明主动学习的重要性、细化具体的应对策略,并在教学实践环节提供有效的帮助, 耐心引导。另外也需要注意到,翻转课堂对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和课堂组织能力都存在挑战。在教师的技术能力和课堂组织能力参差不一的现实下,团队式的教研小组或课题小组不失为好的解决方案。

\
                                           
六 结论

       大学英语听说课主要是学习者进行运用和创造的过程,强调自主性和灵活性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正好为听说课教学提供完善的解决方案。因此,听说课的教学设计应在教学法的指导下充分考虑这一教学模式的实际应用方法。
本次教学设计探究建立在实践基础之上,同时,笔者就学生的课堂反应进行了观察,也在课后得到了学生的积极反馈,所获得的教学结论和启发有形成性评估的基础。但是,教学实践后未能组织系统的课后评估,与翻转课堂配套的智能化测试和评估体系也没有成熟的技术支持,这是日后研究和实践时应该注意的方向。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等教育司 . 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 [Z].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 2007.
[2]杜恩龙 . 翻转课堂:萨尔曼 • 可汗的教育主张 [N]. 中华读书报 . 2015-03-25(022).
[3]邓笛 . 翻转课堂模式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述评 [J]. 外语界 ,2016(04): 89-96.
[4]何克抗 . 从“翻转课堂”的本质 , 看“翻转课堂”在我国的未来发展 [J]. 电化教育研究 ,2014(07): 5-16.
[5]杨晓宏,党建宁 .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本土化策略研究——基于中美教育文化差异比较的视角 [J]. 中国电化教育 ,2014(11):101-110.
[6]容梅 . 彭雪红 . 翻转课堂的历史、现状及实践策略探析 [J]. 中国电化教育 ,2015(07):108-115.
[7]Walter Dick. 汪琼译 . 教学系统化设计 [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8]皮连生 . 智育心理学 [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8.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32232.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