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 要:土壤污染修复技术与应用课程对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土壤污染治理技术及工程设计要领具有重要基础作用。当前教育和教学改革实践中应用移动互联技术已成新的趋势。文章总结综合运用超星学习通 + 腾讯会议 + 微信群等多种教学平台在该课程中的应用,按照课前、课中、课后 3 个教学环节有序进行线上教学实践, 满足学生线上多样化学习需求,提高了教学质量和效果,反思线上教学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为后续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实践提供参考。
关键词:超星学习通;多教学平台;混合式教学
本文引用格式:罗专溪,于瑞莲,胡恭任 等 . 多种教学平台在土壤污染修复技术与应用课程线上教学中的融合实践 [J]. 教育现代化,2020,7(96):81-84.
Integrated Practice of Multiple Teaching Platforms in Online Teaching Course of Soil Pollution Remediation Technology and Application
LUO Zhuanxi*, YU Ruilian, HU Gongren, LIN Huirong, YAN Yu
(College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Huaqiao University, Xiamen, Fujian)
Abstract: The course of soil pollution remediation technology and its application plays an important fundamental role in comprehensively understanding soil pollution remediation technology and key points of engineering design. In the information age, mobile Internet technology has become a new trend in the application of education and teaching reform.This paper summarized the comprehensive use of super star learn + WeChat + Tencentmeeting apps as multiple teaching platform. The diverse onlinestudying demands were based on the three implemented stages of before class, in class and after class, then achieving the education targets of quality of this course. The summarized experiences and lessons from the past online teaching process by multiple teaching platform can provide insights into futural mixed online and offline teaching practice.
Key words: super star learning; multiple teaching platforms; mixed teaching
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工业企业的持续增长,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壤污染防治法》的颁布,土壤污染防治、留一片净土作为我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备受关注 [1]。社会迫切需要大量具有土壤修复专业背景的高素质人才。土壤污染修复技术与应用是我校在新时代国家打好污染预防攻坚战、进行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开设的专业选修课。课程本着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拓展知识面与提高素质相结合、系统性与科学性相结合的原则,在土壤污染的特点和修复原理、土壤污染政策法规标准的讲授基础上,依次介绍土壤污染调查与风险评价、污染物在土壤中的迁移和转化、污染土壤物理化学修复技术、污染土壤生物修复、污染场地土壤修复工程实施与管理、我国污染土壤修复面临的问题和发展趋势等内容。带领学生认识与掌握土壤污染防治所需要的专业基础知识,提高其专业素养,使学生成为土壤污染修复、保护环境、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建设美丽中国和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骨干和核心力量。
土壤污染修复技术与应用的教学内容具有较强的科普性、系统性和实用性,在教学过程中, 容易流于传统理论知识灌输,缺乏联系科学前沿与实践,难以激发学生兴趣。基于此类教学共性问题,近年来国内不少高校包括我校已积极采取多种新型教学方式进行教学改革,围绕情景模拟教学、小组讨论研究、辩论与演讲等方面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兼顾国际性与前沿性,取得了一定成效 [2-4]。
2020 年 1 月,由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的影响,教育部作出延迟开学的决定,要求各大高校积极开展在线课程建设,依托各大平台进行线上授课,能保证教学进度与教学质量 [5]。近年来,超星学习通被逐步应用于高校不同课程进行辅助教学,已体现出优势 [6-9]。通过大数据分析,腾讯旗下的腾讯会议在直播过程中表现稳定, 一般不会出现卡顿的情况,受到了广大师生的一致好评。同时绝大部分学生都使用微信,建立微信群可以方便地进行即时通知、沟通及课后答疑等活动,不需要额外进行软件的安装。采用超星学习通 + 腾讯会议 + 微信群的教学形式,按照课前、课中与课后不同阶段进行任务安排、学生互动与教学评价等教学实践已被证明是可行、有效的。本文基于对先前课程教学现状问题的深入分析,总结采用超星学习通 + 腾讯会议 + 微信群的多教学平台进行在线教学的成功经验与不足,为其它具有在线教学需求的课程提供宝贵实践经验, 亦为后续传统教学模式、学生学习积极性不强等方面的混合式教学持续探索改革提供支撑基础。
一 土壤污染修复技术与应用的教学现状
本课程选用 2016 年崔龙哲与李社峰主编出版的《污染土壤修复技术与应用》作为教材,课时为 36 学时,教学内容选材时力求少而精、突出重点。传统式土壤污染修复技术与应用课程在华侨大学教学实践中主要面临以下几个问题。
(一) 教学内容面临的问题
土壤污染修复技术与应用是一门综合性交叉学科,涉及基础内容较为广泛,但传统教学时间有限,难以在有限的时间内面面俱到地讲授基础知识,亦难以真实了解学生对基础知识掌握程度的学习情况。另外,土壤污染修复技术与应用是一门快速发展中的应用学科,相关技术、尤其是法律法规日新月异,需要让学生们及时了解和掌握最新的知识,在有限教学时间内也难以全面讲授。
(二) 教学方式面临的问题
传统的土壤污染修复技术与应用课程教学以教师讲授为主,与学生的课题互动多停留在课堂提问;多数学生平时学习和积极性不高,课堂参与度较低,难能对课程内容加以认真理解与分析。因而,需要探索构建新型的教学方式,以学生为中心,因材施教,模拟不同情景来激发学生对有关问题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方法。
二 多教学平台在课程中的实践过程
(一) 在线教学实践
在课前阶段,教师首先对所讲授的土壤污染修复技术与应用课程进行合理规划、组织和安排, 需依据教学大纲,制定教学目标、设计教学活动、收集或制作教学视频和教学资料等教学资源、搭建教学平台。选择的材料尽量丰富多样,尽量贴近实际应用情景而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点。在线教学实践中,特别选择了土壤污染修复中涉及的重点行业污染调查案例分析,首先,结合项目案例实践,提供了土壤污染原理、土壤污染标准、土壤污染采样方案设计等课堂讲授与讨论,将课本知识与实际应用紧密结合。同时,对于土壤污染物迁移转化与修复技术的内容,选择对应的土壤重金属、有机污染物研究案例,以便弄清典型土壤污染物的迁移转化规律及其潜在修复技术,学以致用,以此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然后,教师将录制好的关于各章节以知识点为单位的视频讲解与学习材料发布到学习通。并在学习通里设立任务点,可设置闯关模式,学生须完成前面一个任务点才能进入下一个任务点的学习。其学习状态可随时监测,教师可随时查看学生任务点的完成情况。在所有任务点完成后,学生相应完成发布在学习通上布置的对应任务点的选择题。教师可查阅学生们完成选择题的完成情况与正确率, 进一步了解学生在课前的学习情况。对未及时完成学习任务点和提前布置作业的学生,教师可在微信群专门提醒学生,进行特别提醒。
在课中阶段,班长通过微信群及时提醒学生上课时间与上课的腾讯会议链接与会议账号。上课时,教师通过腾讯会议分享电脑屏幕进行直播授课,同时显示教师头像,增强上课现场参与感。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选择全体静音模式让学生进入上课会议间,以免课堂环境嘈杂。学生若有问题可使用聊天对话框跟老师互动,实时进行提问;同时,教师可使用“解除静音”功能,对某一位学生发起提问,或者选择某位学生作为“共同主持人”来分享对某一个问题的看法与见解, 来实现对其预习阶段的考核。同时,教师可依据课前任务点与布置作业完成情况进行针对性讲解, 提升学生们对共性难点与错误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签到、抢答、选人、讨论、发布作业与课堂测验等课堂活动均可结合学习通来进行,方便教师对学生学情与成绩的记录,分析掌握学情变化趋势。课堂互动环节,如抢答、选人、讨论与课堂测验等应穿插于整个授课过程中,并设定时间限制(需要时可进行适当延长),能帮助教师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效果,提高学生的参与度。通常这种参与率要高于 98%,这是传统课堂做不到的。教学过程中,同时使用录屏软件将整个授课过程录制下来并上传到学习通,以便学生自学,特别是家里网络不好、未能参与直播学习的学生,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参与学习。
在课后阶段,教师在学习通上布置作业,学生提交作业后可查看作业的详细解答,如仍然存在问题,可以通过微信群或学习通进行提问,教师通过手机的信息提醒通过文字或语音方式在线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同时,教师可及时查阅学习通记录统计的任务点完成情况、课堂测验成绩、作业得分失分情况等学习数据,细致评估分析学生们对所授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并在微信群或者下一节课进行评讲与反馈,进一步巩固学生们学习知识的掌握程度。
(二) 实践成效
土壤污染修复技术与应用这门课程的术语定义、基础知识、法律条款、标准值及图表非常多, 使用传统的线下教学方式时,学生的积极性普遍不高。比如,土壤的标准值涉及标准筛选值、标准控制值两类数值,在不同 pH 值下所呈现数值还不同,而且还涉及重金属、有机污染物等多种污染物,难以理解和记忆。而土壤采样点位的选择涉及污染地块生活生产历史、污染区域辨识、地质情况的了解等,若只是简单讲授这些枯燥的课本知识,没有很好的实际案例讲授,学生难以理解和掌握。而在使用超星学习通 + 腾讯会议 + 微信群学习这门课程期间,学生可提前通过学习通上知识点的讲解视频和有趣的阅读材料来进行学习,并结合实际案例进行讲授与讨论,使得课堂上互动的时间增加,学生知道这些数值背后的意义和价值,从而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参与度与积极性;同时,对学生的学习数据还有一个实时、完整的评估体系,方便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并进行反馈。超星学习通 + 腾讯会议 + 微信群的在线教学形式在特殊时期的教学实践中得到了师生们的一致认同。
(三) 多教学平台在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多教学平台在教学实践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需要后续教学探索与改革中加以解决。
第一,不同平台的功能有不同的侧重点,授课老师应根据自身课程特点悉心选取教学平台。教师应及时做好课程分析,不断完善课程资料, 及时上传资料并回复学生问题,针对学生反馈及效果做好调整,确保线上教学的效果。
第二,线上教学相比线下教学而言,无法直接从学生的表情、神态第一时间获得反馈从而调整授课进度和授课方式。针对线上教学的教学环节设计和过程监控显得尤为重要。授课老师应设计恰当的课题活动与学生互动,从课堂互动结果中分阶段地获得学生的学习情况,从而调整教学环节,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第三,授课老师要抓大放小,给予学生足够的信任。在完善过程监控的情况下,充分相信学生的自学能力,让学生在不断摸索中获得成长。
第四,同时,现有研究显示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可较好利用线上线下教学各自的优点, 更好地利用情景模拟对学生学习兴趣进行激发 [10]。后续教学中可借鉴在线教学实践经验,规划组织好针对土壤污染修复技术与应用的教学情景,探索更具针对性和启发式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 提高教学效率和成效。
第五,围绕当前国内外变局形势,结合本校所在区域与办学特色,充分鼓励学生进行创新性的学习,培养具有较好创新能力与素质的当代大学生。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发展面临的国内外环境发生深刻复杂变化。加快科技创新是我国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需要,是我国实现人民高品质生活的需要,是我国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需要,是顺利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需要。土壤是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的重要组成部分,涉及人民安居乐业、产地环境、食品安全、饮水安全等重要环节。因而, 迫切需求能将土壤污染修复技术和生态环境保护知识进行创新性的运用,并逐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以为打好污染预防攻坚战、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促进高质量发展,提供重要支撑。为此,围绕当前国内外变局形势,结合本校所在区域与办学特色,需要进一步利用好多种在线教学平台,充分鼓励学生进行创新性的学习,培养具有较好创新能力与素质的当代大学生,为地区、区域乃至中国的绿色高质量发展贡献应有力量。
三 总结
多教学平台在土壤修复技术与应用课程的融合实践中,教师精心规划选择教学材料,合理安排组织教学的课前、课中与课后的各个环节,充分发挥了超星学习通平台 + 腾讯会议 + 微信群等多教学平台优势,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果。总结发现,线上教学需要在充分了解学生学习能力和兴趣点的基础上,沿用学生比较熟悉的超星学习通教学平台,确保教学过程的完整性。同时,为了更稳定、有效地指导学生学习, 选用腾讯会议进行直播授课、答疑和讨论,确保引导、查缺补漏工作的顺利进行,辅以微信群进行通告、答疑和讨论。对于线上教学的实践,应遵循“循循善诱、密切监督、即时反馈”的原则, 重点在于教学资源的充分准备与教学环节的合理设计。飞速发展的信息化时代,教师应该不断了解新的政治经济形势,学习新知识和新教学工具, 将先进技术融入传统教学,加强混合式教学课程建设,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和水平,从而有效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丛锦华,赵大传 . 重视对工科院校非环境类专业学生的环境教育 [J]. 环境教育,1997(03):8-9.
[2]孙学习,凡广生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课程改革及混合式教学研究 [J]. 化学工程与装备,2019(08):342- 343.
[3]刘慧敏,张发艳 . 基于超星学习通的生理学混合式教学模式实践探索 [J]. 教育现代化,2019,4(27):206-208.
[4]刘立云,王永花,田娟 .“互联网 +”时代下多元混合教学模式应用研究 [J]. 中国教育信息化,2017(21):27-30.
[5]教育部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在疫情防控期间做好普通高等学校在线教学组织与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 [S].
[6]王世航 . 基于超星学习通平台的线上线下信息化教学模式研究:以《地图学》课程为例 [J]. 教育现代化,2019(47): 253-254.
[7]姚沛琳,董增,徐礼生,等 . 基于超星学习通的信息化教学改革:以“食品添加剂”课程为例 [J]. 农产品加工, 2019,6(42):118-120.
[8]杨春艳 . 基于“超星学习通”的药剂学基础教学应用与探究 [J]. 广东职业技术教育与研究,2019(4):100-102.
[9]黄贺,林旭,国辉,等 . 超星学习通辅助《家畜繁殖学》课堂教学的应用研究 [J]. 教育现代化,2019(49):268- 271.
[10]迟洪忠,熊琴琴,秦海英 . 移动互联应用在教学过程中的变革 [J]. 教育现代化,2018,4(17):61-62.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322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