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 要:今年大量课程实行了网络教学,总结出了很多宝贵经验。但实习类课程如何开展,这个问题既棘手又缺乏案例借鉴。我们教学小组按照“标准不降、模式多元”的原则,充分挖掘线上和线下教学优势,并且根据“植物营养与肥料学实习”课程特点,在实习内容、方法手段和考核方式等方面做出了调整与改革,形成了实习类课程“线上 + 线下”混合教学的新模式,学生响应积极顺畅,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实习;线上 + 线下;创新
本文引用格式: 刘新伟 , 姜存仓 , 石磊 , 等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实习”混合教学模式的探索 [J]. 教育现代化 ,2020,7(91):133-136.
Exploration On the Mixed Teaching Mode of “Plant Nutrition and Fertilizer Practice”
LIU Xinwei, JIANG Cuncang, SHI Lei, LI Xiaokun, ZHU Qiang
(College of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Huazho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Wuhan Hubei)
Abstract: Many courses were taught online this year, and a lot of valuable experience has been summed up. But how to carry out practice courses is tricky and lacking of case reference. Our teaching team in accordance with the principle of “standards do not drop, pattern diversification”, fully exploit the advantages of online and offline teaching, and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Plant Nutrition and Fertilizer Practice”, made some adJustments and reforms from the aspects of teaching contents, methods and means, assessment methods. It has formed a new mode of “online + offline” mixed teaching of practice courses, with positive response from students and good results have been achieved.
Key words: practice; online + offline; innovation
一 引言
在互联网 + 时代,网络教学近些年发展迅速, 为教学改革做到了锦上添花。而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使网络教学由锦上添花变成雪中送炭,由备选项成为必选项。一场线上教育改革实践的遭遇战迅即打响,所有高校教师不论对网络教育改革持积极、观望或是保守态度,都不得不投身于完全基于网络的虚拟课堂教学实践。如果说 2020 年初大多数老师和学生还在摸索中适应各种网络平台,那么现在的应对便是泰然自若,信手拈来。虽然已有的案例表明网络教学在实现“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中取得了良好效果 [1,2],但用线上教学的方式替代课堂讲授,存在师生间的思维互动难以建立,学生听课状态不好监管,沟通和引导不好把握等问题 [3],接下来如何避免网络平台之短,让其更好的服务教学值得进一步探索。
实践能力是指个体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对大学生而言,主要是指高校大学生以科学文化知识为基础、载体,通过实践环节实现向各种能力的转化, 是大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展示和现实运用,是大学生整体能力的最终价值体现 [4]。那么在疫情的大背景下,面临学生无法返校,无法聚集的问题,而这个重要环节后期又不好补充,更不能略过的实际情况, 如何利用线上平台服务教学实习,更值得探讨。我们教学小组根据植物营养与肥料学实习的课程特点, 展开了积极的探索与改革。
二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实习”课程的内容与特点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实习是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的一门必修课、特色课,是学生了解生产实践、理论联系实际的关键课程,并且同样适用于农学、园艺、林学、茶学、植保、设施农业等专业。通过调研科研基地、考察肥料公司及现代农业示范园、调研农资市场或农户,分析测定土壤、植物或肥料样品理化性质等多种方式,掌握植物营养学的主要研究方法及工作程序,理解工厂化肥料的配方设计理论及其生产和应用。了解植物营养学理论与现代农业的关系及其实际应用,能运用植物营养与肥料学的一般研究方法和技术,以独立或团队方式完成样品的采集、整理、制作、保存以及元素养分的测试、分析、描述等基础研究工作,培养与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开展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教学实习不仅可以增加同学们对植物营养与肥料的感性认识,还可以拓展同学们的知识视野,使同学们对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有更加深刻的理解,能够运用所学的植物营养与肥料学知识,为作物高产高效优质栽培服务。因此,植物营养与肥料学实习对于强化《植物营养与肥料》理论知识 [5],实现农科类专业的专业培养目标有重要意义。
三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实习”课程的实习现状
2018 年,我院本着提升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并结合教学安排,将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部分课程的实习部分进行了整合,形成了“植物营养与肥料学实习” 这门综合实践课程,其开展方式主要包括调研走访、参观考察、测试分析、讨论、总结等环节。实习共计 2 周,计 10 天,30 学时。实习分组进行,每个小组团队成员 5-6 人,外加一位指导老师。大致安排为:
第 1 天联系指导老师、实习动员、分组、安全教育;
第 2 天准备相关设备、试剂或耗材;第 3-8 天根据
实际情况, 选择其中的 3-5 项内容进行实习( ①科研基地学习植物营养学的主要研究方法;②肥料公司学习肥料的配方设计理论及其现代生产工艺流程;③现代农业示范园了解植物营养学理论与现代农业的关系及其实际应用;④农资市场或农户调研,了解当前肥料种类、市场行情及问题;⑤土壤、植物或肥料样品理化性质分析测定);第 9 天数据的汇总、分析与评价;第 10 天实习报告写作、提交。虽然这门课程从筹划到开展,集合了大量老师的智慧和汗水, 开展 2 年来,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但针对今年疫情的实际情况,我们又做出了新的改进,采用了“线上 + 线下”混合教学模式。
四 “线上 + 线下”教学实践思考
(一) 丰富内容,扩充实习范围
本实习开始的前两周我们会建好交流群,分好小组,确定组长和责任老师,实习前一周基本确定好实习流程,并在群内及时公布更新信息。实习第一到三天为线上统一实习(图 1),报告人员涉及面广,有行业专家、学者、基层一线干部、公司企业管理层等相关从业人员[6,7]。内容丰富多彩,涵盖肥料研发、市场开发、质量监管、基地建设,创新创业,乡村振兴等多个方面,对于农资的学生来说是一次全方位知识拓展。第四至五天,分头行动,充分结合实际情况,对于家在农村的同学,使其调查当地作物施肥情况(包括农资商店),了解当前肥料的种类、市场行情及问题;对于家在城市的同学,使其调查当地庭院植物,道旁绿化树,花卉、草坪等园艺作物用肥情况(包括超市商店),或者了解当前城市中绿化和园艺植物等肥料、栽培基质的种类、市场行情及问题。 第六至七天,调查当地肥料企业,学习肥料配方设计理论及其现代生产工艺流程,或考察参观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学习水肥先进管理经验及栽培模式等。第八至九天,整理资料,撰写个人实习报告,并进行组内交流,分享并总结。第十天, 制作 PPT,各个小组推选代表在线上统一对实习情况进行汇报交流,并在当天 22:00 之前,每人将自己的实习报告提交给各自指导老师。
图 1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线上实习公告
(二) 适度引导,提升自我参与度
以往的实习是由指导老师带队,大多直接前往实习目的地,学生个人能动性的发挥参差不齐。今年我们采用了“线上”增长前沿知识,“线下”解决实际问题的方式,指导小组的老师分工协作,先邀请土肥相关的各个领域专家及管理人员进行线上讲座,让大家了解到了本专业就业的各个方面,并且有了理论到实践的缓冲地带,这样实践时更有方向感和获得感。线上报告形式多样,有 PPT 介绍、视频播放、实景展示,并且每个报告安排了充足的交流时间,学生每天的实习必须有日记,让内容“趁热” 消化,这样极大的增强了线上实习的带入感。接下来小组成员分头行动,实践范围广泛,包含了本实习课程目的的各个方面,而且针对根据学生所在地做出了区分,让学生可以更好地发挥主观能动性 [8]。我们结合实际给出了相对规范的模板,让学生的调查思路更加清晰,通过对当地农民和肥料市场的实地调研,了解科学技术在基层的推广情况及当地农村农业的基础设施建设发展和当前农村肥料科学施用落实难点。学生就地调研,更有情感,同时对自己家乡的农村农业现状有了更深的了解,很多学生遇到了与自己想象相去甚远的事情,比如农资店老板对他们很提防、老板也不太了解自己售卖的商品、农户说不清自己的施肥量等等一系列问题,让学生真真切切的感受到了农业一线的各种问题。最后的分组汇报,使学生对调研过程中的问题展开学习交流,学会利用调研结果做简单的分析,亲身参与到调研分析的全过程,在实地实习的过程中不断学习实际知识并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 多维考核,重视过程管控
今年的考核方式为:线上问答 10%(老师评)+ 小组汇报 20%(老师评 + 小组互评)+50% 实习报告(老师评)+20% 实习计划、实习日志、实习图片、访谈整理、实习单位回执意见等附件材料(老师评),相比以前的考核方式,我们有几个亮点,一是增加了线上问答成绩,这就督促了学生对线上学习的重视,防止“机在人不在”,二是增加了小组汇报和互评, 这样实习结束时加强了学生对实习内容的凝练,学生之间可以互相学习,互评让大家参与性更强,小组成绩共用增强了大家的集体责任感;三是整个实习过程中每个板块都有相应的考核成绩,强化了过程监管。如果有媒体报道学生的实习事迹,或者学生将自己的实习情况写成新闻稿发在院校等网站上,我们会有相应的加分,从而在各个方面促进学生对实习的重视。
五 学生感悟节选
彭睿同学在实习感受中写到“实习中收获颇多 , 这次因为疫情原因不能到学校实习,的确有些遗憾。虽然变成在家线上实习,但是实习内容却变得更加丰富。不仅有教授的专业报告,也有相关行业的企业进行报告,还有大学生创新创业分享以及个人工作经验的分享等。自己实地进入各大农资店,了解肥料销售情况,进入村子访谈三农问题,更加有幸进入华强化工集团,参观学习肥料加工技术。原本自己只是从书本中获得知识,但是通过这次实习, 自己学习到许多实际生活、生产中肥料知识,知识体系更加完善,知识内容更加丰富。在日后学习工作中,希望自己可以将知识更好地运用到实践中”。
李文瑞同学谈到“这次实习由于疫情原因只能线上实习,一开始是有些失落的。但也因此,各位老师们分享了很多自己工作、学习、生活中的所见所闻和许多宝贵的经验,也让我大开眼界,这是学校内的纯理论学习所难以接触的。就像杨桂海学长分享了他自己的创业历程,尤其是他本身和我们是同一个专业出身,让我对未来的规划也多了些可能性。建始县土肥站黄站长与李小坤老师都分享了农村中开展研究的相关经验,让我耳目一新。石磊老师分享了自身出国交流的经历也让我对研究生生活充满向往。在这一次次讲座中收获的不仅仅是一些专业知识,更是各位前辈的人生经验,这也是本次实习的意外收获”。
在湖北凯龙化工集团有限公司实习的郭志鸿表示“本次实习大大提升了我作为农资人的自豪感和归属感。也许在学校我们还体会不到自身的价值, 但是在这里,我具有很多人都没有的专业素养和思维方式,这些就是我的价值。学到用时方知少,绝知此事要躬行。自己亲手设计和实施试验的过程中, 才发现自己理论知识不够,细节了解得不够深入,更加促使我们把实习过程中暴露的知识缺陷弥补上, 学得更加扎实”。
六 展望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实习是学生了解生产实际, 理论联系实践的重要基础,通过这门课程可以提升学生的专业素质与综合素养,也对寻找专业认同感、增强社会责任感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无论是将来深造或走上社会,都可以强化农资专业学生的核心本领。本次实习的所见所思让学生更加相信,农业资源与环境这个专业是大有可为的,并立志为山更青、水更绿贡献学农人的力量。为了让学生对这门实践课程更加感兴趣,从中收获更多,我们还需要进一步探索,比如丰富线上肥料生产过程,有条件引入一些国外肥料生产过程直播,调查一些大型农资店或者农业合作社负责人,强化分工与协作,提高小组汇报成绩占比等,从而让线上 + 线下的混合实践教学模式更加完善。
参考文献
[1]王文玲 , 陈子瑜 , 黄安平 , 等 .“停课不停学”背景下“基础物理学”线上教学方案探讨[J]. 物理与工程,2020,30(05):32-36.
[2]吕滋建 , 管恩京 . 疫情下“1+X”线上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 以疫情下山东理工大学线上教学为例* [J]. 科技与创新 ,2020,14:57-59.
[3]许江波 , 余洋林 , 包含 , 等“. 互联网 +”背景下线上教育现状、存在问题及改善探讨 [J]. 教育现代化 ,2019,6(36):79-80+94.
[4]李小坤 , 鲁剑巍 , 任涛 . 田间试验对农学类大学生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 [J]. 高教论坛 ,2016,6:45-48.
[5]王寅 , 刘淑霞 , 高强 , 等 .《植物营养与肥料》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与探索 [J]. 教育教学论坛 ,2019,4:134-135.
[6]周峰利 . 线上线下互动教学模式在教学课程中的应用 [J]. 教育现代化 ,2019,6(09):156-158.
[7]刘聪粉 . 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在“管理会计”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J]. 教育教学论坛 ,2020(48):269-271.
[8]李岩峰 , 潘晓鸥 , 王尔馥 .OBE 教育理念下链式混合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J]. 黑龙江教育 ( 理论与实践 ),2020(11):73-75.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322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