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 要:“互联网 + 教育”的发展为高校课堂改革提供了新的机遇。它不仅促使政府、教育机构、专家学者聚焦于互联网孕育下的混合式教学,并且适应了当代大学生的学习习惯。本文指出推动高校课堂改革的影响因素,表明混合式教学的必要性,依据相关教育教学理论建构混合式教学模式模型,浅析如何使传统教学和在线教学相结合促使混合式教学的实施。
关键词:互联网 +;混合式教学;理论基础;改革策略
本文引用格式:苗志娟 , 郭海杰 , 李延倩 .“互联网 + 教育”背景下高校开展混合式教学探析 [J]. 教育现代化 ,2020,7(92):5-8.
Analysis of Mixed Teaching in Universitie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Internet + education"
MIAO Zhijuan, GUO Haijie, LI Yanqian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Shaanxi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Xi 'an Shaanxi)
Abstract: The development of “Internet + education” provides new opportunities for the classroom reform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t not only prompted the government, educational institutions, experts and scholars to focus on the blended teaching nurtured by the Internet, but also adapts to the learning habits of contemporary college students. This paper points out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to promote the classroom reform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hows the necessity of blended teaching, constructs a model of blended teaching mode according to relevant educational teaching theories, and analyzes how to combine traditional teaching with online teaching to promote the implementation of blended teaching.
Key words: internet+ ; blended learning; theoretical basis; reform strategy
一 引言
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尤其是“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使得网络覆盖达到一定的新高度,截止到 2020 年 3 月,我国网民规模为 9.04 亿,网络普及率达 64.5%。而今年由于疫情的影响, 在线教育用户规模由 2018 年 12 月的 2.01 亿增至4.23 亿,增长率达 110.2%[1]。如此海量的数据使得在线教育进一步发展,对线上线下教育配合提出更高的要求。本文重点阐述开展混合式教学的必要性和应用策略。
二 混合式教学概述
从 20 世纪 90 年代末发展至今,混合式教学的概念也不断清晰。国内外混合式教学的快速发展,可将其划分为三个阶段:技术应用阶段(90年代末 -2006 年)、技术整合阶段(2007 年 -2013 年)、“互联网 +”阶段(2013 年以后 - 至今)[2]。
(1)技术应用阶段 : 在此阶段,研究者和实践者是将技术与教学简单融合,是从技术的角度关注教学,对于学生来说,这是一种新的学习方式, 但具有机械性和形式性。
(2)技术整合阶段:在此阶段,交互成为关键,技术与教学的结合更加深入,从教师角度将信息技术作为工具搭建师生、生生、学生与教学资源的桥梁。
(3)“互联网 +”阶段:在此阶段,越来越多的学者指出,混合式教学并不是简单的技术混合, 而是为学生创造一种真正高度参与性的、个性化的学习体验 [3,4]。这个阶段强调的重点是“以学生为中心”。
三 混合式教学实施的必要条件
互联网的普及和手机持有率的上升,给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带来了巨大改变。课堂上,不再是老师与学生的你问我答,良好互动,而是老师一个人的“讲台剧”,坐在下面的学生,低头沉浸于手机或电脑创造的虚拟世界。另高校老师也未摸索出适合自己的混合式教学新模式,仍然沿用老旧陈腐的教学法讲授知识,无法适应学生学习的新需求。混合式教学对于互联网和教学具体实施的结合有着促进作用,推动了教学的改革 , 为学生和老师都提供了更多的互动方式,能够线上线下进行自主的交流,使得传统课堂向外延伸,也使学习者能够在非课堂的学习当中有了一个比较明确的指导。以下从四个方面论述开展混合式教学的必要性。
(一) 政策支持
2019 年教育部关于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意见中指出,应围绕学生忙起来,教师强起来,管理严起来,效果实起来, 着力打造具有高阶性,创新性,挑战度的线上线下混合,虚拟仿真和社会实践的“金课”[5]。积极发展“互联网 + 教育”探索智能教育新形态,推动教学革命。陈宝生部长明确提出,要着力推动课堂革命,必须要改革传统的教与学形态。让学生主动地“坐到前排来,把头抬起来,提出问题来”。
(二) 技术推动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互联网普及率不断上升,4G 网络几乎已全面覆盖。伴随着技术的发展,高校课堂也渐渐地发生变化。很多高校都会利用技术手段将课堂与互联网进行融合来开展新式课堂,因为这一课堂形式的变化,雨课堂,超星学习通,慕课,网易云公开课等一系列学习软件孕育而生。利用线上的学习资源来弥补线下课堂的不足。2020 年新冠状病毒的突然爆发,高校无法正常开学,这些学习软件便为网课提供了平台支撑。正因这一技术的发展,使得在特殊情况下的学习仍能够正常进行。
(三) 教师观念转变
近年来高校的人才引进政策都倾向于年轻力量,这使得高校教师队伍趋于年轻化。再加上引进的讲师基本都是博士及以上学历,且有留学经历的 90 后学术人群。青年教师比较年轻且见多识广,接触的新鲜事物也比较多。对于传统课堂的教学方式,青年教师会有新的想法和新的探索, 一成不变的传统授课模式会影响青年教师真正水平的发挥。年轻教师在学习软件的使用和信息技术的开发上面占据优势,可以说青年教师是高校教师队伍的肱骨力量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四) 教学模式更新
当前中国高校教师的授课模式普遍是灌输式教育。灌输式教育是指教师将前人成功或失败的经验进行总结,作为理论指导学生按照前人经验来进行自己的实践活动。中国古代的授课方式就是以私塾为主要形式,长期以来都是夫子讲,学生听,在这种长期的影响之下形成了灌输式的授课方式,现代课堂仍是被动式学习,学生对传统的教学不感兴趣,参与度不高,互动性不强,学生的学习习惯有待改善。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网络信息的大规模传播,授课模式不断地进行更新, 与以往单一固化的板书相比,课堂内容更加丰富多彩,比如 PPT 展示和播放案例分析视频,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课本知识的匮乏。尽管网络信息技术使得授课方式发生了改变,但本质并无区别, 学生仍处于被动,自主思考的时间较少。
四 混合式教学模式设计的理论基础
在构建混合式教学模式时,不能采用或截取单一的理论基础,应选取多个理论作为支撑,本文主要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关联主义理论、教学交互理论三个方面阐述。这些理论为混合式教学模式提供了指导和依据。
(一)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瑞士著名的心理学家皮亚杰是建构主义心理学的创始人,后来在维果斯基、奥苏伯尔、布鲁纳等人的推动下,这一理论得到充分的发展并形成了较为完整的系统 [6]。其主要内容包括三个方面:(1)建构主义知识观(,2)建构主义学生观(,3)建构主义学习观。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设计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指导作用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在线课堂的匿名性、在线回答、抢答等则为内向的学生提供了机会,学生通过发送弹幕阐述自己的观点或看法,发散思维,增强自信心。第二,传统教学无法满足观点和思想新潮的 95 后和 00 后学生的学习需要,教师想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课堂参与性,就要在他们感兴趣的方法或平台上传授知识(即与手机电脑相结合)。第三, 教与学是一个双向的过程,在传统的面对面教学模式下,进行线上的随机分组、案例讨论,弥补了课堂讲授无法给学生更多自主权和自由空间的不足。
(二) 关联主义理论
关联主义又名连通主义或连接主义。是由乔治西蒙斯提出的符合网络时代发展特征的理论, 适用于数字时代的学习理论 [7]。
关联主义理论对设计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指导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知识是有一定关联性的整体系统。混合式教学的在线教学部分由于学习空间的虚拟性,以及资源的分散性,极容易使学生,尤其自律性自控性较差的大学生来说,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处于一种游离的状态,没有系统的结构来进行学习。但在关联主义理论的指导下,教师和学生对于教和学进行双方把握,教师在教授知识的过程当中, 是遵循由简到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来进行教授,使学生很好的把握知识体系,因此教师面授教学和网络教学应相辅相成。
(三) 教学交互层次塔理论
教学交互层次塔理论是陈丽教授站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视角出发提出的,是用来揭示和解释远程教学中教学交互的特征与规律 [8]。
教学交互理论对构建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指导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
混合式教学的设计过程应该是以交互为核心,交互是整个过程当中最重要的步骤。第一, 师生与平台要易于交互,具体指教师课程资源的上传页面布局,以及学生观看是否流畅、答题是否方便、反馈是否及时等功能。这就要求教师、学生要善于使用各种网络平台,达到信息共享。第二,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互也十分重要。学生之间的沟通更能消除距离感,日常的交流、合作能够激发学习的兴趣,优生带动差生,实现共同进步。
图 1 混合式教学模型
五 混合式教学模型
如图 1 所示,该模型是将在线教学与传统教学进行研究所探索出来的一种混合式教学模型。具体教学工具以雨课堂、腾讯会议、超星为例。课前,教师在雨课堂或超星创建班级课群,发布教学PPT 等参考资料、学习任务以及课后作业等帮助学生提前了解重难点提高预习效率。随机分组,让各小组同学课下面对面或使用QQ、微信等相互交流;课堂上,传统教学中以纸质教材与老师的面授来进行系统知识的学习,学生展示小组讨论结果,教师一对一或一对多讲解预习中或课堂知识存疑的部分。课后,学生登陆平台练习课后习题,有问题的地方可以投稿、在PPT 页面点击“不懂”等待老师回复。在复习时可以观看雨课堂视频回放,加强对知识的把握。其次,教师通过后台数据查看学生作答情况以便课堂沟通。在两种教学模式的结合之下师生、生生进行高效的学习。
六 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改革策略
教学在本质上是教师价值引导和学生自主建构的有机结合,是教师对学生学习活动的正确引导,科学组织和有效规范。为了更好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彼此成就,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模式。
(一) 教师层面
第一、提高教师信息素养。教师应充分发掘学习软件的功能,以雨课堂和腾讯会议为例:教师课前在雨课堂上发布 PPT 给学生的预习提供指导,利用雨课堂随机分组的功能组建临时小组进行沟通讨论、总结、汇报等活动。教师在上课时, 看到学生发送的投稿和弹幕及时回答,也可以发送练习题检测学生的听课效率。课后,在雨课堂上发布作业,限制时间,信息反馈及时,提高学习效率。对于学生问题较大的地方利用腾讯会议多人在线沟通的功能预定会议师生或生生之间交流看法。但互联网只是一种思维,一种工具,而不能完全取代传统的课堂讲授模式。老师的“战场” 是三尺讲台,是面对面的交流与沟通。许多问题只通过网络是不能解决的,因此线上与线下学习活动比例的设计,教师应根据实际来进行。依据学生的状态和表现来进行合理的设计,对于学生前期的学习表现进行总结。对学生的困难和问题及时反馈,要对学生进行激励。
第二、加强教师专业培训。高校教师积累了大量传统教学经验,更改教学方式需要重新学习。教师是课堂的主导者,节奏把控者。当采用混合式教学时, 教师应该收起自己过去所总结的经验,主动学习网络信息技术、参与学校组织的统一培训,鼓励教师观摩在此方面做得较好的课程,尽可能熟练使用雨课堂、腾讯会议、超星学习通等学习类 app。因此,在实施混合式教学时,教师非常关键,提升教师的信息素养水平是影响混合式教学成效的关键因素。
(二) 学生层面
第一、提高自身适应能力。通过网上随机点名和各种形式的签到活动渗透到学生的学习生活中, 学生通过一定时间的调整和适应,在较短时间接受。
第二、高效利用时间。混合式教学模式下,学生可自由的进行时间管理,统筹好自己的学习和课余时间,尽量将时间进行高效利用。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混合式教学模式下学生的空余时间跟以往相比会比较多。新兴学习软件的出现更好的体现了混合式教学的优点。就雨课堂这一教学工具来说, 高校教师在雨课堂上为学生播放 PPT 并加以讲解, 学生在里面可以与老师互动讨论。下课后雨课堂会有课堂回放以及教学所用的 PPT。线上的教学结束后,学生可灵活地利用自己的碎片化时间,在碎片化时间里可观看回放和PPT 进行课程的复习与巩固。
第三、提高自我学习的意识。混合式教学模式是比较典型的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的一种学习模式。在这种模式下学生只有自我管理才能够真正的获取知识,自律是这种学习模式的保证。因此学生应该要有自我学习的良好意识,进行自我监督,自我鼓励。在混合式教学模式下,学生要学习如何高效利用教学资源,要不断摸索学习工具,将一切可用的教学资源和学习工具充分利用。在现有的教学工具当中,超星学习通对学生的监督是比较严格的。老师线上直播结束后,针对课后复习,有专门的录课视频和课后习题作为任务点让学生完成,任务点的完成情况与学生的成绩挂钩,以这样的形式监督学生完成学习任务。这样潜移默化中就提高了学生的自我学习意识。
(三) 技术层面
第一、充分发挥线上教学的优势。网络教学具有开放性、交互性、共享性、协作性、自主性的特点,为学生提供不限时间、不限地点的学习方式和学习环境。其次,线上学习资源种类众多, 精品优质,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另外,学习软件的后台统计功能省时高效,数据分析更加清晰明了。但是,教师要认识到并非所有的网络资源、视频课程均适用于网络教学,需要根据学科特点及学生的实际认知情况进行合理运用。于教师, 充分挖掘教师的潜力,提高师资的影响力度与效度,利用网络优质课程弥补短板。于学生,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实现自律、自控的个性化发展。
第二、教师在教材图书资源等其他学习资料的收集和整理方面进行参与和指引。可以通过自己录制视频课或者在网络上搜索有关学习的文档和资料上传至学习平台。扩展学生搜集学习资料的途径, 便于学生进行查看和学习。如此不但减轻教师的负担,也可为学生建立良好的学习环境和起点 [9]。

七 结语
混合式教学是一次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的改革与尝试,是当今课堂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在“互联网 + 教育”背景下充分发挥混合式教学模式的优点,在传统中创新,焕发新的生命力,让粉笔黑板不再成为摆设,让手机网络不再成为侵蚀学生精神的毒药,让课堂不再死气沉沉。让学生主动参与,积极参与,发挥主体作用,展现风采, 让每一节课堂都充满活力与朝气。
参考文献
[1]CNNIC 第 45 次中国互联网统计报告 .
[2]冯晓英 , 王瑞雪 , 吴怡君 . 国内外混合式教学研究现状述评——基于混合式教学的分析框架 [J]. 远程教育杂志 ,2018,36(03):13-24.
[3]Smith P. Blended Learning:It’s Not the Tech,It’s How the Tech is Used[EB/OL]. [2017 -12-06.https//www.h uffingtonpost.com/entry/blended-learning-its-not-b6165398. html.
[4][ 美 ] 迈克尔·霍恩,希瑟·斯特克. 混合式学习:用颠覆式创新推动教育革命 [M]. 聂风华,徐铁英译 .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5.
[5]教育部关于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意见 教高 (2019)6 号 .
[6]百度百科 .https://baike.so.com/doc/5915405-6128317.html.
[7]秦楠 .“互联网 +”背景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建构研究 [D]. 山东师范大学,2017.
[8]王志军,陈丽联通主义学习的教学交互理论模型建构研究[J]. 开放教育研究,2015(5):25-34.
[9]陈瑞增 . 信息化环境下高校混合式学习探索与实践 [D]. 华中师范大学 ,2014.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32193.html